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傳播學教程 第二版
定價:32.00元
作者:郭慶光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300111254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p>《傳播學教程》一書是本著建構傳播學核心理論的宗旨編寫的,**版齣版以來,盡管它還隻是一種初步探索,但得到瞭國內新聞傳播學界和其他學科的廣泛使用。本書是麵嚮本科生的入門教材,主要著眼於傳播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是一個學科的基本知識和體係,它不應該是易碎品,而應該具有長遠的價值。【本書特色】 1.名師編寫,作者是傳播學理論研究領域的大師,在傳播學領域多年,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經驗豐富。 2.教材體例簡潔、係統而完整,篇幅適中,章節安排閤理,特彆適閤本科教學。 3.內容全麵,但同時又不是很深奧,基本涵蓋傳播學理論的主要問題,同時修訂又增加瞭**的內容。 4. 教材充分考慮瞭學生進一步學習與研究的需要,是考研非常閤適的參考書。更多相關書籍: 《傳播學綱要(第二版)》 《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 《真相:信息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麼》 《傳播與勸服:關於態度轉變的心理學研究》
內容提要
經典教材《傳播學教程》版重印22次,共發行50多萬冊。本書是*重點教材,同時也是新聞傳播專業考研的參考書,自1999年齣版以來在國內産生瞭廣泛而深入的影響,這是第二版。它運用國內外傳播學研究的*成果,結閤新媒介技術的發展,闡釋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現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論的係統性,對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網絡傳播、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等領域中的許多理論和現實課題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從而勾勒齣傳播學的基本理論體係和框架。
目錄
章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
節 從傳播的定義看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係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
第三節 精神交往理論與馬剋思主義傳播觀
第二章 人類傳播活動的曆史與發展
節 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傳播
第二節 人類傳播的發展進程
第三節 信息社會與信息傳播
第三章 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
節 符號在人類傳播中的作用
第二節 人類傳播中的意義交流
第三節 象徵性社會互動
第四章 人類傳播的過程與係統結構
節 傳播的基本過程
第二節 社會傳播的係統結構
第五章 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
節 人內傳播
第二節 人際傳播
第六章 群體傳播與組織傳播
節 群體傳播
第二節 組織傳播
第七章 大眾傳播
節 大眾傳播的定義、特點與社會功能
第二節 大眾傳播的産生與發展過程
第三節 大眾傳播的社會影響
第八章 傳播製度與媒介規範理論
節 傳播製度與媒介控製
第二節 關於傳播製度的幾種規範理論
第九章 傳播媒介的性質與作用
節 作為工具和技術手段的傳播媒介
第二節 作為社會組織的大眾傳媒
第十章 大眾傳播的受眾
節 “大眾”與大眾社會理論
第二節 幾種主要的受眾觀
第三節 “使用與滿足”——一種受眾行為理論
第十一章 傳播效果研究
節 傳播效果研究的領域與課題
第二節 傳播産果研究的曆史與發展
第三節 傳播效果的産生過程與製約因素
第十二章 大眾傳播的宏觀社會效果
節 大眾傳播與環境認知——“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第二節 大眾傳播、社會心理與輿論——“沉默的螺鏇”理論
第三節 大眾傳播的潛移默化效果——“培養”理論
第四節 大眾傳播與信息社會中的階層分化——“知溝”理論
第十三章 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
節 從國際傳播到全球傳播
第二節 關於世界信息傳播程序的爭論
第三節 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研究的若乾重要課題
第十四章 傳播學研究史和主要學派
節 傳播學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傳播學的主要學派
第十五章 傳播學調查研究方法
節 傳播學與調查研究
第二節 抽樣調查法
第三節 內容分析法
第四節 控製實驗法
後記
作者介紹
郭慶光,現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後受國傢公派赴日本東京大學新聞研究所留學,1987年獲社會學(B新聞學)碩士學位;1992年博士學位課程畢業後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1997年任新聞學院副院長,1999年至2005年任院長,2009年調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工作。目前兼任國務院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考委新聞類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網絡協會監事長等學術職務。主要研究領域為新聞傳播學理論。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跳脫和靈動,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文學作品的期待。它不是那種循規蹈矩地講故事,更像是無數個散落的、卻又彼此呼應的碎片在高維空間中重組。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意象的運用,那些看似不相關的場景和物品,比如清晨的一滴露水、老舊的留聲機,在故事後期被賦予瞭全新的、令人震撼的含義。這種閱讀體驗非常“燒腦”,需要讀者主動參與到意義的建構中去,而不是被動接受。有那麼一瞬間,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漏看瞭什麼關鍵信息,但當我把前後章節對比後,纔驚覺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他將敘事節奏打亂,卻巧妙地在讀者的潛意識中埋下瞭綫索。這種對讀者智商的尊重和挑戰,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愉悅。
評分這部作品展現瞭作者對於結構布局的驚人掌控力,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座復雜精密的建築。全書采用瞭一種循環往復、首尾呼應的結構,但高明之處在於,每一次的重復敘事,視角或側重點都會發生細微的偏移,從而揭示齣隱藏在錶麵之下的不同真相。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結尾處對一個懸而未決的謎團的處理——它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將選擇權完全交給瞭讀者。這種開放式的結局,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思考欲,我甚至花瞭好幾個小時在腦海中不斷推演不同的可能性。這本小說成功地將“文學性”與“思辨性”完美結閤,它迫使你不僅要跟隨情節,更要不斷地對你所見的一切進行質疑和重構,讀完後會有一種酣暢淋灕的智力滿足感。
評分我對這部作品中對“情感”的刻畫感到由衷的敬佩,它沒有落入煽情俗套,而是極其剋製和內斂地展現瞭人物內心的波瀾。書中兩位主要人物之間的關係發展,幾乎完全依賴於他們對話中那些“未說齣口的話”和肢體語言的微小變化。我尤其喜歡作者處理“錯過”這一主題的方式。它不是那種大刀闊斧的生離死彆,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同一空間裏卻無法觸及彼此的摺磨。這種隱忍的力量比任何激烈的衝突都更具殺傷力。每次讀到女主角望著窗外發呆的場景,我都能感覺到她內心深處那股無法言喻的失落和不甘。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讓你感受到的悲傷是安靜的、卻是可以穿透人心的,仿佛作者直接拿瞭一把冰冷的刻刀,在讀者心上雕刻齣瞭遺憾的紋理。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節奏感非常強,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首精心編排的爵士樂。它時而急促得像連珠炮般的詰問,時而又慢下來,用冗長而華麗的排比句描繪一個靜止的畫麵,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放慢語速來細細品味每一個詞語的音韻。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一些社會邊緣人物時,所使用的詞匯帶著一種獨特的、略顯粗糲卻又飽含同情的色彩,這使得那些人物形象立刻立體瞭起來,他們不再是符號,而是活生生、帶著泥土氣息的個體。特彆是書中描繪的那個小鎮的日常場景,通過這種獨特的語言節奏,仿佛一下子擁有瞭氣味和溫度,我幾乎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潮濕和香料的味道。這種文字的“聽覺化”處理,極大地增強瞭沉浸感。
評分這部小說簡直就是一部穿越時空的史詩,作者對曆史細節的考究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我讀到主人公在那個特定曆史時期所經曆的掙紮與抉擇時,完全能感受到那種身臨其境的沉重感。書中對社會階層、人際關係的微妙描繪,遠超一般作品的膚淺敘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某次關鍵性的政治事件的處理手法,作者沒有簡單地將其描繪成黑白分明,而是展現瞭人性的復雜和選擇的無奈。讀完之後,我甚至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那個時代的一些固有認知。情節的推進張弛有度,高潮迭起卻又處處伏筆,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並且在閤上書本後,久久不能從那種宏大的敘事氛圍中抽離齣來。那種文字的質感,猶如陳年的老酒,初嘗平淡,迴味悠長,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深沉的生命哲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