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歲到14歲,這套書教會你愛TA就要瞭解TA:
1歲:孩子成長很快,但也很難溝通,因為他還不會錶達,他的不同行為意味著什麼,又該如何應對?
2歲:孩子到瞭“可怕的2歲”,他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很好,但事實卻不是這樣,一不留神,你就會忽視……
3歲:孩子總是和你對著乾,很多能力好像也倒退瞭,麵對叛逆的他,該溺愛還是該嚴格管教呢?
4歲:喜歡一切新奇的事物,有著變幻莫測的想象力,做什麼都“過度”;運動能力、錶達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瞭極大的發展……
5歲:總是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麵對生活,並且有瞭很好的自我剋製能力,因此,對父母來說也可以享受一段金色時光。
6歲:小小的矛盾體,集兩個極端於一身,與母親真正開始分離的起點。是傢長*為享受的一段親子時光。
7歲:退縮、內斂、沉靜,對任何事情都過度敏感,個個都是“小擔心”,追求完美主義,變得越來越講道理,喜歡有自己的空間,好思索。
8歲:願意接受挑戰,願意接受新鮮事物,性格也變得開朗自信瞭。渴望自己的錶現被大傢肯定,希望自己被大傢接受。
9歲:9歲的他獨立意識更強,對自己要求也變得更高;做事更加執著,能夠善始善終;時而錶現得很成熟,時而錶現得很善變,讓人難以捉摸。
10-12歲:半大孩子,既想要成人的自由,有不想承擔成人的責任。
13-14歲:渴望“獨立”,是一段情緒起伏劇烈、精神壓力大的時期。情緒可以滲透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影響他們的行為。
路易斯·埃姆斯(1908-1996),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傢,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她畢業於耶魯大學,畢生緻力於兒童發展、兒童養育實踐研究,其教育理念影響瞭兩代美國年輕父母。
弗蘭西斯·伊爾剋(1902-1981),美國兒童行為學博士,與路易斯·埃姆斯閤著的作品很多都成為暢銷書。
西德尼·貝剋 格塞爾人類發展研究所前所長,長期從事該研究所的醫療部門工作。
目錄《你的1歲孩子》
《你的2歲孩子》
《你的3歲孩子》
《你的4歲孩子》
《你的5歲孩子》
《你的6歲孩子》
《你的7歲孩子》
《你的8歲孩子》
《你的9歲孩子》
《你的10-12歲孩子》
《你的13-14歲孩子》
順應他的成長規律是的養育!
你是不是總在他n+1歲時,纔理解他n歲時的為什麼會這麼做?
為什麼要等事情發生之後纔懊惱當初?
如果有這樣一套書,告訴你他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標識,解開他每個年齡的密語,和他與你結的疙瘩……為人父母就變成瞭*容易的事!
這套書的標題《你的N歲孩子(套裝共11冊)》聽起來就讓人感到親切和實用,畢竟養育孩子從繈褓到青春期,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挑戰和甜蜜。我最近剛好在為傢中那個正處於“探索期”的小傢夥尋找一些可以信賴的育兒指南,所以毫不猶豫地就入手瞭這套書。我尤其欣賞它這種“分冊精講”的模式,而不是一本厚厚的通識讀物。想象一下,當你正為三歲孩子突然的“我不做!”而焦頭爛額時,你需要的不是泛泛而談的理論,而是針對“三歲心理特點”的精準分析和實操建議。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育兒專傢,隨時待命在我的床頭櫃上,告訴我如何在不摧毀親子關係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導孩子度過每一個“發展裏程碑”。我期待它能涵蓋那些教科書裏不常提,但卻是傢長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難題,比如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如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不過度乾預他們的天性。如果它真的能做到全程覆蓋1歲到14歲的關鍵期,那這套書的價值簡直無可估量,絕對是送給新手爸媽的“育兒聖經”。
評分坦白說,市麵上的育兒書籍汗牛充棟,很多都是“販賣焦慮”的工具。我買下這套《你的N歲孩子》係列,最大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種“正嚮的引導”,而不是令人窒息的“標準答案”。在閱讀瞭幾本關於學齡期(比如十歲左右)的篇章時,我發現它對同伴關係和自我認同危機的關注非常敏銳。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疏遠父母,轉而投嚮群體,這是一個危險又關鍵的轉型期。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我們如何“優雅地退後一步”,成為孩子可以隨時求助的“安全基地”,而不是一個試圖掌控一切的“監工”。我期待看到書中對數字化時代如何管理孩子屏幕時間的實用建議,這簡直是當代父母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傢庭契約範本,幫助我們與孩子共同製定規則,那我會毫不猶豫地給它滿分。這種強調閤作而非對抗的育兒理念,正是我所急需的。
評分從整體上看,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也體現瞭一種對讀者的尊重。它沒有采用那種密密麻麻的學術風格,而是留白適中,圖文並茂,讓人在疲憊的育兒間隙中,拿起來也能快速捕捉重點。最令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似乎並未迴避育兒過程中的“父母自我成長”這一主題。很多書籍隻談如何教育孩子,卻忽略瞭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情緒管理。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青春期前夜(比如11、12歲)的章節,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與孩子討論敏感話題,如身體變化和價值觀衝突的指導。我需要的不是一套冷冰冰的“操作手冊”,而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作為父母的不足,並溫柔地指齣改進的方嚮。如果這套書能陪伴我的孩子度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十幾年,並幫助我成為一個更有智慧、更少內耗的傢長,那麼它就是我書架上最珍貴的藏品之一。
評分這套書的係列編排邏輯性強得讓人贊嘆。它不是簡單地按年齡劃分,而是似乎串聯起瞭孩子心智成長的內在脈絡。比如,在對比瞭“一歲寶寶”和“五歲幼兒”的社交模式後,我能清晰地看到孩子在認知能力飛速發展過程中,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如何發生質變的。這種跨年齡的對比閱讀,讓我能更好地理解“物極必反”的道理——今天我強加給孩子的東西,會不會成為他明天發展的阻礙?我特彆看重它對“自驅力”培養的探討。我們這一代傢長似乎都有點“包辦”的傾嚮,生怕孩子走彎路。我希望這套書能給我提供一些“放手”的勇氣和方法論,教我如何設置一個既安全又充滿探索可能性的“遊樂場”,而不是一個束縛重重的“玻璃房”。如果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引導孩子設定目標並為之努力的係統性建議,那這本書的價值就超越瞭單純的育兒知識,而上升到瞭對孩子未來人生觀塑造的層麵。
評分當我翻開這套書的幾本分冊時,最先吸引我的不是那些大段的育兒哲學,而是那種撲麵而來的“生活氣息”。它不像某些嚴肅的心理學書籍那樣高高在上,而是真正站在一個普通傢長的角度,去理解那種深夜裏抱著失眠的孩子時的無助和睏惑。我特彆留意瞭關於學齡前兒童的情緒管理部分,裏麵的案例描述簡直就像是把我傢的日常搬上瞭紙麵——那些突如其來的哭鬧、無理取鬧的堅持,書裏沒有簡單地貼上“叛逆”的標簽,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隱藏的發展需求。我喜歡它那種鼓勵傢長保持好奇心和耐心的基調,它似乎在說:“是的,這很難,但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對於一個正在努力平衡工作與傢庭的職場媽媽來說,這種陪伴感比任何復雜的育兒技巧都來得重要。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微小而有力”的乾預方法,那些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但能在關鍵時刻扭轉局勢的小竅門,畢竟,我們的時間真的很寶貴,我們需要的不是理論考試,而是立竿見影的實戰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