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过程设备失效分析
:268.00元
作者:王志文,关凯书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222829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阐述了流程工业中过程设备的失效与失效分析问题,内容包括过程设备失效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较深入的过程设备失效分析案例。分述韧性失效、脆性断裂失效、疲劳失效、腐蚀失效、蠕变失效等常规失效问题,论述了承压设备的密封接头泄漏失效、各种氢损伤失效、高温下钢材的各种损伤和失效、薄壳结构的各种失稳屈曲失效。本书的特点是不仅从材料角度阐述失效问题,还从结构角度、载荷与应力角度、环境与介质角度、使用管理角度等全方位的阐述了工程结构的失效问题,并配有相当深度的案例来进行过程设备失效分析
目录
第1章 过程设备失效分析导论1
1.1金属材料变形及断裂的机制概述1
1.1.1金属材料的变形与断裂机制1
1.1.2金属裂纹扩展和断裂的微观途径6
1.1.3典型断口的电子显微形貌7
1.1.4金属材料断裂类型的分类13
1.2过程设备的载荷特点与失效类型分类14
1.2.1过程装备的载荷特点14
1.2.2过程承压设备失效的特点及失效类型的分类16
1.3过程承压设备失效分析工作的内容与方法19
1.3.1失效分析工作概述19
1.3.2失效现场的处理和调查19
1.3.3失效分析中的诊断技术21
1.3.4验证性试验24
1.3.5计算分析25
1.4失效分析中的综合分析26
1.1.4确定失效形式26
1.4.2确定失效类型27
1.4.3确定失效原因27
1.4.4确定失效原因中的综合诊断方法30
1.5失效分析中常用的仪器35
1.5.1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简称OM)35
1.5.2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36
1.5.3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36
1.5.4失效分析中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仪器37
第2章 承压设备爆炸问题分析及爆炸能量计算39
2.1化学介质的燃烧与爆炸39
2.1.1化学介质的燃烧与爆炸概述39
2.1.2爆炸的分类41
2.2压力容器爆炸问题42
2.3压力容器超压爆破(物理性爆炸)过程分析45
2.3.1超压变形和爆破试验的爆破曲线45
2.3.2压力容器爆破过程分析46
2.3.3容器屈服压力和爆破压力的理论估算与测量50
2.3.4容器韧性爆炸断裂的实质53
2.4压力容器爆炸能量计算54
2.4.1盛装液体的容器爆炸能量54
2.4.2盛装压缩气体的容器爆炸能量55
2.4.3水蒸气的爆炸能量56
2.4.4盛装液化气与高温饱和水容器的爆炸能量——爆沸能量56
2.4.5关于化学爆炸能量计算问题57
2.5根据现场破坏情况估算爆炸能量的方法58
2.5.1冲击波概念58
2.5.2爆炸现场冲击波超压的估算61
2.5.3现场破坏能量推算62
2.5.4容器爆炸能量与现场破坏能量之间的关系63
第3章 过程设备韧性失效及案例65
3.1过程承压设备韧性失效的特征65
3.1.1承压设备韧性失效的形态特征65
3.1.2承压设备韧性失效的失效分析67
3.1.3圆筒形压力容器韧性失效基本规律的讨论71
3.2承压设备韧性断裂后的断口宏观和细观形貌分析78
3.2.1韧性断裂断口的宏观特征78
3.2.2压力容器韧性爆破断口的宏观形貌84
3.2.3韧性断裂断口的电子显微形貌特征86
3.3压力容器韧性失效的原因分析93
3.3.1压力超载——超压93
3.3.2温度超载——超温94
3.3.3腐蚀减薄——应力(应变)超载97
3.4压力容器韧性失效的预防99
3.4.1防止超载或防止超装99
3.4.2防止超温99
3.4.3防止壁厚减薄101
3.5案例101
3.5.1低压蒸汽管道超压爆炸事故分析101
3.5.2年产30万吨氨合成塔开工加热炉炉管爆炸事故分析108
3.5.3吉林某禽业“6.3”冷冻设备火灾爆炸事故分析120
3.5.4四氢呋喃装置大型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超温失效案例简介132
第4章 过程设备脆性断裂失效及案例134
4.1过程承压设备脆断失效的定义及特征134
4.1.1化工承压设备脆断失效的定义134
4.1.2承压设备脆断失效的特征134
4.1.3承压设备脆断失效的类型135
4.2因材料脆性而导致的承压设备的脆断135
4.2.1因材料原本属于脆性材料而造成的脆断135
4.2.2材料因低温发生韧脆转变而脆断136
4.2.3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138
4.2.4钢材加工制造过程中的脆化147
4.2.5应变时效脆化148
4.2.6高温长期运行引起的钢材脆化149
4.2.7环境致脆151
4.3宏观缺陷引起的低应力脆断152
4.3.1低应力脆断的基本概念152
4.3.2断裂力学与低应力脆断的关系154
4.3.3失效评定曲线(FAC)简介157
4.4脆断失效的断口分析159
4.4.1低温冷脆型断口的特征159
4.4.2长期中高温服役脆化后脆性断裂的断口160
4.4.3环境氢脆断口特征163
4.4.4低应力脆断的断口特征163
4.5脆性断裂的预防165
4.5.1确保材料始终有足够的韧性165
4.5.2避免和降低结构的应力集中167
4.5.3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167
4.6案例169
4.6.1渣油加氢装置热高分空冷气入口管线水压试验爆管169
4.6.2LNG管道环锻法兰气压试验中脆断爆炸失效分析179
4.6.3液氨管线焊缝断裂事故分析188
第5章 过程设备的疲劳失效分析199
5.1交变载荷、应力集中与疲劳失效199
5.1.1过程设备交变载荷的特点199
5.1.2结构的应力集中201
5.1.3疲劳断裂失效的三个阶段201
5.1.4疲劳失效的主要特征203
5.2过程设备疲劳失效的特点207
5.2.1压力容器的低周疲劳失效207
5.2.2棘轮效应210
5.2.3容易与疲劳断口相混淆的其他断口211
5.2.4过程设备的热疲劳失效213
5.2.5腐蚀疲劳失效214
5.2.6流体激振疲劳失效219
5.3疲劳失效的预防222
5.3.1抗疲劳失效的设计222
5.3.2制造过程和在役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224
5.3.3疲劳寿命的延寿措施225
5.4案例225
5.4.1空裸高塔风振焊缝开裂失效分析225
5.4.2催化外取热器的热疲劳断裂失效分析235
5.4.3制氢转化炉催化剂管热疲劳开裂失效分析242
5.4.4液环真空泵叶轮疲劳断裂失效分析248
第6章 化工设备高温蠕变失效分析及案例256
6.1金属高温蠕变现象256
6.2高温蠕变机理258
6.2.1蠕变变形机理258
6.2.2蠕变断裂机理258
6.3高温蠕变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262
6.3.1铁素体钢的微观组织分解262
6.3.2奥氏体不锈钢的析出相264
6.4高温蠕变失效268
6.4.1宏观特征268
6.4.2蠕变失效及断裂的金相和断口特征271
6.5短期过热失效274
6.5.1宏观特征274
6.5.2金相组织特征276
6.5.3短期过热和长期过热爆管的区分276
6.6高温蠕变寿命评估方法277
6.6.1高温蠕变试验和持久强度试验278
6.6.2蠕变断裂(持久强度)试验及Larson-Miller参数法评估278
6.6.3Omega蠕变寿命评估方法279
6.6.4小冲杆测试方法评估材料持久寿命284
6.6.5蠕变空洞模型法286
6.7案例288
6.7.1某热电厂锅炉高温过热器管多次爆管失效分析288
6.7.2乙烯裂解炉局部过热原因分析291
6.7.3锅炉过热器高温蠕变失效案例295
第7章 化工设备腐蚀失效及案例308
7.1腐蚀失效分类308
7.1.1按腐蚀机理分类308
7.1.2按腐蚀破坏的形式分类310
7.2电偶腐蚀312
7.3点腐蚀和缝隙腐蚀失效312
7.3.1点腐蚀失效312
7.3.2缝隙腐蚀失效313
7.3.3点腐蚀和缝隙腐蚀宏观形貌313
7.3.4奥氏体不锈钢点腐蚀和缝隙腐蚀模式和机理315
7.3.5点腐蚀和缝隙腐蚀失效的金相形貌316
7.3.6点腐蚀和缝隙腐蚀的影响因素和防止措施316
7.3.7抗点腐蚀和缝隙腐蚀能力的表示方法318
7.4晶间腐蚀失效319
7.4.1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机理319
7.4.2晶间腐蚀的宏观特征321
7.4.3晶间腐蚀的金相特征和检验321
7.4.4晶间腐蚀的预防323
7.5选择性腐蚀323
7.5.1机理323
7.5.2脱锌324
7.5.3石墨腐蚀324
7.5.4选择性腐蚀的特征325
7.6冲刷腐蚀失效325
7.7流动诱导腐蚀(FIC)327
7.8应力腐蚀开裂失效328
7.8.1应力腐蚀破裂的条件与特点328
7.8.2应力作用329
7.8.3敏感性介质329
7.8.4应力腐蚀裂纹宏观形貌特征329
7.8.5应力腐蚀开裂的显微形貌331
7.8.6奥氏体不锈钢在沿海大气中的应力腐蚀开裂335
7.8.7应变强化奥氏不锈钢在湿H2S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影响336
7.8.8双相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失效337
7.9液态金属和固态金属致脆343
7.9.1金属致脆基本理论343
7.9.2固态金属致脆和液态金属致脆的特征343
7.9.3固体金属致脆和液体金属致脆的产生条件344
7.9.4铜致脆裂纹345
7.9.5锌致裂纹345
7.9.6固体和液体金属致脆失效分析方法348
7.10案例348
7.10.1再沸器管板缝隙腐蚀失效分析348
7.10.2冷凝器管束沉积物下点腐蚀失效分析352
7.10.3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点腐蚀失效分析355
7.10.4奥氏体不锈钢螺栓在沿海大气应力腐蚀开裂失效分析358
7.10.5高速液体对金属管道冲蚀失效分析364
7.10.6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铜致脆失效分析366
第8章 氢损伤导致的各种失效370
8.1氢损伤的形式和分类370
8.1.1按氢的来源分类370
8.1.2按氢对金属脆化的力学效应和可逆性分类371
8.1.3按氢与金属相互作用分类371
8.2氢与金属的相互作用372
8.2.1氢进入金属的方式及氢在金属内的存在形式372
8.2.2氢在不同类型金属内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373
8.2.3氢在金属缺陷内的存在形式375
8.3氢损伤机理375
8.3.1氢压理论375
8.3.2氢降低表面能理论376
8.3.3氢降低原子键合力理论376
8.3.4氢促进局部塑性变形从而促进氢脆断理论376
8.3.5氢腐蚀机理377
8.3.6氢化物致脆机理377
8.4氢损伤失效的模式及特征379
8.4.1内氢致开裂379
8.4.2氢鼓包失效及特征382
8.4.3氢脆失效及特征384
8.4.4氢致开裂失效及特征386
8.4.5氢腐蚀失效及特征388
8.5氢损伤失效的预防393
8.5.1关于材料选用中的预防氢损伤失效措施394
8.5.2消氢热处理的重要性397
8.5.3在役临氢设备氢损伤的监控397
8.6案例398
8.6.1氢腐蚀引起的管道失效案例398
8.6.2螺栓的氢脆断裂案例402
8.6.3锅炉水冷壁管氢腐蚀失效案例404
第9章 承压设备密封接头泄漏失效与预防407
9.1密封接头泄漏失效机理和泄漏失效综述407
9.1.1密封接头基本的两类机械结构407
9.1.2密封机构的泄漏机理概述408
9.1.3密封接头泄漏失效原因的综述410
9.2垫片与垫片的失效411
9.2.1垫片与垫圈概述411
9.2.2垫片的重要力学性能:压缩-回弹性能418
9.2.3密封垫片泄漏失效的基本原因和影响因素420
9.3法兰接头密封失效分析421
9.3.1法兰密封接头的失效模式421
9.3.2由法兰导致的泄漏失效422
9.3.3由垫片导致的泄漏失效424
9.3.4由螺栓导致的泄漏失效428
9.4法兰接头泄漏失效的预防430
9.4.1法兰必须有严格的质量要求430
9.4.2垫片及垫圈的注意事项431
9.4.3螺栓选材中必须考虑的问题433
9.4.4法兰密封接头螺栓预紧程序化434
9.4.5预防法兰密封失效的密封结构改进及MMC型垫片436
9.5案例439
9.5.1氧气管道不锈钢法兰泄漏火灾事故的失效分析439
9.5.2金属缠绕垫片外环断裂失效分析443
9.5.3压缩机大型气罐出口法兰缠绕垫片泄漏失效分析450
9.5.4阀门盖密封接头因螺栓断裂导致泄漏的失效分析457
第10章 薄壳结构的屈曲失效与预防464
10.1屈曲失效概述464
10.2薄壁圆筒的基本屈曲失效模式及载荷类型465
10.2.1圆筒在径向外压作用下的屈曲失效465
10.2.2薄壁圆筒轴向压缩失稳后的屈曲失效形式466
10.2.3薄壁圆筒纵向弯曲失稳的屈曲失效形式466
10.2.4薄壁圆筒承受扭转切应力时的屈曲失效形式467
10.2.5薄壁圆筒受集中载荷时的屈曲失效形式468
10.3工程中薄壁圆筒的屈曲失效及实例469
10.3.1外压容器的失稳屈曲失效及实例469
10.3.2大型立式储罐的屈曲失效及实例471
10.3.3直立设备的屈曲失效及垮塌实例473
10.3.4焦炭塔轴向皱折径向鼓胀失效的分析478
10.3.5大型卧式容器的屈曲失效及实例481
10.3.6凸形封头的屈曲失效484
10.3.7裙式支座的纵向屈曲问题487
10.4壳体屈曲失效的影响因素489
10.4.1结构的刚度因素489
10.4.2建造质量因素491
10.4.3运行与管理因素492
10.5薄壁承压设备压缩屈曲失效的预防493
10.5.1壳体预防屈曲失效的刚度设计问题493
10.5.2建造阶段必须提高相关精度的要求500
10.5.3建立全面的使用管理全过程防屈曲预案500
参考文献50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工业安全和风险管理领域充满求知欲的学习者,我被这本书中关于过程设备失效的全面性所吸引。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分析,更触及到了安全和经济效益的方方面面。书中对化学反应器失效的探讨,让我了解了失控反应、催化剂中毒、壁面腐蚀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因素。它深入分析了反应条件的不当控制、物料纯度的影响,甚至包括反应器内部流体分布不均可能引发的局部过热和副反应。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化工生产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热交换器失效的章节,也极其精彩。它不仅涵盖了传热表面结垢、腐蚀、胀接失效等常见问题,还详细阐述了热应力、振动等因素如何影响热交换器的长期可靠性。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设备寿命预测和剩余寿命评估的部分,这对于优化设备维护计划、降低运营成本至关重要。书中介绍的各种评估方法,如基于状态监测、基于损伤累积模型等,都显得非常实用。我从中了解到,并非所有设备都需要在达到理论寿命时就进行更换,科学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经济、更合理的决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从宏观层面理解失效带来的风险,同时又能提供微观层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关于工业安全和效率的深刻洞察。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支撑现代工业运转的庞大而精密的设备感到着迷,而这本书则满足了我对它们“为何会失效”的好奇心。它并非枯燥的技术说明,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剖析了各种过程设备在复杂工况下可能遇到的挑战。书中关于储罐和管道系统的失效分析,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它详细介绍了腐蚀(包括内腐蚀和外腐蚀)、疲劳(包括热疲劳和机械疲劳)、焊接缺陷以及操作失误等可能导致泄漏、爆裂的风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接地和防雷失效的讨论,这在很多普通技术书籍中并不常见,但对于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却至关重要。它解释了静电积聚、接地不良如何引发火花,从而导致易燃易爆介质的起火或爆炸。这种从细节入手,全面考虑各种潜在风险的态度,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此外,书中关于阀门和仪表失效的章节,也极具价值。这些看似微小的部件,一旦失效,往往会对整个过程产生连锁反应。书中对密封失效、阀芯卡死、传感器漂移等问题的分析,让我了解到这些关键控制节点的重要性。它所提供的失效模式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过程控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技术知识,更传递了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安全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这个对工业设备可靠性研究充满热情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并非仅仅罗列失效案例,而是深入到失效的机理、影响以及预防的方方面面。书中关于起重设备和物料输送设备的失效分析,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它详细介绍了钢结构疲劳、起升机构磨损、行走机构故障、皮带输送机撕裂等常见失效模式,并分析了操作不当、维护不足、环境因素等多种诱因。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起重设备在复杂天气条件下(如大风、雨雪)失效风险的讨论,这提醒了我,在评估设备可靠性时,必须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此外,书中对容器和塔器失效的深入探讨,也让我大开眼界。它详细讲解了在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等极端条件下,材料的屈服、蠕变、疲劳以及脆性断裂的可能性,并结合了大量的案例,生动地描绘了失效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我从中了解到,设备的失效并非孤立事件,它往往是材料、设计、制造、安装、操作和维护等多个环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本书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解决设备失效问题的宝贵平台。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它对于各种工业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的深入剖析。我一直对化工、石化等行业的安全运行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故障,而是从材料科学、力学、热力学等多个角度,详细解释了失效发生的根本原因。例如,在讲到金属设备的腐蚀失效时,书中不仅描述了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开裂等几种典型形式,还结合了实际案例,比如在酸性介质中,某种合金材料是如何在微观层面发生化学侵蚀,最终导致设备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的。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做得非常专业,清晰地展示了失效的微观形貌,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大致理解失效机制。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压力容器失效时,详细讲解了由于焊接缺陷、过载操作、温度骤变等因素,可能导致容器发生屈曲、爆炸等灾难性后果。读完这部分,我对设备设计和操作规范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安全生产是如此重要。书中对于非金属材料,如聚合物、陶瓷等在特定工况下的失效分析也涵盖得相当广泛,这对我理解不同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工业设备可靠性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有严谨的科学论述,又不乏生动的案例分析,使得抽象的失效机理变得具体可感。
评分作为一名对工业安全和风险管理领域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被这本书中关于过程设备失效的全面性所吸引。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分析,更触及到了安全和经济效益的方方面面。书中对化学反应器失效的探讨,让我了解了失控反应、催化剂中毒、壁面腐蚀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因素。它深入分析了反应条件的不当控制、物料纯度的影响,甚至包括反应器内部流体分布不均可能引发的局部过热和副反应。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化工生产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热交换器失效的章节,也极其精彩。它不仅涵盖了传热表面结垢、腐蚀、胀接失效等常见问题,还详细阐述了热应力、振动等因素如何影响热交换器的长期可靠性。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设备寿命预测和剩余寿命评估的部分,这对于优化设备维护计划、降低运营成本至关重要。书中介绍的各种评估方法,如基于状态监测、基于损伤累积模型等,都显得非常实用。我从中了解到,并非所有设备都需要在达到理论寿命时就进行更换,科学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经济、更合理的决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从宏观层面理解失效带来的风险,同时又能提供微观层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关于工业安全和效率的深刻洞察。
评分我一直对工业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充满了好奇,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以一种极其专业且详尽的方式,阐述了各种过程设备在高温、低温、高压、腐蚀等苛刻条件下的失效机理。书中关于旋转机械(如泵、压缩机、涡轮机)失效的章节,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分析了轴承磨损、叶轮侵蚀、密封失效、转子不平衡、共振等常见问题,并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材料科学、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例如,它解释了在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如何发生蠕变,导致结构变形和强度下降,最终引发设备失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材料在极端温度下的行为分析,比如低温脆性,它详细阐述了材料微观结构的改变如何使其在寒冷环境下变得易碎,容易发生断裂。此外,书中对化工设备(如反应器、换热器、蒸馏塔)失效的讨论,也极其精彩。它不仅涵盖了腐蚀、结垢、磨损等物理化学失效,还深入分析了失控反应、催化剂中毒等化学过程失效。这种从微观机理到宏观表现的全面阐述,让我对化工过程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设备为何会在特定的工况下失效,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精心的维护来避免这些失效的发生。
评分我一直对工业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则以一种极其深入且全面的方式,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它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从材料科学、力学、热力学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各种过程设备可能面临的失效挑战。书中关于流体机械,如泵和压缩机的失效分析,让我大开眼界。它详细介绍了叶轮侵蚀、轴承磨损、密封泄漏、转子不平衡、共振等常见问题,并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例如,书中对介质含颗粒物对叶轮侵蚀的详细分析,以及对高流速、涡流如何加速侵蚀过程的阐述,都显得极其专业。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设备在极端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失效的讨论,比如高温蠕变、低温脆性。它清晰地描绘了材料在这些极端环境下发生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最终导致宏观的失效。读到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化工厂,亲眼目睹着那些庞大的设备在高温高压下默默承受的压力,也更加体会到工程师们在设计和维护这些设备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是一种知识的启迪,更是对工程严谨性的深刻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工业生产中的每一个“零件”如何协同工作,以及它们可能出现的“问题”感到着迷,而这本书则满足了我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它并非简单地列举故障,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深入到失效的每一个细节,剖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书中关于储罐和管道系统的失效分析,让我对看似坚固的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它详细介绍了腐蚀(从点蚀到均匀腐蚀)、疲劳(无论是热疲劳还是机械疲劳)、焊接缺陷、材料本身的内在缺陷,以及外部因素如接地不良、静电积聚等如何可能导致泄漏、破裂,甚至引发灾难性的爆炸。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接地和防雷失效的讨论,这部分内容在许多同类书籍中并不常见,但它揭示了在潮湿或雷暴天气下,设备可能面临的被忽视的巨大风险。这种从细节入手,全面考虑各种潜在失效诱因的态度,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此外,书中关于阀门和仪表失效的章节,也极其重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部件,一旦失效,往往会对整个过程产生连锁反应。书中对密封失效、阀芯卡死、传感器漂移等问题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些关键控制节点的重要性。它所提供的失效模式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过程控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技术知识,更传递了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安全的敬畏之心。
评分我一直对机械设备的设计和维护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严苛环境下工作的设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所探讨的失效分析,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坏了”,而是深入到“为什么会坏”的根源。书中关于流体机械,如泵和压缩机失效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详细分析了叶轮侵蚀、轴承磨损、密封泄漏等常见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细致的解释。例如,在描述叶轮侵蚀时,书中不仅提到了介质的物理性质(如含颗粒物的多少),还结合了流体力学的原理,分析了高流速、涡流等因素如何加速侵蚀过程。此外,书中对旋转机械动平衡失效的讲解也十分到位,它详细阐述了不平衡力的产生、传播以及对设备整体性能的影响,甚至还涉及到了振动监测和分析技术在预防失效中的应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设备在极端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失效的讨论,比如高温蠕变、低温脆性等。它清晰地描绘了材料在这些极端环境下发生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最终导致宏观的失效。读到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化工厂,亲眼目睹着那些庞大的设备在高温高压下默默承受的压力,也更加体会到工程师们在设计和维护这些设备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是一种知识的启迪,更是对工程严谨性的深刻理解。它用科学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揭示了看似简单的设备失效背后隐藏的复杂工程原理。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术层面,它更像是一本工业界的“事故侦探报告”,帮助读者抽丝剥茧,理解那些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书中对管道系统的失效分析,让我对“看不见的危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它详细阐述了由于腐蚀、冲蚀、应力腐蚀开裂、焊接缺陷、外部冲击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的管道泄漏、爆裂,以及由此引发的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书中对于压力容器和储罐失效的讨论,同样触目惊心。它不仅分析了材料本身的缺陷,还强调了操作不当、维护缺失、设计缺陷等人为因素在失效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第三方损坏的案例分析,比如施工挖断管道、车辆碰撞等,这些都是在日常运营中容易被忽视但后果却异常严重的失效诱因。它让我意识到,维护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业环境,需要全方位的考量和协同合作。此外,书中对热交换器失效的深入剖析,让我了解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传热过程,也蕴含着诸多潜在的风险。结垢、腐蚀、振动、热应力等都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失效,而书中提供的诊断和预防方法,则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本书不仅是技术人员的案头必备,更是任何关心工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人士的必读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