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以现代哲学的形式、以世界上其他哲学传统作为参照背景,对道家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阐释和创造性思考,在逻辑学、认识论、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宗教哲学等方面中提炼出了诸多基本范畴、概念和命题,并以哲学的形式展现其当代价值。本书是探索道家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种尝试,这将使我们的哲学史研究不仅限于已存于历史上的思想的整理,也为当代学者建构广义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哲学提供了一些思想资源。
陈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著有《道教劝善书研究》,主编《宗教学原理》、《道教生态思想研究》,参加过《马丁·路德的神学》、《道教与生态》、《人类的宗教》、《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哲学纲要》等著作的英汉互译工作,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世界宗教研究》、《道家文化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译文80多篇。
目 录
前 言 ( 1 )
第一章 哲学逻辑论 ( 1 )
第一节 作为最高理念的 “道” ( 1 )
第二节“道”的原始二重性—— “无”与“有” ( 11 )
第二章 自然哲学 ( 25 )
第一节 古代自然观概论 ( 25 )
第二节 道家关于万物起源及生成的哲学思考 ( 32 )
第三章 认识论 ( 63 )
第一节认识领域的开拓和认识方法的揭示 ( 66 )
第二节 相对主义认识论 ( 86 )
第三节 道家关于语言与认识 ( 95 )
第四章 道德哲学 (105)
第一节 道德哲学的根基及其特征 (107)
第二节“德”的内涵、上德与下德的区分及道家道德哲学的特点 (124)
第五章 政治哲学 (140)
第一节 自然、 自由与自爱 (142)
第二节 无为而治、 屈君伸民与道生法 (166)
第六章 宗教哲学 (189)
第一节 最高信仰之 “道” (190)
第二节 信道的特色 (199)
后 记 (216)
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梳理复杂思想体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和条理性。这本书绝不是那种堆砌典籍、佶屈聱牙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份精心绘制的导览图,带领我们穿越了那个看似玄妙莫测的思想迷宫。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的困惑,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提供非常清晰的类比和解释。比如,他对“有”与“无”之间辩证关系的阐述,不是停留在概念的简单对立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和历史脉络的穿插,将这种抽象的哲学思考活化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进行跨学派对比时的克制与公正,他没有急于站队或做价值判断,而是客观地呈现了不同流派的核心论点及其历史影响,这使得我们能够建立起一个更为全面和立体的认知框架,而不是被单一的视角所局限。整体阅读下来,感觉思维被极大地拓宽了,那种原本横亘在理解前的巨大障碍,似乎被抽丝剥茧般地一一移开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它遵循了一种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递进逻辑,使得读者的知识建构过程非常自然稳固。它没有急于抛出那些艰深的终极奥义,而是先从思想的源头、历史的背景开始铺陈,如同为一座宏伟的建筑打下坚实的地基。随后的章节则如同逐步攀升的楼层,每一层都建立在前一层稳固的基础上,介绍不同分支的精要。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它有效地避免了初学者容易产生的“知识断层”——即读不懂后续章节因为基础不牢。作者对概念的引入和展开节奏的把控非常出色,总能在读者感到思维疲劳之前,通过一个精辟的小结或一个引人深思的提问来重新聚焦注意力。读完之后,我感觉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脉络了然于胸,不再觉得那些古代的智慧是零散的碎片,而是一个相互关联、浑然一体的有机整体。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引用和注释方面做得极为考究,这对于希望进行更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每一处关键的理论阐释后面,几乎都附带着详尽的出处标注,并且这些注释并非简单地罗列书目,而是常常包含着对原始文本的精炼解读或者学术界的主流争议焦点。这表明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是抱着一种极度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对文献的掌握程度令人印象深刻。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延伸阅读”的路径图,在章节末尾推荐了一些可以作为后续阅读的次级文献,这些推荐往往带着作者精到的批注,指出了不同文献的侧重点,极大地节省了我们自行筛选的时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高质量的、经过专业人士筛选和整理的学术资源索引库,为后续的探索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巧妙地在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语境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深厚,时而能看到那种古籍中沉淀下来的那种凝练和力量感,仿佛能够直接触摸到先哲的思想的源头。然而,这种古典美并没有成为理解的壁垒,相反,作者擅长运用一些非常生动且贴近现代人生活经验的语言来重新阐释那些看似高远的命题。例如,在论述“自然无为”的原则时,他引用的例子并非都是古代的田园牧歌,而是将这种精神应用到当代社会中的压力与选择困境,这使得原本遥远的教义突然有了直击人心的力量。阅读过程就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获得当下的启迪。这种文笔的张力,使得原本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悟的深层含义,变得如溪水般自然流畅地沁入心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深得我心,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稳而又不失雅致的气息。封面那种水墨晕染的留白处理,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让人在翻阅之前就仿佛被某种古朴的气息所包裹。纸张的选择也颇为讲究,不是那种亮瞎眼的铜版纸,而是带着细腻纹理的哑光纸张,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内页的排版更是体现了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字距和行距都经过精心调整,使得文字布局疏朗有致,即便是面对复杂的概念阐述,也能保持清晰的脉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关键的引文或术语都采用了不同的字体或加粗处理,这种细微的区分,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快速锁定核心信息,也让整体视觉不至于单调乏味。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本身就像是一件艺术品,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审美的享受,让人愿意把它郑重地放置在书架上,时不时地拿出来摩挲一番。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对其中蕴含的知识体系也充满了更高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