色彩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色彩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根 著
图书标签:
  • 色彩设计
  • 设计原理
  • 配色方案
  • 色彩心理学
  • 视觉传达
  • 平面设计
  • UI设计
  • 网页设计
  • 插画
  • 艺术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396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55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7
字数:28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色彩设计理论体系完整,特别适合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初学者和相关行业人员增强专业知识使用。
2、国际一线品牌产品的色彩设计案例,非常具有欣赏性和启发性。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色彩基本原理、设计心理学、色彩调查与分析、色彩定位、色彩设计与评价、色彩管理等方面,结合众多翔实的案例,读者能充分了解产品色彩设计所涉及的广泛知识领域,以及怎样应用色彩设计相关知识而达到提高实际设计能力的目的。
本书可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色彩设计提供基本理论方法,为技术管理人员分析、评价工业产品外观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设计专业教材和参考书。

作者简介

陈根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北京大学特邀课程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导师;时任人民日报、第一财经、新浪、网易等多家媒体与期刊的特邀专栏作家,曾任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特邀策划。
出版专著30余本,涉及金融、科技、地产、医疗、设计等多个领域,在前沿科技领域有一定话语权。既有厚重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曾任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在战略规划、企业转型、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均有突出成就。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色彩理论——认识色彩 / 001
1.1 色彩原理 / 002
1.1.1 色彩的混合 / 003
1.1.1.1 加色混合 / 003
1.1.1.2 减色混合 / 005
1.1.1.3 空间混合 / 008
1.1.2 色彩的属性 / 009
1.1.2.1 有彩色与彩色 / 009
1.1.2.2 色彩的三要素 / 011
1.2 色彩与消费心理 / 017
1.2.1 色彩的情感性 / 017
1.2.2 色彩的心理差异 / 024
1.2.3 色彩与营销 / 030

第2章 颜色印象空间——色彩语言 / 033
2.1 色相及色调配色 / 034
2.1.1 色相配色 / 034
2.1.2 色调配色 / 040
2.1.3 明度配色 / 044
2.1.4 常用的配色 / 045
2.1.4.1 红色系配色 / 045
2.1.4.2 橙色系配色 / 053
2.1.4.3 黄色系配色 / 061
2.1.4.4 绿色系配色 / 069
2.1.4.5 蓝色系配色 / 077
2.1.4.6 紫色系配色 / 087
2.1.4.7 色系配色 / 093
2.2 颜色印象空间 / 099
2.3 色彩视错觉 / 104
2.3.1 色彩的空间效应 / 104
2.3.2 色彩的透视 / 106
2.3.3 色彩的共振 / 108
2.3.4 颜色后像视错觉 / 109
2.3.5 水彩视错觉 / 111

第3章 产品色彩设计——色彩定位 / 113
3.1 产品色彩设计程序 / 114
3.2 产品色彩定位原则 / 114
3.3 色彩的视觉表现方式 / 116

第4章 产品色彩应用案例——经典再现 / 117
4.1 案例1 SONY VAIO P系列笔记本 / 118
4.2 案例2 CONDE HOUSE木制家具SPLINTER系列 / 124
4.3 案例3 Stokke Tripp Trapp 成长椅 / 129
4.4 案例4 AND COMPANY文具[Crocolabo] / 145
4.5 案例5 OZAKI iCoat Slim-Y+ IC502 iPad创意保护套 / 153
4.6 案例6 丰田汽车[TOYOTA Vitz] / 159
4.7 案例7 西门子助听器逸动Motion / 163
4.8 案例8 三星冰箱S6000 / 170
4.9 案例9 西铁城Proximity蓝牙手表 / 177
4.10 案例10 搅拌棒CandySpoon / 184
4.11 案例11 NAEF婴幼儿玩具 / 190
4.12 案例12 FUJI DREAM AIRLINES(富士梦幻航空) / 195
4.13 案例13 三得利酒业不含酒精啤酒 / 203
4.14 案例14 北欧欧慕晶彩系列电热水壶 / 209
4.15 案例15 博世GSB 18-2-LI锂电充电式冲击钻 / 215
4.16 案例16 Touch Dog触控笔 / 221

第5章 产品色彩调查——贴近用户 / 227
5.1 资生堂[TSUBAKI]系列洗发精 / 228
5.2 雪印MEGMILK[片状乳酪] / 230
5.3 山崎NABISCO[CHIP STAR微碱口味] / 234

前言/序言

在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能让你的产品第一时间“跳”出来,快速锁定消费者的目光?
在如今科学不断进步、商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消费市场也正逐步迈向成熟期。好的色彩设计可以创造独特的产品形象,满足现在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产品色彩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并且其中还承载着消费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以及需要传达的一种文化意义。比如苹果公司的iMAC就是产品色彩规划比较成功的例子。出色的色彩搭配形成了营销的最佳亮点,采用了草莓色、蓝莓色、葡萄色、橘黄色、石灰色糖果般鲜亮的色彩,不仅推翻了以往计算机惯用的色彩,也改变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在1999年为苹果公司增加了40%的营业额。随着商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色彩作为商品形象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企业产品乃至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正在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走进百姓的生活。色彩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色彩咨询已风行十多年,作为一个“色彩工程”,色彩咨询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服饰,还运用于产品的色彩设计甚至城市的色彩形象设计等范畴,使得色彩也成为了商品附加值的一部分。
产品色彩设计是相当复杂的,它不是单纯地根据形体赋予产品色彩的概念或表象,也不是绘画性的色彩表达,更不是设计师主观意识上的随性赋彩,其不仅仅是美学层面的问题,而是要把设计对象放置到品牌战略、产品形象、生产、材料、工艺、营销、消费者以及产品使用环境的综合层面去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考虑,它既是科学的系统化过程,也是产品设计开发的一个重要策略。面对这些关于产品色彩设计多层面的知识,就要求设计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实践。
本书立足未来消费群体的消费趋势及需求特点,旨在透彻剖析消费心理秘密,揭开成功产品色彩设计真实的面纱。全书共5章,第1章色彩理论——认识色彩,主要通过对色彩原理和色彩语言的简要讲解帮助读者认识真实的色彩。第2章颜色印象空间——色彩语言,包括色相及色调配色方法、颜色的印象空间的形成。第3章产品色彩设计——色彩定位,论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产品色彩设计程序、产品色彩定位原则以及色彩的视觉表现方式对产品色彩进行准确定位。第4章产品色彩应用案例——经典再现,也是本书特色篇章,选择了国内外成功进行色彩设计的产品,例如SONY VAIO系列笔记本、CONDE HOUSE木制家具SPLINTER系列、Stokke Tripp Trapp成长椅、丰田汽车Vitz、西铁城Proximity蓝牙手表、NAEF婴幼儿玩具、北欧欧慕晶彩系列电热水壶等,从品牌定位、产品定位、受众定位、色彩定位、色彩设计以及细节设计6个方面逐层深入剖析成功色彩设计背后的故事。第5章产品色彩调查——贴近用户,选取了三个国外著名的品牌,通过有目的地制定问卷进行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人群间的调研,并对结果进行心理特性分析,从而为产品色彩设计的改进或升级换代提供理论数据的支持。
本书读者可包含:
1.从事产品设计、产品规划、产品经理、产品包装设计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2.行业内产品推广、品牌策划宣传、市场营销等相关部门的人员;
3.大中专院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等相关设计专业的师生;
4.产品设计公司、设计营销咨询公司、设计策划推广公司等相关从业人员。
本书由陈根编著。陈道双、陈道利、林恩许、陈小琴、陈银开、卢德建、张五妹、林道娒、李子慧、朱芋锭、周美丽等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及时间所限,书中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及专家批评指正。

编著者  


图书简介:光影魔法:数字摄影的视觉叙事 书名: 光影魔法:数字摄影的视觉叙事 作者: [此处留空,或填写虚构的专业摄影师名字] 出版社: [此处留空,或填写虚构的专业出版社名称] --- 导言:凝固时间的艺术与科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图像的力量超越了语言。我们每天都在被海量的视觉信息包围,但真正触动人心的影像却屈指可数。《光影魔法:数字摄影的视觉叙事》并非一本探讨色彩理论或平面设计原理的指南,它是一本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光线、构图和情感,将瞬间转化为永恒故事的实战手册。本书旨在帮助摄影爱好者、初级专业人士以及所有对捕捉世界之美抱有热情的人,从“按下快门”的机械行为,跃升至“构建画面”的艺术创造。 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于视觉语言的构建,而非单纯的设备操作。在本书中,您将学习如何“阅读”光线,理解它如何塑造形体、传达情绪,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工具将您眼中的世界,精准而富有感染力地呈现在观看者面前。 第一部分:光——摄影的本质语言 (The Language of Light) 摄影的本质是记录光。光线不仅仅是曝光的必要条件,更是叙事的核心元素。本书将彻底解构光线的物理特性及其在艺术表达中的应用。 第一章:理解光源的物理形态与情感温度 我们超越了“硬光”与“柔光”的简单分类,深入探究: 色温与情绪的对应关系: 为什么偏暖的光线带来怀旧与亲密,而冷光则暗示冷静与疏离?我们将详细分析开尔文值(Kelvin)在不同场景(如清晨、正午、室内钨丝灯)下的心理学效应。 光的方向性与空间感: 侧光如何雕刻纹理、突出立体感;逆光如何创造轮廓和戏剧性的剪影;顶光(上帝之光)如何营造神秘或庄严的氛围。本书提供大量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在自然光下,根据光源方向调整拍摄位置,而非仅仅依赖后期调整。 “光质”的控制: 探讨如何通过漫射板、柔光箱、反光板等工具,主动控制光线的扩散和反射,将刺眼的日光转化为平滑、服帖的肖像用光。 第二章:时间维度:曝光的艺术化控制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不再是冰冷的参数组合,而是叙事节奏的控制棒。 光圈与景深的主观运用: 学习如何利用大光圈制造“奶油般”的虚化背景(焦外成像/Bokeh)以突出主体,以及如何运用小光圈确保宏大场景的清晰度。更重要的是,探讨在特定场景下(如运动、建筑),选择特定景深范围所传达的意图。 快门速度与运动的哲学: 凝固瞬间(如水滴、飞鸟)的精准技巧,与模糊运动(如瀑布丝滑、车流光轨)的创意应用。本书重点分析了“动态模糊”作为一种叙事工具,如何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时间感知。 动态范围的博弈: 如何在高对比度场景下(如日出日落)通过曝光组合,最大限度地保留高光和阴影的细节,为后期处理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构图——构建视觉逻辑的骨架 (The Architecture of Vision) 优秀的摄影作品,其逻辑结构必须清晰。构图是将分散的元素组织成一个有凝聚力画面的科学和艺术。 第三章:超越三分法:进阶的画面平衡术 三分法是起点,而非终点。本书深入探讨更复杂、更具张力的构图法则: 引导线与视觉流线: 识别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的线条(道路、河流、阴影),并利用它们将观者的目光有效地导向画面的焦点。 黄金分割与斐波那契螺旋的应用: 讲解如何将这些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比例应用到画面布局中,以创造出内在和谐且令人舒适的视觉结构。 负空间(留白)的叙事力量: 探讨“什么不拍”与“拍什么”同样重要。如何利用大面积的负空间来突出主体的孤独感、渺小感或宁静感,提升画面的呼吸感。 前景、中景、后景的分层构建: 学习三维空间在二维画面中的再现技巧,通过清晰的前景元素来增加画面的深度和沉浸感。 第四章:主题与视角:改变观众的站位 视角是摄影师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本书强调改变视角是打破审美疲劳的关键。 低角度与高角度的心理暗示: 低角度如何赋予主体力量和威严;高角度如何展现俯瞰的全局感或压迫感。 微距世界与环境的融合: 探索超近距离拍摄时,如何平衡主题的细节与背景的抽象化处理(环境叙事)。 透视的运用与扭曲: 分析广角镜头(夸张透视)与长焦镜头(压缩透视)如何影响人像比例和空间感知,并指导读者何时使用何种焦段来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 第三部分:叙事——赋予图像灵魂 (The Soul of Storytelling) 技术服务于表达,最终的目的是讲述一个故事,唤起一种情感。 第五章:人像摄影:捕捉内在的肖像 人像摄影的核心在于连接。本书聚焦于捕捉人物的“神态”而非“样貌”。 眼神的捕捉与交流: 如何通过对眼神的精确对焦和引导,建立主体与观看者之间的无声对话。 肢体语言的解读与引导: 针对非专业模特的拍摄技巧,通过细微的动作调整(如手部、肩膀的朝向),释放人物的自然状态。 环境人像的融合: 如何选择背景,使其不仅是装饰,而是故事的组成部分,揭示被摄者的职业、生活或内心世界。 第六章:纪实与街头:在混乱中发现秩序 纪实摄影要求摄影师成为“隐形的观察者”。 时机的艺术: 识别“决定性瞬间”并非偶然,而是对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分析大量经典街拍案例,拆解摄影师如何预判下一秒的动作、表情或光影变化。 伦理与界限: 探讨在公共空间进行拍摄时,如何平衡新闻价值、艺术表达与被摄者的隐私权。 系列的构建: 学习如何从单一照片发展出具有连贯主题、情绪和时间跨度的摄影系列,这是从“拍照片”到“做摄影”的关键一步。 第四部分:后期处理——数字暗房的精确掌控 (The Digital Darkroom) 后期处理是数字时代“冲印”过程的延伸,是实现创意愿景的最后一步。 第七章:工作流程与非破坏性编辑哲学 本书不侧重于特定软件的按键教学,而是建立一套高效、专业的后期思维框架。 从RAW到JPEG的转换哲学: 强调RAW文件作为“数字底片”的价值,以及理解白平衡、曲线调整在色彩还原和风格确立中的首要地位。 局部调整的逻辑: 学习使用蒙版、渐变滤镜和径向滤镜,实现精准的“光影重塑”,而非全局的“一键美化”。如何通过局部提亮或压暗,加强画面的视觉重点。 纹理、清晰度与降噪的平衡: 掌握如何处理高ISO带来的噪点,以及如何适度增加“清晰度”(Clarity)和“纹理”(Texture)以增强视觉冲击力,避免过度锐化带来的失真感。 结语:持续的探索与个性化表达 《光影魔法》提供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思考工具,而非标准答案。最好的照片永远是下一张。掌握了光影的语言、构图的逻辑和叙事的力量后,真正的挑战在于找到你独一无二的声音。本书旨在激发你走出固有的拍摄舒适区,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技术去捕捉,最终用你的作品来定义你眼中的这个世界。 本书适合人群: 掌握了基础相机操作,渴望提升作品艺术性和叙事深度的摄影爱好者、内容创作者、视觉设计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预示着它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个人对“光与色彩”的基础物理学部分非常感兴趣,尽管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偏离纯粹的设计应用,但理解光线如何影响我们对颜色的感知,是真正达到“精通”的前提。如果书中能用清晰的图示解释人眼视觉的局限性,以及在不同光源下色彩校准的注意事项,这对摄影后期、材质表现等方面的工作将大有帮助。最后,我更看重它对“个人风格”塑造的启示。设计最终是要打上个人烙印的,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启发,帮助读者跳出流行的框架,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色彩语言体系,而不是简单地模仿书中的范例。这是区分“会用色彩”和“精通色彩大师”的关键所在。

评分

对于我这种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设计师来说,最怕的就是学到的东西已经过时了。我希望《色彩设计从入门到精通》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印刷品的色彩管理(CMYK/Pantone),而是能深入探讨数字媒介,比如网页、APP界面设计中对色彩的挑战,包括屏幕显示的色域限制、无障碍设计中的对比度规范等。现代设计是跨媒介的,色彩的呈现方式千变万化。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动态色彩”——比如渐变、光影效果中色彩的变化——的处理技巧和最佳实践,那就更符合当前行业的实际需求了。此外,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利用AI工具辅助色彩搭配的章节,哪怕是基础的介绍,也会让这本书在“精通”的层面上更具现代价值。

评分

翻开书页,里面的排版和插图质量真的没话说,看得出来编辑团队在细节上花了很多心思。那些色彩样本的呈现非常细腻,即便是通过印刷品,也能感受到色彩的层次感。我个人特别关注这本书对于色彩心理学和文化背景的探讨。因为设计工作常常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情感反应和文化禁忌,一个颜色在A国是吉利的,在B国可能就意味着不祥。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球化的视角,对比不同文化下色彩符号的含义演变,那对提升设计的国际化视野将大有裨益。我还注意到书中似乎涉及了一些关于“趋势预测”的内容,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紧跟时代脉搏的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毕竟,好的色彩设计不仅要经典耐看,更要具备前瞻性,能预判下一个阶段的主流审美。

评分

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流畅,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干巴巴的。它似乎很懂得如何引导读者的学习路径,从基础理论到软件操作技巧的过渡非常自然。我最想知道的是,它在“色彩和谐”这一高级议题上是如何阐述的。如何用数学的或者科学的原理去量化“美感”,比如如何精确计算出互补色、邻近色之间的最佳比例和饱和度调整?如果能详细拆解几个复杂项目的色彩决策过程,比如一个复杂的品牌视觉识别系统(VIS)是如何从零开始确定主色调、辅助色、强调色的,那简直是无价之宝。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流程化的色彩设计方法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好看”的表面描述上。毕竟,精通意味着能够复制成功经验,并将其灵活变通。

评分

这本《色彩设计从入门到精通》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很扎实。我一直对色彩理论有点一知半解,尤其是在实际应用中,总觉得抓不住重点。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能系统地梳理出色彩的奥秘。我尤其期待它在基础知识讲解上的深度,比如色轮的构建、不同色彩模型的区别与联系,这些都是构成色彩理解的基石。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概念,而是能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什么”这样搭配好看,或者“为什么”某种色彩组合会产生特定的心理感受。如果能结合一些经典案例,哪怕是艺术史上的名作,来剖析其中的色彩运用技巧,那就太棒了。毕竟,理论结合实际的讲解,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这些初学者建立起稳固的色彩思维框架。我希望它能解答我长期以来的疑惑:如何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快速锁定最合适的色彩方案,而不是凭感觉瞎撞。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好,很满意,很喜欢,是本好书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好,很满意,很喜欢,是本好书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