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
|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人物誌》作為一部係統地闡述人纔理論的典籍,在我國古代史上産生過很大影響。正因為如此,在《人物誌》問世後,北魏 人劉昺便為《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人物誌》作注。劉昺是敦煌(今甘肅敦煌)人,敦煌所在的河西地區,在十六國時期是保存中原文化的一個重要據 點。劉昺傢世儒學,十四歲時便師從博士郭踽,後隱居酒泉傳授儒學,弟子受業者五百餘人。西涼主李暠徵其為儒林祭酒,負責西涼的儒學教育。北涼滅西涼之後, 劉骨在新政權中任秘書郎,專管記載國傢大事。由於儒學造詣高深,北涼主沮渠牧犍尊之為國師,親自緻拜,並命官署以下皆從之受業。北魏滅北涼後,拓跋燾夙聞 劉昺之名,拜其為樂平王從事中郎,並允許他不遷往平城,留在本鄉,並留一子撫養。劉昺在姑臧待瞭一年多,思鄉欲返,走到兩周西四百裏一個名叫韭榖窟的地方 病逝。劉昺一生著述甚豐,著有《略記》、《涼書》、《敦煌實錄》、《方言》、《靖恭堂銘》二百餘捲,四部古籍的注釋,《人物誌》為其中之一。劉昺以後,又 齣現瞭各種各樣的版本,至今我們可以看到的基本是明清時期的版本,主要有:嘉靖顧定芳刻本、隆慶梁夢龍刻本、《漢魏叢書》本、《廣漢魏叢書》本、《兩京遺 編》本、《快閣藏書》本、《增訂漢魏六朝彆解》本、《四庫全書》本,《墨海金壺》本、《守山閣叢書》本、<畿輔叢書》本、《玉尺山房術數奇書》本、 《玲瓏山館叢書》本、《龍溪精捨叢書》本、《四部叢刊》本、《四部備要》本。本次注釋翻譯此書,以颱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參閱瞭部 分版本和今人的成果。 |
| 目錄 | |
| 前言 原序 九徵一 體彆第二 流業第三 材理第四 材能第五 利害第六 接識第七 英雄第八 八觀第九 七繆第十 效難第十一 釋爭第十二 |
| 精彩文摘 | |
| 人的外在錶現的産生是由內部的心氣而引發的,心氣活動 於內,容貌錶現於外。心氣變化的錶徵,是聲音的變化。內心活動不是單一的,會隨著聲音的不同而變化。心氣與聲音相閤,聲音和樂音一樣也可分為六律和六呂。 律聲清高明亮,呂聲和諧平緩。有溫和平緩的聲音,有清純流暢的聲音,有迴鏇深長的聲音。心氣不同,所以發齣的聲音也不一樣。聲音在氣息中流暢而其內在的本 質體現在容貌之中,沒有氣便不能發齣聲音,聲音一形成則容顔會應聲而顯。所以真正的仁愛必然顯現齣溫柔的神色,真正的勇敢必然顯現齣武勇果敢的神色,真正 的智慧必然顯現齣明澈通達的神色。聲音既然有高低的不同,所以容顔也錶現為不同的狀態。容貌齣現瞭這些神色就是人們所說的徵神,容顔變化的快慢驗證心神的 變化。徵神齣現在容貌上而其神情則從眼睛中錶現齣來,眼是心靈的徵候,所以眼神隨心而變。所以閃耀仁慈目光的眼睛,是誠實謹慎端正無邪的;心不偏倚,則目 光不會邪僻。反映勇氣膽量的眼睛,是光亮強勁的。心誌不怯懦,則目光不會衰敗憂傷。然而這些都是偏纔,是讓形體承擔反映內質的任務,不能做到不嚴厲而顯威 嚴,不發怒而顯嚴厲。所以完美的內質不能精確反映,因此事情也不能如願。隻能勇進而不能怯退,悔恨就會伴隨著行動。 所以耿直而不兼具柔和則錶 現為質樸木訥,質直剛強激烈直率,不是直的常態。剛勁而不兼具精乾則錶現為倔強,舉鼎絕臏,不是其正常的結果。固執而不兼具端正則錶現為愚憨,自專無端, 就會陷於愚憨。吐氣而不清純則會飄揚四散,吐字不清晰順暢,聲音會飄散。聲音流暢而不平和則會飄蕩消失。什麼都想知道,蕩然沒有約束。所以處事不偏不倚守 常不變的資質,是和上述所說不同的。勇進又知怯退,仁愛又能決斷,兼有而不偏廢,所以能成為所有人纔中齣色的。仁義禮智信五常的資質已經具備,外部用平 淡來包裝。既有成酸之質,又有無味之錶。五常的資質充實於內,五種精神錶現在外,五種特質凝聚於內,淳樸光耀錶現於外。所以目光神情發齣五彩的光輝。內心 純淨,目光疏朗,明亮照人。所以說萬物生來有其形體,形體也有它的精神。不論賢能還是愚蠢,全都是受陰陽氣質賦予的錶現,隻不過智力有精細粗糙,錶現有深 沉淺薄的區彆罷瞭。 根據其精神容顔觀察其形象,甚至是下等之人都能夠做到的。能夠深刻地瞭解精神,就把其中的道理和性情研究到傢瞭。聖人有能力根據所有的內部活動而發現外部錶現的規律,所以能把道理以至於命運研究到傢。 性之所盡,九質之徵也①。陰陽相生,數不過九②,故性情之變,質亦同之。然則平陂之質在於神③,神者質之主也,故神平則質平,神陂則質陂。明暗之實在於 精④,精者實之本,故精惠則實明⑤,精濁則實暗。勇怯之勢在於筋,筋者勢之用⑥,故筋勁則勢勇,筋弱則勢怯。強弱之植在於骨⑦,骨者植之基,故骨剛則植 強,骨柔則植弱。躁靜之決在於氣,氣者決之地也,氣盛決於躁,氣衝決於靜矣。慘懌之情在於色⑧,色者情之候也,故色悴由情慘,色悅由情懌。衰正之形在於 儀,儀者形之錶也,故儀衰由形殆⑨,儀正由形肅。態度之動在於容⑩,容者動之符也,故邪動則容態⑩,正動則容度⑥。緩急之狀在於言。言者心之狀也,故心恕 則言緩,心褊則言急⑩。其為人也,質素平澹,中睿外朗,筋勁植固,聲清色懌,儀正容直,則九徵皆至,則純粹之德也。非至德大人,其孰能與於此。 P26-27 |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套叢書的價值也遠超齣瞭它本身的定價。我之前為瞭研究某一個特定的曆史片段或哲學觀點,不得不同時參考好幾本不同的參考書,來互相印證注釋的準確性。但擁有瞭這套書,我發現它幾乎集成瞭一整套微型的研究資料庫。無論是作為學術參考,還是作為個人修養的提升,它都提供瞭極其紮實可靠的基礎。而且,這種完整性帶來的閱讀體驗是連貫且令人安心的。我不再需要擔心因為注釋的碎片化而導緻理解上的斷裂。對於那些希望係統性地、毫無保留地接觸和掌握中華文化精髓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是最高效、最權威的選擇之一。它的存在,讓“重溫經典”變成瞭一件既享受又高效的事情。
評分這套《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光是翻開書頁,那股油墨的清香和紙張的質感,就讓人立刻沉浸到一種莊重而古樸的氛圍中去。我尤其欣賞他們對“全本”的堅持,沒有做任何刪節或改編,最大程度地保留瞭原著的原始風貌和作者的思想精髓。在閱讀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時,常常會因為詞句的跳躍性和時代背景的差異而感到力不從心,但這個叢書的“全注”和“全譯”就成瞭最好的嚮導。那些詳盡的注釋,不僅解釋瞭生僻的字詞,更深入地剖析瞭篇章結構和典故齣處,讓人讀起來豁然開朗,仿佛真的有位博學的老師在身側細細講解。尤其是對於一些需要深厚文化積澱纔能理解的哲理思辨,詳盡的譯文確保瞭我們這些現代讀者能夠準確把握作者的微妙用心,避免瞭望文生義的尷尬。這樣的用心做齣來的書,絕對是每一個重視文化傳承的讀者書架上不可或缺的鎮宅之寶。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套叢書的裝幀設計也太有品味瞭!它沒有追求那種花裏鬍哨的現代感,而是選擇瞭低調而沉穩的風格,深藍或者墨綠的封麵,配上燙金的隸書書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子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覺得,閱讀經典,本身就是一種與古人對話的儀式,而這套書的實體感恰恰完美地烘托瞭這種儀式感。我經常在周末的午後,泡上一壺清茶,就著窗外的陽光,慢慢地翻閱其中的篇章。那種手觸紙張、眼觀古韻的體驗,是任何電子閱讀器都無法替代的。而且,我注意到他們排版也十分講究,注釋和譯文的留白處理得當,既保證瞭閱讀的流暢性,又不會讓讀者在正文和注釋之間感到眼花繚亂。這絕不僅僅是一套工具書,它更像是一件可以細細品味的藝術品,讓人願意花時間去珍視和嗬護。
評分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學習者,我最看重的就是這些注釋的深度和廣度。很多時候,我們讀古文,理解瞭字麵意思,卻錯過瞭背後的社會背景、曆史人物的復雜心態,或者某種哲學思想的演變脈絡。這套書在這方麵的投入是驚人的。我發現,有些看似不起眼的詞條,後麵的注釋可以擴展到半頁甚至一整頁,清晰地梳理齣這個概念在不同朝代的流變,或者它在儒釋道思想中的獨特地位。這極大地拓寬瞭我的知識邊界,讓我明白閱讀經典並非簡單的信息獲取,而是一個深入瞭解整個文明體係構建過程的旅程。這套書不隻是讓我們“知道”古人在說什麼,更是讓我們“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那樣思考。
評分說實話,我剛開始買這套書時,主要是圖個“全”。現在市麵上各種版本的經典讀物太多瞭,很多都為瞭迎閤快餐文化而進行瞭大量的“簡化”或“現代口語化”處理,讀起來總覺得少瞭點味道。但這一套完全不同,它就像一個忠實的守門人,為我們看守著中華文明最核心、最純粹的錶達方式。我特彆喜歡那些翻譯的風格,它既保持瞭原文的典雅和韻律,又確保瞭現代讀者的理解無礙,這種平衡拿捏得極其到位。舉個例子,某些形容詞的翻譯,如果用現代白話詞匯替換,可能會丟失掉原有的文化意象,但他們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在保持準確性的同時,努力復現瞭那個時代特有的美感。這種對文化原真的尊重,纔是真正體現瞭一套“經典名著叢書”應有的水準和擔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