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B50013-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图书目录:
1、总则
2、术语
3、给水系统
4、设计水量
5、取水
6、泵房
7、输配水
8、水厂总体设计
9、水处理
10、净水厂排泥水处理
11、检测与控制
附录
2.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年版)
图书目录:
1 总则目录
2 术语和符号本规范共计247页
这套《GB50013-2006+GB50014-2006 室外排水+给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对我来说,简直就是设计工作中的“百科全书”。作为一名给排水工程师,我深知规范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2016年的更新,让这套规范更加与时俱进。在室外排水部分,我特别关注它对雨洪管理和水体保护方面的要求。例如,规范中对于溢流污染控制、雨污分流改造的技术细节,为我们在设计中解决城市内涝和水污染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方法。在给水设计方面,2016版规范在水质保障和管网运行效率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我经常会参考其中关于给水管网水力模型分析的章节,这能帮助我更精确地预测管网的压力分布和流量变化,从而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能源浪费。有时候,在处理一些棘手的工程问题时,这套规范就成了我解决问题的“利器”。例如,当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包含复杂地形的排水系统时,规范中关于坡度计算、跌水井设置的规定,能够帮助我有效地处理高差,保证排水通畅。又比如,在考虑为高层建筑供水时,规范中关于多级加压、分区供水的设计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指导我设计出稳定可靠的供水系统。总而言之,这套规范的条文严谨,内容全面,是每一位给排水工程师都应该熟练掌握和使用的重要工具。
评分这套《GB50013-2006+GB50014-2006 室外排水+给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可以说是我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了。作为一名常年与市政排水和生活给水打交道的工程师,我深知标准规范的严谨性和指导性。初次拿到这套书,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精炼的条文所吸引。翻开目录,无论是关于雨水、污水排放的管径计算,还是关于水泵选型、水处理工艺的原则性规定,都清晰明了地罗列出来。尤其是在2016年版的更新中,它充分考虑了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挑战,以及新的技术发展和环保要求。比如,在雨水排放章节,对于城市内涝的防治,新增了许多关于超标雨水径流的管理和调蓄的条文,这对于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韧性至关重要。再者,给水设计部分,对饮用水水质标准、管网压力控制、以及节水措施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细化和严格,这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生活品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复杂的设计难题,我常常会第一时间翻阅此书,它总能提供清晰的指引,帮助我找到问题的症结,并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有时候,一个细微的条文,可能就隐藏着设计的关键。比如,关于管道埋深的要求,看似简单,但一旦执行不到位,就会引发冻胀、挤压等问题,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该规范在这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并考虑了不同地区的冻土深度差异。再比如,关于接口材料的选择,它会根据不同的介质和环境条件,给出推荐和限制,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和材料浪费。总而言之,这套规范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是保障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石。
评分在我多年的给排水工程设计生涯中,《GB50013-2006+GB50014-2006 室外排水+给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无疑是陪伴我最多的案头书籍之一。每一次修订,都凝聚着行业专家的智慧和对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而2016版更是如此。我尤其欣赏它在室外排水部分,对生态排水理念的融合。规范中对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湿地净化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在设计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构建海绵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当我们需要设计大型市政排水项目时,这本规范就成了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定心丸”。在给水设计方面,2016版规范对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更新,以及对管网漏损控制措施的强调,都体现了国家对民生健康的重视。我常常会参考其中关于管材的选用指南,尤其是在处理不同水质或极端环境时,规范的建议能帮助我做出最稳妥的选择,避免后期出现材料腐蚀、渗漏等问题。例如,在设计一个滨海城市的给水管网时,规范中关于耐腐蚀材料的推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规范中关于旧管网改造技术、新旧管网连接方式的指导,能够帮助我们高效、安全地完成改造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这套规范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技术参数,它更是一种对工程品质的承诺,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
评分这套《GB50013-2006+GB50014-2006 室外排水+给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对我来说,绝对是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给排水工程师,我深知规范的严谨性和实用性。2016年版的更新,更是让它在当前的水环境治理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在室外排水部分,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雨水收集、利用和净化等内容的深化。规范中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体现,以及对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技术的应用指导,为我们设计更具生态性的排水系统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给水设计方面,2016版规范在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和提升管网运行效率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我常常会参考其中关于给水泵房设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章节,这能帮助我为不同规模的项目,选择最经济、最可靠的方案。有时候,在处理一些复杂的设计难题时,这套规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总能提供清晰的指引。比如,在设计大型工业区给排水系统时,规范中关于水量预测、管网水力计算的详细方法,能帮助我精准地确定管径和流量,避免超负荷运行。又比如,在考虑为老城区进行供水管网改造时,规范中关于旧管网评估、新管网衔接、以及如何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影响的指导,都显得非常实用。这套规范不仅是技术性的参考,更是一种设计智慧的结晶,它引领我们走向更安全、更环保的未来。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名长期在基层从事给排水施工和技术指导的工程人员而言,这套《GB50013-2006+GB50014-2006 室外排水+给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可以说是我的“工作圣经”。我不仅需要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更需要理解规范背后的逻辑,这样才能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2016年的更新,在许多细节上都让我受益匪浅。在室外排水部分,我看到规范中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要求更加细致,比如关于管道接口的密封性、回填土的密实度等,都给出了明确的验收标准。这对于我们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后期渗漏、塌陷等问题至关重要。在给水设计方面,2016版规范在安装和维护方面的指导也更加完善。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管材连接、阀门安装、试压检验等环节的详细规定,这有助于我们规范施工操作,确保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很多时候,在现场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管线穿越复杂地段,或者需要进行老旧管网的对接改造,我都会第一时间翻阅这套规范,它总能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比如,在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时,规范中关于顶管施工、套管保护等技术的指导,就为我们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施工思路。又比如,在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时,规范中关于原有管网的改造原则、新增管网的连接方式等,能帮助我们有序推进改造工作。这套规范不仅是技术指南,更是一种行业标准,它保障了我们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与市政给排水打交道的工程师,我对这套《GB50013-2006+GB50014-2006 室外排水+给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有着深刻的体会。初次接触它的时候,就觉得它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能够为我们的设计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2016年的更新,更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前瞻性和实用性。我尤其欣赏它在室外排水部分,对城市内涝防治措施的细化规定。例如,关于雨水调蓄池的设计要求,规范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还对调蓄池的防渗、排水、通风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使得我们在设计中能够更全面地考虑雨水管理的全过程。在给水设计方面,2016版规范在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我注意到其中关于管网水质监测、消毒剂余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都更加具体和量化,这对于我们设计出更安全、更健康的供水系统非常有帮助。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这套规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总能提供最权威的答案。比如,在设计污水排放管道时,规范中关于流速、坡度、管径等一系列参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帮助我避免因计算失误而导致的管道堵塞或排污不畅。又比如,在考虑给水管网的压力平衡时,规范中关于水力梯度、压力等级的划分,能够指导我合理布局管网,确保各个区域都能获得稳定可靠的水压。这套规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我们工程师严谨工作态度的体现,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基石。
评分这套《GB50013-2006+GB50014-2006 室外排水+给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已经成为我办公室里最常被翻阅的几本书之一。作为一名负责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工程师,我认为其价值是无可替代的。2016年的更新,尤其是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赋予了这套规范新的生命力。在室外排水部分,我发现它对雨水收集回用、截流调蓄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补充,这对于我们在设计新型城镇化项目时,如何更好地实施海绵城市理念,减少雨洪风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引。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如何快速有效地将雨水排走,而现在,规范引导我们思考如何“留住”雨水,让它成为一种资源。在给水设计方面,2016版规范在水质保障和节能降耗方面的要求也更加突出。我注意到其中关于管网水力分析的论述更加深入,这有助于我们在设计中更精确地预测管网的运行状态,优化供水压力,减少不必要的能耗。还有关于新型管材、接口技术的应用,规范中也给出了参考性的建议,这为我们选用更高效、更环保的材料提供了依据。有时候,在处理一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时,会遇到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这时候,这套规范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总能帮助我们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向。比如,对于老旧排水管网的修复或改造,规范中关于检查井结构、雨污分流改造的技术要求,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再比如,在考虑供水主管网的扩容时,规范中关于流量计算、管径选择的详细方法,能够帮助我精确评估现有管网的承载能力,并科学地规划扩建方案。总的来说,这套规范的条文严谨、内容全面,不仅是技术性的指导,更是一种设计哲学的体现,它让我们在追求工程效率的同时,不忘对环境负责,对民生负责。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我必须说,这套《GB50013-2006+GB50014-2006 室外排水+给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在我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老师,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我最专业的指导。在2016年版的更新之后,这套规范在许多方面都显得尤为及时和前瞻。例如,在室外排水部分,针对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规范新增了关于绿色排水理念的章节,强调了海绵城市建设在雨水管理中的作用,这对于我理解和应用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新技术、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在给水设计方面,2016版同样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更加注重供水水质的保障和管网漏损的控制。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二次供水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求,以及对管网水力模型分析的应用指导,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们设计出的给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回想起之前的一些项目,在遇到一些非标准的设计条件时,如果不是有这套规范提供的详尽的技术参数和计算方法,我很难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用条理清晰的语言,指引着我们避开设计中的各种“坑”。例如,在管道的坡度设计上,规范给出了不同流速下的最小坡度要求,这对于防止管道内沉积、保证水流顺畅至关重要。而关于检查井的设置间距,规范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不仅是为了方便后期维护,也是为了保证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我还会经常参考其中关于管材选择的推荐,比如在特定环境下,哪种材质的管道更具耐腐蚀性、抗压性,这能帮助我有效避免后期因材料不当而产生的工程隐患。这套规范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完成设计任务上,它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是工程师们对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承诺。
评分坦白说,这套《GB50013-2006+GB50014-2006 室外排水+给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是我日常工作中的“圣经”般的存在。作为一名在给排水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知一套权威、更新及时的规范对我们工作的重要性。2016年的修订,可以说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原有规范的一次重要升级。我特别注意到,在室外排水部分,新增了大量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雨污分流改造的技术要求,这对于我们承担相关工程设计任务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指导。它不仅给出了明确的技术指标,更在理念上引导我们从源头控制,逐步改善水环境。在给水设计方面,2016版规范也更加强调了供水安全和水质的提升。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二次供水设施消毒、水箱清洗的周期性要求,以及对水质检测方法的具体规定,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饮水健康。每次在设计一个新建供水管网或者对现有管网进行改造时,我都会仔细研读规范中关于管道材质、连接方式、压力分区等方面的规定,力求做到最优化的设计。例如,在选择不同材质的给水管道时,规范会根据水的性质、输送压力、埋设环境等因素,给出详细的参考和建议,这避免了我们盲目选择,也降低了后期出现问题的风险。又比如,在考虑管网的环状布置和冗余设计时,规范中关于水力模型分析的指导,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管网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套规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参数和计算方法,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工程智慧和对安全的承诺。
评分作为一名从事给排水工程咨询和技术审查工作的专业人士,我必须说,《GB50013-2006+GB50014-2006 室外排水+给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2016年的修订,在许多方面都展现了其前瞻性和指导性。在室外排水部分,规范对城市内涝防治、雨污分流改造、以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规定,都更加细致和全面。这使得我们在审查设计方案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其是否符合国家要求,是否真正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排水能力和水环境质量。在给水设计方面,2016版规范在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管网运行优化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我尤其重视其中关于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分析、压力控制以及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等方面的规定,这些是确保供水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当我需要对某个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审查时,这套规范就如同我的“放大镜”,能够帮助我发现潜在的设计缺陷和不合理之处。例如,在审查一个大型居住区的给排水设计时,我会重点关注规范中关于小区内部管网的水力计算、压力分区是否合理,以及排水系统与市政管网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要求。又比如,在审核某个工业项目的排水设计时,我会仔细核对规范中关于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排放标准是否达标,以及应急事故池的设置是否满足要求。这套规范的权威性和系统性,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好
评分规范施工,很好的书籍,很实用。
评分有点贵有点贵
评分是正版图书,摸着纸质很不错。希望能带给我好运,助我考过设备。
评分还行
评分两本书,很值得,正品
评分好
评分有点贵有点贵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