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9351
贝雷油脂化学与工艺学:第六版d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 共6本
9787518404889定价:128元 9787518408955定价:138元 9787518408368定价:128元 9787518406883定价:88元 9787518407859定价:98元 9787518412112定价:88元
1脂肪酸化学
1.1引言
1.2组成和结构
1.3水解反应、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
1.4氧化反应
1.5还原反应
1.6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化学品的生产
1.7脂肪酸结构的修饰
1.8烷基链官能化的新型化学
参考文献
2油脂的结晶
2.1引言
2.2脂质的相行为
2.3结晶行为
2.4控制结晶
2.5展望
参考文献
3油脂的同质多晶
3.1引言
3.2油脂同质多晶的基本概念
3.3同酸甘油三酯的同质多晶
3.4混酸甘油三酯的同质多晶
。。。。。。。
1黄油
1.1引言
1.2化学组成
1.3牛乳脂肪的改性
1.4质量控制
1.5黄油的生产
1.6乳脂制品
1.7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2卡诺拉油
2.1引言
2.2起源
2.3卡诺拉油的发展
2.4成分
2.5物理性质
2.6卡诺拉油的提取和加工
2.7卡诺拉油组分的营养价值
2.8主要食品用途
2.9标准卡诺拉油的非食品用途
2.10油籽和油的产量
参考文献
3椰子油
3.1椰树
3.2果实
3.3椰子干
。。。。。
1 共轭亚油酸油
1.1 引言
1.2 代谢
1.3 CLA的生理功能
1.4 提高CLA膳食摄入量的方法
1.5 CLA的商业化产品
1.6 CLA的分析
1.7 结论
参考文献
2 甘油二酯
2.1 引言
2.2 DAG油与TAG油的对比
参考文献
3 柑橘属油脂和香精
1 共轭亚油酸油
1.1 引言
1.2 代谢
1.3 CLA的生理功能
1.4 提高CLA膳食摄入量的方法
1.5 CLA的商业化产品
。。。。。。
1煎炸油
1.1引言
1.2油脂在煎炸中的作用
1.3煎炸油的应用
1.4煎炸油的选择
1.5煎炸过程
1.6煎炸过程中油脂发生的化学反应
1.7自由基来源
1.8聚合反应
1.9煎炸过程中油脂反应的复杂性
1.10新鲜煎炸油分析要求
1.11煎炸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作用
1.12煎炸油品质的影响因素
1.13油脂质量标准
1.14棕榈油评价
1.15提升耐炸性的方法
1.16煎炸油的储藏和运输
1.17氧化和反式脂肪酸
1.18反式脂肪酸的替代方法
1.19煎炸起酥油与煎炸油
1.20小结
参考文献
。。。。
椰子油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1.1世界油脂产量
1.2椰子油在世界油脂化学品工业中的地位
1.3椰子油脂肪酸和衍生物的类型及其一般应用
1.4脂肪酸
1.5脂肪酸甲酯
1.6脂肪醇
1.7甘油
1.8单烷基磷酸酯
1.9烷醇酰胺
1.10表面活性剂
1.11叔胺
参考文献
2动物油脂炼制
2.1引言
2.2现代动物油脂炼制
2.3副产品
2.4动物性副产品加工
2.5产品成分
2.6蛋白质
2.7脂肪
2.8油脂化学
2.9精炼
2.10脱色
2.11精炼脱色脂肪的应用
2.12氢化和氢化产品
2.13酯交换和脂肪酸酯
2.14生物燃料和生物柴油产品
2.15联邦法规
2.16环境问题
2.17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
我当初买这套《包邮贝雷油脂化学与工艺学》(第六版,共六卷)纯粹是出于工作需要,你知道的,油脂行业是个很细分的领域,要在这个领域里有所建树,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我记得那时候,导师就极力推荐这套书,说它是这个领域的“圣经”。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体积和沉甸甸的分量给镇住了,感觉像是抱了一摞砖头,但仔细翻阅,才发现里面是满满的知识精华。 第一卷,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油脂基础化学的梳理。从脂肪酸的结构、性质,到甘油三酯的形成和水解,再到各种复杂的酯化反应,都讲得非常透彻。书中不仅有理论推导,还有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支持,让人能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特别是关于不饱和脂肪酸的立体化学,书中花了很大篇幅去讲解顺反异构体的形成和在油脂中的分布,以及它们对油脂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性的影响。我还记得有一章节专门讨论了油脂的氧化,从自由基链式反应的机理到抗氧化剂的作用机制,讲解得环环相扣,逻辑严谨。读完这一卷,我对油脂的分子层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觉很多之前似懂非懂的现象都有了合理解释。
评分这套书的编排也很有条理,每一章的开头都会简要概述本章内容,结尾处也会进行总结,并且会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方便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阅读感兴趣的部分,或者系统地学习整个领域的知识。对于我来说,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评分第四卷的内容聚焦于油脂的分析检测技术。这部分对于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至关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解读,包括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等。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脂肪酸组成分析的章节印象深刻,书中不仅讲解了GC-FID用于脂肪酸甲酯分析的详细步骤,还介绍了如何通过GC-MS联用技术来鉴定未知脂肪酸。此外,书中还涵盖了油脂中氧化产物、污染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以及物理化学指标(如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的测定。
评分第三卷深入探讨了油脂的改质技术,这部分内容对于提升油脂的功能性和应用范围至关重要。书中详细讲解了氢化、分提、酯交换等多种改质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对于氢化,书中不仅分析了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温度和压力对氢化程度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量的影响,还详细介绍了催化剂中毒和失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在分提方面,书中比较了干法分提、溶剂分提和湿法分提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控制结晶温度和时间来获得特定熔点的脂肪。酯交换部分则重点介绍了催化剂的选择(如化学催化剂和酶催化剂),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改变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组成和分布,从而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油脂产品。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曾担心这么厚重的一套书会很难读进去,毕竟“油脂化学与工艺学”听起来就不是那么轻松的科目。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跟随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反应、每一个工艺时,我发现它充满了魅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化学公式和工程图纸,更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油脂世界的深刻解读。从食物的烹饪到机械的运转,油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这套书,则为我们揭开了这个神秘面纱。
评分第二卷主要转向了油脂的提取与精炼工艺。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的关键环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提取方法,比如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我特别关注的是关于溶剂浸出法的章节,里面详细阐述了溶剂的选择、提取温度、浸出时间和溶剂回收等工艺参数对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书中还列举了大量案例,分析了不同油料在提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精炼部分更是精彩,从脱胶、脱酸、脱色到脱臭,每一个步骤的原理、设备和操作要点都讲得清清楚楚。特别是脱臭工艺,书中分析了不同温度、真空度和蒸汽用量对异味物质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油脂品质的损失。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专业,大量的专业术语虽然一开始会让人有些吃力,但配以清晰的图表和详细的推导,理解起来也就顺畅了许多。它的优点在于逻辑性非常强,从基础的化学原理,到具体的工艺流程,再到先进的应用技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即使是对于初学者,只要有耐心,跟着书中的脉络一步步学习,也能逐渐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书中很多内容都是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业实践,这使得它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
评分第五卷的主题是油脂的生物技术与应用。这部分内容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代表了油脂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书中详细介绍了酶法催化在油脂转化中的应用,例如利用脂肪酶进行酯化、转酯化和水解反应,并分析了酶的种类、固定化技术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特殊油脂,如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等,并分析了发酵过程的控制和产物分离技术。在应用方面,书中也详细介绍了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市场前景,以及油脂在医药、化妆品、饲料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罗列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解某一油脂加工工艺时,书中会分析该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样需要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的读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帮助我不仅理解了“做什么”,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从而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评分第六卷是这套书的集大成者,它更侧重于油脂的工业应用和技术发展前沿。书中涉及了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食用油脂的加工与风味控制、工业用油(如润滑油、印刷油墨)的性能要求与配方设计,以及生物基材料的开发。我记得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食用油的风味形成机理,包括美拉德反应、氧化降解等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介绍了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来改善或控制油脂的风味。在工业用油方面,书中深入分析了不同应用场景对油脂粘度、氧化安定性、润滑性等性能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添加剂来提升油脂的综合性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