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生性健康修养
原价:28.00元
作者:马保华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31
ISBN:9787040371154
字数:
页码:2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生性健康修养》分为12章,内容涉及性与性别、性解剖生理、性心理及性心理偏离、性病与艾滋病、性健康保健、恋爱与婚姻、受孕、怀孕与分娩、性自我保护、性伦理道德以及性与法。全书从生物学、心理学、伦理道德和社会学等角度,系统、全面阐述了性生理、性心理和性伦理等内容。书中概念准确、文字简明、层次清楚,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以及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引导学生注重白身性情和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以良好心理状态去适应社会。
《大学生性健康修养》适用于高等院校性科学教育通识课程,各校可结合各自特点选择《大学生性健康修养》全部或部分章节用于教学,还可供相关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性健康概述与性的历史文化
第一节 概述
一、性的定义
二、性健康的定义
三、性健康教育
第二节 性的历史文化
一、生殖崇拜的演变
二、女子成为“女巫”的黑暗时代
三、性禁锢与性解放
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性与性别
第一节 性是什么
一、性的界定
二、性存在的构成
第二节 性别
一、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
二、社会性别
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性别对性存在的影响
一、性别的社会化
二、社会性别规范
三、社会性别规范对个体性存在的异化影响
第四节 性权利与人权
一、性权利是人权
二、性权利与性解放
三、性权利与性别平等
四、性权利与性健康
第五节 性及性健康教育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一、性别歧视和性暴力对性健康的影响
二、贞操观念对性健康的影响
三、限制与控制性愉快对性健康的影响
四、实现性健康与权利的条件
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性解剖生理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官
一、内生殖器官
二、外生殖器官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官
一、内生殖器官
二、外生殖器官
第三节 乳房
一、女性乳房
二、男性乳房
三、异常乳房或副乳房
第四节 生殖器官的内分泌调节
一、男性内分泌生理调节
二、女性内分泌生理调节
第五节 生殖器官的发生与分化
一、性腺的发生与分化
二、生殖管道的发生与分化
三、外生殖器的发生与分化
第六节 生殖器官先天畸形
一、男性生殖器官先天畸形
二、女性生殖器官先天畸形
三、先天性两性畸形
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性心理
第一节 性心理定义及性心理学研究
一、性心理的定义
二、性心理学研究
第二节 性心理发展概述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二、霭理士的性心理学研究
三、弗洛姆的爱情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的性心理学研究
第三节 青春期性心理
一、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
二、性冲动的萌发
三、自慰
四、性幻想与性梦
第四节 性心理健康
一、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性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性心理偏离
第一节 性心理偏离概述
一、性心理偏离的定义和分类
二、性心理偏离的特点
第二节 性心理偏离的原因
一、生物学因素
二、心理社会因素探讨
三、大学生性心理偏离的特点
第三节 常见的性心理偏离
一、性偏好障碍
二、性身份障碍
三、性指向障碍
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性病与艾滋病
第一节 性病的流行情况与危害
一、性病的定义和种类
二、性病的流行情况
三、性病的危害
第二节 性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
一、性病的病原体和传染源
二、性病的传播途径
三、性病的高危人群
第三节 性病的主要表现与治疗
一、性病的主要症状
二、梅毒
三、淋病
四、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五、生殖器疱疹
六、尖锐湿疣
第四节 性病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一、预防和控制性病的主要措施
二、预防性病的个人防护措施
三、预防性病的个人防护常用知识
第五节 艾滋病
一、艾滋病的历史和流行情况
二、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
三、艾滋病的表现与治疗
四、艾滋病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五、艾滋病与性病的关系
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性健康保健
第一节 青春期性健康保健
一、生殖器官的卫生保健
……
第八章 恋爱与婚姻
第十章 性自我保护
第十二章 性与法
作者介绍
文摘
2.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指在个人眼中的恋人是完美无缺的,像西施一样是绝代佳人。这是“晕轮效应”的现象,就是对方的某一品质或特征非常突出,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知觉,甚至错误地从这一点出发,做出对全貌的判断,即像晕轮一样,一点发亮,照亮四周,“以偏概全”了。
俗话说恋爱中的人都是“瞎子”,存在着知觉偏差,强化恋人的优点,忽视其缺点。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证明,我们的确是带着“玫瑰色的眼镜”看另一半的,我们会自动过滤掉他们的身体缺陷:歪鼻子、啤酒肚或者其他不那么好看的地方。这也解释了俊男配丑女、靓女嫁丑男的情形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3.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家庭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之增强。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原因是:
(1)这是一种逆反心理。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而不愿被人控制。一旦别人越俎代庖,替自己做出选择,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就会感到主权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正是这种心理机制导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一代代地不断上演。
(2)禁果效应。心理学家的研究还发现,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价值越大,对人们越有吸引力;轻易得到的东西或者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所忽视。因此,当外在压力要求人们放弃选择自己的恋人时,由于心理抗拒的作用,人们反而更转向自己选择的恋人,并增加对恋人的喜欢程度。中国民间过去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着不如偷不着”,也就是说的这种心态。
(3)外界压力造成内部团结。一致对外,内部分歧的重要性降低。同时,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向外,而不注意审视对方了。
因此,对不看好的婚姻,父母、亲朋好友的干预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
序言
这本书啊,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本来是抱着很大的期待的。毕竟“国标图集”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光环。我手里正好有一些工程上的问题,想着这本书里肯定能找到现成的解决方案,或者至少能给我一个清晰的思路。我翻了好几页,感觉里面的图纸挺规范的,尺寸标注也很详细,这点我挺满意的。但是,当我试图去找一些关于特定材料如何应用、或者不同构造做法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优缺点对比时,就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它更多的是给出了一个标准化的构造做法,然后你按照图纸去做就行。比如,我之前在做一个对防水要求特别高的地下室地面时,想知道除了图集上给出的常规做法,有没有什么更高级、更可靠的防水层组合方式,或者说在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图集上的构造是否需要做额外的加强。结果在书里,我能找到很多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的构造层,但关于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者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做法的论述,就显得比较少了。它更多的是“怎么做”,而缺乏“为什么这样做”的深度解析。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按照图集施工是最稳妥的,但对于有一定经验、想深入理解和优化设计的工程师来说,会觉得信息量不够。我理解图集本身的定位就是标准化,但如果能有一些更具指导性的案例分析,或者对不同构造的性能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哪怕是放在附录里,都会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更高。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个施工手册,而不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参考书。而且,关于一些新材料或者新型构造技术的应用,这本书似乎也更新得不够及时,总觉得跟不上行业的快速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都挺不错的,翻阅起来手感很好。内容上,它详细地展示了各种楼地面构造的层级划分和材料构成,这对于理解建筑地面是一个多层面的整体非常有帮助。我之前在设计一个大型展馆时,对地面的承载能力和耐磨性要求非常高,需要承受大型展览设备的频繁移动和重压。我本来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高承载力地面构造的详细设计参数和施工要点。书里确实有一些关于不同荷载等级地面构造的示意图,也提到了一些常用的材料,比如钢筋混凝土以及不同厚度的砂浆层。但是,当我想要了解在设计高承载力地面时,如何进行详细的应力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的荷载情况,精确计算钢筋的配筋密度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时,就感觉书里的信息比较笼统了。图集给出的构造,更像是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但对于需要精细化设计的场景,会显得不够具体。例如,我希望能找到关于如何计算和处理不同区域地面的荷载变化,或者在施工中如何进行现场的强度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这本书在提供标准化的构造层级方面做得不错,但对于如何在这些标准构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结构加强和性能提升,指导就略显不足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它告诉你“这样做”,但很少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我最近在参与一个旧厂房改造的项目,需要对原有的混凝土地面进行翻新和加固。我本来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旧混凝土基层处理的详细方法,比如如何检测基层的强度、如何处理裂缝和空鼓,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和施工工艺。书里确实有一些关于混凝土楼板和水泥砂浆层的构造示意,也提到了可能的一些基础材料。但是,当我想要了解在旧厂房改造中,如何根据原有混凝土的状况,来选择最有效的加固方案,或者在施工中,如何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牢固,避免出现脱层等问题时,就觉得信息比较有限了。图集给出的构造,更多的是针对新建工程的标准,对于旧建筑的特殊情况,指导性就显得相对不足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评估现有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施工方案的参考。目前来看,它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范本”,但对于面对复杂和非标准情况时的“变通”和“优化”,就显得不够给力了。
评分刚拿到这本《楼地面建筑构造》,我第一反应就是“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内容很充实的样子。我最近刚好在做一个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涉及到很多地面翻新的工作,需要对各种陈旧的地面构造进行拆除、修复,然后再根据新的使用需求进行重新铺设。我本来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针对老建筑地面结构特点的分析,以及不同年代建筑地面构造的演变和特点。毕竟,不同时期使用的材料和施工工艺都有很大差异。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感觉上更偏向于新建工程的标准规范。它详细地列举了各种标准的楼地面构造形式,从基础层、找平层、隔离层到面层,都有非常清晰的图示和尺寸说明。这对于一个完全新建的项目来说,无疑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但是,对于我这个具体面临的改造项目,这本书的指导性就显得相对有限了。我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评估现有地面结构强度、如何处理基层空鼓、开裂等常见问题的详细方法,或者针对不同荷载等级的地面,在材料选择和构造设计上有更细化的建议。虽然图集里有一些关于不同荷载等级的示意图,但具体到施工细节,例如如何计算和处理不同荷载下的应力集中,或者在现有结构基础上进行加固的详细步骤,就显得比较笼统了。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关于旧地面拆除后,如何对原有基层进行有效的清理和处理,以及如何判断原有基层是否能够满足新地面构造要求的标准。在这方面,书中的信息量并不多。虽然理解标准图集主要服务于规范化设计,但如果能增加一些关于既有建筑改造的参考章节,或者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我想这本书的实用性会大大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简洁大方的,一看就是官方出版物的样子。打开之后,里面确实有很多结构图和剖面图,对于了解楼地面构造的层次和组成非常有帮助。我之前在设计一个商场时,对地面的承重和耐磨性要求非常高,需要考虑人流量大、重物搬运等因素。我本来想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重型地面构造的标准做法,比如在特定部位如何加强地面结构,或者在材料选择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推荐。书里确实有关于不同荷载等级的地面构造示意,也提到了例如钢筋混凝土楼板、碎石垫层等常见的材料。但是,当我想要深入了解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何精确控制混凝土的配比以达到最大的强度,或者在铺设钢筋网时,如何确保钢筋的间距和搭接长度都符合设计要求,以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和开裂等问题时,就觉得信息不够具体了。图纸上给出的尺寸和构造层厚度都很明确,但是对于施工工艺中的一些关键细节,比如混凝土的振捣方式、养护时间,或者面层材料的铺设顺序和接缝处理,并没有详细的说明。这些细节对于保证地面的实际性能至关重要。我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和评估不同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检验的具体方法。虽然图集提供了标准,但标准的执行需要依靠精湛的工艺。而这本书,在工艺层面的阐述略显不足。它更多地强调了“是什么”,而对“怎么做得更好”的指导就相对少了。
评分坦白说,拿到这本《楼地面建筑构造》时,我心里还是挺期待的。因为我目前正在负责一个别墅项目的装修,涉及到很多地面找平、防水、保温以及不同材质面层的铺设,这些环节都挺考验技术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处理不同地面基层(比如木地板下的基层、瓷砖下的基层)的标准化方案,以及在防水和保温材料的选择和施工上,有没有更优化的建议。书里确实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楼地面构造剖面图,清晰地展示了从楼板到面层之间的各个层次,包括找平层、隔离层、防水层、保温层等。对于了解基本构造组成非常有帮助。但当我想要了解在实际施工中,如何根据不同空间(比如厨房、卫生间、客厅)的功能需求,选择最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厚度时,就觉得书里的信息还是偏向于通用性。例如,对于卫生间的防水,我希望能找到关于不同品牌、不同类型防水涂料(比如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丙烯酸防水涂料)的性能对比,以及在特定坡度、阴阳角等部位的具体施工要点。此外,对于楼地面保温,我希望能找到关于不同保温材料(如挤塑板、聚苯乙烯泡沫板)在楼地面保温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本书更多的是给出了一个“标准”,但对于“最佳实践”的挖掘,感觉还可以更深入一些。它提供了一个框架,但具体的填充内容,需要读者自己去补充和考量。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我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我想要查找的章节。内容方面,它提供了很多关于楼地面构造的基础知识和标准做法。我最近在做一个比较节能的建筑项目,对楼地面的保温性能比较重视,希望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和施工高效保温楼地面构造的建议。书里确实有一些关于保温层的构造示意,也提到了使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等保温材料。但是,当我试图去了解,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如何选择最适合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避免保温层出现冷桥现象,从而影响整体保温效果时,就觉得信息量不够详尽了。图集给出的构造,更侧重于结构的完整性和基本的材料堆叠,而对于保温性能的具体优化,则没有深入的探讨。例如,我希望能找到关于如何进行楼地面热工性能的计算,以及如何根据计算结果来优化保温构造的设计。这本书更多地提供了一个“框架”,但如何在这个框架内实现“高性能”的设计,就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更多的专业知识。
评分拿到这本《楼地面建筑构造》,我对它最大的期待,是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地面隔音和减震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一些高层住宅或者对噪音敏感的场所,楼地面隔音处理是非常关键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不同隔音构造的详细做法,比如在楼板之间增加隔音垫层,或者采用浮筑楼板等技术。书里确实提供了一些关于楼地面构造的图示,也提到了一些可能与隔音相关的材料,比如隔音毡或者保温层。但是,当我试图去了解,不同隔音材料的隔音性能参数,以及它们在不同频率下的隔音效果时,就感觉这本书的侧重点并不在这里。图集更多的是关注结构的完整性和基本的构造层次,而对于声学性能的优化,似乎没有特别深入的探讨。例如,我希望找到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噪声源(比如撞击声、空气声)选择最合适的隔音构造,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处理楼板缝隙、管道穿孔等容易造成声音传播的薄弱环节。这本书给出的构造做法,更多的是一个基础的结构支撑,但对于如何提升其隔音、减震等功能性,就显得不够详尽了。它更像是一个“搭建”的指南,而对于“优化”和“提升性能”的指导,则需要读者自己去查阅更多的专业资料。
评分这次拿到《楼地面建筑构造》这本书,我其实是带着一些对细节的期待。我正在负责一个高档住宅精装修项目,地面的处理涉及到很多精细化的工艺和材料搭配,比如不同类型瓷砖的铺贴方式、踢脚线与地面的衔接处理,以及如何确保地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易清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面层材料施工的标准化指导,包括材料的准备、铺贴顺序、缝隙处理等。书中确实有很多关于楼地面构造剖面图,清晰地展示了从基层到面层之间的构成。但当我试图去了解,在实际施工中,如何处理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瓷砖在色彩、纹理上的一致性,或者在铺贴过程中,如何精确控制瓷砖的间距和勾缝宽度,以达到美观的效果时,就觉得书里的信息还是偏向于基础性的构造。例如,我希望能找到关于如何进行现场的材料检验,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避免出现空鼓、脱落等质量问题。这本书更多地提供了一个“骨架”,而对于如何在这个骨架上“精雕细琢”,就显得相对薄弱了。它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参考,但要达到精装修的要求,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对细节的把控。
评分这次拿到这本《楼地面建筑构造》,我主要想了解一些关于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地面构造处理。我手头上的项目,很多地方都是用的现浇楼板,然后需要在上面铺设各种面层,比如瓷砖、木地板、甚至是一些特殊的地坪材料。我本来期望这本书能详细地介绍,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上,如何进行有效的基层处理,包括如何判断楼板是否存在裂缝、空鼓等问题,以及相应的修补方法。我希望找到关于如何进行地面找平的详细指导,包括不同找平材料(如水泥砂浆、自流平砂浆)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施工技巧。书里面确实有一些关于找平层的构造示意,也提到了使用水泥砂浆作为找平层。但是,当我试图去了解,如何在潮湿的环境下,或者在有温差变化较大的区域,选择更合适的找平材料,以及如何避免找平层出现开裂、起砂等问题时,就感觉信息量不够了。图集上给出的构造做法,更多的是一种“标准配置”,但对于实际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或者如何根据具体条件进行材料和工艺的调整,就显得有些模糊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不同面层材料(如大尺寸瓷砖、复合地板)与基层之间的粘结方式和注意事项,以及在施工中如何保证地面平整度和强度。目前来看,这本书的重点更在于“构造层”的堆叠,而对每个构造层“内部”的处理和“外部”的应用指导,则显得相对薄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