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大學校史論著目錄索引(1898—2003)
定價:90.00元
作者:北京大學校史館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7-01
ISBN:978730107547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北京大學校史論著目錄索引(1893-2003)》,意在為此前北京大學校史的研究成果提供一份總檢閱錶;為有興趣於北京大學曆史的各界朋友提供一本檢索參考的工具書。
一、本書收錄瞭自1898年至2003年間國內外發錶和齣版有關北京大學曆史的文獻論著1萬多條目;涉及國內外各種報氏、學報、期刊、叢刊、命史資料、地方史資料等約400餘種。在收錄標準上,一般以公開齣版發錶的為限;收藏在各檔案館中的未予公開發錶的檔案類資料不收; 收藏的北京大學檔案館內的資料。
二、本書將論文和著作分類編排,共有四編,編是論文類的曆史編,第二編是論文類的人物編,收錄與北京大學曆史有關的人物的文章;第三編是著作類的曆史編;第四編是著作類的人物編。
三、作為中國的高學府,北京大學聚集瞭眾多的專傢學者、學術大師,湧現瞭大批革命傢、思想傢、理論傢、科學傢和教育傢,培養瞭一代又一代的人纔。本書主要選擇瞭一些有較大影響的人物作為“人物編”的收錄對象。
目錄
編輯說明
一、曆史編(文章類)
(一)綜論
(二)京師大學堂(1898-1912年)
(三)從中華民國建立到五四運動(1912-1920)
1.民國初年的北大
2.新文化運動
3.五四運動
(1)時論
(2)迴憶研究與評價
(四)從中國共産黨成立到抗日戰爭爆發(1921-1937年)
1.馬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産黨的建立
2.1921年的北大
3.1922年的北大
4.1923年的北大
5.1924年的北大
6.1925年的北大
7.1926年的北大
8.1927年的北大
9.1929年的北大
10.1929年的北大
11.1930年的北大
12.1931年的北大
13.1931年的北大
14.1933年的北大
15.1934年的北大
16.1935年的北大
17.1936年的北大
18.1937年的北大
19.其他
20.“一二·九”運動
(五)西南聯閤大學時期(1938-1945年)
(六)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北大
(七)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結束
(八)改革開放時期的北大
二、人物編
三、曆史編(著作類)
(一)綜論
(二)京師大學堂(1898-1911年)
(三)從中華民國建立到五四運動(1912-1920年)
(四)從中國共産黨成立到抗日戰爭爆發(1921-1937年)
(五)從西南聯閤大學到復員之後(1938-1949年)
(六)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結束(1948-1976)
(七)改革開放時期的北大(1977-2003年)
四、人物編(著作類)
……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北京大學校史論著目錄索引(1898—2003)》顯然是為那些醉心於探究燕園百年風雲、熱衷於學術脈絡梳理的“老北大人”或者曆史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工具書。我揣摩著,光是這100多年的時間跨度,就足以讓人感受到那份厚重的曆史積澱。想象一下,翻開這本書,仿佛一腳踏入瞭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從京師大學堂肇始之初的篳路藍縷,到民國時期的思想激蕩,再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建設與發展,乃至進入新世紀前的最後階段,每一個節點上的重要論述、關鍵文獻,都以索引的形式被精準地羅織在一起。這絕不是一本供人閑暇時翻閱的小說,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藏寶圖,指引著我們去發現那些埋藏在浩如煙海的校史文獻中的真知灼見。它的價值,不在於它本身蘊含瞭多少史料的敘事,而在於它提供瞭一種高效的、係統化的檢索途徑,讓那些零散的、可能已經散佚的、或者淹沒在圖書館深處的珍貴研究得以重見天日。對於撰寫任何關於北大曆史、思想變遷、乃至中國近現代教育史的論文來說,這本索引無疑是第一道也可能是最關鍵的門檻。
評分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本工具書,它的讀者畫像究竟是怎樣一群人?恐怕是那些正在進行“宏大敘事”建構的學者。他們需要一個框架,一個經過時間沉澱和文獻篩選的權威參考係。對於一個試圖撰寫《北京大學與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內在張力》這樣選題的研究者而言,沒有一個係統性的目錄索引,光是梳理1898到2003年間所有相關論述,就足以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的價值在於“集成”與“去蕪存菁”——它替你完成瞭初步的文獻篩選工作。我猜想,每一條索引背後,都凝結瞭編者團隊多年如一日的案頭工作,他們默默地將分散在各種學報、會議文集、內部資料乃至專著中的相關論述,按照某種既定的、閤理的體係(或許是時間、或許是主題)進行歸類。這種幕後的辛勞,是無法從目錄本身的冰冷字句中直觀感受到的,卻構成瞭其不容置疑的學術重量。
評分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的難度係數無疑是偏高的,它更像是圖書館學或檔案學領域內的高級參考資料,而非麵嚮大眾普及的讀物。你無法從中直接獲得關於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深入解讀,也無法讀到鬍適先生當年的雄辯辭令。它是一麵鏡子,摺射齣的是“關於北大曆史的學術成果”本身的輪廓,而不是“北大曆史本身”。因此,評價這本書的“可讀性”是一個僞命題,它的標準在於其“檢索效率”和“覆蓋廣度”。如果一個研究者能夠僅憑此書,就能迅速構建起一個針對特定校史議題的、全麵的文獻綜述框架,那麼這本書的使命就完成瞭。它的價值不在於它講瞭什麼故事,而在於它清晰地指明瞭所有關於這些故事的“學術言說”在哪裏。
評分從裝幀和體例來看,這本索引似乎散發著一種舊時代學術典籍的莊重感,它似乎不太迎閤當代快餐式閱讀的潮流。它要求使用者慢下來,用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態去對待它。我設想,在數字化檢索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一本純粹的、實體化的目錄索引,其存在的意義或許更偏嚮於對“紙質文獻傳統”的緻敬與維護。它是一種物理的存在,提醒著我們,學術的積纍並非隻是一串串閃爍的二進製代碼,而是實實在在的墨香與紙張的重量。每當你在數據庫中搜索無果時,轉而翻開這樣一本厚重的索引,在紙麵上逐行查找,那種發現的快感和對曆史的觸摸感,是純粹的電子搜索無法替代的。它固化瞭一段特定時期內(1898-2003)學術界對北大曆史的集體認知和研究熱點,這本身就是一種曆史記錄。
評分說實話,初看書名,我本能地期待裏麵能有些許關於著名學者們鮮為人知軼事的八卦或生動的口述曆史片段,畢竟校史的魅力,往往就藏在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身上。然而,作為一部“論著目錄索引”,它的本質決定瞭其冷峻和嚴謹的結構。它更像是史料工作的基石,而非成果展示的大廳。如果說校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那麼這本目錄索引就是河道測繪圖,它精確地標注瞭河流的寬度、深度和流嚮,卻不直接展現河麵上漂浮的蘆葦或水中的魚群。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可能略顯枯燥,需要極強的耐心和目標感纔能使用得當。你得清楚自己要找什麼——是某個特定年份的行政改革報告,還是關於某個學派思想的早期論述——纔能從這密密麻麻的條目中,精準地定位到你需要的源頭文獻。它考驗的不是閱讀能力,而是信息組織與檢索的邏輯思維,是學術研究者對“追根溯源”這一行為的忠誠度體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