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5
马晓霖纵论中东/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1. 作者解读:本书作者马晓霖,是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资深媒体时政评论员、外交专栏作家,宁夏卫视《解码一带一路》高端访谈对话主编、主持人。曾任新华社战地记者,只身驻守加沙,亲历战火,见证生死。
2.深度观察:纵论中东近十几年来重大问题和局势演变,包括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阿拉伯之春”巨变、伊朗核危机、恐怖主义浪潮、能源安全、大国地区博弈、难民危机、中国中东外交等,全方位,多视角,深度解析。
3.人物透视:作者以独到的笔触,评说了悲情英雄阿拉法特、犹太活化石沙龙、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改写伊朗历史的巨人霍梅尼等中东政治人物,值得一读。
☆ 作为中国人谈论中东,必须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也必须始终思考,远东的中国与中东有什么关系?
☆ 中东地区是大国与强国的试金石。
☆ 中东不仅是埋葬帝国与霸权的坟墓,也是分析家和预言家的陷阱。
本书是知名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的国际时政专栏文集,作者基于长期一线采访和深入学术研究,精通中东地区事务,并对诸多热点问题的走势做出过比较精准的预测。本书收录作者自2004年以来在《新华每日电讯》《北京青年报》《新民周刊》《精品购物指南》《华夏时报》等报刊发表的专栏文章,涉及中东近12年来重大问题和局势演变,包括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阿拉伯之春”巨变、伊朗核危机、恐怖主义浪潮、能源安全、大国地区博弈,以及中国中东外交等多个方面。作者以新闻记者的敏锐嗅觉、学术专家的深厚功力,以及专栏作家的优美文笔,系统梳理和全面呈现了当代中东复杂的地缘争端图景。
马晓霖,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资深媒体时政评论员和外交专栏作家,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研究协会理事,中国阿拉伯博览会顾问。创建大旗网和民间博客通讯社和实名博客社区——博联社,首倡和践行网络实名制管理模式。著有《海湾战争与三十六计》《92中国大回眸》《巴以生死日记》《穿越生死线》《两河生死劫》《中东剧变——西亚、北非大动荡深层观察》《中国要淡定》和《阿拉伯黄皮书2013—2014》《中东观察》(2016)等。
第一章 无休止的巴以冲突
第二章 伊拉克战争及其后遗症
第三章 油价涨跌闹危机
第四章 “阿拉伯之冬”与埃及沉浮
第五章 群雄逐鹿叙利亚
第六章 激进思潮与恐怖主义
第七章 布什与奥巴马时代的中东
第八章 土耳其国家转身之困
第九章 伊朗崛起及其与沙特的派系缠斗
第十章 十年伊朗核危机
第十一章 中国拥抱中东
革命的伊朗与英雄的悲情
伊朗是个革命的国度。这个革命首先当然是“伊斯兰革命”,是霍梅尼主义:既不要西方的资本主义,也不要东方的社会主义,认定伊斯兰本身不仅仅是宗教信仰,也是政治和社会实践,强调宗教和政治不能分离,社会如果想实现公正、进步和避免堕落,必须实行以伊斯兰教义为最高法典的政教合一政治体制。
这种伊斯兰革命理论引导着伊朗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王朝统治,也鼓动着当代最剧烈的伊斯兰复兴和输出运动,冲击着中东和世界。这种“伊斯兰革命”理论也洗礼了整个伊朗,哺育着现代波斯,使其成为一个完全宗教政治化的国家。赶走异教徒,解放所有伊斯兰土地,被伊朗领导人和虔诚教士看作是神圣的国际义务和历史使命,是乐此不疲的国家大业,而美国和以色列成为输出堕落文化和占领伊斯兰土地的当然敌人,尽管伊朗本身宣称并不敌视美国人和犹太人。这种宗教的革命性、激进性引发伊朗与部分地区国家及西方世界的巨大猜疑和隔阂,使其关系长期不睦。
伊朗的革命还是什叶派的反叛精神的历史延续,是对统治伊斯兰世界一千多年的正统逊尼派的不满和挑战。伊朗无论从人口、国土面积都是个地区大国,因其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根基一直傲然独立。虽然伊朗很早就被阿拉伯的伊斯兰革命征服并顺从了伊斯兰化,但是,它顽强地拒绝了阿拉伯化,否则,它今天或许就是阿拉伯世界的老大,而不是埃及。傲慢的波斯人以圣人穆罕默德正统继承人的拥护者和追随者自居,视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为正统政教权力的传人,而前三位哈里发及其拥护者皆为叛教者。阿里的遇刺,其子侯赛因的被追杀而导致的伊斯兰早期分离和少数宗派什叶派的诞生,又从教派上赋予波斯人以及今天伊朗人独树一帜的理由。至今,在他们心目中,伊斯兰世界的政治中心应该是伊朗,甚至三大宗教圣地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的监护人应该是十二伊玛目的追随者。
这种巨大和由来已久的政治野心和宗教追求导致了伊朗在革命成功后迅速地、有组织地向世界输出“伊斯兰革命”,其相应的机构包括“伊拉克最高伊斯兰革命协会”“黎巴嫩伊斯兰革命协会”“阿拉伯半岛伊斯兰革命协会”“非洲和阿拉伯马格里布最高伊斯兰革命协会”和“亚洲最高伊斯兰革命协会”等等,分别负责在伊拉克、黎巴嫩、阿拉伯半岛、非洲和亚洲的伊斯兰革命扩张运动,直接在当地引起动荡和不安,甚至冲突。伊朗的革命攻势首选之地就是与其渊源最深的伊拉克并最终引发两伊战争,随后也引起海湾阿拉伯其他王权国家的恐惧,导致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成立以图联合自保。
伊朗的革命攻势当然在黎巴嫩更加轰轰烈烈,真主党、阿迈勒一直是撬动黎巴嫩内政外交以及影响以色列、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两大杠杆。近年来,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已经进一步地为巴勒斯坦打上烙印,以至于作为逊尼派的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都投入伊朗的怀抱,进而在年初的加沙之战中倍受孤立。伊朗已经自诩为巴勒斯坦事业的第一监护人,并致力于取缔以色列作为国家存在,让历史的巴勒斯坦回归伊斯兰怀抱。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不计成本,尤其是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由于世界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小国伊拉克消耗、抵御伊朗,使实力原本不均衡的双方两败俱伤,伊朗为此付出惨重代价,直接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全部损失超过万亿,经济倒退二十年,死亡人数达30万,伤残170万,并形成200万难民。
过去,波斯人为什叶派没有能够保护穆圣后代、失去圣地而自责、赎罪,传统延续之今,每到“阿舒拉节”,虔诚的什叶派教徒半裸着身子,用鞭子,甚至用缀满小刀的绳子抽打自己,以表悲痛和自责,鲜血淋漓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甚至不堪入目。今天,这种受难情结也延续到现实政治中,使伊朗人以伊斯兰世界的特立独行者而自豪。伊朗人并不因为自己是世俗世界乃至伊斯兰世界的异数而内心孤独,因为那种千年孤傲之血还在血管里滚涌,那种贲张了30年的革命热情还在肌体上升腾着热气,而成功发射导弹和卫星的成就,越来越高的油价也使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和资本确信,他们是伊斯兰世界的真正老大,他们是堕落了世界的拯救者,尤其一旦获得核能力之后。
这自古至今的革命与悲情,造就了伊朗人的英雄意识,也让我们能在伊朗街道上随意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英雄画像,无论是两伊战争的本国英雄,还是死于抗击以色列的阿拉伯人。
马晓霖纵论中东/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