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电力工程
  • 输电线路
  • 架空输电线路
  • 设计规范
  • GB50545-2010
  • 高压输电
  • 电力系统
  • 电气工程
  • 规范标准
  • 电力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37608
商品编码:131873576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中交流110kV~750kV适用于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2010-07-01 实施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与符号
3 路径选择
4 气象条件
5 导线和地线
6 绝缘子和金具
7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8 导线布置
9 杆塔型式
10 杆塔荷载及材料
11 杆塔结构
12 基础
13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14 环境保护
15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
16 附属设施


《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原理与实践》 一、 核心理念与适用范围 本书深入探讨110kV至750kV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理念、工程实践及其发展趋势,旨在为输电线路设计、建设、运行及维护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技术参考。全书基于国家及行业相关最新规范标准,并结合丰富的工程案例,从理论到实践,系统阐述了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关键技术要素。本书内容覆盖从线路规划、选址,到线路本体设计,再到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完整、清晰的输电线路设计知识体系。 本书的读者群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设计院工程师: 负责输电线路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技术方案编制等。 监理工程师: 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监督、质量控制、进度管理等。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 负责输电线路的施工组织、现场技术指导、质量保证等。 运行维护人员: 负责输电线路的日常巡检、故障诊断、抢修及设备维护。 科研院所研究人员: 从事输电线路技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等。 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作为教材或参考书,用于学习和研究输电线路工程。 本书并非对任何特定国家标准(如GB50545-2010)的直接复述或解读,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相关技术内容,并融入作者在实际工程中的经验和思考,力求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具前瞻性的指导。 二、 核心技术内容详解 1. 输电线路规划与选址 输电网络规划: 探讨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输电线路在网络中的作用与定位。分析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容量、损耗、经济性等指标,为新建、扩建或改造输电线路提供依据。 线路走廊选择: 详细介绍线路走廊选择的原则,包括技术经济性、安全性、环境影响、社会接受度等。分析影响走廊选择的关键因素,如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水文地质、现有基础设施、居民区、军事区域、文物古迹、生态敏感区等。 可行性研究: 阐述可行性研究的各个阶段,包括初步踏勘、详细勘测、数据收集与分析。介绍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线路比选和优化。 勘测设计流程: 梳理从线路初测、定测到施工图设计的完整流程,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2. 线路本体设计 导线与地线设计: 导线选择: 分析不同类型导线(如裸铜线、铝线、钢芯铝绞线、耐热铝合金导线、特高压导线等)的性能特点、载流量、耐候性、经济性,并根据输送容量、线路长度、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舞动与振动分析: 深入探讨导线舞动和风振现象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包括导线结构优化、阻尼器配置等。 载荷计算: 详细介绍导线在不同气候条件(低温、覆冰、高温、强风)下的垂度、张力计算,以及极限载荷与安全系数的确定。 地线设计: 介绍地线的种类、功能(防雷、防短路)、载流量要求,以及与导线的配合设计。 绝缘子设计: 绝缘子类型: 介绍陶瓷绝缘子、玻璃绝缘子、复合绝缘子(耐污型、高强度型)等各类绝缘子的结构、性能特点、优缺点。 绝缘水平确定: 详细阐述不同电压等级下,考虑大气污染、盐雾、雷击、操作冲击等因素,如何确定线路的绝缘水平,包括污秽等级划分、爬距选择、耐压等级确定。 绝缘串设计: 介绍单串、双串、多串绝缘子的配置方式,以及串联、并联的设计原则,考虑机械强度、电气性能、经济性。 闪络与击穿防护: 分析绝缘子闪络和击穿的原因,介绍防止措施,如耐污设计、绝缘屏蔽、放电保护装置等。 杆塔设计: 杆塔类型: 介绍直线塔、耐张塔、转角塔、跨越塔(跨越河流、铁路、公路、建筑物、带电线路等)等各类杆塔的结构形式、功能及适用条件。 杆塔荷载计算: 详细阐述杆塔所承受的各项荷载,包括导线张力荷载、地线张力荷载、风荷载、覆冰荷载、地震荷载、施工安装荷载等,以及荷载组合与验算。 杆塔结构设计: 介绍钢管塔、钢结构塔(角钢塔、组合型钢塔)、混凝土塔、复合材料塔等不同材质杆塔的设计原则、结构计算方法(有限元分析等)、连接方式。 基础设计: 介绍不同地质条件下(岩石、土壤、软土、边坡等)的杆塔基础类型(独立基础、联合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等)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稳定性验算。 防腐与接地: 介绍杆塔的防腐蚀措施、防雷接地系统设计、等电位联结等。 金具设计: 金具类型与功能: 介绍耐张金具、悬垂金具、连接金具、保护金具等各类金具的结构、材质、连接方式及主要功能(传递张力、悬挂导线/绝缘子、保护导线等)。 金具强度计算: 强调金具的机械强度设计,确保其能够承受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力学作用。 金具防腐与寿命: 关注金具的防腐蚀性能和长期运行寿命。 3. 线路交叉与跨越设计 风险评估与控制: 详细分析输电线路与其他设施(公路、铁路、机场、通信线路、其他电力线路、建筑物、河流、湖泊、水库、沼泽、林区、军事设施、通信信号敏感区等)交叉跨越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跨越设计规范: 依据相关标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跨越的最小安全距离、净空高度、接地要求、防护措施等。 特殊跨越设计: 针对特大跨越(如跨越河流、峡谷)、重要跨越(如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跑道)等,进行专门的设计探讨,包括采用特殊结构杆塔、增加安全裕度等。 4. 线路保护与安全 防雷设计: 雷击风险分析: 评估线路遭受雷击的概率和危害。 防雷措施: 介绍采用地线、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杆塔接地等措施,降低雷击跳闸率。 雷电冲击耐压设计: 考虑雷电冲击对绝缘子和设备的影响。 防冰雪设计: 覆冰预测与监测: 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预测覆冰风险。 防冰设计措施: 介绍导线选型、加大导线间距、采用融冰装置(如直流融冰)等。 抗风设计: 风荷载计算: 详细介绍风速、风压与杆塔、导线结构的关系。 抗风结构设计: 优化杆塔结构、调整导线垂度,提高抗风能力。 防火与防盗: 线路走廊防火: 介绍线路走廊内的植被管理、防火隔离带设置。 防盗措施: 介绍对杆塔、金具、导线的防盗设计和管理。 安全距离与通道管理: 安全净空: 明确线路运行所需的最小安全距离,以及与人员、车辆、建(构)筑物等的安全间隔。 通道维护: 强调线路走廊的定期巡查和清理,确保安全运行环境。 5. 环境保护与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探讨输电线路建设对声、光、水、土、生物等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评估方法。 生态保护措施: 介绍如何减少线路建设和运行对野生动物(如鸟类)、植被、景观的影响。包括鸟击防护措施(如鸟挡)、穿越林区的技术处理、施工期间的生态恢复等。 景观协调: 探讨如何优化线路设计,使其与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相协调。 6. 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施工组织与管理: 介绍输电线路施工的主要阶段,包括基础施工、杆塔组立、导线架设、金具安装、接地施工、调试验收等。 关键施工技术: 详细讲解导线牵引、展放、紧线、耐张段金具安装、跨越施工等关键工序的技术要点和安全要求。 施工设备与工具: 介绍常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牵引设备、测量仪器等。 质量控制要点: 强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包括基础混凝土强度、杆塔垂直度、导线张力、绝缘子串长度、接地电阻等关键参数的检测。 安全施工管理: 深入阐述高空作业、带电作业(若适用)、交叉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规定与措施。 7. 线路运行与维护 运行规程与操作: 介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方式、异常情况处理、事故应急预案。 巡检与监测: 讲解线路巡检的方式(人工巡检、直升机巡检、无人机巡检)、内容和频率,以及利用在线监测技术(如红外成像、局部放电监测)进行早期故障预警。 故障诊断与分析: 介绍常见线路故障的类型(如导线断股、绝缘子闪络、杆塔倒塌等)及其诊断方法。 维修与抢修: 强调及时有效的维修和抢修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要求。 技术更新与发展: 展望输电线路技术发展趋势,如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线路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 三、 创新性与实践价值 本书在理论层面,力求解析各类设计参数背后的物理原理和工程逻辑,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实践层面,本书融入了大量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电压等级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的设计思路、施工难点和运行经验,为读者提供直接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本书特别强调了设计过程中的系统性思维和综合平衡能力,例如在导线选型时,不仅仅考虑载流量,还需要兼顾舞动、风振、覆冰、成本等多个因素;在杆塔选型时,要综合考虑地形、荷载、运输、施工难度、景观等。 同时,本书也关注了新技术、新材料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如复合绝缘子、新型杆塔结构、先进的测量与监测技术等,为行业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四、 总结 《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原理与实践》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广度、技术前瞻性于一体的专业著作。它不仅是输电线路设计人员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也是广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提升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的良师益友。本书将帮助读者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熟悉精湛的施工技术,并能有效应对运行维护中的挑战,为我国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先进性于一体的优秀工程设计规范。它不仅涵盖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方方面面,而且在细节处理上非常到位,考虑到了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所有从事输电线路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运维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代表了当前我国高压输电线路设计领域的最高水平,能够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的输电线路。

评分

作为一名线路勘测专业的工程师,我对这本书关于线路路径选择的论述尤为关注。线路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勘测阶段的选线决策。书中对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情况、以及环境影响的评估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尤其是在山区、丘陵地带,如何选择最优路径,规避不良地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我曾利用书中提到的方法,优化了一条山区线路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还显著提高了线路的运行可靠性。

评分

这本书在安全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让我印象深刻。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书中对防雷、接地、绝缘协调、以及结构安全等方面都提出了详尽的设计要求。例如,在防雷设计方面,它不仅给出了接地体的形式和尺寸要求,还对防雷接地网的布置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这对于保障线路在雷暴季节的正常运行,减少雷击跳闸事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所在的项目区域,雷暴天气频繁,按照这本书的要求进行设计,确实大大提高了线路的稳定性。

评分

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其他专业的协调问题,比如通信、交通、水利等等。这本书在这方面也给了很多启发。虽然它主要聚焦于输电线路本身的设计,但在“交叉跨越”等章节中,对与其他设施的最小安全距离、结构设计要求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极大地减少了不同专业之间因安全距离认识不清而产生的沟通障碍和设计返工。我曾经参与的一个项目,就因为书中明确的规定,使得我们与当地公路管理部门在跨越问题上高效达成一致,缩短了设计周期。

评分

这本书在经济性方面的考量也做得非常到位。在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如何降低工程造价,是每一个项目都追求的目标。书中在导线、绝缘子、金具、以及塔材的选用上,都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案,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这让设计人员能够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我曾经参与的一个项目,通过合理选用导线和金具,并在书中指导下优化了塔型设计,在保证设计标准的前提下,节约了可观的工程费用。

评分

从施工现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设计原则和技术参数也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我们知道,设计规范最终是要转化为工程实践的。这本书在这一点上考虑得很周到,它在很多环节都考虑到了施工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例如,在塔材选用上,它不仅给出了强度和抗腐蚀的要求,还考虑了加工和运输的便利性;在接地网设计上,它也考虑了土壤电阻率的变化和施工的便捷性。这使得设计出来的方案在现场更容易实施,也更经济。

评分

作为一名新入行的设计助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简直是如获至宝。之前接触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电力工程原理,但对于高压输电线路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还是感到有些无从下手。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总则到设计总说明,再到具体的杆塔结构、接地设计、防雷设计等等,层层递进,逻辑严谨。尤其是其中关于基础形式选择、金具连接可靠性评估、以及线路防腐蚀等细节的阐述,都非常贴合实际施工中的痛点。我特别喜欢书中附带的大量图例和表格,它们将抽象的技术要求具象化,让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评分

对于我们从事输电线路后期运维的团队来说,这本书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也极具参考价值。良好的设计是有效运维的基础。书中对线路巡检、设备维护、以及故障处理等环节都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例如,在绝缘子选用和布置上,就考虑到了方便清扫和更换的要求;在导线张力设计上,也考虑到了长期运行中的疲劳和松弛。这些细节的设计,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后期运维的便利性和效率。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关注和应用。我们知道,输电线路的设计和建设一直在不断进步,新的导线、新的绝缘子、新的塔型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同时保证安全性和经济性,是设计人员面临的挑战。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罗列了现有成熟的技术方案,还对一些前沿的技术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和指导,例如在提及导线时,详细对比了不同材质、不同截面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这对于我们选择最适合工程现场的导线非常有帮助。

评分

一本真正能够指导实践的工程技术规范,对我们这些在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我尤其欣赏它在对线路走廊选择、交叉跨越处理、以及导线和绝缘子选型等关键环节提出的细致要求。很多时候,在实际项目中,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环境敏感的地区,线路走廊的确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需要权衡经济性、技术可行性、环境保护和公众接受度等多个因素。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清晰的指导原则和具体的技术参数,避免了以往那种凭经验、凭感觉的模糊判断,大大提高了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评分

纸张还可以,很清晰厚实。

评分

纸张还可以,很清晰厚实。

评分

纸张还可以,很清晰厚实。

评分

纸张还可以,很清晰厚实。

评分

正品,价格也合理。值得购买

评分

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

评分

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

评分

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

评分

正品,价格也合理。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