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人人都爱经济学》作者 王福重 最新作品!
一本让你系统学习经济学的最佳读物!
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通俗而不失深刻、有趣而不失严谨、犀利而不失通达
与《金融的解释》并称为最佳经济学入门读物
经济学并非简单解释经济现象,更多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思考、行事,才会更加幸福和快乐。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是人生的必修课。更重要的是,不同的经济理论导致不同的经济制度,进而造成不同的经济社会后果。因此,经济学也是国家治理的必修课。
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似乎极其显明,但世人常常忽略和明显违背它们,如需求定律;另外一些原理,表面有些晦涩,但同样是活生生的现实,却被一再否认,如比较优势原理。这说明,经济学的道理,不经过系统的学习,是不会自悟,且更难自觉坚持的。
内容简介
《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以《纯粹经济学》命名本书,是模仿伟大的经济学家瓦尔拉斯(LéonWalras)的《纯粹经济学要义》(ElementsofPureEconomics),表明全书内容的经典和纯粹,是原原本本地讲述经济学原理,而不夹带杂货。
《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是在《人人都爱经济学》的基础上,修改了几乎所有的章节,替换了大部分案例,几乎修改了原文的每一句话。本书共十九讲,涵盖了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
《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的任务,即是完整、系统地讲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认识世界的方式。试图让读者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作者简介
王福重,著名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在《金融研究》等学术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基于t-分布下外债利率风险的VAR度量模型”“外包对中国软件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计量分析”“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和归属性质研究”等。
有专著10余部,包括《金融的解释》《人人都爱经济学》《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公平中国》等畅销书。主要译著有:《经济学基础》(EssentialsofEconomics,第4版到第7版),并且为经济管理类畅销图书《思考:快与慢》《凯恩斯革命》《赤裸裸的经济学》《超爆魔鬼经济学》《一切皆有价》《信号与噪声》《当增长停止》《数据化决策》等作序。
目录
自.序 // XI
第1 讲.所谓经济学
欲望、稀缺和资源配置 // 005
效率 // 009
第2 讲.经济学思维
边际考虑 // 020
机会成本 // 028
均衡考虑 // 032
第3 讲.经济学的假设
伽利略的实验 // 040
科学的作用 // 04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043
人人都是自利的 // 044
看不见的手 // 046
义利之辩 // 049
第4讲.供给和需求
分工和交换 // 056
劳动决定价格吗? // 058
葡萄酒的故事:劳动价值论的终结 // 059
资本和土地的作用 // 061
边际效用 // 062
均衡价格 // 066
理解供给和需求 // 068
市场为何物 // 070
第5讲.消费者
吃自助餐的学问 // 085
另一种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方法 // 085
效用无单位 // 087
重新解释“水和钻石”之谜 // 089
第6讲.厂商
边际产量 // 098
产量最大的原则 // 100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 // 101
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部分 // 103
亏损与停产 // 105
企业停产的条件 // 106
短期和长期 // 108
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 108
第7讲.完全竞争和垄断
完全竞争的特点 // 117
为什么完全竞争最好? // 118
小麦市场 // 120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值 // 120
完全竞争厂商的决策 // 121
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 123
垄断的好处 // 125
垄断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 125
第8讲.博弈论
海盗分金 // 133
什么叫分析问题 // 135
传统经济学方法的困境 // 136
博弈论(Game Theory) // 137
囚徒困境 // 138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140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142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143
第9讲.垄断竞争和寡头
垄断竞争 // 152
垄断竞争和垄断 // 153
广告 // 154
垄断竞争的优点和缺点 // 156
寡头:全新的市场结构 // 156
主导厂商 // 157
博弈论的解释 // 158
第10讲.GDP
GDP的ABC // 166
人均GDP // 172
GDP的缺陷 // 172
笑话一则 // 173
第11讲.总需求
大萧条的警示 // 180
凯恩斯的解释 // 181
萨伊定律 // 183
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 // 184
总需求的重要性 // 185
节俭悖论 // 186
《蜜蜂的寓言》 // 187
第12讲.财政政策
公共物品 // 196
灯塔 // 198
财政政策 // 198
税 // 200
政府开支 // 201
乘数效应 // 202
财政政策选择 // 204
挤出效应 // 205
政策的短期性 // 207
第13讲.货币和银行
货币的定义 // 213
交换 // 214
货币的出现 // 215
金银 // 216
纸币和信用货币 // 216
干干净净的货币 // 217
司马迁 // 218
货币的分类 // 219
利率 // 219
假如没有银行 // 221
银行的价值 // 224
银行的奇妙之处 // 225
第14讲.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 231
货币政策 // 233
准备金 // 235
货币创造 // 236
再贴现 // 239
公开市场操作 // 240
货币政策运用 // 24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 242
第15讲.失业
失业和失业率 // 247
失业的原因 // 249
最低工资法 // 252
减少失业 // 253
第16讲.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 260
CPI // 260
恶性通货膨胀 // 261
可预期的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 262
隐蔽的税收 // 264
通货膨胀的原因 // 265
通货膨胀治理 // 267
第17讲.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日本的奇迹 // 275
悲观的马尔萨斯 // 277
自然资源 // 279
物质资本 // 279
技术 // 281
人力资本 // 283
制度最重要 // 285
第18讲.国际贸易
绝对优势 // 292
比较优势 // 296
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 // 300
裤子和飞机的故事 // 302
幼稚产业 // 303
关税和配额 // 303
高科技与自由贸易 // 305
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 // 305
自力更生不是美德 // 306
第19讲.国际金融
外汇 // 317
理解外汇 // 319
汇率 // 320
升值和贬值 // 321
一价律和巨无霸指数 // 322
购买力平价说 // 323
购买力平价说的缺陷 // 324
国际收支说 // 325
固定汇率制 // 327
浮动汇率制 // 329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 330
附.录.经济学的99个关键词 // 335
参考文献 // 347
前言/序言
如果以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为肇始,经济学已有200余年的历史,靠着一代代经济学家的努力,终成一座宏伟大厦。经济学并非简单解释经济现象,更多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思考、行事,才会更加幸福和快乐。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是人生的必修课。更重要的是,不同的经济理论导致不同的经济制度,进而造成不同的经济社会后果。因此,经济学也是国家治理的必修课。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似乎极其显明,但世人常常忽略和明显违背它们,如需求定律;另外一些原理,表面有些晦涩,但同样是活生生的现实,却被一再否认,如比较优势原理。这说明,经济学的道理,不经过系统的学习,是不会自悟,且更难自觉坚持的。本书的任务,即是完整、系统地讲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经济学认识世界的方式,让读者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这是一个繁难的任务,我在写作时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唯恐有负读者的期待。任务似乎完成得还不错。本书2008年曾以《人人都爱经济学》出版,受到众多读者的厚爱,也得到专业内人士的肯定。六年多来,每天都能收到读者的来信(E-mail),谈他们对本书的喜欢和阅读心得,并指出他们认为的可商榷之处。这对作者是最大的鼓舞和欣慰。 这是一次全新的修订,几乎每一句话都有改动,以便表达更准确。结构也有调整,变得更紧凑。《纯粹经济学》书名是模仿列昂?瓦尔拉斯的《纯粹经济学要义》,表明本书内容的规范性和态度的严肃性,同时向伟大的瓦尔拉斯致敬。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热情安排,特别是第二分社的卢俊社长和策划编辑李玫女士,他们容忍了我慢慢吞吞的修改。希望新老读者都继续喜欢本书,并提出你们的意见和建议。
王福重2014年10月于北京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本与《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内容无关的、关于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图书简介。 --- 《光影交织的城市:现代性、空间重塑与治理悖论》 作者: [此处可虚构一位学者或资深城市规划师的名字,例如:李明哲] 出版社: [此处可虚构一家出版社,例如:现代视野出版社] 字数: 约 1500 字 卷首语:在水泥与数据的迷宫中寻找呼吸的尺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城市”定义的世界。从历史的河流中崛起,城市一直是人类文明最复杂的结晶体。然而,当我们身处其中时,却常常感到一种深刻的疏离感。高耸的摩天大楼遮蔽了阳光,高效的交通系统似乎只为更快的通勤服务,而数字化的管理工具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悄然重塑着我们的社会关系和空间感知。 本书并非对宏大叙事或僵硬的理论模型进行重复阐述,而是试图深入现代城市肌理的褶皱之中,探究在资本逻辑、技术进步与社会需求剧烈碰撞下,城市空间是如何被建构、被体验,又在何种程度上失焦的。我们关注的不是宏观的GDP增长或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城市尺度下,个体生命经验与权力结构之间的复杂博弈。 第一部分:现代性之锚与空间的解构 城市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是现代性逻辑渗透和作用的结果。本部分追溯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规划如何从应对公共卫生危机转向追求“效率至上”的工程学范式。 一、工业遗产的幽灵与功能分区: 我们将详细考察早期现代城市规划大师如霍华德、柯布西耶等人的理念,并非简单地赞扬或批判,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剖析“功能分区”的初衷及其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割裂了城市生活的整体性。例如,郊区化如何通过“卧室社区”的概念,固化了阶层隔离,并将工作与生活的场景机械地分开。 二、资本驱动下的空间置换: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往往披着“美化市容”的外衣,实则是资本逐利性的集中体现。本章通过对几个标志性案例的微观分析,揭示“绅士化”(Gentrification)的机制。财富的涌入如何不可避免地排挤原有居民,使底层社区的文化记忆被“洗白”或符号化,最终导致城市中心地带的文化同质化。我们审视那些被拆除的旧街区,它们消逝的不仅仅是砖瓦,更是一种独特的、非标准化的生活方式。 三、基础设施的“隐形统治”: 道路、地铁、管网,这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城市要素,实际上是权力最直接的物质载体。本部分引入了对“基础设施哲学”的探讨,指出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分配往往预设了何种“理想公民”的形象,并惩罚那些不符合预设规范的群体(例如,无障碍设施的缺失对残障人士的隐性歧视)。 第二部分:数据洪流与数字治理的悖论 进入21世纪,城市治理迎来了“智能”革命。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被寄予厚望,试图解决传统城市管理的冗杂与低效。然而,这场技术驱动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治理困境。 四、算法的边界与透明度危机: 智能交通系统(ITS)、智慧安防系统,它们如何实时监控和预测城市活动?本章深入剖析算法决策链条的“黑箱”效应。当红绿灯配时、垃圾清运路线甚至警力部署都依赖于算法优化时,谁来监督算法的公平性?我们讨论了当城市运营效率最大化时,个体隐私与被监控感之间的紧张关系。 五、数字鸿沟与被排除的群体: 智慧城市的概念往往建立在技术普及率极高的情况下。对于老年人、低收入群体或文化适应力较弱的移民来说,数字化的公共服务反而构成了新的壁垒。本书批判了“技术中立论”,强调技术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社会包容性,否则,智慧城市将仅仅是精英阶层的效率工具。 六、城市作为数据生产者: 我们的每一次出行、每一次消费,都在为城市的数据池贡献燃料。本部分探讨了城市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公共空间产生的数据是否应被私营科技公司无限制地商业化?我们呼吁建立更透明、更民主的数据治理框架,确保城市数据回归公共利益。 第三部分:重塑尺度与“地方感”的回归 面对宏大规划和无形算法的挤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城市空间中的“人”的尺度。本部分聚焦于如何通过社区行动、地方认同和参与式规划,重建城市的活力与韧性。 七、未被使用的空间与“都市游击”: 城市中总存在被规划遗漏、被资本忽视的“间隙空间”(如废弃的铁路边、未开发的角落)。本章描绘了艺术家、社区组织者如何通过非正式的、有时甚至是“游击式”的介入,激活这些空间,使其成为抵抗标准化的文化孵化地。这些自发的行为,是城市生命力最直接的体现。 八、记忆的景观与地方的意义: 一个真正有魅力的城市,是其历史印记与当下生活交织的产物。我们分析了如何通过保护历史叙事、重构社区街道的尺度和人性化设计,来增强居民的“地方感”(Sense of Place)。这不仅仅是保留老建筑,更是维护那些承载着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的物理场景。 九、从治理到共治:公共领域的再创造: 最终,城市治理的未来不在于更强大的中央控制,而在于更广泛的参与。本书提出了社区导向规划(Community-Based Planning)的实践路径,探讨如何搭建有效的平台,让不同利益相关者——居民、开发者、政府部门——能在真实的空间中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共同设计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平衡点 《光影交织的城市》旨在提供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帮助读者穿越城市建设的迷雾,看清隐藏在效率背后的社会成本与权力结构。现代城市是一场永不停止的实验,我们既是实验的参与者,也是被塑造的对象。理解这些机制,是我们夺回城市空间主导权、塑造更具人性化、更具韧性未来的第一步。 本书适合对象: 城市规划师、社会学和地理学研究者、城市政策制定者、对城市生活有深刻关怀的普通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