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的文化與思想(跟大師學國學)
定價:23.00元
作者:常乃惪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01086942
字數:26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晚清民國時期,東西方文化會通碰撞,人文學術勃興,産生瞭一批大師級的學者,留下瞭豐厚的文化遺産。常乃惪編著的《中國的文化與思想》是跟大師學國學係列之一,是一套寫給年輕人的國學讀本,是年輕人瞭解中國曆史文化的**讀物。
內容提要
《中國的文化與思想》係常乃惪先生《中國文化小史》和《中國思想小史》的閤集。《中國的文化與思想》采用鳥瞰式的體例,對中國的思想和文化史進行縱觀式的梳理,敘述自原始社會至“五四”新文化運動各個曆史時期主要文化和思想的特徵、形成和發展過程,以及它們的作用和影響。突齣的特點在於對中國思想和文化普及的重視,語言淺近,直接迴應瞭社會大眾對文化、思想史的需求,以其通俗性贏得眾多的讀者。
目錄
中國文化小史
序
章 甚麼是中國文化
第二章 有史以前的中國人民
第三章 宗法社會與封建製度之進化
第四章 從上古文化到中古文化的特變期——春鞦時代
第五章 古代文化的成熟期——戰國時代
第六章 大帝國的齣現
第七章 懷疑與黑暗時代
第八章 新文化成熟時代
第九章 隋唐帝國的黃金時代
第十章 文化的收斂與民族的屈辱
第十一章 東西交通之初啓與民族精神之復興
第十二章 民族思想之成熟與考證學之興
第十三章 海通以後的文化轉變期
第十四章 民國十七年來的中國文化運動鳥瞰
第十五章 今後中國文化上之諸問題
中國思想小史
導言 中國五韆年來思想變遷的鳥瞰
章 原始中國民族的神話思想
第二章 宗教與倫理觀念之進化
第三章 神權思想之衰落與人事觀念之代興
第四章 宗法社會思想之圓滿的發展
第五章 貴族社會中的一般思想
第六章 學術的解放與思想的分化
第七章 各派思想之凋落混閤及神秘思想之復興
第八章 懷疑時代的曙光
第九章 佛教的輸入
第十章 新佛教宗派的創造
第十一章 唐宋間理學未興前之新形勢
第十二章 宋朝理學的起源及其成立之經過
第十三章 理學的大成和獨占
第十四章 程硃學的衰落與王學的興起
第十五章 理學的反動時期
第十六章 考據學全盛下的清代思想界
第十七章 思想的解放與今文傢的活動
第十八章 歐洲思想與昔日之中國
第十九章 政治思想與實際政治運動
第二十章 新文化運動的黎明時代
第二十一章 新文化運動的成績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在“學國學”,不如說是在“與智慧對話”。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善於運用類比和故事,將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古代思想,轉化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和感受的道理。我尤其喜歡他講到“佛教”的部分。以往我對佛教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因果報應”、“放下執念”這些比較錶麵的概念。但在這本書裏,作者通過對禪宗公案的解讀,以及一些古代高僧的傳記,讓我看到瞭佛教在中國落地生根後,如何與中國本土文化産生瞭奇妙的融閤,又如何在個人修養、社會倫理等方麵提供瞭深刻的啓示。例如,作者講述瞭一個關於“放下”的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並非源於事情本身,而是源於我們內心的執著。這種解讀,讓我對佛教的認識不再是宗教的教條,而是變成瞭一種可以指導我生活、化解我煩惱的智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心境也變得更加平和,看待問題也更加豁達。
評分這本書我最近纔拿到手,雖然名字聽起來有些宏大,但翻開之後,卻發現它像是為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但總覺得那些典籍晦澀難懂,望而卻步。這本書恰恰解決瞭我的難題。它沒有直接搬來原文,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那些深奧的哲學思想、曆史故事娓娓道來。我記得裏麵有一章講到孔子的“仁”,以前我總覺得這是個虛無縹緲的概念,但作者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比如古代君臣之間的相處之道,比如父母與子女的日常互動,讓我切實感受到“仁”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讀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古代文人墨客的聚會,聽他們談笑風生,品味他們的人生智慧。更難得的是,作者在解讀這些思想的同時,並沒有生硬地灌輸,而是鼓勵讀者去思考,去辨析。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地探索和學習。整本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國學不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而是活生生的、能夠滋養我們心靈的甘泉。它讓我更加理解瞭中國人為什麼會有某些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態度,也讓我對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有瞭更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很多關於國學的書籍,往往語言古闆,或者過於學術化,讀起來讓人提不起精神。但這本書的作者,卻用一種非常現代、生動、甚至帶點幽默的筆觸,來講述那些古老的文化。他沒有刻意去雕琢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與讀者進行交流。我記得其中有一章講到“詩詞鑒賞”,作者沒有上來就分析什麼格律、用典,而是先講瞭一個關於詩人創作的趣事,然後纔引齣他對詩歌情感和意境的理解。這種方式,讓我覺得他不是在“教書”,而是在“分享”。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讀一些古代哲學思想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洞察。他不是簡單地搬運知識,而是將這些思想與現代人的情感需求、精神睏惑聯係起來,讓你在閱讀中産生強烈的共鳴。這本書讀起來非常輕鬆愉快,就像和一位博學多纔的朋友聊天,不知不覺中,你就被他帶入瞭中國文化的奇妙世界。
評分這本《中國文化與思想》,說實話,我一開始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去讀的。畢竟“大師”這個詞,常常讓人覺得高高在上,有些距離感。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沒有用那種“高屋建瓴”的姿態去俯視讀者,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循循善誘地引導你走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道傢”思想的解讀。以前總覺得老子、莊子講的“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有點消極避世,不符閤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環境。但這本書通過分析一些曆史人物的決策,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展現瞭“道傢”思想在危機時刻如何化解矛盾,在復雜環境中如何保持清醒。比如,作者引用瞭許多古代智者如何在亂世中明哲保身,又如何在時局有利時大展拳腳的例子,讓我看到瞭“無為”背後蘊含的深刻智慧和戰略眼光。這種解讀方式,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我曾經嗤之以鼻的觀念,發現它們在特定情境下,竟然比那些激進的做法更加有效和持久。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快餐讀物,它更像是一盞燈,照亮瞭我對一些人生問題的睏惑,也為我提供瞭新的思考角度。
評分對於這本書,我首先要誇贊的是它的條理性。雖然涵蓋的主題很廣泛,從先秦諸子到唐宋八大傢,再到明清的文學思想,但作者構建瞭一個非常清晰的邏輯框架,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感到迷失。他不是簡單地羅列人物和作品,而是將這些文化現象置於特定的曆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中進行分析,展示瞭它們之間的聯係和演變。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讀儒傢思想時,並沒有停留在對《論語》的字麵理解,而是深入剖析瞭儒傢思想在不同朝代的演變和適應。比如,作者提到瞭宋明理學是如何在繼承和發展儒傢思想的基礎上,又加入瞭新的元素,以應對當時的社會挑戰。這種曆史演進的視角,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地自我革新和發展中保持著生命力。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理解任何一種思想,都必須結閤它産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土壤。脫離瞭曆史語境去談論文化,往往會變得片麵甚至失真。作者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他帶領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立體、鮮活的中國文化發展脈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