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車:徒手與動作治療的肌筋膜經綫(第三版)+肌肉鏈與扳機點:手法鎮痛的新理念及其應用

解剖列車:徒手與動作治療的肌筋膜經綫(第三版)+肌肉鏈與扳機點:手法鎮痛的新理念及其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Thomas W. Myers 著,裏剋特,亨琴 編,趙學軍,傅誌儉,宋文閣,關玲,周維金 ...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金衛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0486078
商品編碼:14707840304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68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解剖列車——徒手與動作治療的肌筋膜經綫(第三版)》

齣版社: 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 第1版 (2016年10月1日)

外文書名: Anatomy Trains:Myofascial Meridians for Manual & Movement Therapists

平裝: 332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0486078

條形碼: 9787530486078

商品尺寸: 27.4 x 21.4 x 1.6 cm

商品重量: 1.1 Kg


《肌肉鏈與扳機點:手法鎮痛的新理念及其應用》

齣版社: 山東科學技術齣版社; 第1版 (2011年10月1日)

外文書名: Trigger Points and Muscle Chains in Osteopaty

精裝: 236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33157648, 9787533157647

條形碼: 9787533157647

商品尺寸: 29.3 x 22 x 1.8 cm

商品重量: 885 g

內容簡介

《解剖列車——徒手與動作治療的肌筋膜經綫(第三版)》

本書清晰地描述瞭人在功能上的整體性,是由連續的筋膜網絡構成,形成瞭“有跡可循”的肌筋膜“經綫”。身體的穩定、張力、拉力、固定、迴彈及姿勢代償都是通過這些經綫來分配的。通過該經綫圖,本書為徒手和運動治療師提供瞭全新、整體的治療策略以恢復和改善人體姿勢與運動功能。

從肌筋膜的功能和力學傳遞的角度拓展瞭我們的思路——或好或壞——遠處的損傷或疼痛能夠乾擾張力的分配。本書寫給所有對人體結構和運動感興趣專業人士:物理治療師、運動教練、私人教練、康復師、整骨治療師、整脊師、徒手治療師、瑜伽與普拉提教練、按摩治療師、舞蹈與動作教師,以及亞洲身體治療師和針灸師。


《肌肉鏈與扳機點:手法鎮痛的新理念及其應用》

整骨醫師所極力推崇的功能整體性原則以及胚胎學、生理學、神經病理學原理都可用於解釋某些模式的起源。《肌肉鏈與扳機點:手法鎮痛的新理念及其應用》作者認為神經係統和肌筋膜結構在此過程中分彆作為組織者與效應器官均起重要作用。書中,基於頭部整骨療法中的屈麯與伸展兩種運動模式提齣瞭肌群模型。第二部分中介紹瞭一係列治療肌筋膜病變的方法,並就臨床上極具價值的扳機點療法做瞭詳盡的描述。有意僅講述其在整骨療法力學中的應用,因為力學在姿式維持中起重要作用且可作為診斷之用。

目錄

《解剖列車——徒手與動作治療的肌筋膜經綫(第三版)》

簡介:鋪設理論路基 

1筋膜及其生物力學調控 

2遊戲規則 

3後錶綫 

4前錶綫 

5體側綫 

6螺鏇綫 

7手臂綫 

8功能綫 

9前深綫 

10訓練中的解剖列車 

11結構分析 

附錄1水平經綫注釋 

附錄2結構整閤 

附錄3肌筋膜經綫與東方醫學 

名詞術語 

參考文獻


《肌肉鏈與扳機點:手法鎮痛的新理念及其應用》

第一部分 肌肉鏈

1 概論

1.1 肌肉鏈在人體中的重要性

1.2 Still博士的整骨療法

1.3 科學證據

1.4 移動性和穩定性

1.5 人體是一個整體

1.6 結構與功能的相互關係

1.7 脊柱和運動係統的生物力學

1.8 體內平衡的重要性

1.9 神經係統是控製中心

1.10 肌肉鏈的不同模式

1.11 本書內容

2 肌筋膜鏈的模型

2.1 本體神經肌肉易化

2.2 Godelive Struff-Denys

2.3 Thaomas W.Myers

2.4 Leopold Busquet

2.5 Paul Chauffour:骨性結構之間的機械連接

2.6 關於肌筋膜鏈不同理論的結論

3 生理學

3.1 結締組織的成分

3.2 結締組織的營養

3.3 “爬行現象”

3.4 肌肉

3.5 筋膜

3.6 器官的植物神經支配

3.7 Irvin M.Kon

3.8 Sir Charles Sherrington

3.9 Harrison H.Pryette

3.10 步態錶明全身的功能運動模式

4 顱骶模型

4.1 William C.Sutherland

4.2 顱骶係統的生物力學

4.3 顱骶機製的運動和功能障礙

4.4 顱功能不全和姿勢不良對外周的影響

5 John Martin Liyylejohn的生物力學模型——脊柱力學

5.1 曆史

5.2 脊柱力學和身體的力綫

5.3 力的多邊形

5.4 弓、支點、雙弓

5.5 Dummer特異性校正技術

6 姿勢肌、時相肌和交叉綜閤徵(Vladimir Janda對肌筋膜治療方法的貢獻)

6.1 姿勢

6.2 肌肉運動

6.3 骨骼肌縴維類型

6.4 交叉綜閤徵

6.5 臨床實踐結果

7 Zink模式

7.1 Zink模式的組成

7.2 Zink模式的實際應用

8 肌筋膜鏈——一種模型

8.1 肌肉鏈

8.2 總結與結論

8.3 扭轉

8.4 一些肌或肌群的特性

9 姿勢

9.1 關鍵區域

9.2 姿勢平衡

9.3 下肢長度差異

10 診斷

10.1 就醫史

10.2 體格檢查

11 治療

11.1 肌肉能量技術

11.2 肌筋膜鬆解技術

11.3 神經肌肉技術

11.4 肌筋膜鬆解技術治療缺血性壓迫


第二部分 扳機點及其治療

12 定義

13 扳機點的分類

13.1 活躍的扳機點和潛在的扳機點

13.2 扳機點癥候群及其維係因素

14 扳機點的病理生理學

14.1 扳機點局部緊張度增加及牽扯痛

14.2 扳機點局部緊張度增加及牽扯痛的原因

15 扳機點的診斷

15.1 詳細詢問病史

15.2 圖示疼痛類型

15.3 檢查肌肉活動

15.4 尋找扳機點

16 扳機點的治療

16.1 牽拉-噴霧技術

16.2 等長收縮後放鬆/肌肉能量技術/肌筋膜鬆解

16.3 缺血性壓迫/手法抑製

16.4 深壓按摩

17 扳機點的維係因素

18 節段易化

19 扳機點

19.1 與頭頸部疼痛有關的肌肉

19.2 與上胸部以及上肢疼痛有關的肌肉

19.3 與肘關節及手指疼痛有關的肌肉

19.4 與軀乾上部疼痛有關的肌肉

19.5 與軀乾下部疼痛有關的肌肉

19.6 與臀部、大腿和膝關節疼痛有關的肌肉

19.7 與小腿、踝關節和腳疼痛有關的肌肉

參考文獻

索引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