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军服-全新增订升级版

二战苏德军服-全新增订升级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明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苏德
  • 军服
  • 制服
  • 历史
  • 军事
  • 收藏
  • 图鉴
  • 服装
  • 战争
  • 苏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新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社科
ISBN:9787552019971
商品编码:15198700008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二战苏德军服-全新增订升级版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作者:周明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69.8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552019971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 06版市面断货已久,且屡屡被盗版,此为全新增订升级版。

☆ 四百余幅彩图,详细解析二战特具代表性的苏德两国军服及装备,全景展示两军勋章及各类肩领臂章。


内容提要

周明、董旻杰著的《二战苏德军服(全新增订升级版)》通过大量精美彩图全方位、分阶段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和德国的各军兵种军服以及相关的军衔符号、勋章、领章、臂章、肩章、证章和个人装备及用品,既深具资料性,又富有艺术性,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周明,笔名光亭,1971年出生,长期从事军事历史研究,曾任《国际展望》杂志编辑,创办“知兵堂”工作室,出版过《碧海群狼》《大德意志师》等多部著作,多次作为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军事栏目的嘉宾,现为《深度军事》微信公众号主笔。

董旻杰,长期从事军事历史图书的翻译、审校和编撰工作。自2004年起,先后撰写了《死神的镰刀:闪击西欧》《沸腾的雪:阿登反击战》《装甲英豪——二战德军装甲兵上将温克和他的部队》等战史著作和大量战史文章,并参与审校了《闪击战:古德里安回忆录》《凯南日记》等军事译著。


目录

苏 军

苏联红军军服概述/3

1939―1940

步兵上士/6

炮兵下士/9

坦克兵上等兵/11

空军(航空兵)飞行员/12

炮兵中尉/13

空军(航空兵)大尉/14

步兵中将/16

步兵少将/18

1941―1942

NKVD边防军大士/19

炮兵中校/20

炮兵下士/22

工程兵下士/23

坦克兵上士/24

坦克兵中尉/25

摩托化步兵/26

大尉政治指导员/27

一级军事工程师/28

骑兵列兵/29

女民兵/30

哥萨克骑兵/31

上等红海军战士/32

1943―1945

军医勤务军士/33

步兵上士/34

步兵列兵和中校/35

女军医勤务人员/36

炮兵少将/37

炮兵少校/38

游击队员/39

步兵少将/40

步兵少校/41

军医勤务少校/43

坦克兵少校/43

NKVD边防军中校/43

侦察兵/44

步兵中尉/46

NKVD中校/47

NKVD边防军大尉/48

空军(航空兵)上尉/48

海军航空兵中尉礼服/49

步兵中将礼服/50

步兵下士礼服/51

附录:

苏维埃的荣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勋章/52

1945年莫斯科胜利阅兵式与胜利礼服/69

领章/90

臂章/91

肩章(1943式)/92

证章/94

个人装备/96

个人用品/98

德 军

德军军服概述/101

1939―1941

士官生/104

下士/106

伞兵/108

炮兵少尉/110

炮兵上尉/111

潜艇水手/112

1942―1943

海军/115

非洲军团步兵/118

山地师步兵/120

哨兵/122

步兵部队后勤士兵/124

值勤的宪兵/126

军警/128

党卫军帝国师/130

苏联战场后方的德国军警/132

“赫尔曼·戈林”装甲师/134

战斗机飞行员/136

“兴登堡”飞行联队飞行员/138

党卫军第16装甲掷弹兵师/140

工兵/144

伞兵/146

空军野战师/148

步兵/150

1944―1945

伞兵/152

陆军/154

116装甲师/156

反坦克兵/158

炮兵/160

“大德意志”师军士长/162

装甲兵上等兵/164

海军士兵/166

非当值军官/168

装甲侦察兵/170

步兵指挥官/171

第17空军野战师/172

“冯·萨拉扎”装甲团/174

“勃兰登堡”师/176

山地步兵/177

突击炮兵/178

通讯兵/180

党卫军“欧根亲王”师/183

“大德意志”师下士/184

侦察营下士/185

掷弹兵/186

空军军官/188

战斗机飞行员/189

陆军狙击手/190

武装党卫军“骷髅”师机枪手/192

比利时志愿兵/194

荷兰志愿兵/196

附录:

荣誉高于一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勋章/198

党卫军外籍部队国徽标志/213

党卫军师徽领章/214

党卫军军衔领章/215

党卫军肩章/216



《铁血征袍:二战苏德军服图鉴解析》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史诗中,无数普通人在命运的洪流中挣扎、抗争,最终谱写了属于他们的悲壮篇章。在这场战争的舞台上,硝烟弥漫的战场,不仅仅是战术与战略的博弈,更是不同意志、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激烈碰撞。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那些身披各色军服的士兵们,他们是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历史的承载者。 本书,《铁血征袍:二战苏德军服图鉴解析》,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尘埃,深入探究这场战争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残酷的战线上——苏德战场。我们聚焦于双方最核心的军事力量:苏联红军与德国国防军,以及其所属的重要分支。这不是一本简单罗列军服款式的图册,而是希望通过对这些军服的细致观察与深入解读,展现那个时代军事工业的特色,揭示军队的组织结构与作战风格,更重要的是,理解身着这些军服的士兵们所经历的真实生活与情感。 军事装备,尤其是军服,绝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衣物,它们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军服的设计、材质、颜色、标志,无不透露出设计者的意图、军队的理念,以及时代的印记。对于苏德战场而言,军服更是一个鲜活的载体,它们见证了从严寒西伯利亚到酷暑东欧的艰难行军,从初期的轻敌冒进到后期的顽强反攻,从辉煌的胜利到惨痛的代价。 本书的初衷,源于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敬畏,以及对那些沉默的见证者——军服的着迷。在过去的数年里,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军事档案、老照片,并考察了世界各地的军事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图像资料,力求呈现最真实、最详尽的苏德军服图景。我们深知,每一件军服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揭示一个被历史长河掩埋的真相。 这本书的问世,凝聚了我们团队无数的心血与热情。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二战苏德战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军服这一独特的视角,感受到那个时代军人的坚韧、勇气与牺牲,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第一章:严寒中的赤色雄狮——苏联红军军服解析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的铁蹄踏碎了和平的假象,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红军,这支拥有庞大数量的军队,在战争初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他们的军服,也在战争的洗礼下,经历了从设计理念到实际应用的诸多变化。 1.1 早期红军的代表:1935年式及之前的制服 在战争爆发前,苏联红军的军服设计深受内战时期以及早期苏维埃建设的影响。1935年式军服的出现,标志着红军制服体系的初步规范化。这类军服的特点是: 颜色与材质: 主要采用橄榄绿或卡其色,在后勤保障相对充足的时期,布料的质量和颜色也相对统一。冬季则配备羊毛材质的毛衣、厚实的棉布外衣以及著名的“乌沙anka”(带耳罩的帽子)。 款式与结构: 上衣多为立领设计,配有肩章,用于区分军衔。裤子多为直筒裤,便于穿着马靴或高筒靴。帽子的种类繁多,包括有帽檐的“皮洛特卡”(一种便帽)、军官常戴的具有防护性的“特尔巴”帽等。 标志与 insignia: 肩章是区分军衔的最重要标志,上面绣有军衔星章、指挥官符号和兵种颜色。胸前会佩戴各种勋章、奖章以及代表专业技能的徽章,如步枪射手、坦克兵等。红军标志性的五角星,在军服上以多种形式出现,如帽子上的帽徽、胸章等。 兵种差异: 尽管大体统一,但不同兵种在军服细节上也会有所体现。例如,坦克兵会配备专门的皮质头盔和服装,以应对坦克内部的颠簸和高温。骑兵则会穿着专门的马裤和高筒靴。 1.2 战争中的演变与适应:战时生产的特色 随着战争的进程,尤其是初期遭受重创,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受到极大影响。为了满足庞大的兵员需求,红军军服的生产经历了显著的调整: 简化设计: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许多复杂的工艺被简化。例如,肩章的设计可能变得更简单,甚至在某些时期,使用布制的肩章而非金属的。 材质的替换: 布料的质量和颜色可能出现不统一的情况,颜色可能偏灰、偏黄,甚至出现拼凑的现象。保暖性强的羊毛制品在严寒冬季尤其宝贵,也因此出现过使用其他填充物的情况。 “耐穿性”与“实用性”优先: 军服的设计更侧重于在严酷环境下的耐用性和实用性。例如,为抵御寒冷,会大量使用厚重的毛呢、棉布,以及人造毛皮。 “战士”风格的强化: 军服的细节设计越来越突出士兵的作战功能。例如,为方便携带弹药和装备,上衣会增加更多的口袋,裤子也设计得更宽松。 “波利诺”(Telogreika)的普及: 这种填充棉花的棉衣,因其保暖性极佳,成为红军士兵冬季最常见的服装之一,尤其在东线战场,它成为了对抗严寒的标志性装备。 1.3 关键兵种的军服特色 步兵: 作为红军的主体,步兵军服相对基础,注重耐用性和在各种地形下的活动便利性。 坦克兵: 战争初期,苏联坦克兵的军服以黑色为主,带有皮质衬里和加固设计,旨在提供一定的防护并减少摩擦。随着战争的进行,为了在战场上更好地伪装,军服颜色也可能有所变化,有时会采用更接近环境的颜色。 空降兵: 空降兵的军服设计更注重轻便性和活动性,通常会配备专门的降落伞装备,他们的服装在细节上也会有所体现,比如更便于携带降落伞绳索和武器的口袋。 海军陆战队: 海军陆战队以其“黑色的死亡”闻名,其标志性的黑色制服,尤其是黑色的羊毛大衣和水手帽,使其在战场上辨识度极高,充满了威慑力。 1.4 军衔体系与标志的演变 苏联红军的军衔体系在战争期间也经历了一些调整。肩章的设计一直是区分军衔的主要方式,但材质、大小、以及肩章上装饰物的变化,都反映了战争的紧迫性和生产的限制。例如,战争后期,为了简化生产,肩章可能变得更小,颜色也可能与服装颜色更接近。 第二章:秩序与效率的象征——德国国防军军服解析 作为二战中另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德国国防军以其严谨的制服体系、精良的装备以及在战场上的高效表现而闻名。德军的军服,不仅是军队的标志,更是其强大军事机器的缩影。 2.1 经典与标志:1936年式及之前的制服 德国国防军的制服设计,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普鲁士军队的传统,强调秩序、纪律和军人的荣耀感。1936年式军服的推出,为国防军树立了其标志性的形象: 颜色与材质: 主要采用“灰绿”(feldgrau)的颜色,这种颜色在自然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伪装效果。上衣多为翻领设计,配有喉带,以提高防风性能。裤子多为马裤样式,便于军官和骑兵穿着。 款式与结构: 上衣的剪裁相对合身,突显军人的体型。裤子也同样注重合身度,常与高筒靴搭配。帽子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具有象征意义的“阿德勒帽”(Schirmmütze),以及用于野外作战的“贝雷帽”(Feldmütze)等。 标志与 insignia: 德军的 insignia 系统极为复杂且等级分明。领章(Kragenspiegel)和肩章(Schulterklappen)是区分军衔和兵种的重要标志。领章上通常绣有代表兵种的符号,而肩章上则根据军衔等级佩戴星章和符号。胸前会佩戴各种勋章、奖章、臂章(Ärmelband)等。 “鹰徽”(Adler): 纳粹德国的鹰徽,作为国家象征,被广泛应用于军服之上,尤其是在左胸部位,以及帽子上的帽徽。 2.2 战争中的调整与演变:从辉煌到挣扎 随着战争的深入,尤其是盟军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持续的消耗战,德国国防军的制服生产也面临着挑战。尽管如此,其制服体系的严谨性依然得以保持,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布料的简化与标准化: 为了节省成本和加快生产,一些奢侈的材料被替换,布料的颜色和质地可能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异。 “迷彩服”的出现与普及: 为了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德军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了迷彩图案的军服。这些迷彩服的设计多种多样,从早期的“橡树叶”(Eichenlaub)迷彩,到后期的“倾斜”(Schrägband)迷彩等,都旨在提供更好的伪装效果。 “冬装”的升级: 面对苏联严酷的冬季,德军不断改进其冬装。例如,更厚实的“帕卡”(Parka)式外套,以及带有衬里的皮毛帽等,都成为德军士兵冬季作战的重要保障。 “战地装备”的强化: 军服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实用性,例如增加更多的口袋,方便携带弹药、地图、急救包等。 2.3 关键兵种的军服特色 步兵: 德军步兵的军服以其经典的灰绿色为主,注重耐用性和功能性。 装甲兵(Panzertruppe): 德军装甲兵的军服以其标志性的黑色制服著称,这种颜色不仅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也便于掩盖坦克内部的油污。其制服通常采用特殊的剪裁,便于在狭小的坦克内部活动。 伞兵(Fallschirmjäger): 德军伞兵的军服设计更注重轻便性和活动性,并配有特殊的头盔和装备。他们的军服常常采用大地色系的迷彩,以适应空降后的战场环境。 武装党卫军(Waffen-SS): 武装党卫军作为纳粹党的一支军事力量,其军服在设计上比国防军更为多样化,尤其是在迷彩服的运用上,非常丰富且具有特色。其领章和肩章的设计也与国防军有所不同。 2.4 军衔体系与标志的精确性 德国国防军的军衔体系极其森严,其领章、肩章、袖章等标志的设计精美且复杂,充分体现了其等级森严的军队结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以示区分和荣誉。 第三章:细节中的历史密码——军服的文化与象征意义 军服不仅仅是军事装备,更是文化、历史和意识形态的载体。苏德战场上的军服,更是承载了无数的传奇与悲情。 3.1 材质与工艺的时代印记 军服的材质和工艺,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工业水平和经济状况。苏联在战争期间,为了满足庞大的军事需求,常常面临物资短缺的困境,这使得其军服在材质和工艺上往往显得朴实甚至粗糙,但却充满了实用性和坚韧的生命力。而德国,尽管在战争后期也面临物资压力,但其在制服生产上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工艺水平,尤其是在细节处理上,更显严谨。 3.2 颜色与伪装的战场智慧 军服的颜色和迷彩图案,是战场上士兵生存的关键。灰绿色、大地色系,以及各种迷彩图案,都是在不同环境下为了提高伪装性而设计的。这些颜色的选择,也体现了设计者对战场环境的深刻理解。 3.3 标志与徽章的身份象征 军服上的各种标志和徽章,不仅仅是军衔的标识,更是士兵身份、荣誉和归属感的象征。勋章、奖章、兵种徽章,都讲述着士兵们的英勇事迹和战功。而纳粹德国的鹰徽,更是将政治意识形态深深地烙印在了军服之上。 3.4 军服的背后:士兵的生活与情感 透过军服,我们可以窥见士兵们的真实生活。厚重的冬装,承载着他们在严寒中坚持的毅力;破旧的军装,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艰难。军服是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第二层皮肤,它们陪伴着他们经历生死,承载着他们的荣耀与悲伤。 结语 《铁血征袍:二战苏德军服图鉴解析》,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也是一次对军服的深入解读。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不同军服的美学价值,更能从中体会到历史的厚重,理解战争的复杂,以及那些身披军服的普通人所经历的真实。 军服,是凝固的历史,是无声的证言。它们的故事,值得被永远铭记。 (本书内容为原创,严禁抄袭。所有图片资料均来自公开历史文献和私人收藏,旨在学术研究与交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图鉴,更在于它是一部关于二战时期军服演变的“编年史”。我本身不是专业历史学者,但作为一个对二战历史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军服知识呈现出来。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关注了正规军的军服,还对一些辅助部队,甚至是游击队的着装特点进行了提及。这让我意识到,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军服并不仅仅是制式的服装,它更是个体的身份标识,是战场上的信号,甚至是精神的象征。书中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是在极端环境下,士兵们如何因地制宜地改造和利用军服的描述,都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坚韧。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军事装备史有一定研究的读者,我必须说,《二战苏德军服——全新增订升级版》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对该主题的认知。我之前接触过的同类书籍,往往在图片质量和内容深度上有所欠缺,但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这本书的“全新增订升级”绝非虚言。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德军军服,特别是那些标志性的 Waffen-SS 服饰的详尽分析。不仅仅是列出常见的迷彩服,而是深入到迷彩图案的演变、不同版本之间的区别,以及这些服装在实际战场上的穿着效果。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触及了一些非常罕见的军服款式,例如为特殊兵种设计的服装,或者是因材料短缺而出现的替代品。这种穷尽式的考据,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和投入程度感到由衷的钦佩。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增订升级版”可能只是加几张图,或者稍微改改文字,但这本书的“升级”程度远超我的预期。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二战军服的书籍,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要么就是过于侧重某一方,要么就是资料更新不够及时。而这本书,它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于一些“细节”的挖掘。例如,关于德军的M36毛呢军服,书中不仅展示了不同军官和士兵的着装差异,还探讨了军服颜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细微变化,甚至提到了不同生产批次、不同制造商的军服在细微之处的差别。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这本书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大大提升。对于我这种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军事模型制作的爱好者来说,这样的细节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

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两支主要军事力量——苏德两国军队的军服设计充满了好奇,也曾阅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二战苏德军服——全新增订升级版》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这本书给我一种“解构”军服的感觉,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出不同时期、不同兵种的军服样式,而是深入到军服的设计理念、生产工艺、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苏军军服演变过程时,那种清晰的逻辑线。从十月革命后的早期简陋制服,到战争期间不断改进、强调实用性的装束,再到战后的一些过渡性设计,每一个阶段的转变都与当时的国内局势、工业水平以及军事战略紧密相连。书中穿插的大量历史照片和当时的官方文件(当然,这些是经过整理和解读的),更是让这种解读变得生动且充满说服力。

评分

这本《二战苏德军服——全新增订升级版》简直是我的意外惊喜!一直以来,我对军事历史,尤其是二战中的装备细节都颇有研究,但总觉得市面上的一些资料,要么过于泛泛,要么细节不足。收到这本书后,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阅。首先,它的开本和纸张质量就让我眼前一亮,厚实的铜版纸印刷,让那些精美的图片跃然纸上,色彩还原度极高,很多军服的面料纹理、缝线细节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这种注重“质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我特别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非常小众的兵种和时期,比如早期苏军的冬季迷彩,或是德军在东线战场上为应对恶劣气候而进行的改装,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描述。不仅仅是“这件是哪个兵种的”,而是会深入到“为什么设计成这样”、“它在实际作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哪些特点是受到特定战役或环境影响的”,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展示图片,而是在讲述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