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以霍金提出的两个理论物理为引子,解释了多核并行计算兴起的原因,并从硬件的角度阐述并行编程的难题。接着,本书以常见的计数器为例,探讨其不同的实现方法及适用场景。在这些实现方法中,除了介绍常见的锁以外,本书还重点介绍了RCU的使用及其原理,以及实现RCU的基础:内存屏障。很后,本书还介绍了并行软件的验证,以及并行实时计算等内容。本书适合于对并行编程有兴趣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需要对项目进行深度性能优化的软硬件工程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操作系统内核工程师也很有价值。 (美)保罗·E·麦肯尼(Paul E.Mckenney) 编著;谢宝友,鲁阳 译 保罗·E·麦肯尼,从事编程工作已经近40年,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花费在并行硬件上,这些工作使他在一部分人群中赢得了“特立独行者”的名声。Paul于2002年当选读完《深入理解并行编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快”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和精妙的设计。这本书并非那种只会堆砌概念和术语的理论书,而是真正地将抽象的并行模型落地到具体的硬件和软件层面。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来介绍不同并发模型(如共享内存、消息传递)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方式。尤其是关于 GPU 计算的部分,让我对并行编程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觉得 GPU 只是用来玩游戏的,但这本书揭示了它作为一种大规模并行处理单元的巨大潜力,以及如何通过 CUDA 或 OpenCL 等技术来释放这种潜力。书中对并行算法的设计原则,比如任务分解、数据划分、同步与通信的权衡,都讲得非常到位。我最受启发的是关于“数据局部性”和“缓存一致性”的讲解,这直接关系到并行程序的性能瓶颈。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算法本身的问题,但其实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硬件的特性。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从更高的维度去思考问题,不再局限于单个线程的执行,而是着眼于整个系统的并行性能优化。虽然书中也涉及了一些底层的硬件知识,比如缓存层次结构、指令流水线等,但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易于理解,并且与并行编程的概念紧密结合,不会让人感到突兀。
评分坦白说,《深入理解并行编程》这本书的难度不小,但绝对值得投入。它不是那种翻翻看看就能“懂”的书,需要你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甚至动手实践。作者在书中深入探讨了“并行计算模型”的演进,从早期的共享内存模型到如今的异构计算,梳理了整个发展脉络,这对于理解当前的并行技术格局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并行模式”的讲解印象深刻,比如 MapReduce、Actor Model 等,这些成熟的设计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构建大规模并行应用的蓝图。作者在介绍这些模式时,不仅解释了它们的原理,还给出了具体的实现示例,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它们的工作方式。另外,书中关于“并行调试与性能分析”的章节也相当实用,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定位并行程序的性能瓶颈和潜在问题。这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优化程序性能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当然,这本书的某些章节,比如关于并行化编译器优化的内容,对于非专业的读者来说可能稍微有些晦涩,但整体而言,它的价值远大于其难度。它不仅仅教授了“如何做”,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
评分最近终于啃完了《深入理解并行编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计算机底层的运行机制感到好奇,尤其是在多核处理器普及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计算资源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课题。这本书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线程、进程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内存模型上的交互方式。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竞态条件”和“死锁”这些经典并发问题的详细阐述,他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代码示例,让我不再觉得这些理论枯燥无味。一开始我还担心自己会陷入过于抽象的数学推导,但幸运的是,这本书非常注重实践,书中提供的 C++ 示例代码,配合 STL 中的一些并发库,让我能够亲手去尝试和验证书中的知识点。每当我通过运行示例代码看到预期的结果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当然,这本书的深度也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关于内存一致性模型、原子操作的细节,刚开始读的时候确实需要反复琢磨。但是,每当我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类似的性能瓶颈或者诡异的并发 bug 时,总能回想起书中的某些章节,然后恍然大悟。总而言之,如果你和我一样,对并行编程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钻研,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引导你一步步走向并行编程的殿堂。
评分《深入理解并行编程》这本书,对于想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深入发展的开发者来说,绝对是必读的经典。它的内容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方面面,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并行编程知识体系。我最喜欢书中对“并行化策略”的详细分析,作者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提出了多种并行化解决方案,并且深入分析了它们的适用场景和性能权衡。例如,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并行框架(如 OpenMP、TBB、MPI),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任务分解和负载均衡,这些都是书中非常宝贵的经验。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内存管理在并行编程中的挑战”的讲解,它让我意识到,在多核环境下,传统的内存管理方式可能成为性能的瓶颈,并且介绍了各种避免内存相关问题的技术,如数据对齐、缓存优化等。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并没有止步于介绍单个处理器的并行,而是将视野扩展到了分布式并行计算,为读者打开了通往大规模并行处理的大门。虽然书中涉及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概念,但作者的讲解非常到位,并且通过大量的图示和代码示例,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在并行编程领域遇到的最全面、最深入的指南。
评分《深入深入理解并行编程》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最好的一本技术书籍了。它的内容非常扎实,而且逻辑清晰,循序渐进。我一直对多线程编程中的一些“玄学”问题感到困惑,比如为什么有时候加锁反而会降低性能,或者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并发操作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本书很好的解答了我的这些疑问。作者在书中详细剖析了各种同步机制(如互斥锁、信号量、读写锁)的内部原理,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理解了“无锁编程”的魅力,以及如何通过原子操作和内存序来构建高效且安全的并发数据结构。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并发设计的陷阱”的章节,列举了很多开发者容易犯的错误,并提供了规避方案。这对我来说就像是“避坑指南”,让我能够避免重蹈覆辙。此外,这本书还触及了分布式并行计算的一些基础概念,为我进一步学习 MPI 和 Spark 等技术打下了基础。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又不会让人感到 overwhelming。作者的写作风格也很吸引人,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冗余。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具备一定的 C++ 基础,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