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岁到14岁,这套书教会你爱TA就要了解TA:
1岁:孩子成长很快,但也很难沟通,因为他还不会表达,他的不同行为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应对?
2岁:孩子到了“可怕的2岁”,他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很好,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一不留神,你就会忽视……
3岁:孩子总是和你对着干,很多能力好像也倒退了,面对叛逆的他,该溺爱还是该严格管教呢?
4岁: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有着变幻莫测的想象力,做什么都“过度”;运动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5岁:总是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并且有了很好的自我克制能力,因此,对父母来说也可以享受一段金色时光。
6岁:小小的矛盾体,集两个极端于一身,与母亲真正开始分离的起点。是家长*为享受的一段亲子时光。
7岁:退缩、内敛、沉静,对任何事情都过度敏感,个个都是“小担心”,追求完美主义,变得越来越讲道理,喜欢有自己的空间,好思索。
8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了。渴望自己的表现被大家肯定,希望自己被大家接受。
9岁:9岁的他独立意识更强,对自己要求也变得更高;做事更加执着,能够善始善终;时而表现得很成熟,时而表现得很善变,让人难以捉摸。
10-12岁:半大孩子,既想要成人的自由,有不想承担成人的责任。
13-14岁:渴望“独立”,是一段情绪起伏剧烈、精神压力大的时期。情绪可以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他们的行为。
路易斯·埃姆斯(1908-1996),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毕生致力于儿童发展、儿童养育实践研究,其教育理念影响了两代美国年轻父母。
弗兰西斯·伊尔克(1902-1981),美国儿童行为学博士,与路易斯·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都成为畅销书。
西德尼·贝克 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前所长,长期从事该研究所的医疗部门工作。
目录《你的1岁孩子》
《你的2岁孩子》
《你的3岁孩子》
《你的4岁孩子》
《你的5岁孩子》
《你的6岁孩子》
《你的7岁孩子》
《你的8岁孩子》
《你的9岁孩子》
《你的10-12岁孩子》
《你的13-14岁孩子》
顺应他的成长规律是的养育!
你是不是总在他n+1岁时,才理解他n岁时的为什么会这么做?
为什么要等事情发生之后才懊恼当初?
如果有这样一套书,告诉你他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标识,解开他每个年龄的密语,和他与你结的疙瘩……为人父母就变成了*容易的事!
这套书的系列编排逻辑性强得让人赞叹。它不是简单地按年龄划分,而是似乎串联起了孩子心智成长的内在脉络。比如,在对比了“一岁宝宝”和“五岁幼儿”的社交模式后,我能清晰地看到孩子在认知能力飞速发展过程中,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如何发生质变的。这种跨年龄的对比阅读,让我能更好地理解“物极必反”的道理——今天我强加给孩子的东西,会不会成为他明天发展的阻碍?我特别看重它对“自驱力”培养的探讨。我们这一代家长似乎都有点“包办”的倾向,生怕孩子走弯路。我希望这套书能给我提供一些“放手”的勇气和方法论,教我如何设置一个既安全又充满探索可能性的“游乐场”,而不是一个束缚重重的“玻璃房”。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的系统性建议,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超越了单纯的育儿知识,而上升到了对孩子未来人生观塑造的层面。
评分从整体上看,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也体现了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它没有采用那种密密麻麻的学术风格,而是留白适中,图文并茂,让人在疲惫的育儿间隙中,拿起来也能快速捕捉重点。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似乎并未回避育儿过程中的“父母自我成长”这一主题。很多书籍只谈如何教育孩子,却忽略了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青春期前夜(比如11、12岁)的章节,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孩子讨论敏感话题,如身体变化和价值观冲突的指导。我需要的不是一套冷冰冰的“操作手册”,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作为父母的不足,并温柔地指出改进的方向。如果这套书能陪伴我的孩子度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十几年,并帮助我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少内耗的家长,那么它就是我书架上最珍贵的藏品之一。
评分当我翻开这套书的几本分册时,最先吸引我的不是那些大段的育儿哲学,而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它不像某些严肃的心理学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真正站在一个普通家长的角度,去理解那种深夜里抱着失眠的孩子时的无助和困惑。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学龄前儿童的情绪管理部分,里面的案例描述简直就像是把我家的日常搬上了纸面——那些突如其来的哭闹、无理取闹的坚持,书里没有简单地贴上“叛逆”的标签,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隐藏的发展需求。我喜欢它那种鼓励家长保持好奇心和耐心的基调,它似乎在说:“是的,这很难,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对于一个正在努力平衡工作与家庭的职场妈妈来说,这种陪伴感比任何复杂的育儿技巧都来得重要。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微小而有力”的干预方法,那些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能在关键时刻扭转局势的小窍门,毕竟,我们的时间真的很宝贵,我们需要的不是理论考试,而是立竿见影的实战指南。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的育儿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是“贩卖焦虑”的工具。我买下这套《你的N岁孩子》系列,最大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种“正向的引导”,而不是令人窒息的“标准答案”。在阅读了几本关于学龄期(比如十岁左右)的篇章时,我发现它对同伴关系和自我认同危机的关注非常敏锐。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疏远父母,转而投向群体,这是一个危险又关键的转型期。我希望这本书能教我们如何“优雅地退后一步”,成为孩子可以随时求助的“安全基地”,而不是一个试图掌控一切的“监工”。我期待看到书中对数字化时代如何管理孩子屏幕时间的实用建议,这简直是当代父母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家庭契约范本,帮助我们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那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它满分。这种强调合作而非对抗的育儿理念,正是我所急需的。
评分这套书的标题《你的N岁孩子(套装共11册)》听起来就让人感到亲切和实用,毕竟养育孩子从襁褓到青春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甜蜜。我最近刚好在为家中那个正处于“探索期”的小家伙寻找一些可以信赖的育儿指南,所以毫不犹豫地就入手了这套书。我尤其欣赏它这种“分册精讲”的模式,而不是一本厚厚的通识读物。想象一下,当你正为三岁孩子突然的“我不做!”而焦头烂额时,你需要的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而是针对“三岁心理特点”的精准分析和实操建议。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育儿专家,随时待命在我的床头柜上,告诉我如何在不摧毁亲子关系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孩子度过每一个“发展里程碑”。我期待它能涵盖那些教科书里不常提,但却是家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比如如何应对分离焦虑,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不过度干预他们的天性。如果它真的能做到全程覆盖1岁到14岁的关键期,那这套书的价值简直无可估量,绝对是送给新手爸妈的“育儿圣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