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A Visual History of Typefaces字形:字体和图形样式设计 英文

Type: A Visual History of Typefaces字形:字体和图形样式设计 英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字体设计
  • 排版
  • 视觉历史
  • 字体识别
  • 图形设计
  • 书籍设计
  • 字体文化
  • 字体演变
  • 设计参考
  • 字体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TASCHEN
ISBN:9783836565882
商品编码:14235596481
包装:精装
开本:25.7 x 5.1 x 32.3 cm
出版时间:2017-07-01
页数:716
正文语种:英文

具体描述

Hardcover: 716 pages
Publisher: TASCHEN (1 Jun. 2017)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3836565889
ISBN-13: 978-3836565882
Product Dimensions: 25.7 x 5.1 x 32.3 cm







For The Love of Letters A history of fonts and graphic styles from 1628 to 1938 This comprehensive book offers a thorough overview of typeface design from 1628 to the mid-20th century. Derived from a distinguished Dutch collection, a series of exquisitely designed catalogues trace the evolution of the printed letter via specimens in roman, italic, bold, semibold, narrow, and broad fonts. Borders, ornaments, initial letters, and decorations are also included, along with lithographic examples, letters by sign writers, inscription carvers, and calligraphers. The first part of the book covers pre-20th century typeface, with texts by editor Cees de Jong and collector Jan Tholenaar. The second part covers the period from 1900 to the mid-20th century, and contains a historical outline by Alston W. Purvis. Featured type designers include: William Caslon, Fritz Helmuth Ehmcke, Peter Behrens, Rudolf Koch, Eric Gill, Jan van Krimpen, Paul Renner, Jan Tschichold, A. M. Cassandre, Aldo Novarese, and Adrian Frutiger.


书籍简介:类型设计的前世今生:一部视觉与文化的深度探索 本书旨在提供对世界范围内文字符号演变、视觉形态发展及其深远文化影响的全面考察。我们聚焦于印刷术诞生以来,从早期哥特体到现代无衬线体的设计哲学、技术革新与美学取向的演进历程,深入剖析不同历史时期、地域文化背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字符体系。 本书将不仅仅局限于字体本身的结构分析,而是将类型设计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技术和艺术史的背景中进行审视。我们将探讨技术进步如何推动了排版艺术的革命,例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如何打破了手抄本时代的局限,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崛起如何催生了数字字体的新纪元。 第一部分:起源与奠基——文字的诞生与早期形态的塑造 本部分将追溯书写符号从象形、表音到字母系统的艰难历程。重点将放在西方字母表的形成,特别是罗马字母(Latin Alphabet)的结构确立。我们将细致分析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纪念碑体(Capitalis Monumentalis)如何确立了西方印刷字体的骨架,以及中世纪手抄本时代草书(Scripts)的繁荣与地方差异。 手写体的精妙: 探究中世纪僧侣抄写员如何发展出高度风格化的手写体,如加洛林小写体(Carolingian Minuscule)对清晰度的贡献,以及后期哥特体(Blackletter)在欧洲大陆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其在宗教文献和法律文书中承担的象征意义。 文艺复兴的觉醒: 深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清晰、简洁审美的追求,以及艺术家和出版商如何重新审视古典拉丁文的比例。重点介绍早期罗马体(Humanist Types)的出现,以及如何为后来的“老式体”(Old Style)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印刷革命与风格的定型 随着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字体设计开始从模仿手写体转向为适应机械复制而优化。这一阶段是字体风格大爆发的时期,不同的设计流派和技术标准相继确立。 衬线体的确立与演进: 我们将详细解析“过渡体”(Transitional Types,如罗曼纳体)的出现,它标志着笔触的垂直化和对比度的增强。随后进入“旧式体”(Old Style,如加拉蒙德风格)的黄金时代,探讨其斜切的笔画末端和不对称的衬线如何营造出阅读的节奏感。 巴洛克与启蒙的冲突: 聚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现代体”(Modern Types)革命。以博杜尼(Bodoni)和迪多(Didot)为代表,分析其极端化的垂直轴线、极高的粗细对比度(Hairlines)和水平直角的衬线,探讨这种风格如何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精神相契合,以及它在时尚出版物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工业时代与现代主义的冲击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审美观念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直接反映在字体设计对速度、清晰度和大众传播的需求上。 无衬线体的诞生与社会诉求: 分析最早的粗黑体(Slab Serif,如埃及体)如何作为广告招牌和海报的工具出现。随后深入探究真正意义上的无衬线体(Grotesque/Sans-serif)的起源,它们如何脱离传统美学束缚,成为现代工业设计的标志。 新艺术与几何的回归: 考察20世纪初,在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和早期现代主义思潮中,字体设计如何寻求纯粹的几何形式。重点分析包豪斯(Bauhaus)运动对字体简洁性的极致追求,以及卡西乌斯·克拉克(Cassandre)等大师如何将功能性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结合。 第四部分:数字纪元——字体的民主化与生态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彻底颠覆了字体的制作、分发和使用方式,使得类型设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复杂的阶段。 PostScript与向量化的影响: 详细解读数字字体文件格式(如PostScript、TrueType)的出现如何解放了设计师,使其能精确控制曲线和点阵,从而催生了大量高度定制化的字体。 可读性与屏幕技术的挑战: 探讨在低分辨率屏幕时代,字体设计师如何权衡技术限制与阅读舒适度,以及“屏幕优化字体”(Screen Fonts)的设计原则。 当代类型学的多元化: 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传统规则的解构,讨论参数化设计、动态字体(Variable Fonts)的兴起,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西文字体如何与非拉丁语系(如中文、日文)的表意文字系统进行复杂的融合与并置。本书将总结当前字体设计领域关注的焦点,包括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品牌语言的构建以及字体授权的商业模式。 通过对以上四个阶段的深入剖析,本书旨在揭示字体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文化、权力、技术和艺术思潮相互作用的动态产物。它邀请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去“阅读”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每一个字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叹服,尤其是在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字体发展轨迹的梳理上,展现了作者扎实的跨文化研究功底。我一直对西文字体史比较熟悉,但书中对东方书写系统在受到西方印刷术影响后所经历的转型与融合,描绘得尤为精彩。它没有采取简单地“对照”方式,而是深入探讨了笔画方向、结构重心等核心差异如何影响了最终的印刷效果和阅读体验。这使得本书的视野远远超出了常见的欧美字体设计范畴,为全球的视觉传达工作者提供了更开阔的视角。阅读过程中,我频繁地停下来,拿起手边的任何印刷品,开始审视那些我从未注意过的细节——那个印刷的墨点是否均匀,衬线的锐度是否符合时代特征。这种“主动阅读”的体验,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它激活了读者的观察能力。它不只是告诉你历史是什么,它教你如何去看待历史留下的每一个印记。

评分

这本关于字体视觉史的巨著,对我来说,已经超越了一本“参考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品集册,兼具历史文献的严谨性。书中对字体“美学”的探讨尤其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介绍,而是探讨了字体是如何作为一种表达情绪和态度的媒介而存在的。书中对某些标志性字体的演变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设计师在面对技术革新(比如从铅活字到电子字体的过渡)时所做的艰难取舍和创造性突破。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对视觉认知的冲击和重塑,这本书完美地捕捉到了这些关键的转折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设计意图”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下次再看到任何海报、标识或者网页上的文字时,我都会忍不住去探究其背后深藏的视觉哲学和历史回响。这本投入了巨大心血的作品,绝对是字体设计领域中不可多得的里程碑式著作。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完全超出我的预期!我本以为这只是本普通的字体图鉴,没想到里面蕴含了这么多关于字母形态演变的历史细节。从早期的手写体到后来的印刷术,再到如今数字时代的字体设计,作者的叙述清晰而富有洞察力,仿佛带着我们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之旅。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字体风格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解读。例如,某个时期的衬线字体如何反映了当时的权威感和严谨性,而随后的无衬线体又如何呼应了现代主义的简约与高效。这种将美学与历史紧密结合的写法,让每一个字母都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而不是孤立的图形符号。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无论是那些已经淡出主流视野的古老字体,还是那些被我们熟视无睹却影响深远的现代经典,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呈现。这本书不仅是设计师的案头必备,对于任何对视觉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本绝佳的入门读物。它成功地将复杂的设计史知识,用一种既学术又易懂的方式传达出来,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评分

说实话,初拿到这本书时,我略微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而显得枯燥,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采用了非常流畅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技术细节也变得生动有趣。例如,书中对“哥特体”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其复杂、垂直的形态,还将其与中世纪修道院的氛围、羊皮纸的稀缺性联系起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更棒的是,它提供了大量的视觉案例,这些案例的排版质量极高,细节清晰,极大地辅助了文字的解释。很多地方的设计抉择,通过并置不同时期的版本,变得一目了然。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其呈现方式却充满活力,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者,用最迷人的方式讲述着他毕生所学,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但又舍不得太快翻过下一页。

评分

阅读完这本关于字体的历史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对“排版”这个概念的肤浅理解。过去,我只关注字体是否“好看”或者是否适合某种特定用途,但这本书引导我深入思考了“为什么”——为什么某些结构在特定时代被广泛接受,而另一些则被淘汰。书中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极其到位,清晰地展示了笔画处理、字宽比例、甚至是字母间距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如何对整体信息传达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我特别喜欢它对早期活字排版工艺的详尽描述,那种对物理媒介限制的妥协与创新,体现了匠人精神的极致。那种对细节的偏执追求,让今天我们习惯于像素级调整的数字设计师们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了字体家族,它更像是在讲述一场关于人类如何用图形符号来组织思想和美化信息的宏大叙事。它成功地证明了,字体设计绝非纯粹的装饰,而是信息时代基石的构建过程,是无声的语言学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