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左图右史:百孝图记》描绘了近百个脍炙人口、令人敬佩的行孝故事,书中所收的人物,上自五帝之一的舜,下至清代光绪年间的王萝惺,这些孝子,不论是苦孝、节孝、死孝,还是奉养、承欢、哀祭,都有值得令人称道的地方,对教育人们尊敬老人、孝敬父母,都是很有帮助的。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舞台上,涌现了许多形形色色、风采各异的人物,他们或叱咤疆场、智谋超群,或孝以事亲、情真意恳,或美丽善良、聪慧绝伦……几千年来,这些人物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他们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部分特质:忠勇、孝敬与贤惠。
《百将图传》、《百孝图说》、《百美新咏图传》自出版以来,自清至今,受到众人的喜爱,也受到政界、军界、教育界、企业界、学术界人士的普遍重视。
“左图右史”保留原典风貌,有着较高的文献价值。原典翻译,使文字活泼生动,便于阅读。评说部分,联系当下,新意迭现。丛书运作过程中,受到社内许多人的好评。
传各一人,图各一事,一人一传,一事一图,意为“左图右史”,因内容变化,书名也改为今名。
目录
帝孝
虞舜终身孺子慕
汉文帝侍疾尝药
魏主宏孝感玺文
王孝
周文王喜忧因亲
贤孝
闵损痛单感后母
曾参心痛感啮指
仲由养亲远负米
高柴执丧三年哀
乐正子伤足念亲
温靖
黄香九龄扇枕簟
贫养
郭巨埋儿天赐金
茅容供鸡宾起拜
刘悛织草鞋养母
浣纱女殉母全贞
李女断发誓养亲
乞养
杨乙行乞养双亲
禄养
毛义捧檄喜慰亲
潘岳灌园养慈母
嗜养
姜诗孝感泉涌鲤
王祥卧冰求鲫鱼
杜孝筒鱼远奉亲
先馈
陆绩念母怀丹橘
爱亲
魏木兰代父戍边
吴猛代亲供蚁噬
赵至泣耕伤父劬
黄庭坚涤母溺器
朱百年痛母断绵
狄仁杰心随云飞
曹工皋鱼笏慰母
敬亲
顾恺拜跪读父书
崔孝芬奉婶如埘
赵毓孝烈萃一门
悦亲
老莱子舞彩娱亲
韩伯俞泣■伤老
鲍永出妇因叱狗
戴良娱母学驴呜
遵教
陶侃庐墓感鹤仙
刘安世直谏慰亲
承志
何叔度推爱姨母
感亲
尹伯奇采婷抚琴
薛包洒扫回亲心
祈寿
吕良子姊妹祷天
祷疾
萧睿明孝感丹书
康孝女乳弟延嗣
侍疾
沈起弃官侍父疾
庾黔娄尝粪心苦
食医
郯子扮鹿求鹿乳
孟宗哭竹冬生笋
汤霖泣水夏结冰
药医
解叔谦藤酒疗亲割股
唐俨夫妇笃孝思
黄家瑞割股医母
救罪
吉■叩阙免父罪
拯难
缇萦救父书陈情
杨香救父手缚虎
卢氏护姑冒白刃
感暴
蔡顺桑甚感强盗
江革负母孝感盗
殉难
元氏女投水砌父
曹峨投瓜得父
饶娥痛父哭水滨
寻亲
朱寿昌弃官访母
刘谨寻父万里行
护棺
廉范扶榇荡危舟
古初捍火全父枢
■子■孝感退水
哀毁
王修哭母里罢社
匡号叫返母魂
营葬
颜乌孝感乌筑墓
董永卖身孝感天
孙钟孝行鹤点穴
何子平葺屋兴悲
熊衮孝感天雨钱
庐基
欧宝庐墓虎助祭
夏侯祥异禽吊孝
像事
丁兰思亲刻木像
赵仁行佣奉母像
哀祭
欧阳观悲深风木
哀思
金日■甘泉泣画
竺弥雷震伏墓哭
王哀痛父废《蓼莪》
甄恬思父感来格
徐积避石尊父诲
梁诏孝行感甘露
杨敬痛父泣战书
报仇
姚兕刻器志父仇
谢小娥手刃父仇
沈云英孝烈兼全
孝祖
李密辞官养祖母
刘殷哭芹孝感天
程通上书代祖役
孝友
姬公旦克尽子道
徐亨为母代兄死
锡类
颖考叔借母悟君
节孝
窦娥含冤三年旱
陈孝妇顺夫养姑
赵孝妇鬻儿买棺
曾氏守节奉■姑
贞孝
鲍苏妻一心事姑
乳孝
崔氏妇乳姑尽孝
精彩书摘
汉文帝侍疾尝药汉文帝侍疾尝药丙戌孟冬于郑州汉文帝侍疾尝药现异征苍龙入梦遵母命绛侯超生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母薄后,梦苍龙而生帝。帝幼笃于孝道。当高祖征陈稀返洛阳,以代地居常山之北,近匈奴,屡被寇,乃稍分山西太原地以益之,命群臣择诸王可立者。皆日子恒贤孝温良。遂立为代王,都晋阳,后徙中部。高祖崩,诸吕擅权,陈平、周勃定策,迎王为帝。尊薄后为皇太后。帝事后甚谨,奉食不怠。后尝卧病三年,帝朝夕侍侧,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口尝弗进。当时天下成称颂帝之仁孝。史载,绛侯周勃被人诬讦图谋不轨,下狱论死。廷臣莫敢营救。太后闻之,责帝曰:“降侯抬诛诸吕,绾皇帝玺,居北军,不以此时反。今一小县,乃谋反耶”帝改容谢罪,乃赦勃,复爵邑。由此观之,文帝之小心事亲,闻过即改,可谓贵而能孝者也。
【译文】汉文帝名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母亲薄后梦见苍龙,遂生下文帝。文帝自幼忠实地奉行孝道。高祖征伐代王陈稀返回洛阳之后,认为代地在常山以北,接近匈奴,经常受到侵犯,就把山两太原的属地划分一些给代郡,以扩大代郡的地盘,命令群臣从诛王中选择一个可以胜任的人,立为代王。群臣都说刘恒贤明孝顺、性情温良,可立为代王。于是,刘恒就被立为代王,建郁晋阳(今山两太原),后来又迁都中都(今山西平遥县)。汉高祖死后,皇后吕雉及吕氏兄弟专擅朝政,承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定计,除去吕,迎立代工刘恒为帝。文帝尊母亲薄氏为皇太后,侍奉太后十分恭谨,赡养之事不敢懈怠。后米,薄太后生病,卧床三年。汉文帝早早晚晚在身边侍候,眼睛不曾眨一下,也不曾解衣休息,煎的汤药必须亲口尝一尝冷热是否合适,然后才端上去。当时,天下人都称赞文帝仁爱孝顺。据史书记载,绛候周勃被人诬陷图谋造反,被捕入狱,处以死罪。朝中大臣虽知周勃冤屈,却没有人敢营救。薄太后听说后,责备文帝说:“绛侯当初诛杀诛吕姓乱臣时,身上系着阜帝玉玺,手中握有重兵,那个时候尚且不反。如今仅享一个小县的俸禄,却要谋反吗?”汉文帝意思到自己的过错,向太后谢罪,赦免了周勃,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原来享受的俸邑。从这件事来看,汉文帝小心侍奉母亲,闻过能改,可以说是身居*之位而能够尽孝的人了。
【评说】俗话说“人一阔脸就变”、如果贵为帝王,身居兆民之上,川剧的变脸术恐怕也不及他变得性。翻翻二十五史,看看那些一夜之间变泰发迹的人,不变脸者有几?身份变了,地位变了,所处环境变了,面对的人群变了,脸变一变似乎也无可指责。但是,在变脸的同时切记下可失却真情和诚心。如果脸随环境变,心随脸变,那就不是变脸的问题了,而是变德性了。赤子之心、纯朴之情、恭敬之意、仁义之德如果一变,那就完全失去了本真。汉文帝身居*之位而能小心事亲、闻过即改,说明他贵为帝王却没有丧失做人的本真。
魏主宏孝感玺文吮痈起沉痼一片天真临丧至毁形满腔孺慕北魏主宏,姓拓跋氏,幼有至性。当四岁时,父弘病痈,医药不效。宏亲吮之,立愈。弘喜黄老浮屠之学,心厌尘俗,集百官传位于宏,时方五岁也,悲泣不止、父怪问之,答曰:“代亲之感,悲从中来。”父叹曰:“我儿真孝子,必能治国矣。”宏即继位,建号太和。当修筑宗庙时,掘地得一玉玺,方一寸九分,其文略曰“孝思慈亲”。百官为之竦动,宏亦改容。据《北史》载,太和十四年秋,母冯氏死,宏水粒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
群臣力谏,始进一粥。及表请下葬地,宏曰:“奉侍梓宫,犹思仿佛见之。
山陵迁厝,诚不忍闻。”固请,乃葬方山,以母生前乐此山风景,每日“必葬我此山”,故从其愿。冯氏性悍,每忌宏英明,恐不利于己,曾于严寒闭之空室,绝食三日,继之又杖之,几死。宏无怨言,亦无恨意。十五年春,宏谒母陵,上奉祭品,追思哀哭,终日不食。侍中冯诞哭劝,至夜分,乃允。饭罢,朝夕哭。值祥期,于事前帅百官夜宿太和庙,哭极衰礼毕,易服,缟冠草带黑履,复哭至晓。次日易祭服,缟冠白布深衣绳履。既祭出庙,立哭良久,始还宫。已而祭陵,恸哭声嘶,绝而复苏者数次。拜陵既毕,乃奉神主迁于太和庙。如魏主宏者,可谓大孝终身慕父母矣。
【译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自幼性情纯真。他四岁的时候,父亲拓跋弘背上生疮,治疗不见效果。拓跋宏亲口吸出浓血,背疮很快就痊愈了。父亲拓跋弘喜爱道家和佛家学说,厌弃尘世,召集文武百官,传位给拓跋宏。这时拓跋宏才五岁,得到皇位不仅不喜,反而悲泣不止。父亲很奇怪,问为何而哭。
拓跋宏回答说:“因为要代替父亲做皇帝,所以禁不住心中悲戚。”父亲感叹道:“我儿真是孝子,一定能够治理好国家!”拓跋宏继位后,改年号为太和。修建宗庙时,从地下挖出一块玉玺,一寸九分见方,上面刻有“孝思慈亲”。百官见了悚然动容,拓跋宏也为之感动。据《北史》记载,太和十四年(490)秋,母亲冯氏死了,拓跋宏一连五天滴水未进,粒米未尝,因过分悲哀而损伤了身体,超过了礼仪的规定。在群臣的极力劝说下,他才喝了一小碗粥。群臣上表请求选择安葬之地,他说:“奉侍母亲的灵柩,就好像见到了母亲一样。把灵柩运到陵墓埋葬,我实在不忍心。”文武百官坚持请求,拓跋宏这才把冯氏安葬在方山。因为冯氏生前喜欢这里的风景,经常说:“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这里。”所以,拓跋宏就顺从了母亲的心愿。
……
前言/序言
“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尽管人们习惯上认为“孝”属于儒家伦理文化范畴,但实际上儒、释、道都推重孝道,有所谓“三教之发源,皆孝德所自始;三教之归极,皆孝德所演成。是孝德又足以统乎三教”之说(清?李时品《百孝昏序》)。三教推重孝道,表现却各有不同,儒家主张对尊亲养生奉死,道教主张福及亲族,佛教则主张惠及众生。但是,孝道之深入人心,主要的还应归功于儒家文化的大力张扬。儒家视“孝”为仁义之本,认为:“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木与!”(《论语?学而》)传说孔子作《孝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属于“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明确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百行孝为先、孝为仁之本、孝乃立身之本等思想观念,逐渐成了人们的自觉意识,成了检验或约束人们的社会文化行为的重要标准之一。笃行孝道受到了儒家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赞扬。
出于宣扬孝道的目的,史家在各种官修正史中特辟《孝友传》,勾那些孝顺尊亲、友爱兄弟的人物卡对碑立传。同样是出于宣扬孝道的目的,各种各样的《孝子传》先后问世。《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王昭之《孝子传赞》三卷,晋?萧广济《孝子传》十五卷,南朝?宋?郑缉之《孝子传》十卷,师觉授《孝子传》八卷,宋躬《孝子传》二十卷,以及佚名《孝子传略》二卷。由于战火兵燹,这些书籍早已亡佚。清代道光年问,高邮茆泮林搜集遗佚,辑得刘向、萧广济、王歆、王昭之、周景式、师觉授、宋躬、虞盘和佚名等所作《孝子传》九种,收入“十种古逸书”丛书中。近代以来,据“十种古逸书”丛书所收《孝子传》和史书《孝友传》编撰各种孝子故事的书籍逐渐多了起来。其中有清成丰年间黄小坪编著的《百孝图说诗传》,光绪初年陈凤屏依据黄著又加增订、李时品述说的《百孝图说》,清末政治家、文学家张之洞的《百孝图说》,1937年陕中郭莲青据黄著改编的《百孝图说》,等等。就其内容来看,皆是题目下有两句诗对孝行人物进行评介,然后用文言介绍孝行人物的主要事迹,因此可以肯定基本上都是从黄小坪的《百孝图说诗传》这一系统演化而来。
《百孝图说》所收的人物,上自五帝之一的舜,下至清代光绪年间的王萝惺。作者把这些人物分为帝孝、王孝、贤孝、温清、贫养、乞养、禄养、嗜养、先馈、爱亲、敬亲、悦亲、遵教、承志、感亲、祈寿、祷疾、侍疾、食医、药医、割股、救罪、拯难、感暴、殉难、寻亲、护棺、哀毁、营葬、庐墓、像事、哀祭、哀思、报仇、孝祖、孝友、锡类、节孝、贞孝、乳孝等40类,其中许多人物的孝行颇为感人,一般人是很难做得到的。收入书中的这些孝子,不论是苦孝、节孝、死孝,还是奉养、承欢、哀祭,都有值得令人称道的地方,对教育人们尊敬老人、孝敬父母,都是很有帮助的。尽管作者划分较细,试图有所区别,但孝道归结到一点,不外是养生奉死,因此不少孝子故事都给人似曾相识之感。但是也应该指出,书中一些受到作者称赞的孝行,其实未必符合天理人伦。如“唐俨夫妇笃孝思”、“黄家瑞割股医母”、“郭巨埋儿天赐金”等所宣扬的孝道,既违背天理,又不近人情,实际上是一种“愚孝”。再如“浣纱女殉母全贞”、“元氏女投水殉父”、“曹娥投瓜得父尸”、“饶娥痛父哭水滨”等以死殉难之“孝”。都是以极端的行为来全“孝”。类似这样的“孝”,其父母如果九泉有知,肯定不会赞许。这些所谓的孝行,表面看来似乎符合儒家的孝道观念,实际上反映出的却是宋明理学家的孝道思想,对人们的精神和肉体都是一种极大的摧残。对这类所谓的“孝行”,必须予以严厉的批判。至于作者在书中宣扬的“孝感”,封建迷信成分居多,应该加以甄别,不能偏听偏信。另外,书中述及古代孝子的时候,叙其时代依据原有文献,而人物的籍贯居里则多采用清朝的行政区划,出现了人物时代与籍贯居里不一致的情况。这也是读者阅读时应该加以注意的。
《百孝图说》所收孝行人物,正传一百人,另有附传二十三人。正传是咸丰年间黄小坪《百孝图说诗传》的原文,附传则搀入了清成丰以后的人物故事,因而可以推定附传是黄小坪《百孝图说诗传》流行之后后人附赘进去的。譬如光绪年间陈凤屏增补、李时品述说的《百孝圈说》,据卷前李时品序.此书当成书于光绪二年丁丑(1876),可是,“夏侯祥异禽吊孝”一文中的附传却出现了“前清光绪年间”这样的词句。很显然,这样的词句不可能出自陈凤屏之手,也不可能出自张之洞之手,而应是民国初年的刊印本加进去的。此次整理,以陈凤屏增补、李时品述说的《百孝图说》为底本,以民国年间的刊印本为参校本,删除了李时品的述说,校改了其中的讹误。为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对原文作了翻译,并对每一个孝行故事进行了简要的评说。不当之处,敬祈教正。
左图右史:百孝图记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绝对好评!6.18入手,京东给力!
评分
☆☆☆☆☆
有图有原典文字,有译文,版式不错,传统文化休闲阅读不错的选品。
评分
☆☆☆☆☆
英典的书是很好的,比中图好一百倍。
评分
☆☆☆☆☆
好书!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设计美观,印刷精美,学习必备,商家用心,包装完好,每本塑封,发票及时,物流给力,赞必须滴!绝对五星!
评分
☆☆☆☆☆
书是原版,装订好,印刷清,满减加券很便宜,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
☆☆☆☆☆
送货很快,省去外出的麻烦。
评分
☆☆☆☆☆
书是原版,装订好,印刷清,满减加券很便宜,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
☆☆☆☆☆
好书!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设计美观,印刷精美,学习必备,商家用心,包装完好,每本塑封,发票及时,物流给力,赞必须滴!绝对五星!
评分
☆☆☆☆☆
英典的书就是喜欢,价廉物美,包装细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