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实验

动物生物学实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戎疆,龙玉,李大建,许崇任 著
图书标签:
  • 动物生物学
  • 生物实验
  • 动物学
  • 实验教学
  • 高等教育
  • 生物科学
  • 动物生理
  • 动物形态
  • 实验指南
  • 大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290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311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基础实验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04
字数:19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动物生物学实验》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九十余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大量原创性实物彩色图片和实验操作视频资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操作。

内容简介

  《动物生物学实验》为“动物生物学”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教材,是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学系)动物学相关教学人员九十余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本书以各主要动物类群的解剖与观察为主要实验内容,包括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软骨鱼、硬骨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同时还有动物的组织与早期胚胎发育的实验内容。近年来,模式动物在动物相关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为此还增加了秀丽隐杆线虫的相关内容。本书配有大量的原创性实物彩色图片,增强了直观教学效果,便于实际操作中参考,学生可据此独立操作和学习。此外,本书还就一些重要的实验操作录制了视频资料,可通过手机扫描相应的二维码来观看,便于学生对相关操作的学习和掌握。

作者简介

  王戎疆,理学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广西新诺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昆虫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种群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

目录

目  录
实验0 实验的基本知识与规范 / 1
实验1 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Protozoa) / 10
实验2 动物的组织 / 18
实验3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Spongia) / 39
实验4 两胚层辐射对称的动物: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 44
实验5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 51
实验6 具有假体腔的动物:线虫动物门(Nematoda) / 59
实验7 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软体动物门(Mollusca) / 67
实验8 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80
实验9 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 89
实验10 节肢动物门的多样性 / 101
实验11 辐射对称的无脊椎后口动物: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 110
实验12 动物的繁殖与早期胚胎发育 / 114
实验13 头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 / 123
实验14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 / 130
实验15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硬骨鱼纲 / 138
实验16 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 / 148
实验17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纲 / 162
实验18 翱翔天空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 / 167
实验19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 / 181
参考文献 / 195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前沿探索与伦理考量 本书聚焦于当代生命科学领域最激动人心、也最具争议性的两大分支: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 本书旨在为对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特别是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不失批判性的视角。我们不会探讨动物的形态、生理或生态学知识,而是将焦点完全置于生命体内部——分子层面的精准操控与宏观系统的全新构建。 第一部分:基因编辑的精确制导与革命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当前主流的基因编辑工具箱,并探讨它们在基础研究、疾病治疗及农业育种中的应用潜力与实际挑战。 第一章:CRISPR-Cas9系统的核心机制与进化 本章从微生物的天然防御机制讲起,详细阐述Cas9核酸酶如何被“驯化”为一种通用且高效的基因剪刀。我们将深入解析其gRNA的设计原理、PAM序列的要求,以及DNA双链断裂后细胞自身的修复路径(NHEJ与HDR)如何决定了编辑的最终结果。此外,我们还将对比评估早期的TALENs和ZFNs技术,明确CRISPR体系的颠覆性优势所在——易用性、多重靶向能力和成本效益。 第二章:下一代编辑工具的迭代升级 CRISPR-Cas9并非终点,而是起点。本章将聚焦于旨在提高编辑精度、拓宽适用范围的“升级版”系统。重点介绍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它们如何实现单碱基的无损转换,避免了双链断裂带来的脱靶风险。接着,深入探讨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ing),这种“搜索与替换”的策略如何实现更复杂的插入、缺失和点突变,极大地扩展了可编辑的基因组范围。我们还将简要介绍利用RNA靶向或表观遗传学修饰的非DNA编辑技术。 第三章:临床应用的里程碑与障碍 本章将审视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健康领域所取得的实际进展。内容涵盖体外(Ex Vivo)编辑,如针对镰状细胞病和某些免疫缺陷的T细胞改造;以及体内(In Vivo)编辑,如通过腺相关病毒(AAV)载体递送至肝脏或视网膜进行治疗的临床试验。讨论的重点在于递送系统的优化(如何安全高效地到达目标组织)以及脱靶效应的量化与管理,这是走向商业化和大规模临床应用必须跨越的门槛。 第四章:跨物种的基因组改造:农业与生物能源 基因编辑技术在非人类物种中的应用同样迅猛。本章探讨如何通过精确修改目标基因来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抗旱、抗病虫害)或提高营养价值,规避传统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监管复杂性。同时,分析利用编辑技术改造微生物细胞工厂,以提高生物燃料、特种化学品或高价值药物的生产效率。 第二部分:合成生物学:从蓝图到生命机器 本部分超越了对现有基因组的修饰,转向了从头设计、构建和测试新的生物系统和功能。 第五章:生物元件库的标准化与工程化 合成生物学的核心在于像工程师一样对待生命系统,这意味着需要可预测、可互换的“零件”。本章详细介绍标准生物元件(BioBricks)的概念,探讨如何对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终止子等基本元件进行标准化描述和性能测试。我们将分析如何建立高通量的测试平台,以量化这些元件在不同宿主细胞中的表现,推动生物设计的可预测性。 第六章:基因回路的设计与构建 生命系统是复杂的调控网络。本章深入讨论如何设计和构建人工的基因调控回路,以赋予细胞新的逻辑功能。内容包括: 振荡器与开关: 简单的反馈与前馈回路如何产生周期性或可控的启动/关闭行为。 逻辑门(Logic Gates): 利用蛋白质或RNA相互作用,构建AND、OR、NOT等数字逻辑运算单元,实现复杂的环境感应和决策制定。 多稳态系统: 设计能够稳定存在于两种或多种不同状态的细胞系统,用于记忆或状态转换。 第七章:细胞工厂的重塑与代谢工程 本章关注如何通过系统性的代谢通路重构,将普通微生物(如酿酒酵母或大肠杆菌)转化为高效的“细胞工厂”。讨论如何结合基因组分析、通量平衡分析(FBA)和基因编辑技术,靶向关键限速酶,以最大化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例如新型抗生素、高附加值香料或生物聚合物的生产。 第八章:从基因组到细胞:从零开始的合成 本章探讨生命合成的宏大目标。我们将回顾对最小基因组的研究,即识别和精简生命存活所必需的最基本基因集合,以期构建一个更简单、更容易理解和预测的生命模型。此外,本部分将涵盖从化学前体合成完整染色体的技术路线,以及将合成的基因组移植到宿主细胞中实现“重启生命”的里程碑工作,探讨这些工作对生命起源研究的启示。 第三部分:交叉领域与伦理边界 第九章:生物信息学与自动化平台(Bio-Automation) 高效的基因编辑和合成需要强大的计算支持和高通量实验验证。本章讨论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CRISPR脱靶效应、优化基因回路参数。重点介绍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高内涵筛选以及“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BTL)循环在合成生物学中的集成应用,这是实现“工程化”生命体的关键。 第十章:技术的可及性、监管与社会责任 本章从社会和伦理角度审视这两大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将讨论“DIY生物学”的兴起带来的安全风险,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对生殖系基因编辑(Germline Editing)进行监管和伦理辩论。重点分析合成生物学产品(如合成疫苗或新材料)进入市场的监管框架,以及如何确保这些强大的技术能够公平地服务于全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避免加剧生物技术鸿沟。 本书不涉及对动物的传统解剖观察、生理机能测定或物种分类学探讨,而是专注于生命体在分子和系统层面的设计、编程与改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像一部慢板交响乐,每一个章节都拖沓得让人抓狂。我本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实验方法论的清晰、简洁的介绍,例如如何准确配制缓冲液、如何进行梯度离心等关键步骤,因为这毕竟是“实验”系列图书。然而,作者似乎更热衷于追溯每一个概念的历史渊源,并且花费了不成比例的篇幅来描述发现某个现象的科学家的生平轶事。比如,讲述一个基因发现史,花了三章的篇幅来描述那位科学家在二战期间的坎坷经历,以及他如何与导师产生分歧,而不是集中精力讲解那个基因的功能和研究方法。这种写法让查找具体实验步骤变得像是在进行一场寻宝游戏,你得穿过作者精心编织的文学迷宫,才能勉强找到一丁点与操作相关的蛛丝马迹。我需要的是一本“操作手册”,或者至少是一本扎实的“原理与方法”教材,而不是一本被包裹在历史传记外衣下的生物学入门读物。如果说一本好的实验指南应该是精准、高效的工具书,那么这本书更像是放在历史博物馆里供人瞻仰的古董,观赏性有余,实用性全无。

评分

我得承认,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有品味,封面那种深沉的靛蓝色配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一看就是那种可以摆在书架上镇场面的类型。我一开始还以为里面会充斥着大量的图表、复杂的分子结构图,或者至少是一些清晰的实验流程图。但实际内容却让我大跌眼镜。它更像是一本精美的散文集,主题围绕着“动物的生存智慧”展开。作者似乎非常热衷于用哲学思辨的方式来解读生物现象。例如,在谈到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时,他用了大段的篇幅探讨“存在的意义”和“演化的必然性”,语言优美到几乎可以被收录进文学选集。虽然这种深度的思考不无裨益,但对于我这种急需掌握具体操作技能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牛饮解渴不成,反而被灌了一肚子过于稀释的鸡汤。我找这本书是为了搞清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或者学习如何处理组织样本,结果我学到的是对“生命循环的无情与壮丽”的深刻感悟。这就像是去考驾照,结果教练教了你一整天如何欣赏路边的风景,却没告诉你油门和刹车在哪里。整体阅读体验是舒服的,但实用价值约等于零,这对于需要应付实验考试的我来说,简直是精神上的折磨。

评分

让我感到最困惑的是其内容结构的跳跃性。它在不同主题之间的过渡,简直可以用“天马行空”来形容。前一页还在详细描述昆虫的几丁质外骨骼的化学成分,下一页突然就跳到了探讨灵长类动物的情感表达复杂性,而且两者之间没有任何逻辑上的衔接点,也没有提供任何一个可以作为桥梁的实验模型来串联这些看似无关的主题。我尝试从中梳理出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比如从细胞基础到组织器官,再到系统层面的生理调节,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这种递进关系。它似乎是把所有能想到的与“动物”相关的知识点,不加筛选地,随意地堆砌在一起。对于一个需要建立系统知识体系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碎片化的信息输入是极其有害的。我需要的是一个清晰的知识地图,指引我去往下一个逻辑节点,而不是被扔进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里面所有的宝藏都散落一地,需要我自己耗费巨大的精力去拼凑它们本应有的位置。这本书更像是某位学者多年研究笔记的未整理合集,而不是一本结构严谨的教材。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期待,毕竟“动物生物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挺硬核的,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扎实的知识,尤其是在那些关于细胞信号通路和遗传调控的复杂机制上。然而,读完之后,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精心包装的……嗯,怎么说呢,一本旅游指南?内容大量篇幅都在描述动物的栖息地、迁徙模式,甚至还有不少篇幅着墨于不同物种的社会行为,比如松鼠如何储存坚果,或者蚁群的等级制度。当然,这些内容本身并不枯燥,作者的文笔倒是挺生动,用词也颇具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非洲大草原或者亚马逊雨林之中。但问题在于,作为一本宣称是“实验”基础的书籍,它几乎完全回避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或者哪怕是最基础的显微镜操作指导。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设计一个对照组来验证某个激素对生殖周期的影响,或者如何使用PCR技术来鉴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全书都在讲某种鸟类的求偶舞蹈有多么复杂精妙。这让我想起去听一场摇滚音乐会,结果发现音响师只顾着给大家介绍贝斯手童年的心酸往事,却忘了调音,实在是一种错位感极强的体验。如果我只是想了解动物世界的奇闻异事,我可能会给它高分,但对于一个想要真正进入实验科学领域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架构简直是空中楼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

评分

这本书在数据呈现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短板,这对于一本关于“实验”的书来说,是致命的缺陷。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经典实验的原始数据图表、误差分析、以及对统计学意义的讨论。比如,如果书中涉及到一个关于药物对动物代谢速率影响的实验,我希望看到的是折线图、柱状图,以及关于P值和置信区间的严肃探讨。然而,书中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更多的是基于定性的描述,例如“数据显示了显著的差异”或者“观察到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具体量化的数据被完全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作者对这些“结果”的个人解读和哲学升华。这使得读者无法真正理解实验的严谨性在哪里,也无法学会如何批判性地分析一手数据。这就像是看了一部关于国际象棋比赛的电影,导演只让你看到棋子被移动的唯美慢镜头,却从不展示棋局的推演和步法的精妙。这本书完全剥夺了读者参与科学推理过程的机会,它只是在“告知”你结论,而不是“教导”你如何得出结论。作为一个严肃的学习者,我需要的是工具和方法,而不是被喂养好的结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