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辞海》普及本(全三册)
:600.00元
作者:夏征农,陈至立 主编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1
ISBN:9787532631056
字数:19097000
页码:全三册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内容提要
《辞海》是当代中国的极具的大型综合性辞书。“对不对,查《辞海》”,已成为广大读者的口头禅。《辞海》之所以独树一帜,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缘其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一书在手,常用的单字、语词和百科词语,包括名词、概念、术语、成语、人名、地名、学校、机构、企业、会议、事件、决议等等,均可查到;其释文简明扼要,准确可靠;且十年修订一次,与时俱进,贴近时代。
《辞海》第六版普及本由夏征农、陈至立担任主编。其篇幅较第五版略增,总字数约2200万字,比1999年第五版增加约10%;总条目近12.7万条,比第五版增8%;其中新增1万多条,词条改动幅度超过全书的三分之一;删去条目约7000条。除了新增条目,在原有条目中,也大量援引新的提法,作出新的解释,反映新的情况,执行新的规范,运用新的数据。在增补以前遗漏的词目、音项、义项和释文内容,改正解释、资料、文字、符号等差错,精简不必要的词目和不合适的释文等方面亦着力甚多。
《辞海》第六版普及本特点:1、针对性强:与“彩图本”和“缩印本”相比,“普及本”用纸考究,在印制中将字号放大,查阅更轻松。2、原汁原味:文字内容与“彩图本”保持一致,图片采用线描图形式,约3000幅。
本书特点
记述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新发展
新版《辞海》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首先,在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上增加了一系列重大条目,增收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其系列条目,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条目形成系列,同时,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条目形成系列。大大充实关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如新增管理学学科,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甚至是21世纪初,国际上管理学的理论动态和思想理念。还新增了有关“科教兴国”方面的一些条目。
全方位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
追踪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适应社会需要,此次修订主要着眼于重大的科技成果和科技热点。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新增了“‘神舟’系列宇宙飞船”这项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成果。其内容涵盖从“神一”到“神七”的一系列发展历程。记录了迄今为止各次发射的时间和获得的成就。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新名词的涌现反映了近十年来人们日常生活的日趋现代化和便捷化。新版《辞海》增加了“3G”“虚拟局域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USB”(通用串行总线)“BBS”(电子公告板系统)“SIM卡”“CCD”等条目。
见证法制建设的新发展、新成果
新版《辞海》反映了近十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新成果,反映时代新特征。如新增了行政复议、行政监督、听政制度、政府采购、知情权、网络犯罪、弹性用工、竞业限制、私人财产、生命权、健康权、无效婚姻、雇主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国际环境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商事仲裁,等等。还增补了一批与公民日常法律活动紧密相关的词目,具体反映在民法、知识产权法方面。如增补了民法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平等原则、等价有偿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和一般术语;增强了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条目。
增列已故的人物
根据《辞海》只收已故人物的惯例,第六版增列已故的人物。2009年7月,被尊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和被称为“凤毛麟角”的任继愈先生同逝世,在感慨惋惜的同时,《辞海》人更是将其两位迅速纳入新版《辞海》的“人物”条目。新版《辞海》还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进行了收录,包括: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黄昆,卫星测控技术奠基人陈芳允,中国自动检测学奠基人杨嘉墀,计算机专家、汉字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电机工程学家、文学艺术家顾毓琇等。此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均有去世的人物收录,如华国锋、巴金、叶利钦、萨达姆、苏哈托等。
增收现代汉语的词汇
第六版突破《辞海》只收古代汉语的陈规惯例,增收5000条常用的现代汉语。如果按义项计,则增收了20000个义项。如(赖)(lài),1999年版仅收5个义项,2009年版增收了5个现代义项,即:诬赖、责怪、不好(坏)、无赖、当离开而不肯离开赖着不走。这与新增词目如机制、基本、激化、极限、极端、集体、季节、纪念、家底、家长、尖锐、剪彩、僵局、僵化、交代、解决等一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词汇,使用频率极高。所以说,增收现代汉语条目,无疑能使《辞海》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增收与百姓日常生活有关条目
新版《辞海》收录与百姓日常生活有关的医学知识,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非典”)、人禽流感病毒感染(即“禽流感”)等;在出行方面,新增了磁浮列车、动车、动车组、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氢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还有卢浦大桥、东海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润扬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也亮相《辞海》第六版。汉字字形、注音、异形词规范、数字用法、量和单位、科技名词等也均按国家统一规定处理。如将质量(重量)单位“公斤”改用“千克”、将长度单位“公里”改用“千米”、将面积单位“平方公里”改用“平方千米”。因此,新版《辞海》将是我国一部的规范辞典。
彩色图照五彩缤纷
新建的国家和更换的国家,新版《辞海》增加其和地图等。如新建的国家有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等。1999年版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胸肩章方面作了变化。新版《辞海》也做了及时的撤换,补充了新的胸肩章图。新版《辞海》还更换了大部分省市省会的城市图,尤其是替换了近百张植物、生物图片,使图文更贴切。因内容更新,如纽约条,9.11事件将纽约双子星大厦毁掉,已不存在。新版《辞海》作了及时的撤换补上了新图。
目录
前言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表
正文
卷(A—J)
第二卷(K—T)
第三卷(w—z阿拉伯数字和外文字母)
附录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表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世界国家和地区简表
世界货币名称一览表
计量单位表
基本常数表
天文数据表
国际原子量表(2007年)
元素周期表
地质年代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汉语拼音方案
国际音标表
索引
部首索引
笔匦索引
四角号码索引
词目外文索引
说实话,我对这类工具书的期待通常是“够用就好”,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在保持权威性和信息密度的同时,对普通读者极其友好。索引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主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分得很清楚,查找效率极高。我前几天做研究时,需要快速定位某个特定历史事件的参与人物,以往的经验是需要反复在不同的部分来回翻阅,耗时费力。但这本书的索引设计,让我只需在人名索引下就能找到清晰的页码指向,非常流畅。而且,版面设计上,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控,都充分考虑到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虽然内容极其专业,但它避免了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密密麻麻”感。色彩的运用虽然克制,但关键信息点的突出做得恰到好处,比如在需要区分不同学科词条时,使用细微的粗体或者斜体,这种微妙的视觉引导,大大降低了阅读疲劳感,让人愿意沉下心来,一头扎进去,探索那些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的新层次。
评分我比较注重知识的时效性和覆盖面,毕竟时代在发展,新的概念和发现层出不穷。这套书的第六版,在更新上确实下了大功夫。我对比了一下旧版的资料,在新版本中,很多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术语、最新的国际组织名称、甚至近年来出现的网络热词(当然,对于工具书来说,对“热词”的收录是极其审慎的,但对反映时代变迁的重大事件和概念是必要的),都有了较为精准和权威的解释。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这套书不只是一部回顾历史的文献,更是一部反映当代知识体系的切面。比如,在环境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新名词,我用其他老旧的参考书查阅时常常感到信息滞后,但在这套书中,我找到了清晰、标准的中文释义和英文对应,这对于需要撰写规范性文档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它平衡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知识的吸纳,使得整套书的知识结构非常完整和稳定。
评分从收藏和使用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精装版本完全体现了其作为“镇宅之宝”的地位。装帧的坚固程度一看就是能经受住反复翻阅的考验,三册书之间可以互相支撑,放在书架上也非常美观大气。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16开尺寸,比常见的A4略小,但比传统的小开本要大气得多,正好适合放在书桌边随时取用,不会占用过多的桌面空间,同时又保证了足够的阅读舒适度。我曾遇到过一些大型工具书,因为开本过大,不便携带,放在哪里都很占地方,但这一套的尺寸拿捏得非常到位。而且,精装的书脊在多次翻开时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形态,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工具书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优点,不用担心书脊过早松散或卷曲,确保了它的长期可用性。
评分这本厚重的精装书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内页的纸张质量相当不错,触感细腻,那种老派印刷特有的油墨香气让人瞬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一直觉得,读大部头的工具书,纸张和装帧是仪式感的一部分。随便翻开一页,关于某个古代地名的解释,旁边往往还会附带相关的历史背景或者文化沿革,绝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定义罗列。比如,我特意查阅了关于“徽州”的条目,它不仅给出了地理坐标和行政区划的变迁,还深入阐述了徽商文化对中国商业史的影响,甚至连徽派建筑的特色都有所提及。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全面性,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查阅一个词条,而是在进行一次微型的学术考察。尤其是对那些晦涩的古典词汇,注释得极其详尽,不仅给出白话解释,还常常引用古代文献佐证,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的利器。我甚至发现,有些看似简单的日常词汇,深挖下去,其词义的演变和历史语境的变迁,也隐藏着不少有趣的学问,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坦白说,作为一名对知识有深度渴求的人,我最欣赏的是它所蕴含的文化自信和学术深度。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经过了长期、系统性的编纂和反复的专家审校才得以问世的。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背后庞大的学术团队付出的心血,那种对汉语言文化精髓的挖掘和梳理,是任何网络搜索引擎都无法替代的。它提供的是一种结构化的、被验证过的知识框架,帮助读者建立起稳固的认知体系。例如,在查阅古代官制变迁时,它不仅仅列出朝代更迭,还会将不同时期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进行对比分析,让人清晰地看到权力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流动、重组和演变的。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梳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读者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观,而不是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获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