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原书第3版) 计算机与互联网 书籍|5007882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原书第3版) 计算机与互联网 书籍|500788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兰德尔 E 布莱恩特Randal E 著,龚奕利 贺莲 译
图书标签:
  • 计算机系统
  •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 CSAPP
  • 计算机原理
  • 操作系统
  • 汇编语言
  • 计算机网络
  • 编程
  • 底层原理
  • 经典教材
  • 技术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互动出版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4937
商品编码:14397764160
丛书名: 计算机科学丛书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书[0名0]: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原书[0第0]3版)|5007882
 图书定价:  139元
 图书作者:  (美)兰德尔·E.布莱恩特(Randal E.Bryant)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1/1 0:00:00
 ISBN号:  9787111544937
 开本:  16开
 页数:  0
 版次:  1-1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Randal E.Bryant 1973年于密歇根[0大0][0学0]获得[0学0]士[0学0]位,随即就读于麻省理工[0学0]院研究生院,并在1981年获计算机科[0学0]博士[0学0]位。他在加州理工[0学0]院做了三年助教,从1984年至今一直是卡内基梅隆[0大0][0学0]的教师。这其中有五年的时间,他是计算机科[0学0]系主任,有十年的时间是计算机科[0学0][0学0]院院长。他现在是计算机科[0学0][0学0]院的院长、教授。他同时还受邀任职于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
他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计算机系统方面的课程近40年。在讲授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多年后,他开始把关注点从如何设计计算机转移到程序员如何在更好地了解系统的情况下编写出更有效和更可靠的程序。他和O�揌[0all0]aron教授一起在卡内基梅隆[0大0][0学0]开设了15-213课程“计算机系统导论”,那便是此书的基础。他还教授一些有关算[0法0]、编程、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和VLSI([0超0][0大0]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课程。
Bryant教授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设计软件工具来帮助软件和硬件设计者验证其系统正确性。其中,包括几种类型的模拟器,以及用数[0学0]方[0法0]来证明设计正确性的形式化验证工具。他发表了150多篇技术论文。包括Intel、IBM、Fujitsu和Microsoft在内的主要计算机制造[0商0]都使用着他的研究成果。他还因他的研究获得过数项[0大0]奖。其中包括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oration颁发的两个发明荣誉奖和一个技术成就奖,ACM颁发的Kanellakis理论与实践奖,还有IEEE颁发的W.R.G.Baker奖、Emmanuel Piore奖和Phil Kaufman奖。他还是ACM院士、IEEE院士、美[0国0][0国0]家工程院院士和美[0国0]人文与科[0学0]研究院院士。
David R.O�揌[0all0]aron 卡内基梅隆[0大0][0学0]计算机科[0学0]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在弗吉尼亚[0大0][0学0]获得计算机科[0学0]博士[0学0]位,2007~2010年为Intel匹兹堡实验室主任。
20年来,他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计算机系统方面的课程,例如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系统导论、并行处理器设计和Internet服务。他和Bryant教授一起在卡内基梅隆[0大0][0学0]开设了作为本书基础的“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2004年他获得了卡内基梅隆[0大0][0学0]计算机科[0学0][0学0]院颁发的Herbert Simon杰出教[0学0]奖,这个奖项的获得者是基于[0学0]生的投票产生的。
O’H[0all0]aron教授从事计算机系统[0领0]域的研究,主要兴趣在于科[0学0]计算、数据密集型计算和虚拟化方面的软件系统。其中著[0名0]的是Quake项目,该项目是一群计算机科[0学0]家、土木工程师和地震[0学0]家为提高对强烈地震中[0大0]地运动的预测能力而开发的。2003年,他同Quake项目中其他成员一起获得了高性能计算[0领0]域中的高[0国0]际奖项——Gordon Bell奖。他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自动分级(autograding)概念,即[0评0]价其他程序质量的程序。
 内容简介
本书从程序员的视角详细阐述计算机系统的本质概念,并展示这些概念如何实实在在地影响应用程序的正确性、性能和实用性。全书共12章,主要包括信息的表示和处理、程序的机器级表示、处理器体系结构、[0优0]化程序性能、存储器层次结构、链接、异常控制流、虚拟存储器、系统级I/O、网络编程、并发编程等内容。书中提供了[0大0]量的例子和练习题,并给出部分答案,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正文所述概念和[0知0]识的理解。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想要写出更快、更可靠程序的程序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出版者的话
中文版序一
中文版序二
译者序
前言
关于作者
[0第0]1章 计算机系统漫游1
1.1 信息就是位+上下文1
1.2 程序被其他程序翻译成不同的格式3
1.3 了解编译系统如何工作是[0大0]有益处的4
1.4 处理器读并解释储存在内存中的指令5
1.4.1 系统的硬件组成5
1.4.2 运行hello程序7
1.5 高速缓存至关重要9
1.6 存储设备形成层次结构9
1.7 操作系统管理硬件10
1.7.1 进程11
1.7.2 线程12
1.7.3 虚拟内存12
1.7.4 文件14
1.8 系统之间利用网络通信14
1.9 重要主题16
1.9.1 Amdahl定律16
1.9.2 并发和并行17
1.9.3 计算机系统中抽象的重要性19
1.10 小结20
参考文献说明20
练习题答案20
[0第0]一部分
程序结构和执行
[0第0]2章 信息的表示和处理22
2.1 信息存储24
2.1.1 十六进制表示[0法0]25
2.1.2 字数据[0大0]小27
2.1.3 寻址和字节顺序29
2.1.4 表示字符串34
2.1.5 表示代码34
2.1.6 布尔代数简介35
2.1.7 C语言中的位级运算37
2.1.8 C语言中的逻辑运算39
2.1.9 C语言中的移位运算40
2.2 整数表示41
2.2.1 整型数据类型42
2.2.2 无符号数的编码43
2.2.3 补码编码44
2.2.4 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之间的转换49
2.2.5 C语言中的有符号数与无符号数52
2.2.6 扩展一个数字的位表示54
2.2.7 截断数字56
2.2.8 关于有符号数与无符号数的建议58
2.3 整数运算60
2.3.1 无符号加[0法0]60
2.3.2 补码加[0法0]62
2.3.3 补码的非66
2.3.4 无符号乘[0法0]67
2.3.5 补码乘[0法0]67
2.3.6 乘以常数70
2.3.7 除以2的幂71
2.3.8 关于整数运算的后思考74
2.4 浮点数75
2.4.1 二进制小数76
2.4.2 IEEE浮点表示78
2.4.3 数字示例79
2.4.4 舍入83
2.4.5 浮点运算85
2.4.6 C语言中的浮点数86
2.5 小结87
参考文献说明88
家庭作业88
练习题答案97
[0第0]3章 程序的机器级表示109
3.1 历[0史0]观点110
3.2 程序编码113
3.2.1 机器级代码113
3.2.2 代码示例114
3.2.3 关于格式的注解117
3.3 数据格式119
3.4 访问信息119
3.4.1 操作数指示符121
3.4.2 数据传送指令122
3.4.3 数据传送示例125
3.4.4 压入和弹出栈数据127
3.5 算术和逻辑操作128
3.5.1 加载有效地址129
3.5.2 一元和二元操作130
3.5.3 移位操作131
3.5.4 讨论131
3.5.5 特殊的算术操作133
3.6 控制135
3.6.1 条件码135
3.6.2 访问条件码136
3.6.3 跳转指令138
3.6.4 跳转指令的编码139
3.6.5 用条件控制来实现条件分支…141
3.6.6 用条件传送来实现条件分支…145
3.6.7 循环149
3.6.8 switch语句159
3.7 过程164
3.7.1 运行时栈164
3.7.2 转移控制165
3.7.3 数据传送168
3.7.4 栈上的局部存储170
3.7.5 寄存器中的局部存储空间172
3.7.6 递归过程174
3.8 数组分配和访问176
3.8.1 基本原则176
3.8.2 指针运算177
3.8.3 嵌套的数组178
3.8.4 定长数组179
3.8.5 变长数组181
3.9 异质的数据结构183
3.9.1 结构183
3.9.2 联合186
3.9.3 数据对齐189
3.10 在机器级程序中将控制与数据结合起来192
3.10.1 理解指针192
3.10.2 应用:使用GDB调试器193
3.10.3 内存越界引用和缓冲区溢出194
3.10.4 对抗缓冲区溢出攻击198
3.10.5 支持变长栈帧201
3.11 浮点代码204
3.11.1 浮点传送和转换操作205
3.11.2 过程中的浮点代码209
3.11.3 浮点运算操作210
3.11.4 定义和使用浮点常数212
3.11.5 在浮点代码中使用位级操作212
3.11.6 浮点比较操作213
3.11.7 对浮点代码的观察结论215
3.12 小结216
参考文献说明216
家庭作业216
练习题答案226
[0第0]4章 处理器体系结构243
4.1 Y86-64指令集体系结构245
4.1.1 程序员可见的状态245
4.1.2 Y86-64指令245
4.1.3 指令编码246
4.1.4 Y86-64异常250
4.1.5 Y86-64程序251
4.1.6 一些Y86-64指令的详情255
4.2 逻辑设计和硬件控制语言HCL256
4.2.1 逻辑门257
4.2.2 组合电路和HCL布尔表达式257
4.2.3 字级的组合电路和HCL整数表达式258
4.2.4 集合关系261
4.2.5 存储器和时钟262
4.3 Y86-64的顺序实现264
4.3.1 将处理组织成阶段264
4.3.2 SEQ硬件结构272
4.3.3 SEQ的时序274
4.3.4 SEQ阶段的实现277
4.4 流水线的通用原理282
4.4.1 计算流水线282
4.4.2 流水线操作的详细说明284
4.4.3 流水线的局限性284
4.4.4 带反馈的流水线系统287
4.5 Y86-64的流水线实现288
4.5.1 SEQ+:重新安排计算阶段288
4.5.2 插入流水线寄存器289
4.5.3 对信号进行重新排列和标号292
4.5.4 预测下一个PC293
4.5.5 流水线冒险295
4.5.6 异常处理306
4.5.7 PIPE各阶段的实现308
4.5.8 流水线控制逻辑314
4.5.9 性能分析322
4.5.10 未完成的工作323
4.6 小结325
参考文献说明326
家庭作业327
练习题答案331
[0第0]5章 [0优0]化程序性能341
5.1 [0优0]化编译器的能力和局限性342
5.2 表示程序性能345
5.3 程序示例347
5.4 消除循环的低效率350
5.5 减少过程调用353
5.6 消除不必要的内存引用354
5.7 理解现代处理器357
5.7.1 整体操作357
5.7.2 功能单元的性能361
5.7.3 处理器操作的抽象模型362
5.8 循环展开366
5.9 提高并行性369
5.9.1 多个累积变量370
5.9.2 重新结合变换373
5.10 [0优0]化合并代码的结果小结377
5.11 一些限制因素378
5.11.1 寄存器溢出378
5.11.2 分支预测和预测错误处罚379
5.12 理解内存性能382
5.12.1 加载的性能382
5.12.2 存储的性能383
5.13 应用:性能提高技术387
5.14 确认和消除性能瓶颈388
5.14.1 程序剖析388
5.14.2 使用剖析程序来指导[0优0]化390
5.15 小结392
参考文献说明393
家庭作业393
练习题答案395
[0第0]6章 存储器层次结构399
6.1 存储技术399
6.1.1 随机访问存储器400
6.1.2 磁盘存储406
6.1.3 固态硬盘414
6.1.4 存储技术趋势415
6.2 局部性418
6.2.1 对程序数据引用的局部性418
6.2.2 取指令的局部性419
6.2.3 局部性小结420
6.3 存储器层次结构421
6.3.1 存储器层次结构中的缓存422
6.3.2 存储器层次结构概念小结424
6.4 高速缓存存储器425
6.4.1 通用的高速缓存存储器组织结构425
6.4.2 直接映射高速缓存427
6.4.3 组相联高速缓存433
6.4.4 全相联高速缓存434
6.4.5 有关写的问题437
6.4.6 一个真实的高速缓存层次结构的解剖438
6.4.7 高速缓存参数的性能影响439
6.5 编写高速缓存友好的代码440
6.6 综合:高速缓存对程序性能的影响444
6.6.1 存储器山444
6.6.2 重新排列循环以提高空间局部性447
6.6.3 在程序中利用局部性450
6.7 小结450
参考文献说明451
家庭作业451
练习题答案459
[0第0]二部分
在系统上运行程序
[0第0]7章 链接464
7.1 编译器驱动程序465
7.2 静态链接466
7.3 目标文件466
7.4 可重定位目标文件467
7.5 符号和符号表468
7.6 符号解析470
7.6.1 链接器如何解析多重定义的全局符号471
7.6.2 与静态库链接475
7.6.3 链接器如何使用静态库来解析引用477
7.7 重定位478
7.7.1 重定位条目479
7.7.2 重定位符号引用479
7.8 可执行目标文件483
7.9 加载可执行目标文件484
7.10 动态链接共享库485
7.11 从应用程序中加载和链接共享库487
7.12 位置无关代码489
7.13 库打桩机制492
7.13.1 编译时打桩492
7.13.2 链接时打桩492
7.13.3 运行时打桩494
7.14 处理目标文件的工具496
7.15 小结496
参考文献说明497
家庭作业497
练习题答案499
[0第0]8章 异常控制流501
8.1 异常502
8.1.1 异常处理503
8.1.2 异常的类别504
8.1.3 Linux/x86-64系统中的异常505
8.2 进程508
8.2.1 逻辑控制流508
8.2.2 并发流509
8.2.3 私有地址空间509
8.2.4 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510
8.2.5 上下文切换511
8.3 系统调用错误处理512
8.4 进程控制513
8.4.1 获取进程ID513
8.4.2 创建和终止进程513
8.4.3 回收子进程516
8.4.4 让进程休眠521
8.4.5 加载并运行程序521
8.4.6 利用fork和execve运行程序524
8.5 信号526
8.5.1 信号术语527
8.5.2 发送信号528
8.5.3 接收信号531
8.5.4 阻塞和解除阻塞信号532
8.5.5 编写信号处理程序533
8.5.6 同步流以避免讨厌的并发错误540
8.5.7 显式地等待信号543
8.6 非本地跳转546
8.7 操作进程的工具550
8.8 小结550
参考文献说明550
家庭作业550
练习题答案556
[0第0]9章 虚拟内存559
9.1 物理和虚拟寻址560
9.2 地址空间560
9.3 虚拟内存作为缓存的工具561
9.3.1 DRAM缓存的组织结构562
9.3.2 页表562
9.3.3 页命中563
9.3.4 缺页564
9.3.5 分配页面565
9.3.6 又是局部性救了我们565
9.4 虚拟内存作为内存管理的工具565
9.5 虚拟内存作为内存保护的工具567
9.6 地址翻译567
9.6.1 结合高速缓存和虚拟内存570
9.6.2 利用TLB加速地址翻译570
9.6.3 多级页表571
9.6.4 综合:端到端的地址翻译573
9.7 案例研究:Intel Core i7/Linux内存系统576
9.7.1 Core i7地址翻译576
9.7.2 Linux虚拟内存系统580
9.8 内存映射582
9.8.1 再看共享对象583
9.8.2 再看fork函数584
9.8.3 再看execve函数584
9.8.4 使用mmap函数的用户级内存映射585
9.9 动态内存分配587
9.9.1 m[0all0]oc和free函数587
9.9.2 为什么要使用动态内存分配589
9.9.3 分配器的要求和目标590
9.9.4 碎片591
9.9.5 实现问题592
9.9.6 隐式空闲链表592
9.9.7 放置已分配的块593
9.9.8 分割空闲块594
9.9.9 获取额外的堆内存594
9.9.10 合并空闲块594
9.9.11 带边界标记的合并595
9.9.12 综合:实现一个简单的分配器597
9.9.13 显式空闲链表603
9.9.14 分离的空闲链表604
9.10 垃圾收集605
9.10.1 垃圾收集器的基本[0知0]识606
9.10.2 Mark&Sweep;垃圾收集器607
9.10.3 C程序的保守Mark&Sweep608;
9.11 C程序中常见的与内存有关的错误609
9.11.1 间接引用坏指针609
9.11.2 读未初始化的内存609
9.11.3 允许栈缓冲区溢出610
9.11.4 假设指针和它们指向的对象是相同[0大0]小的610
9.11.5 造成错位错误611
9.11.6 引用指针,而不是它所指向的对象611
9.11.7 误解指针运算611
9.11.8 引用不存在的变量612
9.11.9 引用空闲堆块中的数据612
9.11.10 引起内存泄漏613
9.12 小结613
参考文献说明613
家庭作业614
练习题答案617
[0第0]三部分
程序间的交互和通信
[0第0]10章 系统级I/O622 10.1 Unix I/O622
10.2 文件623
10.3 打开和关闭文件624
10.4 读和写文件625
10.5 用RIO包健壮地读写626
10.5.1 RIO的无缓冲的输入输出函数627
10.5.2 RIO的带缓冲的输入函数627
10.6 读取文件元数据632
10.7 读取目录内容633
10.8 共享文件634
10.9 I/O重定向637
10.10 标准I/O638
10.11 综合:我该使用哪些I/O函数?638
10.12 小结640
参考文献说明640
家庭作业640
练习题答案641
[0第0]11章 网络编程642
11.1 客户端服务器编程模型642
11.2 网络643
11.3 全球IP因特网646
11.3.1 IP地址647
11.3.2 因特网域[0名0]649
11.3.3 因特网连接651
11.4 套接字接口652
11.4.1 套接字地址结构653
11.4.2 socket函数654
11.4.3 connect函数654
11.4.4 bind函数654
11.4.5 listen函数655
11.4.6 accept函数655
11.4.7 主机和服务的转换656
11.4.8 套接字接口的辅助函数660
11.4.9 echo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示例662
11.5 Web服务器665
11.5.1 Web基础665
11.5.2 Web内容666
11.5.3 HTTP事务667
11.5.4 服务动态内容669
11.6 综合:TINY Web服务器671
11.7 小结678
参考文献说明678
家庭作业678
练习题答案679
[0第0]12章 并发编程681
12.1 基于进程的并发编程682
12.1.1 基于进程的并发服务器683
12.1.2 进程的[0优0]劣684
12.2 基于I/O多路复用的并发编程684
12.2.1 基于I/O多路复用的并发事件驱动服务器686
12.2.2 I/O多路复用技术的[0优0]劣690
12.3 基于线程的并发编程691
12.3.1 线程执行模型691
12.3.2 Posix线程691
12.3.3 创建线程692
12.3.4 终止线程693
12.3.5 回收已终止线程的资源693
12.3.6 分离线程694
12.3.7 初始化线程694
12.3.8 基于线程的并发服务器694
12.4 多线程程序中的共享变量696
12.4.1 线程内存模型696
12.4.2 将变量映射到内存697
12.4.3 共享变量698
12.5 用信号量同步线程698
12.5.1 进度图701
12.5.2 信号量702
12.5.3 使用信号量来实现互斥703
12.5.4 利用信号量来调度共享资源704
12.5.5 综合:基于预线程化的并发服务器708
12.6 使用线程提高并行性710
12.7 其他并发问题716
12.7.1 线程安全716
12.7.2 可重入性717
12.7.3 在线程化的程序中使用已存在的库函数718
12.7.4 竞争719
12.7.5 死锁721
12.8 小结722
参考文献说明723
家庭作业723
练习题答案726
附录A 错误处理729
参考文献733
 编辑推荐
1.[0第0]二版销售突破100000册,[0第0]三版重磅上市!
2.理解计算机系统书目, 10余万程序员的共同选择
3.卡内基-梅隆、北京[0大0][0学0]、清华[0大0][0学0]、上海交通[0大0][0学0]等[0国0]内外众多[0知0][0名0]高校选用指定教材
4.从程序员视角全面剖析的实现细节,使读者深刻理解程序的行为,将所有计算机系统的相关[0知0]识融[0会0]贯通。
5.新版本全面基于X86-64位处理器
6.全新的阅读和[0学0]习体验:由[0国0]内[0名0]师录制章前导读,使读者可以了解各章的重点内容和[0知0]识关联,形成关于计算机系统的[0知0]识架构。并开设了本书的网络社区,读者可加入社区,获得本书相关[0学0]习资源,了解活动信息。

《算法的艺术:从入门到精通》 一、 揭示算法世界的奇妙旅程 在这个信息爆炸、数据驱动的时代,算法已成为驱动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从搜索引擎的精准匹配,到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再到大数据分析的洞察力,无一不依赖于高效、巧妙的算法设计。然而,算法的世界并非高不可攀,它如同一个充满智慧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挖掘。 《算法的艺术:从入门到精通》是一部旨在为读者打开算法之门的著作。它并非一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之旅,带领读者逐步深入理解算法的本质、发展脉络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力量。本书以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力求让任何对计算和逻辑感兴趣的读者,都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算法的核心思想,并能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我们相信,理解算法,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技术,更是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算法,你将学会如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可管理的部分,如何设计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评估不同方法的效率。这种能力,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固然至关重要,在其他任何需要逻辑推理和系统性思考的学科或职业中,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罗列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而是着重于“为什么”和“如何”。我们不只告诉你一个算法是什么,更会深入剖析它诞生的背景、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它所遵循的设计哲学。我们将一起探讨算法的效率是如何衡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及为什么某些算法在特定场景下表现得更为出色。 二、 核心内容概览:构建坚实的算法基础 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学习曲线,从基础概念的建立,到经典算法的解析,再到进阶主题的探讨,层层递进,确保读者能够稳步提升。 第一部分:算法的基石——数据结构与基础概念 在踏入算法的殿堂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承载数据的结构。本书将从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开始,如: 数组(Array):最简单直接的存储方式,理解其线性访问的特性。 链表(Linked List):克服数组固定大小的限制,理解指针和节点的操作。我们将探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以及循环链表,并分析它们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 栈(Stack):后进先出(LIFO)的抽象数据类型,以及其在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中的应用。 队列(Queue):先进先出(FIFO)的抽象数据类型,以及其在任务调度、广度优先搜索中的应用。 在熟悉了基本数据结构之后,我们将引入一些核心的算法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算法的定义与特性:什么是算法?它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特性(输入、输出、确定性、有限性、有效性)? 算法的表示方法:伪代码、流程图等,如何清晰地描述一个算法的步骤。 算法效率的度量: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这是评估算法优劣的关键指标。我们将详细讲解大O表示法(O-notation),让你能够准确地分析算法的增长趋势。 递归(Recursion):一种强大的编程范式,理解其基本思想(基本情况和递归步骤),以及它如何优雅地解决许多复杂问题。 第二部分:经典算法的魅力——遍历、查找与排序 掌握了基础之后,我们将进入算法的核心领域,学习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应用广泛的经典算法。 查找算法(Searching Algorithms): 线性查找(Linear Search):最直观的查找方法,虽然简单,但也是理解查找过程的起点。 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针对有序数组的强大算法,极大地提高了查找效率。我们将深入分析其工作原理以及前提条件。 排序算法(Sorting Algorithms):排序是数据处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操作之一。本书将系统地介绍和分析各类排序算法,包括: 简单排序:冒泡排序(Bubble Sort)、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理解它们的直观逻辑和效率瓶颈。 高效排序:快速排序(Quick Sort)、归并排序(Merge Sort),深入剖析它们的分治思想和最优性能。 其他排序:堆排序(Heap Sort)、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基数排序(Radix Sort)等,理解它们的适用场景和独特之处。 图论基础与遍历:图作为一种强大的建模工具,在网络、地图、社交关系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图的表示: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与邻接表(Adjacency List)。 图的遍历: 深度优先搜索(DFS):通过“深入”的方式探索图,理解其在连通性判断、拓扑排序等方面的应用。 广度优先搜索(BFS):通过“逐层”的方式探索图,理解其在最短路径(无权图)、连通分量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部分:进阶算法与数据结构——优化与效率的飞跃 在掌握了基础和经典算法后,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更广阔的算法世界,探索更高级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技术,以应对更复杂的挑战。 树(Trees): 二叉树(Binary Tree):理解其定义、遍历方式(前序、中序、后序)。 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 BST):高效查找、插入和删除的强大数据结构,我们将探讨其性能受限于树的“瘦长”性,并引出平衡二叉搜索树的概念。 平衡二叉搜索树:AVL树、红黑树(Red-Black Tree)——它们如何在插入和删除时自动调整以保持平衡,从而保证对数级别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堆(Heap):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用于实现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以及其在堆排序中的应用。 散列表(Hash Table):一种利用哈希函数实现近乎常数时间复杂度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的数据结构。我们将详细讲解哈希函数的选择、冲突解决方法(如链地址法、开放寻址法)以及散列表的性能分析。 图算法进阶: 最短路径算法: Dijkstra算法: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非负权图)。 Bellman-Ford算法:求解单源最短路径(可处理负权边)。 Floyd-Warshall算法:求解所有顶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 最小生成树算法: Prim算法 Kruskal算法 贪心算法(Greedy Algorithms):在每一步选择当前最优解,期望最终得到全局最优解。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贪心算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DP):一种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成重叠的子问题,并存储子问题的解以避免重复计算的技术。我们将深入剖析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最优子结构、重叠子问题),并通过经典的例子(如背包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斐波那契数列)来阐释其应用。 第四部分:算法的应用与实践 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将算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真实的挑战,才能真正体现算法的价值。 算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从Web开发中的数据检索,到移动应用中的路径规划,再到大数据分析中的模式识别,本书将通过一系列贴近实际的案例,展示算法在各个领域的生动实践。 选择合适的算法:面对一个具体问题,如何根据数据的特性、规模以及性能要求,选择最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本书将提供一套思考框架和实践指导。 算法的优化技巧:除了理解基本算法,掌握一些通用的优化技巧,如缓存、并行计算等,也能显著提升程序的性能。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的实际意义:我们不止关注理论上的复杂度,更会探讨在实际开发中,如何通过分析来预测和解决性能瓶颈。 三、 学习方法与本书特色 《算法的艺术:从入门到精通》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它更希望成为你学习算法的良师益友。 清晰易懂的语言:我们摒弃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力求用最简洁、最生动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丰富的图示与示例:大量的图解、流程图和代码示例,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算法的执行过程。 循序渐进的难度:从基础概念到高阶算法,难度逐步提升,确保读者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成就感,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强调“为什么”和“如何”:我们不仅告诉你一个算法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它为什么存在、如何工作,以及在什么场景下最有效。 启发式的思维训练:本书鼓励读者主动思考,通过解决书中提供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代码实现指导:虽然本书侧重于算法思想的阐述,但也会提供不同编程语言(如Python, Java)的伪代码或简要实现,帮助读者将理论付诸实践。 持续学习的导引:算法的世界浩瀚无垠,本书将为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你指明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方向,如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几何算法等。 四、 谁适合阅读本书 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为构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解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底层原理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提升编程能力的开发者:通过理解算法,写出更高效、更优化的代码,解决更复杂的编程挑战。 对技术充满好奇心的业余爱好者:想要理解现代科技背后的驱动力,掌握解决问题的通用思维方式。 准备参加技术面试的求职者:算法是大多数技术面试的核心考察点,本书将帮助你全面准备。 任何希望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算法的思想和方法论,能够迁移到各个领域,提升你的认知水平。 结语 《算法的艺术:从入门到精通》是一次为你量身打造的算法学习之旅。它将带你走出迷茫,走进算法的精彩世界。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你不仅能掌握一系列强大的算法工具,更重要的是,你将拥有一种全新的、更强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准备好开始这场奇妙的旅程了吗?让我们一起,用算法的智慧,解锁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原书第3版)》的魅力在于其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逻辑。它不仅仅是关于某个特定技术或编程语言的教程,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系统性地阐述了计算机系统的方方面面。从最底层的硬件架构,到操作系统内核的调度机制,再到网络通信的协议栈,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曾经对某些看似独立的计算机概念感到困惑,例如为什么程序的执行速度会受到内存的影响,或者网络延迟是如何产生的。阅读这本书后,这些疑问都得到了解答,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组件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协同工作的。它让我明白,一个看似简单的应用程序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系统工程。这种对整体性的把握,对于我理解和设计更复杂的系统至关重要,它改变了我看待计算机问题的方式。

评分

坦白说,在翻开《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原书第3版)》之前,我曾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充斥着专业术语的“天书”。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并非那种只会堆砌概念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丰富的实例和动手实践的引导。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引导读者一步步探索计算机的内部运作。我特别赞赏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能够巧妙地穿插一些实际的编程练习和调试技巧。通过亲手编写代码,运行程序,并观察其在不同硬件环境下的表现,我才真正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量。这种“做中学”的方式,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会在阅读过程中反复咀嚼某些段落,然后尝试着去验证书中的观点,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计算机实验室。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踏实”。在快节奏的技术迭代时代,我们往往容易被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所裹挟,而忽略了那些基础而重要的原理。《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原书第3版)》恰恰是一剂“定心丸”。它没有追逐时髦的概念,而是深入挖掘了计算机科学中最核心、最本质的知识。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书中讲解的许多概念,例如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原理等,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都不会减弱。每次读到某个我熟悉的概念,作者都能从更深层次、更本质的角度进行剖析,让我对原有的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扎实的基础,让我面对新的技术时,能够更快地理解其本质,并且更有信心去掌握它们。

评分

这本《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原书第3版)》简直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作为一个对计算机底层原理一直充满好奇但又望而却步的普通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拨开层层抽象的迷雾,直观地了解那些驱动着我们日常使用的软件和硬件的“幕后英雄”。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从数据的二进制表示,到处理器如何执行指令,再到内存的层级结构和I/O操作,作者用一种极其清晰且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原本枯燥的技术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书中大量的类比和生活中的例子,让我能够迅速抓住核心思想,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感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我尤其喜欢它对“为什么”的深入探讨,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这种追根溯源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对计算机系统不再仅仅停留在“会用”的层面,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评分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原书第3版)》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只不过它探讨的是计算机系统的“哲学”。它教会我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寻找根本原因,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理清头绪。书中对于“抽象”和“封装”的讲解,让我深刻理解了软件工程的精髓,也让我明白了为何需要层次化的设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导读者思考时所使用的开放性问题,它们并非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你去探索,去思考,去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我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更是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代码、看待系统,都有了一种“洞察秋毫”的能力,不再只是一个使用者,而更像是一个能够理解其内在逻辑的“匠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