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现货正版 古代汉语词典 第2版 古汉语字典辞典 文言文字典 繁体字 商务印书馆

包邮现货正版 古代汉语词典 第2版 古汉语字典辞典 文言文字典 繁体字 商务印书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汉语词典
  • 文言文
  • 古代汉语
  • 词典
  • 字典
  • 繁体字
  • 商务印书馆
  • 第二版
  • 正版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布克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9806
版次:1
商品编码:1252119908

具体描述



书名: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定价:119.90元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第1版 (2014年3月1日)             

平装: 199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条形码: 9787100099806                                      

商品尺寸: 21.6 x 16 x 6.8 cm

商品重量: 1.4 Kg                                                     

品牌: 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古代汉语词典》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此次修订,在释义和书证以及书写体例等方面做了大量查漏补缺的工作,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收集了古代正统书面语写作中的大量单字与词汇。第2版收录单字约14200个(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复音词约28000条。第1版收单字10000个,复音词24000条。  其主要修订工作:  1. 释义和书证是本次修订的重点,释义不妥或有硬伤的改正之,书证有误或年代较晚的更换之。更换书证,其时代按以下分期: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及以下。  2. 增加了一些有文献用例的单字,相应删去一些仅见于字书而没有书证的生僻字。复音词也做了某些调整,有所增删。  3. 通假音读本字的读音,不单立音项;凡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者,在通某之后,用括号标出所读本字的读音,如锡,通“赐”(cì)。 4. 异体字从严掌握,凡音义有别者,不做异体处理,如“修”“脩”,“雕”“琱”“彫”“鵰”等皆单立字头。  5. 引书体例略作修改,如《楚辞?离骚》改为屈原《离骚》,不出《楚辞》;《文选?东京赋》改为张衡《东京赋》,不出《文选》。  6. 根据《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重新编制了《部首检字表》。基本采纳《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字不做类推简化。
洞悉历史,触摸文字的温度:精选人文社科书目导读 在这浩瀚的书海中,总有一些作品,如同灯塔般指引着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深入人类文明的肌理。以下精选的书单,旨在拓展您的知识边界,涵盖历史的厚重、哲学的思辨、艺术的魅力以及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这些书籍不涉及古代汉语词典的范畴,而是从更宏观、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呈现世界与人心的复杂性。 --- 一、 历史的深度回响:理解文明的演进 1.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历史编年史,而是一部试图回答“为何是欧亚大陆率先发展出复杂文明”的宏大叙事。戴蒙德以地理环境、生物学因素为核心出发点,探讨了不同大陆文明发展速度差异的根本原因。 本书的魅力在于其跨学科的视野。作者将历史学与生物学、地理学、考古学紧密结合,论证了农作物驯化的成功、病菌的传播能力以及地理轴线的方向,如何共同塑造了不同人群的技术水平、社会组织乃至军事力量。它挑战了传统的种族优越论,将历史的驱动力归结于环境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读者将得以从更宏大的尺度上理解全球力量对比的由来,而非仅仅停留在政治事件的表层。阅读此书,如同站在上帝视角俯瞰人类数万年的迁徙与征服。 2.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黄仁宇先生的这部作品,以明朝万历十五年这一看似平淡的年份为切口,对整个帝国机器的运作机制进行了精妙的解剖。他提出的“大历史观”,强调考察那些难以被量化、却决定历史走向的“数目字管理”的失效。 全书围绕几位关键历史人物展开——包括怠政的皇帝、恪尽职守的内阁首辅、清流文官、以及力挽狂澜的张居正的影子。黄仁宇指出,表面上是人与人的冲突,实质上是庞大、僵化的社会结构对个体努力的消解。传统儒家伦理与实际的财政、军事需求之间产生的巨大张力,最终导致了帝国的慢性失血。本书的文字洗练、叙事流畅,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小说的张力,是理解中国传统社会治理困境的经典之作。 --- 二、 哲思的边界拓展:探寻存在的意义 3. 《理想国》 (作者:柏拉图) 作为西方哲学的奠基石之一,《理想国》不仅仅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乎真理、美德与知识本质的对话录。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构建了一个关于“正义城邦”的宏伟构想。 书中著名的“洞穴寓言”,深刻揭示了感官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对立,引导读者反思我们所认知的现实是否仅仅是影子。从灵魂的三部分结构(理性、激情、欲望)到著名的“哲学王”的选拔标准,柏拉图试图建立一种完全基于理性和智慧的社会秩序。阅读《理想国》,是与人类最古老的智慧进行直接的对话,它迫使我们审视当下社会的结构,思考何为真正的“好生活”与“好政府”。 4.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尼采以其极富诗意和煽动性的语言,宣告了“上帝已死”的时代精神,并提出了“超人”(Übermensch)的哲学愿景。这本书并非一本线性的论述著作,而是一系列充满象征意义的讲演和寓言。 尼采的核心关切在于个体价值的重估与超越。他批判了既有的道德体系(尤其是基督教伦理),认为它们是弱者为束缚强者而发明的哲学武器。通过“永恒轮回”的思想实验,尼采要求人们审视自己是否愿意无条件地、热情地再次经历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这本书是关于自我解放、创造性意志的颂歌,它要求读者直面虚无,并以自身的生命实践去“成为你自己”。 --- 三、 艺术与审美的觉醒:感知世界的复杂性 5. 《艺术的故事》 (作者:E.H. 贡布里希) 贡布里希的这本著作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美术史入门读物之一。它最杰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艺术史视为一系列孤立的风格演变,而是将艺术视为人类在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为解决特定问题(如表达信仰、记录事件、追求美感)所做出的视觉回应。 作者的叙事策略极为平易近人,他避免了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聚焦于艺术家如何看待世界,以及他们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将这种“观看”转化为作品。从史前洞穴壁画到二十世纪的抽象表现主义,贡布里希引导读者理解每一阶段艺术家的“意图”与“局限”。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一幅画,而非仅仅是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这极大地提升了普通读者对视觉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四、 现代社会的透视:人性的观察与批判 6. 《局外人》 (作者:阿尔贝·加缪) 加缪的这部中篇小说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故事围绕着默尔索展开,一个对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漠不关心、坦诚面对生命荒谬性的阿尔及利亚小职员。 小说通过默尔索的视角,赤裸裸地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主流价值体系的疏离感。他因为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而被判处死刑,这讽刺性地揭示了社会对“情感表演”的强制要求,远比对“谋杀行为本身”更为看重。加缪探讨了人类存在的“荒谬性”——即人类对意义的永恒渴求与宇宙冰冷、无意义的本质之间的冲突。阅读《局外人》,是直面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不合时宜的“真相”。 7. 《娱乐至死》 (作者:尼尔·波兹曼) 波兹曼以其犀利的笔触,对媒介如何重塑人类的思维模式和社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追溯了从印刷术时代到电视时代的转变,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它更是“认识论”本身。 波兹曼认为,印刷术培养了人们理性、逻辑、深度思考的能力,因为阅读需要专注和耐心。然而,当信息传播媒介转变为电视(或现代的各种碎片化媒介)后,一切都必须被娱乐化才能被接受。新闻、政治、教育甚至宗教,都降格为一种短暂的、视觉化的娱乐产品。他担忧的是,当严肃的公共话语被娱乐逻辑所主宰,公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彻底丧失,社会将陷入一种“无知的狂欢”之中。这本书是审视当代信息洪流的必备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魏晋风度与士人精神世界探幽》的评价是:它成功地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却又常常被过度神化的时代,还原到了历史的真实土壤中。作者并没有沉溺于竹林七贤那些光怪陆离的轶事,而是致力于挖掘“魏晋风度”背后深层的文化动因——士人如何在强大的政治高压和玄学思潮的碰撞下,构建起一个精神上的“避世所”。书中对“名士”群体的社会阶层流动、私人交游的规则,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言行举止来“表演”自己的独立性,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我尤其赞赏他对《世说新语》等文献的批判性阅读,不盲信故事本身,而是探究故事反映的时代心理。行文稳健而富有洞察力,让读者在领略那个时代独特审美情趣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其生存环境的严酷性,是一本极富思辨性的佳作,让人掩卷之后仍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这本《明清小说中的市井百态录》简直是为我这种喜欢“接地气”历史研究的人量身定做的。它没有过多关注那些宏大叙事或帝王将相,而是聚焦于茶肆酒楼、街头巷尾那些贩夫走卒、小商小贩的真实生活状态。作者的考据细致入微,从小说里描写的菜品价格、店铺的叫卖声,到不同地域方言的运用,都进行了严谨的比对和分析。比如,书中对清代江南地区关于“吃酒”文化的描述,结合了当时的税收和酿酒技术,勾勒出了一个既世俗又充满烟火气的社会侧面,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地品尝着那些失传已久的民间小吃。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探讨了小说叙事中“丑角”角色的功能性,指出他们不仅是提供笑料,更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和民间道德的非正式宣讲者。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轻松活泼,但内里功力深厚,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是理解明清社会肌理的绝佳读本。

评分

初读这本《宋词风骨:从格律到意境的蜕变》,我原本以为会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谁知作者的文笔竟如此富有韵味,简直就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他并非仅仅罗列格律要求,而是将格律的束缚视为宋人自我表达的“边界游戏”,是激发创造力的温床。特别是对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剖析,作者没有用陈词滥调去赞美“豪迈”,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如何在外力压制下,将满腔的抱负与愤懑巧妙地融入到看似平易近人的词句之中,那种“以小见大,寓刚于柔”的手法,读来令人拍案叫绝。书中对宋代士人精神世界的描摹也十分到位,读完后,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快意恩仇与人生无奈之间的挣扎与超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冰冷的文字规则到炽热人文情感的桥梁,让现代读者能够真正“听见”宋词的呼吸和心跳。

评分

关于《敦煌壁画的符号学解读》,我必须承认,起初我对这类偏重理论分析的书籍是抱有戒心的,总觉得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采用了非常清晰的层级结构,从最基础的色彩与构图入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神祇形象和经变故事中的隐喻。他巧妙地将西方符号学理论与东方佛教图像学完美融合,不再是简单地介绍“这是什么佛像”,而是解释“这个姿势、这个手印在当时语境下代表着何种精神诉求”。特别是对“飞天”形象演变的分析,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壁画的动态线条和比例,揭示了时代审美观念和信仰热忱的变化轨迹,这种动态的解读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读完后,再去观看任何相关的图像资料,都会多了一层理解的深度,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读出图像背后的“语言”。

评分

这部《大明衣冠考略》简直是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我对明代服饰的细节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光是配图的精细程度就足以让人称赞,那些复杂的纹样、不同等级的袍服形制,甚至连腰带、幞头的细微差别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尤其欣赏它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特定场合下官员和平民的着装规范。比如,关于祭祀礼服和常服的区别,书中通过大量引文和出土文物对比,构建了一个非常立体的认知框架。读起来完全不像是在看一本刻板的学术专著,更像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穿梭回那个等级森严却又绚烂多彩的时代。以前总觉得古装剧的服饰参考价值有限,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历史服饰远比荧幕上看到的要讲究和复杂得多,每一个褶皱、每一针绣线都蕴含着社会信息。对于任何对明代文化有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能极大地提升我们解读历史图景的准确性。

评分

888888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错的,孩子很喜欢,赞一个。

评分

很好的

评分

满意,物流超快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词典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帮家里人买的,还没看到过实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