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历代酷刑史 中国古代刑法知识大全 全方位图解美绘版

图解中国历代酷刑史 中国古代刑法知识大全 全方位图解美绘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古代刑法
  • 酷刑史
  • 历史文化
  • 图解
  • 古代史
  • 刑罚
  • 文化史
  • 历史读物
  • 美绘版
  • 知识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彩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ISBN:9787806759509
商品编码:13934142078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 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图解中国历代酷刑史
作者:   吴晓 编著
市场价:   53.80
ISBN号:   9787806759509
出版社: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年1月
商品类型:   中国通史

 

  内容简介
历代的刑法是当时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酷刑及其他残忍行为在施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残忍意义,反映了统治者暴虐的一面。因此刑法同其他法规法典一样,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刑法中关于酷刑的量刑和执行也处处体现出统治者的阶级意志。《图解中国历代酷刑史(原始的野蛮的文化形态全方位图解美绘版)》(作者吴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各种酷刑和残忍行为的部分实录。


  目录
章 中国古代刑与法
第1节 古代法律的产生和刑、法、律的演化过程
奴隶制刑法的产生
“礼”与“刑”的相互补充
“刑”、“法”、“律”的交替使用
子产、邓析颁布《刑书》
李悝编著《法经》
商鞅变法,“改法为律”
第2节 秦汉至隋唐封建法律的制定和完善
《秦律》的内容与形式
《汉律》对《秦律》的继承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对《汉律》的承续和突破
《隋律》继往开来,法制出现新局面
《唐律》是中国封建时代充备的法典
第3节 唐以后历朝立法概述
五代十国的立法简况
宋、明的《刑统》与《编敕》
元朝立法将各民族划分为四等
《明律》礼、刑并重,首标服制图
清承明制,律例并行
清末修订法律夭折、封建法制寿终正寝
第二章 中国古代酷刑论
第1节 酷刑的概念和性质
酷刑的合法性
第2节 酷刑的依据及定义
认识酷刑的依据
酷刑一词的来源
各个版本对酷刑的解释
第3节 刑罚与中国古代经济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是法律兴起和完善的重要基础
从分封采邑到履亩而税
井田制度的出现
礼法之变的直接后果就是弃礼征书
第4节 儒家思想对刑罚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对刑罚的影响
儒家伦理的核心——“、尊尊”
儒学玄学化阶段
儒学哲理化阶段
第5节 政治思想领域对于刑罚的争论
德治与刑治
礼治与法制
人治与法治
第6节 中国古代酷刑的变迁概况
经济文明的发展
第7节 高度集权统治下的刑罚特点
刑罚具有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特点
第8节 刑罚世轻世重
刑罚世轻世重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中国古代死刑与刑罚
第1节 凌迟
凌迟的由来
拟合凌迟处死的王婆
感天动地窦娥冤
活剐宫女
袁崇焕受磔
恶贯满盈被凌迟
对男犯人的凌迟
对女犯人的凌迟
凌迟肇始于何人何时?
凌迟之刑的始作桶者
应受凌迟的人
第2节 车裂
子高进谏,齐王废刑
商鞅逃秦终被车裂
乱伦丧理、忤逆不孝以车裂
第3节 斩首
斩首须择时择地
监新官“验明正身”
头的方法
怒血喷射
斩首前的风度
第4节 腰斩
从斧子到铡刀
脱光上衣
三口铡刀
斩的历史
第5节 剥皮
朱元璋“剥皮揎草”
人皮咒
魏忠贤剥皮
张献忠活剥人皮
第6节 炮烙
龙逢从容纵身火海
灭绝人性的烧鹅掌
第7节 烹煮
烹煮的器具
石乞受鼎烹之刑
被瞻受鼎烹之刑
贤民之士受鼎烹
阿大夫受鼎烹之刑
乐羊怒啜中山羹
秦汉烹刑
油烹酷刑
请君入瓮
第8节 抽肠
第9节 剖腹
第10节 射杀
第11节 沉水
活人沉水
第12节 绞杀
蛇类用身体缠绕杀死猎物
历代绞刑
第13节 鸩毒
第14节 火焚
第15节 活埋
第16节 食人
中国酷刑之死刑食人
第17节 锯割
第18节 断脊骨
第19节 骑木驴
第20节 灌铅、锡
第21节 梳洗
第22节 拘锁
第23节 挖眼
第24节 凿颠
第25节 墨刑
第26节 劓刑
第27节 □刑
第28节 宫刑
第29节 割舌
第30节 枷项
第31节 笞杖
第32节 鞭扑
第33节 兽咬
第34节 滚栲笆
第四章 中国古代刑罚工具
第1节 头部的刑具
金瓜
铁凿和铁锤
铁箍
臧获、竹签
利刃
骨针
第2节 颈部的刑具
树枷
铁钳

丝绢

大锯
鬼头刀
第3节 腹背的刑具
棍棒

金属刃器
乳夹
铁刷
第4节 臀部的刑具
阴阳杖
贞节 铜锁
第5节 手部的刑具
三木
拶子
竹签
竹筒手铐
第6节 脚部的刑具
铁鞋
木脚镣
跟脚
夹棍
第7节 全身的刑具
匣床
站笼
木手(鬼头棍)
老虎凳
附录
附录一 历史上死得惨的历史名人

 

  作者介绍
暂无

 


《血色疆场:帝国征服的代价》 一部关于战争、权力与人性的史诗 翻开历史的卷轴,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与战争的硝烟紧密相连。从古至今,无数帝国崛起又衰落,疆土得以扩张,文明得以融合,而这一切的背后,往往是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征服与被征服的血腥交织。本书《血色疆场:帝国征服的代价》,并非专注于描绘冷冰冰的战术部署或兵器革新,它将带您深入探究那些宏大帝国征服背后,隐藏在刀光剑影之下的真实人性,以及这场宏大叙事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聚焦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命运 我们习惯于将历史的焦点放在诸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伟大的征服者身上,他们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然而,每一场波澜壮阔的征服,都是由无数个渺小个体的悲欢离合编织而成。《血色疆场》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历史巨轮碾过的普通人。 您将跟随本书的笔触,走进被征服的异族部落,感受他们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的绝望。从波斯帝国的东扩到罗马帝国的西进,从汉朝的北击匈奴到蒙古铁骑席卷欧亚大陆,每一次帝国的扩张,都意味着无数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被无情地碾碎。本书将生动刻画那些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农民,他们被迫放下手中的农具,拿起简陋的武器,却终究难以抵挡训练有素的专业军队。您将看到那些被迫沦为奴隶的女性和儿童,他们的命运在权力斗争的棋盘上被随意摆布,尊严荡然无存。您还将有机会窥探那些为了生存而投身军旅的士兵,他们或许并非出于崇高的理想,而是为了温饱,为了给家人一个相对安稳的未来,却不得不将自己的生命置于随时可能消逝的危险之中。 权力欲望的扭曲与扩张的逻辑 是什么驱使着统治者们将目光投向远方,不惜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血色疆场》将深入剖析驱动帝国扩张的内在逻辑。这不仅仅是对土地和资源的贪婪,更是权力欲望的极致体现。 本书将为您解读,当一个统治者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后,如何通过对外征服来巩固其统治、转移国内矛盾、并实现其个人的荣耀与野心。您将了解到,对外扩张往往被赋予了“文明使命”、“统一天下”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核心却常常是统治者对绝对权力的渴望,以及通过战争来证明自身价值的心理需求。 本书将通过历史案例,揭示当权力失去制约时,会如何扭曲人性,导致统治者将民众的生命视为可以随意消耗的资源。您将看到,为了维护一个虚幻的帝国荣光,无数生命被推向了无谓的牺牲。同时,本书也将探讨,当一个帝国陷入内部危机时,对外战争又会如何成为逃避现实、转移视线的工具,而最终将整个帝国推向更深的深渊。 征服的“文明”与“野蛮”的界定 历史书常常将征服者描绘成“文明的传播者”,而将抵抗者描绘成“野蛮的阻碍者”。《血色疆场》将打破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深入探讨“文明”与“野蛮”的相对性,以及征服过程中所带来的复杂影响。 本书将以审慎的态度,反思那些被冠以“文明”之名的征服行为。例如,罗马帝国在征服过程中,确实带来了法律、工程、语言等方面的“文明”成果,但其征服手段的残酷性,奴隶贸易的盛行,以及对被征服地区原有文化的压制,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阴暗面。本书将不回避探讨,在某些情况下,所谓的“文明”扩张,不过是披着高尚外衣的掠夺和统治。 同时,本书也将为那些被征服的“野蛮”民族发声。您将了解到,许多所谓的“野蛮”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他们并非天生具有侵略性,而是受到了外部压力的逼迫,或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和生存空间而奋起反抗。本书将努力呈现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贡献,挑战那些以征服者视角为主导的传统叙述。 战争的连锁反应与长远影响 一场成功的征服,并非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往往是另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开端。《血色疆场》将着重分析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连锁反应。 您将了解到,帝国的扩张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财政压力。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和不断进行的战争,统治者不得不加重民众的赋税,或者通过掠夺来维持财政平衡,这往往会激化社会矛盾,为未来的动荡埋下隐患。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征服是如何改变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景观的。新的统治者会引入新的制度、新的语言、新的宗教,这可能带来融合与发展,也可能导致冲突与隔阂。例如,罗马帝国的统治,彻底改变了高卢地区的 Celtic 文化,而蒙古帝国在中亚和东欧的统治,则带来了东西方贸易的大发展,但也伴随着大规模的屠杀和破坏。 此外,《血色疆场》还将触及战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疾病的传播在帝国征服过程中的作用。例如,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欧洲人带来的天花等疾病,对美洲原住民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在某种程度上,比军事征服本身更加致命。 重塑历史叙事,反思未来 《血色疆场:帝国征服的代价》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过去战争的史书,它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一次对人类行为模式的深刻反思。通过呈现帝国征服中那些被忽略的个体命运、权力欲望的扭曲、以及战争带来的沉重代价,本书旨在挑战那些将战争简单化、英雄化的传统叙事。 作者希望读者能够跳出宏大的历史框架,去感受战争背后真实的痛苦与挣扎。我们希望,通过了解历史的残酷真相,能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平,更加警惕任何以扩张和征服为名义的行为。 本书力求以引人入胜的笔触,结合翔实的史料,将读者带入一段段波澜壮阔又充满血泪的历史画卷。它将让您明白,任何看似辉煌的帝国成就,其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生命的牺牲与痛苦。当我们回顾那些伟大的帝国征服史时,切勿忘记,那不仅仅是权力与荣耀的交响曲,更是无数凡人生命中无法抹去的悲歌。 《血色疆场:帝国征服的代价》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一次对人性深渊的探索,一次对和平价值的呼唤。它将让您在掩卷之际,对战争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人类的未来有更审慎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我原本是抱着一种略带功利性的心态来阅读此书的,期望能从中获取一些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谈资”。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知识点的堆砌。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文明发展中那些复杂而矛盾的侧面。作者在描述残忍的制度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的距离感,不盲目赞扬,也不过度渲染,而是冷静地分析其历史必然性与道德困境。这种超然的学术态度,令人敬佩。特别是书中对某些制度改革的讨论,体现了作者对“仁政”与“法治”之间永恒张力的深刻理解,这种哲学层面的思考,让这本书的厚度陡然增加,不再仅仅停留在历史事件的层面,而上升到了对人性与制度关系的哲学探讨。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的,其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大气磅礴与严谨细密并存的特质。它在论述重大历史变革时期刑法政策调整时,气势恢宏,仿佛能听到历史洪流的奔腾之声;而在分析具体执行细节和法律条文的细微差别时,笔触又变得无比精准和冷静,如同手术刀般剖开历史的肌理。这种文风的转换自然而流畅,没有丝毫的生硬感。更难得的是,书中对古代法律文本的引用,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注释,即便是没有深厚古文功底的读者,也能大致领会其原意,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这部本应严肃的著作,焕发出一种面向更广泛读者的生命力。读完后,脑海中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古代司法秩序体系,其清晰度和完整性,令人赞叹。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显示出作者对读者体验的深切关怀。它不是简单的年代顺序,而是依据刑罚的职能和性质进行了科学的分类。这种体例上的创新,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对于涉及国家机密或皇权维护的特殊刑罚,作者给予了集中而深入的阐释,分析其背后的政治意图。而对于那些普通民事纠纷中常见的惩戒手段,则用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使我们能直观感受到古代普通百姓在法律面前的无力与挣扎。这种分层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每当对某一复杂概念感到困惑时,总能在稍后的部分找到关键的补充说明或引申的案例,可见编排的匠心独运。

评分

初捧此书,着实被其厚重与内敛的气质所吸引。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古朴,那种淡淡的墨香仿佛能穿透纸页,直抵人心深处。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充斥着拗口的法律条文和枯燥的历史叙述,但翻开扉页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关于古代社会权力运作的宏大画卷。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历史背景的梳理极为清晰,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迅速沉浸其中,理解那些刑罚制度产生的社会根源。特别是对不同朝代法律体系演变的比较分析,颇具洞察力,揭示了礼法结合、人治与法治拉锯的历史真相。书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中法律执行情况的引述,也展现了史料的扎实功底,使得原本冷冰冰的制度分析,多了几分鲜活的人间烟火气。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对“酷刑”二字的简单猎奇,它实际上是一部深刻剖析中国古代司法精神与社会控制逻辑的力作。

评分

读完前三分之一,我最大的感受是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它并非一股脑地罗列刑罚名称,而是巧妙地将制度介绍与时代脉络相融合。比如,在讨论某个特定时期的残酷刑具时,作者会立刻穿插当时的社会风气、士人阶层的思想动态,使得冰冷的器物描述立刻有了温度和深度。这种写法避免了技术手册式的单调,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社会剖析史”。尤其欣赏它在论述刑法概念时所用的那种抽丝剥茧般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建立在前文坚实的基础上,让人感觉作者是在引导着读者共同探索历史的幽微之处,而不是单方面地灌输知识。文字的运用也十分考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颇为畅快淋漓,丝毫没有想象中沉重压抑的感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