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

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建立,沈金梅,副主编 著,徐熙武,高建立,沈金梅,副 编
图书标签:
  • 卫生陶瓷
  • 陶瓷原料
  • 泥釉料
  • 配方
  • 陶瓷工艺
  • 材料科学
  • 无机材料
  • 建筑材料
  • 陶瓷工程
  • 配方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338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536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9
字数:39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卫生陶瓷原料与配方》一书内容原创、真实,很多宝贵的配方来自生产一线,极具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分为5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卫生陶瓷及其生产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绍了与卫生陶瓷原料相关的地质、矿物、采矿、选矿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第3章讲述了卫生陶瓷原料的分类、各种坯釉用原料及辅助材料。第4章介绍了卫生陶瓷生产中所涉及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矿物组成测定方法、陶瓷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坯釉原料性能测定方法及原料入厂质量测定方法。第5章讲述了坯釉配方中相关的基础计算、坯釉的性能要求、坯釉配方确定方法及其生产中的维护。
《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可供从事卫生陶瓷生产的操作者、技术人员、管理者参考,也可供陶瓷专业的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参考。

精彩书评

《卫生陶瓷原料与配方》一书是一本技术员常备的工具书,讲解详细,方便陶瓷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1绪论

2矿物基础
2.1地质、矿物、岩石、矿床004
2.1.1地质区分004
2.1.2矿物分类005
2.1.3岩石分类及特性010
2.1.4矿床020
2.2矿物的一般性质022
2.2.1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022
2.2.2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和物理性质023
2.3硅酸盐陶瓷矿物027
2.4矿产的勘察、采矿、选矿031
2.4.1矿产的勘察031
2.4.2试样选取033
2.4.3矿量计算034
2.4.4采矿035
2.4.5选矿036

3卫生陶瓷原料
3.1坯体原料051
3.1.1塑性原料051
3.1.2半塑性原料076
3.1.3非可塑性原料080
3.1.4成品泥088
3.2釉用原料088
3.2.1釉用矿物原料089
3.2.2釉用化工原料091
3.2.3乳浊剂092
3.2.4熔块094
3.2.5色料094
3.3添加剂098
3.3.1坯用添加剂098
3.3.2釉用添加剂100
3.3.3其他陶瓷添加剂103
3.4标准化原料103
3.4.1苏州土104
3.4.2界牌土104
3.4.3广东省某公司系列黏土产品105
3.4.4广东省另一公司系列黏土产品107
3.5低质原料的开发利用108
3.5.1介福土现状109
3.5.2应用研究与开发111
3.5.3建设水洗瓷土生产线113
3.5.4实现多赢113
3.6各产瓷区原料114
3.6.1唐山瓷区114
3.6.2广东佛山瓷区115
3.6.3广东潮州瓷区116
3.6.4福建瓷区116
3.6.5河南瓷区117
3.6.6代表原料的主要物理性能118

4试验测定
4.1化学分析120
4.1.1化学组成分析120
4.1.2工业用水分析125
4.2矿物组成分析和显微结构的观察125
4.2.1偏光显微镜分析125
4.2.2电子显微镜分析126
4.2.3热分析127
4.2.4X射线衍射分析130
4.2.5红外光谱分析131
4.3陶瓷材料性能的测试132
4.3.1光学性能的测定132
4.3.2力学性能的测定133
4.3.3热学性能的测定137
4.3.4化学稳定性能的测定141
4.3.5吸水率的测定142
4.3.6耐污染性能的测定144
4.4坯釉原料性能的测试144
4.4.1坯用原料及泥浆性能测定144
4.4.2釉浆性能的测定154
4.5原料入厂质量测定157
4.5.1坯用原料入厂质量测定项目158
4.5.2釉用原料入厂质量测定项目160
4.5.3石膏入厂质量测定项目160

5坯釉料配方的确定与维护
5.1基础计算164
5.1.1湿含量及其换算164
5.1.2化学组成中的烧失量及计算164
5.1.3坯釉料组成的表示方法165
5.1.4化学组成与摩尔分数的换算170
5.1.5物质的量组成换算成实验式170
5.1.6坯料的常用性能计算171
5.1.7釉料的常用性能计算182
5.2坯料配方的基本要求186
5.2.1卫生陶瓷质量标准的要求186
5.2.2生产工艺的要求187
5.2.3稳定性的要求189
5.2.4经济性的要求190
5.2.5环保的要求190
5.2.6关于坯体的白度190
5.3坯料配方的确定191
5.3.1坯料配方的发展情况191
5.3.2原料、辅料的选定193
5.3.3设计配方201
5.3.4配方的试验203
5.4坯料配方的维护208
5.4.1原料变化的把握与管理208
5.4.2配方性能变化时的调整209
5.4.3季节变化的对策213
5.5釉料配方的基本要求214
5.5.1使用功能的要求214
5.5.2卫生陶瓷质量标准的要求215
5.5.3生产工艺的要求215
5.5.4选择原料、辅料的要求217
5.6釉料配方的确定218
5.6.1釉料配方的发展情况218
5.6.2原料、辅料的准备219
5.6.3釉料配方的设计223
5.6.4配方参考实例232
5.7釉料配方的维护与升级换代233
5.7.1釉料配方的维护233
5.7.2釉料配方的升级换代233

附录
附录1我国陶瓷工业常用黏土的化学组成235
附录2国际标准组织推荐的筛网系列(ISO/R 565—1972)239
附录3各种筛网对照240
附录4测温锥的软化温度与锥号对照241
附录5卫生陶瓷常用国家和行业标准目录242
附录6陶瓷工业常用烟煤组成(工业分析)举例243
附录7常用煤气的化学组成分析举例243
附录8国产轻柴油规格244
附录9国产重柴油规格244
附录10我国部分天然气组成(体积分数)244
附录11常用液化石油气组成(体积分数)245
附录12液化石油气组分和性能数据245
附录13陶瓷工业常用典型焦炉煤气基本数据245
附录14陶瓷工业常用典型水煤气基本数据246
附录15我国部分烟煤及焦炭典型气化数据246
附录16部分适用于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烟煤的基本数据246
附录17陶瓷窑炉窑墙外表面与空气(静止)的传热系数247
附录18水玻璃的成分与密度的关系247
附录19窑炉烧成火焰颜色与温度对照248
附录20常用陶瓷泥浆固体含量与浓度、相对密度换算表(20℃)248

参考文献249

前言/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陶瓷生产技术水平、设备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早已是世界上生产卫生陶瓷数量最多的国家。
本书整理了与卫生陶瓷原料相关的地质、矿物、采矿、选矿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叙述了卫生陶瓷原料的分类、各种坯釉用原料及辅助材料,介绍了卫生陶瓷生产中所涉及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矿物组成及物理性能测定方法,叙述了坯釉配方中相关的基础计算、坯釉的性能要求、坯釉配方确定方法及其生产中的维护。本书总结了编写人员长期从事卫生陶瓷生产工作的心得、体会,力图反映目前我国卫生陶瓷生产行业的技术现状和认识水平,期望对促进本行业生产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的指导,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徐熙武任主编,九牧集团有限公司高建立、唐山森兰瓷科技有限公司沈金梅任副主编,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岳邦仁(已退休)任主审。岳邦仁编写第1章,徐熙武、恒洁卫浴集团有限公司谢伟藩编写第2章和第3章,沈金梅编写第4章,高建立、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刘中起编写第5章。
在本书的编写和出版中得到了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恒洁卫浴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科福材料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许多同事、朋友在提供资料、整理文稿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与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2018年2月
《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并非一本涵盖了以下内容的书籍: 历史演变与文化影响: 本书不涉及卫生陶瓷在不同历史时期、地域文化中的发展脉络,例如古代陶瓷的起源、不同文明对卫生陶瓷的审美偏好、以及卫生陶瓷作为生活必需品如何融入社会文化变迁等。读者无法从中了解到卫生陶瓷的历史渊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风格演变,或是其在特定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 设计美学与人体工程学: 本书不探讨卫生陶瓷在美学设计方面的原则、潮流趋势,以及如何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产品开发。读者无法从中学习到如何根据人体生理结构、使用习惯来设计出更舒适、更具艺术性的产品,也不会涉及色彩搭配、造型艺术、表面处理等视觉和触觉层面的美学考量。 市场营销与品牌战略: 本书不包含关于卫生陶瓷产品如何进行市场推广、品牌塑造、销售渠道建设、以及行业竞争分析等内容。读者无法从中获取关于如何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建立品牌知名度、拓展销售网络、或理解当前卫生陶瓷市场格局的信息。 环保法规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不涉及与卫生陶瓷生产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节能减排技术、绿色材料的应用,以及可持续发展在行业内的实践。读者无法了解到国家和地区在卫生陶瓷生产方面的环保要求,如何通过技术手段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以及如何构建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生产体系。 全球行业概览与发展趋势预测: 本书不提供对全球卫生陶瓷产业的整体分析,包括主要生产国、地区性特点、技术创新动向,以及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读者无法从中获得对全球市场格局的宏观认识,也无法洞察未来几年卫生陶瓷行业可能出现的技术革新和消费需求变化。 用户体验与售后服务: 本书不关注卫生陶瓷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安装、维护、维修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知识。读者无法从中学习到如何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以及如何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艺术收藏与鉴赏: 本书不涉及卫生陶瓷作为艺术品或收藏品的价值,不提供关于古董陶瓷的鉴定、修复、市场行情等信息。读者无法从中了解卫生陶瓷在艺术品鉴赏和收藏领域的知识。 跨领域应用与前沿科技: 本书不探讨卫生陶瓷材料在除卫生洁具之外的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例如在建筑装饰、工业制造、甚至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读者也无法从中了解到诸如智能传感器集成、自清洁涂层等与物联网、新材料科学相关的技术在卫生陶瓷领域的最新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工艺和材料充满好奇的DIY爱好者,平时喜欢钻研各种制作技巧。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这本书时,我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陶瓷制作的魔幻过程着迷,而卫生陶瓷更是将实用性和美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这本书的标题,一下子就点出了核心内容。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我们每天使用的洗手盆、马桶,究竟是用什么样的“原料”制成的?是我们在泥瓦匠那里看到的普通陶土吗?还是经过了什么神秘的加工,才能变成如此细腻、光滑、坚固的材质?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这些基础原料的成分、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陶瓷制作中的作用?我希望看到关于各种矿物质,如高岭土、石英、长石等,它们是如何被选择、提纯和准备的。 更让我兴奋的是“泥釉料配方”这个部分。我明白,釉料是陶瓷的灵魂。它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更是保护陶瓷、赋予其特殊功能的关键。我想象着,这本书会像一本藏宝图,揭示各种各样神奇的配方。不同颜色的釉料是如何调配出来的?如何才能做出那种温润如玉的光泽,或者哑光高级感?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经典的配方,甚至是用于制造特殊效果,比如抗菌、自清洁、耐刮擦的釉料配方? 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配方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特定的成分组合能在高温下产生如此奇妙的变化?书中是否会解释相关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这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这样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理论解释,让我不仅能“照方抓药”,更能理解其中的奥秘,从而在未来的DIY尝试中,能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创新。

评分

我是一名对家居建材行业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消费者,平时在装修或者选购家具家电时,总喜欢多做一些功课,了解产品的来龙去脉。当我在网上看到《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这本书时,立刻被它的标题吸引了。我一直觉得,卫生陶瓷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最频繁的卫浴用品,其背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是相当高深的,但却很少有机会能了解到。 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卫生陶瓷制造奥秘的好奇之门。“原料”这个词,让我联想到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宝藏,它们经过怎样的挖掘、提炼和组合,才能变成我们家中光滑洁白的洗手盆和马桶?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构成卫生陶瓷的基本矿物质,比如高岭土、石英、长石等等,它们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在陶瓷成型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我希望能了解到,不同种类的原料会对最终产品的强度、密度、吸水率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 而“泥釉料配方”更是让我充满了想象。我想象着,这部分内容将如同一个精密的化学实验室,揭示了如何将各种看似普通的粉末,通过科学的配比和高温的淬炼,幻化出晶莹剔透、色彩斑斓、功能各异的釉面。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配方实例,例如如何调制出经典白色釉料,如何做出各种流行色彩的釉面,甚至是具有特殊功能的釉料,如抗菌、易洁、耐污等?我希望能了解到,这些配方是如何与原料相结合,最终决定了卫生陶瓷的外观质感和使用性能。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系统性了解卫生陶瓷制造原理的绝佳途径。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将自然资源转化为高品质生活用品的百科全书。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家中那些看似简单的卫生陶瓷,原来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精湛的工艺。

评分

我一直对制造业背后的逻辑和细节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物品。卫生陶瓷,作为现代家居装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生产过程对我来说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揭开这层面纱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当我看到“卫生陶瓷原料”这个词组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矿物和化学物质的画面。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到每一种原料的细致分析?比如,高岭土的矿物组成、物理特性,石英的粒度分布,长石的熔融行为,以及各种添加剂(如分散剂、粘结剂)的作用机理。我想象着,书中或许会介绍不同产地的原料在成分和性能上的差异,以及如何根据产品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原料组合。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堆砌,更是一种对材料科学的深刻理解。 而“泥釉料配方”则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釉料是赋予陶瓷美观和功能的核心。这本书是否会详细阐述各种釉料的化学构成,例如玻璃形成剂、助熔剂、稳定剂、着色剂等等?我希望能了解到,不同的配方如何影响釉面的光泽度、颜色、耐磨性、耐酸碱性,甚至是一些更前沿的功能,例如自清洁、抗菌、防霉等。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经典的、或者具有代表性的釉料配方,并对它们的性能特点进行详细的解读?我甚至在猜想,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釉面缺陷的分析和预防,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配方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宝库。它不仅能满足我对材料科学和工艺流程的好奇心,更能让我对卫生陶瓷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如何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卫生陶瓷产品的秘密。

评分

我一直认为,生活中的质感和品质,往往体现在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细节之中,而卫生陶瓷,正是这样一个承载着生活细节的重要载体。从清晨的洗漱,到夜晚的休憩,这些光滑、洁净、耐用的陶瓷制品,构成了我们现代生活舒适与便捷的基础。因此,《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这本书的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 “卫生陶瓷原料”这个词组,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来自大地的馈赠,经过精心的筛选和加工,才能成为我们手中所见的精美陶瓷。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构成卫生陶瓷的主要矿物成分,比如高岭土的塑性与粘结性,石英的硬度与耐火性,长石的熔融能力与助熔作用?我希望能够了解到,不同产地、不同品质的原料,是如何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物理性能,例如密度、强度、吸水率、热膨胀系数等。此外,书中是否还会介绍一些辅助原料,如分散剂、粘结剂、消泡剂等,它们在泥浆制备过程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节,无疑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产品品质的源头。 而“泥釉料配方”更是让我感到好奇不已。釉料,是赋予陶瓷美观、光泽和功能的核心。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釉料的组成成分,例如玻璃形成剂、助熔剂、稳定剂、着色剂、乳浊剂等,以及它们在高温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书中是否会提供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釉料配方,例如用于生产高白度、高光泽度陶瓷的配方,或者能够实现耐刮擦、易清洁、抗菌等特殊功能的配方?我希望能够了解到,这些配方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比例和精密的控制,来达到最终的视觉效果和使用性能。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生活品质有着执着追求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产技术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用科学与艺术来提升生活品质的指南。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家中那些默默奉献的卫生陶瓷,并从中获得更多关于品质生活的灵感。

评分

我是一个对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尤其对那些在平凡中蕴含着伟大智慧的产品领域。卫生陶瓷,就是这样一类让我着迷的材料。它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又是高科技与传统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这本书的标题,如同一扇通往陶瓷制造核心技术的窗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卫生陶瓷原料”部分,我期待它能深入到物质的本质。这本书是否会详细解析构成卫生陶瓷的各种矿物成分,如高岭土、石英、长石等,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如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塑性指数、烧结行为)?我希望能了解到,这些原料是如何被提取、净化、改性,以及它们在配方中扮演的具体角色,比如作为骨架材料、瘠性材料还是助熔剂?书中是否还会涉及一些新型原料或添加剂的应用,例如对提高产品性能或实现特定功能(如轻质化、高强度)的贡献? 而“泥釉料配方”则更是吸引我目光的焦点。这部分无疑是陶瓷生产中最具技术含量的环节之一。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釉料的组成原理,包括玻璃形成剂、助熔剂、稳定剂、增白剂、着色剂、乳浊剂等各类组分的功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能提供不同类型釉料的配方设计思路,例如如何调配出具有高光泽度、高白度、高硬度、高耐化学性,甚至是自清洁、抗菌、温控等特殊功能的釉料。此外,书中是否还会探讨釉料的烧成制度、釉面缺陷的成因与防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配方和工艺来优化釉面质量?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满足个人好奇心,更可能是我深入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宝贵学习机会。我期望它能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让我能够对卫生陶瓷这一看似普通却技术含量极高的产品,有一个更加系统、更加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个对工艺品制作和材料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生活中,我常常会对那些精致而实用的物品产生深深的好奇,卫生陶瓷无疑是其中之一。那些光滑、温润、洁净的表面,是如何经过一道道工序,从看似普通的泥土蜕变成如此美好的存在?《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燃了我探索的激情。 “卫生陶瓷原料”这个词组,让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构成陶瓷基础的矿物质。我想象着,书中会细致地剖析每一种原料的来源、成分、物理化学性质。比如,高岭土的塑性、粘结性,石英的硬度、耐火性,长石的熔融特性,以及各种瘠性原料和可塑性原料的配合比例对胚体性能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深入介绍这些原料的纯度、粒度、表面形貌等对最终产品质量的细微影响?我甚至在期待,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原料预处理工艺的介绍,例如球磨、陈腐等,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原料的均匀性和反应活性。 而“泥釉料配方”更是让我看到了陶瓷工艺的精髓所在。釉料,是赋予陶瓷灵魂的关键。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釉料的化学组成,如玻璃形成剂、助熔剂、稳定剂、增白剂、着色剂等,以及它们在高温烧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复杂而神奇的化学反应。书中是否会提供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釉料配方,比如用于高白度瓷器的釉料,用于仿古砖的釉料,甚至是具有特殊功能,如抗菌、自洁、耐化学腐蚀的釉料?我希望能够了解到,这些配方是如何通过科学的计算和精密的控制,来达到预期的外观效果和性能指标。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卫浴用品生产的技术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将自然物质转化为美好生活的艺术指南。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深入理解卫生陶瓷的制作过程,并将其中的一些原理和技巧,应用到我自己的手工制作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初见时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几个字精准地概括了内容,让我立刻联想到生产生活中那些看似寻常却又不可或缺的卫浴用品。我一直对物品的生产过程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经过高温烧制、精工细作的产品,卫生陶瓷便是其中一个极好的例子。从洗手盆的温润触感,到马桶的洁净无暇,再到瓷砖的坚固耐用,这一切的背后,必然凝聚着无数的科学知识和工艺技巧。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件物品的“前世今生”是欣赏它的最佳方式。这本书的书名,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陶瓷制造神秘世界的大门。我很好奇,那些我们日常接触的卫生陶瓷,究竟是由哪些“原料”组成的?是普通的泥土吗?还是经过特殊提炼和配比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这些原料的成分、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被提取、加工,最终成为制作陶瓷的基础? 另外,“泥釉料配方”这个词组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知道,釉料的配制是陶瓷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决定了陶瓷表面的光泽、色彩和质感,还关乎其耐磨性、耐酸碱性等实用性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在配方方面给出详尽的阐述,或许会包含不同类型陶瓷的釉料配方,例如用于洗手盆的、用于马桶的、用于瓷砖的,甚至可能区分不同档次和风格的产品。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实际的配方案例,甚至可能包含一些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经典配方,或者是一些针对特定性能(如抗菌、自洁等)的创新配方。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对工艺制造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了解家居建材背后技术秘密的绝佳机会。

评分

我一直认为,生活中的美好,往往隐藏在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之中,而卫生陶瓷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早晨的洗漱,到夜晚的沐浴,这些洁净、舒适的卫浴体验,都离不开那些默默奉献的卫生陶瓷产品。因此,当我看到《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探索欲。《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仅仅是这个标题,就足以勾起我对背后那复杂而精妙的制造过程的无限遐想。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那些构成我们家中洗手盆、马桶、浴室瓷砖等卫生陶瓷的“原料”,究竟是何方神圣?它们是来自何处?又经过了怎样的处理?书中是否会详细解析各种矿物质,如高岭土、石英、长石等,它们各自的成分、特性,以及在陶瓷胚体成型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能了解到,这些原料的纯度、粒度、配合比例,如何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密度、强度、吸水率、白度等关键性能指标。 而“泥釉料配方”这个部分,更是让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调色盘和魔术箱。釉料,是赋予陶瓷生命和灵魂的关键。它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更是陶瓷耐用性、卫生性、美观性的保证。我想,书中一定会深入探讨各种釉料的组成成分,如各种氧化物、硅酸盐、助熔剂等,以及它们在高温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不同风格、不同功能釉料的配方范例,比如如何调配出晶莹剔透的亮光釉,如何制作出哑光质感的艺术釉,甚至是如何开发出具有抗菌、易洁、防污等特殊功能的釉料。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了解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居用品的“前世今生”的绝佳机会。它不仅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更可能为我提供更深层次的认知,让我能够以更专业的眼光去审视和选择那些关系到我们生活品质的家居建材。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追求的人,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关系到生活品质的物品时。卫生陶瓷,作为我们每日都要接触的家居核心组成部分,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舒适度和健康。而这本书的标题,恰如其分地戳中了我的痛点。“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这听起来就像是一部揭示家居建材“基因密码”的秘籍。 我对“原料”部分充满了期待。我不是一个专业人士,但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产品的质量都源于其原材料的优劣。我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泥土”这个笼统的概念上,而是会深入到各种矿物成分、化学添加剂的细致分析。比如,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等,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的纯度、粒度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何影响?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原料在性能上的差异? 而“泥釉料配方”,这更是技术含量极高的部分。我想象着,它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配比数字,而是一种精妙的平衡艺术。不同比例的氧化物、硅酸盐、助熔剂等等,如何才能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形成致密、光滑、坚硬且富有美感的釉面?书中是否会介绍不同颜色、不同光泽、不同质感的釉面是如何通过调整配方来实现的?我甚至在想,它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环保型釉料的研发信息,毕竟,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化学和物理原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配方和工艺,从而让我对卫生陶瓷的生产过程有一个更为宏观和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创造美好家居生活的指南。

评分

我一直坚信,真正的生活品味,体现在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上。而卫生陶瓷,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家居物品之一,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舒适度和健康。因此,当我偶然翻阅到《卫生陶瓷原料与泥釉料配方》这本书时,我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共鸣。这本书的标题,精准地概括了其内容,却又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技术魅力。 “卫生陶瓷原料”这几个字,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构成了我们家中洁净卫浴用品的基石。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矿物原料的特性,例如高岭土的塑性和烧结性,石英的硬度和耐磨性,长石的熔融温度和助熔效果?我希望能够了解到,不同的原料配比如何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密度、强度、吸水率和白度。此外,书中是否还会提及一些辅助材料,如分散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以及它们在陶瓷泥浆制备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这些细节,对于我这样一个追求极致品质的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 而“泥釉料配方”更是让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釉料,是陶瓷的“面子”,也是它的“里子”。它不仅决定了陶瓷的光泽、颜色和触感,更关乎其耐用性、易清洁性以及卫生性能。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经典的釉料配方,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配方来获得各种不同的效果,比如高亮度、丝绒般的哑光、或是具有特殊纹理的釉面?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如何通过釉料配方来实现抗菌、自洁、耐酸碱等功能,从而提升卫生陶瓷的使用体验。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了解自己家居用品“出身”的绝佳机会。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用科学和艺术来创造美好生活的教科书。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卫生陶瓷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未来的家居选购中,做出更明智、更具品味的决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