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獨領:毛心路解讀 |
| 作者 | 陳晉 |
| 定價 | 39.00元 |
| 齣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00181967 |
| 齣版日期 | 2013-10-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分24章,將公開發錶的*全部詩詞,以年代為序,以曆史變革為綫,以情感曆程為論述場景,將*激揚文字的青春,婉麗悲歡的愛情,運籌帷幄的決斷,抑鬱睏頓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人物的慷慨,亂雲飛渡的從容一一展現齣來。文字優美飄逸,筆觸酣暢淋灕。 |
| 作者簡介 | |
| 陳晉,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中國文獻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文藝思想研究會會長,中國*詩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多年來從事*和中史文獻研究以及電影、電視文獻片撰稿,著述和影視作品多次獲中國圖書奬、全國五個一工程奬、電視金鷹奬、電影華錶奬。 主要著述有:《當代中國的現代主義》(1988)、《悲患與》(1988)、《文藝批評的世界》(1989)、《*的文化性格》(1991)、《*與文藝傳統》(1992)、《*讀書筆記解析》(1996)、《*傳(1893~1949)》(執筆者之一,1996)、《*之魂》(1997)、《文人*》(1997)、《為瞭理想——黨史文物中的風雲歲月》(2001)、《世紀——解讀一個的性格魅力》(2004)、《讀*劄記》(2009)、《大時代的記憶與脈絡——從五四運動到改革開放》(2009)等。 曾擔綱《*》(1993)、《鄧》(1997)、《》(1998)、《新中國》(1999)、《使命》(2001)、《獨領——詩人*》(2003)、《世紀》(2004)、《大國崛起》(2006)、《的曆程》(2008)等多部社會反響強烈的大型電視文獻片以及《走近*》(2003)、《您好》(2004)等電影紀錄片的總撰稿。 |
| 目錄 | |||||
| 目錄 章 心路風景 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理解毛,他的心路或許是——慷慨激昂的時候,是青年時代激揚文字。艱難睏頓的時候,是引兵井岡山和馳騁贛南。鬱悶痛苦的時候,是在中央蘇區受到排擠和打擊。驚心動魄的感受,是萬裏長徵。高興的事情,是解放戰爭和農業閤作化運動。亢奮探索的時候,是在20世紀50年代。悲患憂慮而又孤獨的時候,是“”後期。 第二章 “奇士”的青春 他常對人說: 丈夫要為天下奇,即立奇誌、交奇友、讀奇書、創奇事,做一個奇男子。 他把此話當真,此話也果然成真。後來的實際情形,無論是人格氣質,還是功業貢獻,都是如此。 第三章 月亮吟 追念亡妻楊開慧、亡友柳直荀,已經沒有瞭《賀新郎》的斷腸淒清,更沒有《虞美人》的孤愁纏綿。有的則是上天入地的大境界,感天動地的大精神。毛的情感,被想象包裹起來,升華瞭。楊開慧和柳直荀,已融進瞭另一個概念—為革命獻身的忠魂烈士。 第四章 問乾坤沉浮 “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乾,誰乾?”如果說還是有幾分書生意氣的豪言壯語的話,那麼,《沁園春長沙》,則以一聲“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告彆瞭過去,為過去的書生意氣畫上瞭一個句號。 第五章 用兵紀實 在刀光劍影中奔突的詩人毛,不隻是戰場的親曆者,不隻是一般的戰場指揮者,作為一方的統帥,他常常還是整個戰役的導演者、策劃者。於是他有瞭和古代戰爭詩人不同的感受——“枯木朽株齊努力”,不同的視野——“七百裏驅十五日”,不同的氣魄——“橫掃韆軍如捲席”,不同的詩趣——“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第六章 狂飆圖 毛一生擁有著奇情壯誌,並在奇情壯誌的策勵下,一路前行。學生時代,他要“指點江山”!大革命時,他問“誰主沉浮”?創建蘇區,他“徵腐惡”、縛鯤鵬!漫漫長徵,他縛蒼龍、裁昆侖!解放戰爭,他“過大江”、“追窮寇”!勝利以後呢?他“送瘟神”、“換新天”、“驅虎豹”、“爭朝夕”…… 第七章 戰場看人生 晨曦總是誘惑旭日,星星總是在誘惑黎明,山榖總是在誘惑春風。對堅韌忠誠、奮鬥不息的毛來說,中國革命事業對他的誘惑,是那樣地強烈,那樣地不可遏止。就像大海誘惑江河,就像藍天誘惑雄鷹,就像原野誘惑駿馬。於是,便有瞭戰地黃花的人生觀,有瞭雨後斜陽的審美觀,有瞭一種革命傢的新的戰爭哲學和戰爭美學。 第八章 悲壯的一躍 正是“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這種突破時間束縛的態度,纔贏得瞭青春不老的人生風采——“踏遍青山人未老”。有瞭時間、催人奮進的人生觀,世界纔顯得如此的多彩而美麗。在詩人的感覺中,纔有眼前“獨好”的風景,以及“更加鬱鬱蔥蔥”的未來。 第九章 青山作證 山,幾乎成瞭紅軍官兵生活的一部分,成瞭紅軍官兵親密的朋友和實在的敵人,成瞭中國革命事業的一部分,也成瞭詩人毛的靈感源泉。 第十章 和大地談心 毛,就是這樣一位大地之子。他心潮滾滾地擁抱山川,想象豐富地與大地交流,情意無限地贊美大地。“坐地日行八萬裏”,使毛心馳神往。“遍地英雄下夕煙”,讓毛流連忘返。“洞庭波湧連天雪”,令他嘆為觀止。“桃花源裏可耕田”,叫他浮想聯翩。在高天滾滾寒流之際,他諦聽著來自大地的消息—“大地微微暖氣吹”。他甚至把自己緊迫和要緊、宏大也深遠的心事托付給大地—“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第十一章 天驕 我們的詩人從哪裏獲取瞭這般自信?因為詩人和他領導的隊伍,固然是天之驕子,但他們同樣是一群腳踏深厚的民族土壤,身披中國現代革命風雲的大地之子。如果不是大地之子,他們的形象與感受不會這樣厚實,同樣也不會得到大地永遠的厚愛。因為他立足於堅實的大地,所以他的目光纔能夠穿透浩茫的天宇和曆史; 因為他的根紮得很深很深,所以他的心纔飛得很高很高。 第十二章 邊關韻 杜甫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欣喜之狀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甚至暢快設想,“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嚮洛陽”。詩人毛在捷報傳來時的感受,卻是“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兒女之情陡然轉嚮風雲之氣,迴到瞭政治傢和軍事傢的本色。 第十三章 開國氣象 或許是人間正道的厚重和深遠,吸引瞭毛,他對自己的詩作反倒不是特彆在意。寫完這首宣告國民黨政權終結的七律,詩人竟然毫不經意地把它扔進瞭紙簍。倒是細心的秘書田傢英,從紙簍裏把它撿瞭齣來。直到1963年編選《詩詞》的時候,毛纔如舊友重逢一般見到這凝聚曆史一瞬的文字。否則,還真沒有人知道他當時的這段詩情瞭。 第十四章 大海邊的坐標 在浪湧萬疊之中,毛幾次被打倒,幾次被衝上沙灘,但他仍然在浪峰下麵鑽來鑽去,遊瞭一個多小時。麵對威猛聳立的浪潮,衛士們照例奮力地前挺後擋,但也照例地被浪濤打下拋起,甩迴瞭沙灘,就是在毛身邊,也不想站起來瞭。毛卻說:“怎麼站不起來瞭呢?這點水浪難道比劉戡的七個旅還凶嗎?” 第十五章 擊水新唱 漸露真容的“西江石壁”,你知道嗎?半個世紀前,有一位詩人,為你的誕生,曾經熱情謳歌,曾經魂牽夢縈,曾經中流擊水……漸露真容的“西江石壁”,你知道嗎?這個叫毛的詩人,因為生前沒有看到你的真容,曾遺憾地說:“將來我死瞭,三峽工程修成以後,不要忘瞭在祭文中提到我呀!” 第十六章 閑適情 一國,確實難得有閑暇的時候。閑暇之中的毛,依然是一派詩人本色。身處名勝佳景,逢迎昌明時代,毛充分展露他輕鬆的性情和閑適的詩興,還有愉悅的智慧。 第十七章 故鄉感懷 如今,闊彆32年的毛也迴來瞭。迴鄉的第二天早晨,韶山還沒有醒來,他就踏著小路,來到瞭父母的墳前,獻上一束蒼翠的鬆枝,深深地鞠瞭三個躬,虔誠地說瞭一句: “前人辛苦,後人享福。”這番情景,太像颱灣詩人餘光中說的:人到老年,“鄉愁是一方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第十八章 仙凡巡遊麯 在浩瀚無垠的天宇之間,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毛沒有感到渺小,也沒有“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孤獨,他仿佛像一個橫空齣世的主人,在那裏優哉遊哉地“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韆河”。這是何等崇高的駕馭意識,何等瀟灑的情懷!一派掌上乾坤,俯視人間天國,打破仙凡界隔的巨人氣派。 第十九章 新人賦 1961年2月,小李送一遝文件到菊香書屋給毛時,毛澤然問她是不是參加瞭民兵,她說參加瞭。為瞭讓毛相信她還參加瞭訓練,便拿齣這張照片給毛看。毛端詳一陣,說瞭句“好英雄的模樣”,便在辦公桌上拿起一本看過的地質常識書,翻到有半頁空白的地方,提筆揮寫——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誌,不愛紅裝愛武裝。 第二十章 鼕天的歌 編輯推薦 | 京滬五位青年學者聯袂創作《大道之行:中國黨與中國社會主義》:上市一周三大網店全部售空,上市五個月熱銷十幾萬冊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硃雲漢新著《高思在雲:中國興起與全球秩序重組》:以大曆史觀解讀全球大變局和中國道路《南風窗》主筆李北方的思想評論和政治評論文集《北大南門朝西開》:以富有戰鬥性和思辨性的風格探討當今中國社會*為迫切地需要迴應的議題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一直對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充滿好奇,但往往在閱讀相關書籍時,會感到碎片化或者觀點偏頗。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拼圖,將那些零散的碎片重新組閤,展現齣一幅完整而清晰的曆史畫捲。作者的分析非常細膩,他能夠抓住事件的細枝末節,並從中推導齣重要的結論,這種能力實在令人佩服。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開始主動地去聯想、去對比,甚至會去查閱一些輔助資料,來進一步驗證和深化理解。這本書並非照本宣科,而是充滿瞭作者獨特的思考和見解。他對一些曆史人物的解讀,打破瞭我以往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他們更加人性化的一麵,他們的無奈、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偉大,都讓我感觸頗深。書中對於一些社會思潮的分析也十分到位,它不僅解釋瞭這些思潮的産生和發展,更探討瞭它們對曆史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它不僅滿足瞭我對曆史的求知欲,更提升瞭我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和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瞭深入的交流,他的思想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我過去模糊不清的認知角落。從頭到尾,這本書的敘事都非常流暢,作者的筆觸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的洞察力。讀到一些關於時代變遷的章節時,我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感受到那些激動人心卻又充滿挑戰的時刻。作者在解讀曆史事件時,並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人物動機、社會背景和深層邏輯。這種抽絲剝繭式的分析,讓我對很多耳熟能詳的事件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對錯判斷,而是看到瞭更復雜、更人性化的維度。書中對於某些人物的刻畫尤其生動,即便是一些我原本不太關注的曆史人物,在作者的筆下也變得鮮活立體,他們的掙紮、抉擇和最終命運都讓人唏噓不已。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探討曆史的同時,也融入瞭對當下社會的深刻反思,這種穿越時空的對話,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讓我思考如何在今天藉鑒曆史的經驗,避免重蹈覆轍。整本書讀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豁然開朗”,很多一直睏擾我的問題,在這本書的引導下,似乎找到瞭解答的綫索。
評分我被這本書的敘事魅力深深吸引瞭。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乏文學的感染力,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他能夠將枯燥的曆史事件,通過生動的語言和富有邏輯的梳理,變得引人入勝。在閱讀關於那些波瀾壯闊的革命年代時,我仿佛置身其中,能夠感受到那種曆史前進的澎湃力量。作者對於人物的塑造也十分精彩,他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人物的功績,而是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去展現他們的思想鬥爭和情感變化。很多時候,我會被書中的某個情節打動,甚至會因為某個曆史人物的命運而唏噓不已。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並非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而是由無數鮮活的生命和真實的經曆構成。作者在對曆史進行評述時,也融入瞭自己對時代發展的深刻洞察,這種前瞻性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想層麵得到瞭一次升華,對曆史和現實都有瞭更加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是一本真正能引發深度思考的書。作者以一種非常宏大的視角,審視瞭那個充滿變革的時代,並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下進行解讀。我非常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曆史問題時的那種審慎態度,他不會輕易地給事物下定論,而是通過層層深入的分析,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真相。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和闡釋,都非常清晰到位,讓我對一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瞭更準確的把握。作者在敘述曆史事件時,既注重宏觀的走嚮,也關注微觀的細節,這種平衡的處理方式,使得整本書既有史詩般的恢弘,又不失細膩的人文關懷。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命運的描寫,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思考,他們的睏境,都讓我深感同情和敬佩。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讀物,更是一部關於思想、關於選擇、關於人生價值的深刻探討。它讓我認識到,理解曆史,就是理解我們自己,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並為未來尋找方嚮。
評分天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部思想的盛宴!作者的學識淵博,將復雜的曆史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令人嘆為觀止。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剖析一些關鍵曆史節點時的那種冷靜和客觀,他並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層層遞進,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感受。很多時候,我一邊讀一邊會停下來,反復琢磨作者提齣的觀點,並嘗試將其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係進行對照和整閤。書中對一些理論的闡釋也清晰易懂,即使是對於我這樣並非專業曆史研究者來說,也毫無閱讀障礙。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們在曆史的長河中穿梭,每一個轉摺,每一個風景,都被他描繪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他對於曆史人物的評價更是獨到,不是簡單的褒貶,而是從多個角度去審視,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的曆史人物群像。讀到一些關於社會變革的部分,我常常會聯想到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作者的分析讓我對這些現象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激發瞭我對未來發展的思考。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多少信息,更在於它教會瞭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理解復雜的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