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重症超声刘大为临床重症医学套装2本包邮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重症超声刘大为临床重症医学套装2本包邮人民卫生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大为,王小亭 编
图书标签:
  • 重症医学
  • ICU
  • 超声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刘大为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第二版
  • 套装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41991
商品编码:12836668279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34
套装数量:2
字数:3705000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2版 (2017年4月1日)

外文书名: Practic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nd Edition

精装: 1137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7241991

条形码: 9787117241991

商品尺寸: 29 x 22 x 6 cm

商品重量: 2.7 Kg


《重症超声》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2月1日)

精装: 495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7237017

条形码: 9787117237017

商品尺寸: 26.6 x 19.2 x 2.6 cm

商品重量: 1.3 Kg

内容简介

《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

针对重症医学的专业人员而编写,对其他专业的医务人员在重症救治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当指出的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工作以病情变化快、要求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剧烈为特点。


《重症超声》

针对重症医学的专业人员编写,对其他专业的医务人员在重症超声的学习上也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重症超声》的作者包括了我国重症医学的著名教授,更是包括了一些近年来在重症医学领域崭露头角,并“痴迷”于重症超声临床应用推广与科研创新的青年专家学者。作者们根据临床工作与重症超声应用的经验,大量查阅文献,力求从重症医学的角度,把重症超声相关的基础知识、临床实践技能、不同重症的应用特点、学术发展的重要位点等在全书中体现。

目录

《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

第一篇概论 

第1章重症医学的发展 

第2章重症医学科的设置与管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条件 

第三节重症医学科病房的院内感染防控 

第3章重症医学科医疗工作的安全性 

第4章重症医学科病房的设计 

第5章重症医学中的伦理学问题 

第6章重症医学的专业培训与教育 

第二篇临床应用技术 

第7章氧气疗法 

第8章气道管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上呼吸道梗阻管理 

第三节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四节气道湿化技术 

第9章动脉、静脉导管置入术 

第一节静脉导管置入术 

第二节动脉穿刺置管术 

第10章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循环压力监测 

第三节肺动脉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无创监测技术 

第11章重症超声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心脏超声 

第三节肺部超声 

第四节重症肾脏超声 

第五节经颅多普勒超声 

第六节胃肠道超声 

第七节其他技术 

第12章机械通气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呼吸功能监测技术 

第三节呼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四节机械通气的应用 

第五节辅助呼吸治疗技术 

第13章重症血液净化技术 

第一节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的分类 

第二节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的基础 

第三节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第四节集成血液净化技术 

第五节血液净化技术在肝功能障碍时的应用 

第14章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第一节神经系统体检 

第二节颅内压监测 

第三节脑血流监测 

第四节脑氧及脑代谢监测 

第五节脑电图监测 

第六节脑功能的多元化监测 

第15章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和心包穿刺术 

第一节胸腔穿刺术 

第二节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三节心包穿刺术 

第16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 

第一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应用历史 

第二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及实施 

第三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第四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第五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围术期的应用 

第17章心脏临时起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心肌人工电刺激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 

第四节经皮心脏临时起搏 

第五节心脏起搏心电图 

第18章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正常气管结构和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 

第三节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及其监护 

第四节ICU内纤维支气管镜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五节纤维支气管镜操作的术前准备及操作方法 

第六节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第七节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八节纤维支气管镜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第九节纤维支气管镜的消毒 

第十节纤维支气管镜及附件常见故障的处理 

第19章肠外及肠内营养置管技术 

第一节静脉置管技术 

第二节肠内营养置管技术 

第20章体外生命支持技术 

第一节体外生命支持系统 

第二节左心辅助装置 

第三篇临床应用理论 

第21章血流动力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血流动力学——从监测到治疗 

第二节心室功能 

第三节静脉回流与心脏前负荷 

第四节胸腔内压的影响 

第五节心室射血与后负荷 

第六节容量状态与容量反应性 

第七节多项参数的综合应用 

第八节氧输送及其相关问题 

第九节休克患者的微循环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第22章呼吸功能监测基础理论 

第一节常用参数 

第二节呼吸力学监测原理 

第三节肺水肿的形成与清除机 

第四节血气指标的解读 

第23章心肺相互作用 

第24章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 

第四节钙代谢紊乱 

第五节镁代谢紊乱 

第六节磷代谢紊乱 

第七节酸碱平衡紊乱 

第25章严重感染时的免疫功能障碍及其调理途径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免疫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在严重感染中的作用 

第四节免疫状态监测及其意义 

第五节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措施 

第26章药物代谢与器官功能改变 

第一节药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 

第二节临床药动学与治疗药物监测 

第三节特殊生理条件下的药物动力学特性 

第四节病理条件下的药物动力学 

第五节器官功能改变时的合理用药 

第27章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变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重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第三节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第四篇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 

第28章基础生命支持 

第29章成人高级生命支持 

第30章长程生命支持 

第31章儿童和新生儿心肺复苏 

第32章复苏中的特殊问题 

第33章脑复苏 

第34章心肺复苏相关伦理学问题 

第五篇机体反应与器官功能不全 

第35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第36章脓毒症 

第37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六篇循环系统功能改变与治疗 

第38章休克 

第一节休克总论 

第二节低血容量性休克 

第三节心源性休克 

第四节分布性休克 

第五节梗阻性休克 

第39章应激和感染相关心肌损伤 

第一节应激性心肌病 

第二节感染性心肌损伤 

第40章重症患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第41章重症患者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 

第42章高血压危象 

第43章围术期患者的循环功能管理 

第七篇呼吸系统功能改变与治疗 

第44章概述 

第45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三节病理与病理生理 

第四节临床特征 

第五节诊断依据与标准 

第六节病因治疗 

第七节呼吸支持治疗 

第八节液体管理与其他治疗 

第九节ARDS呼气末正压选择的方法和意义 

第十节ARDS肺复张的实施和价值 

第46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 

第47章静脉血栓栓塞症 

第48章肺高压 

第49章急性肺水肿 

第一节急性肺水肿 

第二节神经性肺水肿 

第三节肺复张后肺水肿 

第四节中毒性肺水肿 

第五节高原性肺水肿 

第50章吸入性肺炎 

第51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第52章围术期患者的呼吸功能管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麻醉与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第三节术前呼吸功能评估 

第四节术后呼吸功能管理 

第八篇急性肾功能改变与防治 

第53章重症患者的肾脏功能改变 

第54章急性肾损伤 

第一节从急性肾衰竭到急性肾损伤 

第二节急性肾损伤的防治 

第55章肾脏替代治疗 

第一节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和指征 

第二节管路的建立与管理 

第三节滤器选择 

第四节肾脏替代治疗的模式与选择 

第五节肾脏替代治疗的剂量选择 

第六节CRRT置换液及透析液的配制及调整 

第七节抗凝选择原则 

第八节其他血液净化治疗方法 

第56章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代谢改变与营养治疗 

第一节急性肾损伤时的代谢改变 

第二节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 

第57章围术期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和监测 

第一节围术期肾脏功能的监测 

第二节围术期急性肾损伤的预防 

第九篇消化系统功能改变与支持 

第58章重症患者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第59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监测及保护 

第60章腹腔高压 

第一节腹腔高压的定义、分级和流行病学 

第二节腹腔高压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第三节腹腔高压/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处理 

第61章重症急性胰腺炎 

第62章急性消化道出血 

第63章应激性溃疡 

第64章肝衰竭 

第65章原位肝移植围术期管理 

第一节原位肝移植术前管理 

第二节原位肝移植术后管理 

第十篇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与治疗 

第66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第一节有关意识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第二节急性意识障碍的处理流程 

第三节意识评估的方法 

第四节急性意识障碍患者的转归评价 

第67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68章脑梗死与缺氧性脑病 

第一节解剖学基础与临床病理生理 

第二节脑梗死 

第三节缺氧性脑病 

第69章惊厥与癫痫持续状态 

第一节概念及惊厥发作的处理 

第二节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流行病学、分类及临床表现 

第三节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 

第四节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 

第五节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第六节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流程 

第七节癫痫持续状态常用抗癫痫药物介绍 

第70章重症相关性脑病 

第一节脓毒症脑病 

第二节其他重症相关脑病 

第71章重症患者的脑功能保护 

第72章颅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第一节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不同类型开颅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第十一篇重症患者的出凝血障碍 

第73章重症患者的出凝血功能评估 

第74章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第75章易栓症 

第十二篇重症患者的营养代谢支持 

第76章重症患者的营养代谢支持 

第一节应激代谢与营养评估 

第二节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肠外营养在重症患者的应用 

第四节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患者的应用 

第五节营养素的药理作用 

第六节营养支持在某些疾病中的应用特点 

第十三篇重症患者的感染 

第77章概述 

第78章重症患者的血行性感染 

第79章重症肺炎 

第一节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第二节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 

第三节重症病毒性肺炎 

第80章肝胆道感染 

第81章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 

第82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83章外科手术相关性感染 

第84章重症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第85章重症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一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第二节重症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 

第三节ICU内部感染控制 

第四节ICU内部抗菌药物管理与实施 

第十四篇重症患者的镇静与镇痛 

第86章概述 

第87章镇静与镇痛的指征与疗效评价 

第88章镇静与镇痛的药物选择与方法 

第89章镇静与镇痛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第十五篇重症儿科相关问题 

第90章儿科重症医学的特点 

第一节儿科重症医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儿科ICU的特点 

第三节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第91章儿科监测技术 

第一节婴幼儿监测技术 

第二节新生儿监测技术 

第92章儿童心肺复苏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儿童心肺复苏术 

第93章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94章新生儿相关问题 

第一节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第二节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第三节新生儿呼吸暂停 

第四节新生儿肺出血 

第五节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第六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七节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八节新生儿惊厥 

第九节新生儿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第95章儿科机械通气的应用 

第一节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第三节常见肺部疾病的呼吸支持 

第十六篇重症治疗的特殊问题 

第96章重症患者的转运 

第一节院内转运 

第二节院间转运 

第三节重症患者转运的专业化 

第97章突发灾害中的伤员救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突发灾害的特点与救治工作 

第三节群体伤亡事件的处理 

第四节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和对策 

第98章重症医学中的精神和心理问题 

第一节从精神及心理层面认识ICU 

第二节ICU常见的精神及心理问题 

第三节ICU其他群体中的精神及心理问题 

第99章重症患者的血管疾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重症肢体缺血 

第三节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第四节破裂性腹主动脉瘤 

第五节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 

第100章重症患者的特殊疾病 

第一节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第二节重症内分泌危象 

第三节吉兰—巴雷综合征 

第四节重症肌无力 

第五节ICU获得性衰弱 

第101章重症评分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疾病非特异性评分 

第三节疾病特异性评分及器官衰竭评分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重症超声》

绪论重症超声与重症

第一篇重症超声基础理论部分

第一章重症超声基础知识

第一节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重症超声检查优化图像获得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重症超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第二章重症心脏超声基础理论

第一节经胸心脏超声基本平面

第二节经食管心脏超声基本平面

第三节重症心脏超声评估每搏量

第四节重症心脏超声评估容量反应性

第五节重症超声评价左心功能

第六节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第七节重症超声评价右心功能

第三章重症肺部超声基础理论

第一节肺部超声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肺部超声检查基本平面

第三节肺部超声基本征象

第四节重症肺部超声操作有限性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重症肾脏超声基础理论

第一节重症肾脏超声的原理

第二节重症肾脏超声的基本平面

第三节重症肾脏超声操作有限性及注意事项

第五章重症腹部超声基础理论

第一节重症膈肌超声的原理及平面

第二节重症胃肠道超声的原理及平面

第三节其他重症腹部超声的基本平面

第六章重症颅脑超声基础理论

第一节颅脑超声基本原理

第二节颅脑超声基本平面及超声征象

第三节重症颅脑超声操作有限性及注意事项

第七章血管超声基础理论

第一节血管超声基本原理及平面

第二节血管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评估

第二篇重症超声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重症超声与血流动力学治疗

第一节重症超声鉴别休克类型

第二节重症超声评价心功能不全类型

第三节重症超声与液体管理

第四节重症超声与器官组织灌注评估

第五节重症超声与感染性休克

第六节重症超声与急性肺栓塞

第七节重症超声与心脏骤停

第九章重症超声与重症心脏

第一节心脏超声评估瓣膜性心脏病

第二节重症心脏超声评估冠心病

第三节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超声诊断

第四节重症超声与心脏术后循环评估

第十章重症超声与重症呼吸

第一节重症超声与气道评估

第二节重症超声鉴别呼吸困难病因

第三节重症超声与气胸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节重症超声与急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

第五节重症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第六节超声评估困难脱机

第十一章重症超声与重症神经

第一节重症超声与颅内水肿评估

第二节重症超声与颅脑灌注评估

第三节重症超声与颅脑创伤诊断和治疗

第四节重症超声与脑血管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第十二章重症超声与重症肾脏

第一节重症超声与急性肾损伤诊断和评估

第二节肾脏超声与循环复苏

第三节重症超声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管理

第十三章重症超声与重症感染

第一节重症超声与肺部感染诊断和治疗

第二节超声与其他部位感染

第十四章重症超声与重症营养

第一节重症超声与胃肠功能评估

第二节重症超声与肠内营养治疗

第十五章重症超声在体外膜氧台中的应用

第十六章重症超声在灾害与创伤中的作用

第一节重症超声与地震

第二节重症超声与院外急救

第三节重症超声与创伤

第十七章超声引导技术

第一节超声引导下血管内导管置入术

第二节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

第三节超声引导的空肠营养管放置术

第十八章重症超声的流程化管理与培训体系

第一节重症超声的流程化管理

第二节重症超声的血流动力学评估六步法

第三节肺部超声的流程管理

第四节重症超声急会诊流程(CCUE)

附录中国重症超声专家共识














《当代重症监护实践指南》 编著者: 知名重症医学专家团队 出版社: 权威医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全面、实用的重症医学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为重症监护领域的医护人员提供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前沿的诊疗理念和精细化的操作技术。在当前重症医学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指南紧随国际学术前沿,结合我国重症医学的临床实践特点,力求内容权威、更新及时、操作性强,能够切实帮助广大临床医生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核心亮点与内容概述: 本书的结构设计严谨,内容涵盖了重症监护的各个重要方面,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从常见疾病到疑难危重症的个体化管理,均有深入的阐述。 第一部分:重症医学基础理论与理念更新 重症监护的核心原则与发展趋势: 详细解读重症监护的根本目标,即通过早期识别、精准干预和多学科协作,最大程度地挽救危重生命。同时,深入分析重症医学在精准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床旁快速诊断等领域的新兴发展,为读者勾勒未来重症医学的蓝图。 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的精细化: 强调传统生命体征监测的局限性,并引入更先进、更全面的监测技术,如无创心输出量监测、脑电图监测、肌电图监测等。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多维度、动态的生命体征评估,捕捉疾病早期细微变化,为及时决策提供依据。 器官功能支持的最新进展: 呼吸支持: 全面回顾各种机械通气模式(如ASV、NAVAs等)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点。重点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优化,包括潮气量、平台压、PEEP的个体化设置,以及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高级呼吸支持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及并发症防治。 循环支持: 深入讲解不同类型休克的病理生理、诊断思路及治疗策略,包括容量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与滴定、去甲肾上腺素能与去甲肾上腺素能药物的应用、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等的使用。详述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如PiCCO、Swan-Ganz导管)的解读与应用。特别关注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及右心室辅助装置(RVAD)在难治性心衰中的应用。 肾脏支持: 详细阐述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诊断分期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各种模式(如CVVH, CVVHD, CVVHDF)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处方设置、体外循环管理及并发症处理。并探讨了间断性血液透析(IHD)在ICU中的应用时机。 神经系统支持: 关注颅脑损伤、脑卒中、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的管理。详细阐述颅内压监测(ICP)、脑电图(EEG)监测、镇静镇痛策略、脑保护治疗等。 消化与营养支持: 强调肠内营养的优先原则,详细介绍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状态下肠内营养配方、输注方式及监测。论述肠外营养的适应症、配方选择及并发症防治。关注肠道屏障功能保护和微生态干预。 感染控制与抗感染治疗的优化: 强调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获得性感染的预防策略,包括手卫生、中心血管导管相关感染(CLABSI)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预防等。深入探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启动时机、药物选择(覆盖常见病原体,考虑耐药菌)、剂量调整及个体化治疗。重点关注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的识别、诊治及联合治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救治策略: 系统性地阐述MOD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详细分析各器官功能衰竭的早期识别、监测指标及器官功能支持方案的优化组合。强调早期、序贯、积极的器官功能支持是提高MODS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危重患者的镇静、镇痛与谵妄管理: 详细介绍各种镇静镇痛药物的药理作用、剂量、副作用及监测。强调个体化镇静镇痛方案的制定,平衡镇静与唤醒,减少镇静相关并发症。深入探讨ICU谵妄的发生机制、识别方法、危险因素及非药物、药物干预策略。 第二部分:常见重症疾病的精准诊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详细剖析ARDS的诊断标准(柏林标准)、分型(轻、中、重度)及其病理生理改变。重点介绍肺保护性通气、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核心治疗手段的最新证据和临床应用。 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 依据最新的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指南,详细阐述脓毒症的早期识别、诊断、危险分层及治疗流程。重点关注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抗感染的启动时机及目标。深入讨论乳酸、容量反应性、灌注指标的监测与解读。 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症管理: 涵盖ACS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心电图、心肌标志物)。重点关注ACS患者在ICU内的监护,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并发症的管理,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的优化,以及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急性脑卒中与神经重症: 详细介绍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识别与初步处理。重点关注颅内压管理、脑水肿的防治、继发性脑损伤的预防,以及癫痫持续状态的管理。 急性肝功能衰竭: 探讨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重点关注肝性脑病的防治、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以及肝移植适应症的评估。 急性胰腺炎的重症管理: 详细分析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分层(如BISAP评分),并重点阐述液体复苏、抗生素使用、早期营养支持、并发症(如胰周积液、胰腺坏死)的处理。 创伤的早期救治与多学科协作: 强调创伤评分(如ISS)的应用,重点关注创伤患者的复苏、出血控制、呼吸支持、循环稳定,以及多学科团队(MDT)在创伤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重症监护技术与支持 有创与无创生命支持技术: 详细介绍有创通气、无创通气(NIV)、高频振荡通气(HFOV)、ECMO等呼吸支持技术的应用。深入讲解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肺动脉导管置入术、临时起搏器置入术等循环支持技术。 床旁超声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基础篇): 虽然本书不包含特定超声专著的内容,但会系统性地阐述床旁超声(POCUS)在重症监护中的基础原理、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例如,如何利用床旁超声快速评估容量状态、识别心包积液、评估肺部积液/积气、引导血管通路置入、评估腹腔积液等。强调POCUS作为一种快速、可重复、无创的评估工具,在重症患者病情快速变化时,为临床决策提供的即时信息。 体外生命支持技术(ECMO)的原理与应用: 概述ECMO的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V-A ECMO和V-V ECMO的应用场景。强调ECMO团队的组建、患者的评估、管路管理、抗凝管理及并发症处理。 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CRRT的各种模式、处方设置、体外循环管理、剂量学以及并发症防治。 重症监护中的药学管理: 关注ICU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剂量调整,特别是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镇静镇痛药物、抗凝药物等的合理应用。强调药物相互作用的识别与处理。 重症患者的康复与出院管理: 关注ICU早期康复理念的推广,包括早期活动、呼吸康复、肢体功能训练。并探讨ICU出院后患者的随访、健康教育及长期管理。 第四部分:重症医学的伦理与人文关怀 危重患者的知情同意与医疗决策: 探讨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知情同意,以及如何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医疗决策。 安宁疗护与临终关怀: 关注危重患者的临终阶段,介绍安宁疗护的理念、方法,以及如何提供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痛苦,维护生命尊严。 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协作: 强调多学科团队(MDT)的有效沟通与协作,包括医生、护士、技师、药师、营养师等,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优的医疗服务。 适用人群: 本书适合于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护士、规培医生、进修医生,以及其他相关专科(如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麻醉科、急诊科)在ICU工作的医务人员。同时,也对从事医学研究、医学教育的专业人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特色: 循证医学为基础: 所有诊疗建议均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指南,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精神。 内容全面而深入: 覆盖了重症监护的各个重要领域,既有宏观的理念,也有微观的操作。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结合丰富的图表、流程图、典型病例,使复杂的概念易于理解和掌握。 紧跟学术前沿: 反映了重症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实用性强: 侧重于临床实践,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可操作的诊疗方案。 本书的出版,将为我国重症医学的规范化、同质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助力提升我国危重症救治整体水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对重症医学充满热情,但又深感知识海洋浩瀚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引领我深入探索的灯塔。而《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和《重症超声刘大为》这两本书的组合,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 《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它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追求简练,而是用一种“面面俱到”的方式,将重症医学的各个方面都做了详尽的阐释。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以及细胞损伤机制的章节,这些基础理论的深入讲解,对于我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非常有帮助。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这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审视和思考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 《重症超声刘大为》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探索工具。我一直认为,重症超声不仅仅是诊断的辅助手段,更是一种动态观察和评估疾病进程的有力工具。刘大为教授在这本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超声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如何在危重患者的复杂情况下,利用超声进行“床旁评估”和“实时监测”。书中对一些特定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AKI)等,在超声下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分析非常有启发性,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总而言之,这套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一个强大的实践工具。它不仅满足了我对重症医学知识的渴求,更激发了我对重症超声在临床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深入思考。对于我这样希望在重症医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我是一名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了几年的年轻医生,一直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重症医学的精髓,同时对重症超声这个新兴技术非常感兴趣。这套《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重症超声刘大为临床重症医学套装》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 《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这本书,其内容之详实,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将最新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管理章节,它不仅详细阐述了MODS的发病机制,还提供了非常系统和细致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严谨,逻辑性强,读起来能够让我受益匪浅,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直接的应用。 而《重症超声刘大为》这本书,更是让我眼前一亮。重症超声的培训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刘大为教授的讲解条理清晰,语言精练,他详细介绍了重症超声在心血管、呼吸、腹部等各个系统的应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操作的讲解,从器械选择到操作技巧,再到并发症的预防,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书中的大量高清图片和病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学习如何识别正常的和病理性的超声表现,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总的来说,这套书的组合,让我能够从宏观的理论体系到微观的超声操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帮助我建立了更加扎实的重症医学知识基础,并为我掌握重症超声这项关键技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强力推荐给所有希望在重症医学领域不断进步的同行们。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套书的时候,主要是被“重症超声”这个主题吸引了,因为我知道这项技术在危重症救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我本人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还相对薄弱。收到书后,我首先翻阅了《重症超声刘大为》这本书。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清晰,从超声的基本原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个系统的超声应用。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大量的插图和real-time的视频链接(虽然我还没有尝试去打开链接),这些多媒体的辅助手段,让抽象的超声影像变得更加直观易懂。 刘大为教授的讲解非常细致,他不仅讲解了如何操作超声仪器,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在重症监护环境中,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扫描策略,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解读超声图像来指导临床决策。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动态评估”的章节,这让我意识到重症超声不仅仅是静态的观察,更重要的是对病情变化的实时监测。书中列举的很多临床案例,都让我对超声在心肺复苏、容量管理、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这本书,虽然我一开始的重点不在它,但翻阅之后,我发现它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这本书的理论框架非常扎实,它系统地梳理了重症医学的各大板块,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肾脏等等。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一些疑难重症的鉴别诊断思路和处理原则,讲解得非常透彻,逻辑性很强。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整合之前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两本书合在一起,感觉就像拥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随时随地都能在我需要的时候提供指导。对于我这种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医生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

这套书的到来,简直是为我这位在重症监护室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长时间在临床一线工作,我发现理论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很多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重症超声,这几年发展更是迅猛,如果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这本书,我感觉它就像一位老朋友,稳扎稳打地为我梳理了重症医学的精髓。它没有刻意追求花哨的语言,而是用一种沉稳、严谨的态度,将复杂的概念一一剖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经典病例的讨论,那些经典的案例分析,往往能触及问题的本质,让我对很多似是而非的临床表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这本书在论述过程中,经常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这对于我保持知识的先进性非常重要。 而《重症超声刘大为》这本书,则是为我打开了另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之前对重症超声的了解,更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技巧层面,而这本书则从基础的声学原理,到各种探头的应用,再到不同脏器的超声成像,都进行了系统的讲解。我最看重的是它在重症监护室场景下的实用性。书中对于如何利用超声来评估血流动力学、指导液体复苏、诊断胸腔积液和气胸等,都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解读要点。很多图谱的质量也非常高,能够帮助我快速地识别正常的和病理性的超声征象。 总的来说,这套书的组合,兼顾了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它既能帮助我巩固和深化现有的知识,又能引领我掌握新的技术。对于我这样一个渴望不断进步的临床医生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提升专业水平的绝佳选择。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重症监护室的新晋医生,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既能系统讲解理论,又能提供实际操作指导的书籍。这套《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和《重症超声刘大为》的组合,可以说是完美解决了我的痛点。 《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的内容非常全面,从基础的生理病理到复杂的危重症管理,几乎涵盖了所有我想了解的内容。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注重临床实践的应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危重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详细阐述,很多细节都写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的逻辑。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很多概念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了,对于我这种还在学习阶段的医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重症超声刘大为》更是锦上添花。重症超声在现代重症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一直想系统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这本书的图片和图表非常丰富,对于理解超声影像非常有帮助。刘大为教授的讲解也非常专业和深入,他不仅介绍了各种超声探头的选择和使用方法,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危重症患者身上进行超声检查,以及如何解读超声影像来辅助诊断和治疗。我最喜欢的是书中提供的很多真实病例分析,这些病例能够让我更直观地看到重症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让我对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两本书的组合,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提升我的重症医学知识和技能。我真的非常推荐这套书给所有从事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医生,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