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冒辟疆全集(全二册)
:320.00元
作者: 冒辟疆;万久富,丁富生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0620834
字数:
页码:162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冒辟疆为明末清初的一位名家,交游广泛,著述丰富。《冒辟疆全集(上下)》首次将冒氏著作十四种以及见之于其他文献的零散诗篇汇为一编,依次为《朴巢诗选》、《巢民诗集》、《朴巢文选》、《巢民文集》、《寒碧孤吟》、《香俪园偶存》、《泛雪小草》、《集美人名诗》、《岕茶汇钞》、《宣炉歌注》、《兰言》、《影梅庵忆语》、《影梅庵悼亡题咏》、《冒辟疆诗歌辑佚》、《同人集》。每种著作精选底本,广泛参校他本以及其他诗文集或相关文献,详为校勘,主要涉及文字异同、文字详略两个方面。本书的整理对于深入研究冒辟疆,尤其是开展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学术风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整理说明
朴巢诗选
巢民诗集
朴巢文选
巢民文集
寒碧孤吟
香俪园偶存
泛雪小草
集美人名诗
齐茶汇钞
宣炉歌注
兰兰口
影梅庵忆语
亡妾秦淮董氏小宛哀辞
影梅庵悼亡题咏
冒辟疆诗歌辑佚
同人集
作者介绍
冒辟疆(公元1611-1693年),名襄,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人。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文摘
序言
不得不提我最近看的一本关于古代园林艺术的著作,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建筑史,不如说是一部融合了哲学、美学与自然观察的散文集。它的语言极具画面感,读起来简直是一种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作者仿佛是一位隐居山林多年的隐士,用极其精妙的比喻和精准的词汇,描绘了亭台楼阁如何与山石流水、四季更迭完美融合。书中对“借景”和“框景”的阐述尤其精到,让我明白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核心在于对“不完美”的欣赏和对“有限空间中无限意境”的追求。我尤其喜欢其中对某一著名私家园林中一处“曲径通幽”的设计分析,作者用近乎诗歌的语言,层层剖析了设计者如何通过路径的曲折、光影的变化,引导游人的心境从喧嚣走向宁静。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是需要慢下来、用心去体会的,它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评分我最近读的这本关于晚清社会风貌的实录,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那个时代理解的一扇新窗户。它没有聚焦于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市井百态,那些普通人在时代巨变下的挣扎、适应与抗争。书里详尽记录了当时的商业模式、地域文化冲突、以及新兴技术(比如电报、铁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颠覆。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写了江南某个丝绸作坊如何在新式机械和传统手工技艺之间进行艰难抉择,那种技术迭代带来的社会阵痛,被描述得淋漓尽致,让人深思。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朴实,没有过多的煽情或定论,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观察者,将各种史料碎片拼凑起来,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历史的复杂性。读完后,我对“现代化转型”这个概念有了更具象、更人性的理解,远非教科书上的几句概括可以比拟。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重建了历史的肌理,让那些逝去的时代气息重新浮现。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预期并不高,毕竟是关于明代藩王制度的学术专著,我担心会陷入枯燥的制度考据和人名地名堆砌中。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切入点非常新颖——他从藩王府邸的收支账目和日常宴饮记录入手,来分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动态。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原本严肃的政治史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分析那些精美的瓷器、昂贵的丝绸和庞大的侍从队伍,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藩王们如何凭借经济实力对地方政权施加影响,以及朝廷如何绞尽脑汁进行制约。书中对不同时期藩王经济模式变化的梳理尤其出色,揭示了明朝中后期财政危机的深层结构性原因,绝非简单的“土地兼并”可以概括。这本书的学术功底扎实,论证严密,但行文却保持了极强的可读性,对于想深入了解明代社会结构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力作。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本探讨宋代市民文学和戏曲发展历程的专著。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平民化,它避开了那些阳春白雪的文人创作,转而聚焦于瓦舍勾栏里的民间艺人、说书人和他们的受众。作者对当时的市井俚语、流行曲调的收集和分析达到了惊人的细致程度,甚至还原了某些失传已久的表演形式的场景感。书中对比了不同城市(如开封和临安)市民文化口味的差异,揭示了商业繁荣如何催生了大众娱乐市场的成熟。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通过分析几部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底本,展示了普通百姓在那个相对稳定时期对道德、财富和情感的朴素愿景,那些故事虽然粗粝,却比宫廷的史诗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心跳。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充满活力,仿佛能听到几百年前茶馆里的喧嚣和喝彩声,是一部充满烟火气的文化考古。
评分这本精装版的历史传记,装帧考究,纸张触感温润,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之前对这位历史人物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记载,总觉得形象有些模糊和扁平。然而,这本书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他早年的家世背景、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到中年后的沉郁顿挫,直至晚年的隐逸,勾勒得栩栩如生。作者似乎倾注了大量心血去挖掘那些尘封的档案和私人信件,使得书中的叙述充满了“在场感”。特别是对于他与当时士林名流之间的复杂交往,展现了他作为一方文化象征的矛盾与挣扎,那种在乱世中试图坚守文人风骨的姿态,读来令人唏嘘不已。书中穿插的一些当时的手稿影印件和地图,更是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眼见证历史的洪流如何塑造了一个复杂的人。全书的行文流畅自然,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读起来酣畅淋漓,确实值得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