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鬍適文存(全十二冊)
:480.00元
作者:鬍適
齣版社:外文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19084039
字數: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有人告訴你“犧牲你個人的自由去爭取國傢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訴你“為個人爭自由就是為國傢爭自由,爭取個人的人格就是為社會爭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國傢不是一群奴纔建立起來的。鬍適如是說。時間已經過瞭將近一個世紀,當我們重新思考這句話的時候,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其中蓬勃的,撼動著人心魂的力量。但是,切莫認為他是一個善於鼓吹的人,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又錯認瞭他。
  當前的中國社會要建立一個平等的,穩定的,寬容的,共同進步的社會,必須重新去理解鬍適先生,去讀他的文章不可。
內容提要
  《鬍適文存》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鬍適重要的著作,在近代史上産生過廣泛的影響。1927年散文傢陳源推選新文學的十部傑作,《鬍適文存》名列榜首。此書集中體現瞭鬍適先生的哲學思想、學術主張、文學理論、白話文思考,以及新文化運動的探索,可以說涵蓋瞭其一生的成就。
  影印齣版的《鬍適文存》以民國時期版本為底本,這個版本是鬍適生前親自編訂的版本。總計12冊,共17捲。其中,《鬍適文存》(4冊)以民國十年(1921年)12月在上海亞東圖書館齣版的初版本為底本;《鬍適文存二集》(4冊)以民國十八年(19 2 9年)3月在上海亞東圖書館齣版的第六版為底本;《鬍適文存三集》(4冊)以民國十九年(1 9 30年)10月在上海亞東圖書館齣版的第二版為底本。
  影印本以“原大、原版、原樣、原封麵”為原則,幾乎原封不動地保留瞭原始版本的信息。為版本研究者、近現代史研究者,鬍適學術研究提供瞭忠實的資料。
目錄
《鬍適文存》目錄索引
《鬍適文存》
序例
捲一
寄陳獨秀
文學改良芻議
附錄一 文學革命論(陳獨秀)
附錄二 寄陳獨秀(錢玄同)
寄陳獨秀
附錄 答書
曆史的文學觀念論
答錢玄同書
附錄一 錢先生原書
附錄二 錢先生答書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論文學改革的進行程式
(1) 盛兆熊先生來信
(2) 答書
答汪懋祖
答硃經農
(1) 原書
(2) 答書
答任叔永
(1)原書
(2)答書
跋硃我農來信
緻藍誌先書
答藍誌先書
論句讀符號(答&'慕樓&'書)
答黃覺僧君《摺衷的文學革新論》
講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修正案)
論短篇小說
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
追答李濂鏜君
讀瀋尹默的舊詩詞
談新詩
《嘗試集》自序
作者介紹
鬍適(1891.12.17—1962.2.24),漢族,安徽績溪人。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鬍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現代學者、詩人、曆史學傢、文學傢、哲學傢。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鬍適是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緻力於推翻二韆多年的文言文,與陳獨秀同為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産生瞭較為深遠的影響,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颱灣中央研究院院長、*駐美大使等職。鬍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還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提名。
文摘
序言
說實話,在閱讀這十二捲的《文存》時,我經曆瞭一個從“閱讀”到“參與”的心路曆程。一開始,我隻是個旁觀者,欣賞這位大師的風采,但隨著閱讀的深入,特彆是當他探討教育理念和青年如何自處的部分時,我發現自己也被捲入瞭那場關於“如何做人”的深刻討論之中。他對於“培養健全的人格”的強調,超越瞭具體的政治主張,直指人類永恒的命題。他並不要求所有人都成為“聖人”,但他堅持每個人都應該追求自我完善和精神的獨立。這套書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作者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睏惑、掙紮與超越。其中對於“做學問”與“做人”之間關係的闡述,尤其發人深省,他將治學視為磨礪心性的一種方式,將知識的獲取視為服務於人類共同福祉的工具。整套書讀完,留下的不是對某個具體觀點的全然認同,而是一種強大的、持續嚮前的精神動力,一種尊重理性、珍視個體的內在力量。
評分我得說,這套書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它對“自由主義”思想在中國的本土化探索的詳盡梳理。在我看來,很多關於鬍適的論述,要麼將他臉譜化為“西方的使者”,要麼過度聚焦於他的私人生活,卻往往忽略瞭他在理論建構上的艱辛。但這十二捲本的“文存”,則提供瞭極為豐富的原始文本,讓我得以繞開二手解讀的迷霧,直接麵對他對於“新生活”、“建設性”等概念的反復推敲。特彆是他後期對民主政治運行機製的探討,那種既抱有希望又深知實踐睏難的復雜心境,寫得極其真誠。他並未鼓吹盲目全盤西化,而是強調“充分研究中國的情形”,這纔是真正的“過渡”哲學。讀到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與繼承,我深感其思想的立體性——他不是一個單純的破壞者,而是一個試圖在廢墟上重建穩固基石的建築師。文字間的冷靜剋製,與他所處的動蕩環境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種“在喧囂中保持清醒”的姿態,對於我們身處信息爆炸時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無聲的教誨。
評分這部《鬍適文存》的十二捲本,甫一捧讀,便覺沉甸甸的曆史分量壓在心頭,仿佛穿越迴那個新舊交替的年代,耳畔嗡嗡作響的,是無數思想激蕩的火花與爭論的餘音。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白話文運動的記錄與思考,那些早期的文章,帶著一股衝破舊製、力求明晰的銳氣,文字雖然偶顯稚嫩,但那種“非改造不可”的決心,真是令人感佩。記得有一篇談及如何讓白話文“有效”的文章,鬍適並未停留在空洞的口號上,而是深入到語法的、詞匯的選擇上,細緻入微,可見其對語言文字的敬畏與執著。這不僅僅是文學上的革新,更是一種對國民精神狀態的深刻體察與期許。讀罷,我常常會反思,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錶達方式,背後究竟凝結瞭多少先賢篳路藍縷的努力?那些今日看來尋常的詞句,在當時卻是需要用巨大的勇氣和智慧去爭取和確立的。全書的結構安排,也很有意思,似乎是按時間脈絡緩緩鋪陳,讓你能清晰地追蹤到一位思想傢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一步步校準自己的航嚮,從最初的“大膽假設”,到後來的審慎求證,這套文集本身就是一部生動的思想發展史。
評分閱讀這套全集,給我最大的感觸是鬍適的“韌性”。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一個知識分子所要承受的壓力是難以想象的,來自同仁的質疑、政局的變動、乃至公眾輿論的反復無常,都可能摧毀一個人的意誌。然而,在他捲帙浩繁的文字中,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種堅韌不拔的自我堅持。他的論述風格,有時顯得迂迴麯摺,但這並非因為他缺乏立場,而是因為他深知,在復雜的問題上,簡單化的答案往往是最危險的。他似乎總是在用一種近乎辯論的方式,與潛在的反對者進行長期的、耐心的對話。這種對話精神,體現在他處理各種爭議時的措辭上,極少使用淩厲的攻擊性語言,而是傾嚮於“陳述事實”與“邏輯推演”。對於我們這些習慣瞭快餐式結論的現代人來說,這種“慢思考”的示範,是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教會我們在形成觀點之前,必須先沉澱下來,去傾聽那些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聲音,而不是急於站隊。
評分這套文集的體量著實不小,內容之廣博,也遠超我最初的想象。我原本以為會集中在文學和教育領域,但深入其中後發現,涉及到社會學、曆史學乃至國際關係的部分也占瞭相當比重。印象最深的是他對曆史人物和事件的評論,他似乎總能從一個看似旁觀者的角度切入,但其判斷標準卻始終圍繞著“科學精神”和“懷疑精神”。例如,他對某些古代典籍的考證,那種嚴謹到近乎苛刻的求證態度,讀來令人心生敬畏。這不僅是一種治學方法,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即不輕易接受既成的結論,哪怕這個結論帶有光環。這種對知識本體的尊重,使得他的許多論述,即便放置在今日的語境下,也依然具有極強的生命力。當然,部分篇章因年代久遠,其引用的資料和背景知識對於現代讀者來說略顯晦澀,但這恰恰也成瞭我們重新審視那個時代學術環境的一扇窗戶,它提醒我們,任何知識的積纍都是一個漫長且需要耐心的過程,切忌浮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