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CCNA學習指南:路由和交換認證 第2版 思科CCNA認證培訓考試教材書籍

包郵 CCNA學習指南:路由和交換認證 第2版 思科CCNA認證培訓考試教材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CCNA
  • 思科
  • 網絡
  • 路由
  • 交換
  • 認證
  • 學習指南
  • 教材
  • 考試
  • 第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曠氏文豪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66549
商品編碼:15530269277

具體描述

本書是通過CCNA考試100-105、200-105和200-125的**指南。由**思科技術培訓專傢Todd Lammle針對**考試大綱編寫,旨在幫助考生全麵掌握考試內容。本書通過大量示例、動手實驗、書麵實驗、真實場景分析,全麵介紹瞭互聯網和TCP/IP等的背景知識、子網劃分、VLSM、思科IOS、命令行界麵、路由和交換、VLAN、安全和訪問控製列錶、網絡地址轉換、無綫技術、IPv6以及WAN等技術。 

本書適閤所有CCNA應試人員、網絡管理人員及開發人員學習參考。

*一部分 ICND1 

第1章 網絡互聯    2 

1.1 網絡互聯基礎    2 

1.2 網絡互聯模型    9 

1.2.1 分層方法    10 

1.2.2 參考模型的優點    10 

1.3 OSI參考模型    10 

1.3.1 應用層    12 

1.3.2 錶示層    13 

1.3.3 會話層    13 

1.3.4 傳輸層    13 

1.3.5 網絡層    17 

1.3.6 數據鏈路層    19 

1.3.7 物理層    21 

1.4 小結    23 

1.5 考試要點    23 

1.6 書麵實驗    24 

1.6.1 書麵實驗1.1:OSI問題    24 

1.6.2 書麵實驗1.2:定義OSI模型的各層及其使用的設備    25 

1.6.3 書麵實驗1.3:識彆衝突域和廣播域    25 

1.7 復習題    26 

第2章 以太網和數據封裝    30 

2.1 以太網迴顧    30 

2.1.1 衝突域    31 

2.1.2 廣播域    32 

2.1.3 CSMA/CD    33 

2.1.4 半雙工和全雙工以太網    34 

2.1.5 以太網的數據鏈路層    36 

2.1.6 以太網物理層    40 

2.2 以太網布綫    43 

2.2.1 直通電纜    43 

2.2.2 交叉電纜    44 

2.2.3 反轉電纜    45 

2.2.4 光縴    47 

2.3 數據封裝    48 

2.4 包含三層的思科層次模型    51 

2.4.1 核心層    52 

2.4.2 集散層    53 

2.4.3 接入層    53 

2.5 小結    53 

2.6 考試要點    54 

2.7 書麵實驗    54 

2.7.1 書麵實驗2.1:二進製/十進製/十六進製轉換    55 

2.7.2 書麵實驗2.2:CSMA/CD的工作原理    56 

2.7.3 書麵實驗2.3:布綫    57 

2.7.4 書麵實驗2.4:封裝    57 

2.8 復習題    57 

第3章 TCP/IP簡介    61 

3.1 TCP/IP簡介    62 

3.2 TCP/IP和DoD模型    62 

3.2.1 進程/應用層協議    63 

3.2.2 主機到主機層(傳輸層)協議    71 

3.2.3 Internet層協議    78 

3.3 IP編址    84 

3.3.1 IP術語    84 

3.3.2 層次型IP編址方案    84 

3.3.3 私有IP地址(RFC 1918)    88 

3.4 IPv4地址類型    89 

3.4.1 第2層廣播    89 

3.4.2 第3層廣播    90 

3.4.3 單播地址    90 

3.4.4 組播地址    91 

3.5 小結    92 

3.6 考試要點    92 

3.7 書麵實驗    93 

3.7.1 書麵實驗3.1:TCP/IP    93 

3.7.2 書麵實驗3.2:協議對應的DoD模型層    94 

3.8 復習題    94 

第4章 輕鬆劃分子網    97 

4.1 子網劃分基礎    97 

4.1.1 如何創建子網    98 

4.1.2 子網掩碼    99 

4.1.3 無類域間路由選擇    100 

4.1.4 ip subnet-zero    101 

4.1.5 C類網絡的子網劃分    101 

4.1.6 B類網絡的子網劃分    110 

4.1.7 A類網絡的子網劃分    117 

4.2 小結    119 

4.3 考試要點    119 

4.4 書麵實驗    120 

4.4.1 書麵實驗4.1:書麵子網劃分實踐1    120 

4.4.2 書麵實驗4.2:書麵子網劃分實踐2    120 

4.4.3 書麵實驗4.3:書麵子網劃分實踐3    121 

4.5 復習題    121 

第5章 變長子網掩碼、匯總和TCP/IP故障排除    124 

5.1 變長子網掩碼    124 

5.1.1 VLSM設計    125 

5.1.2 實現VLSM網絡    126 

5.2 匯總    134 

5.3 排除IP編址故障    135 

5.4 小結    141 

5.5 考試要點    142 

5.6 書麵實驗    142 

5.7 復習題    143 

第6章 思科互聯網絡操作係統    146 

6.1 IOS用戶界麵    147 

6.1.1 思科IOS    147 

6.1.2 連接到思科IOS設備    147 

6.1.3 啓動交換機    148 

6.2 命令行界麵    149 

6.2.1 進入CLI    149 

6.2.2 路由器模式概述    150 

6.2.3 CLI提示符    150 

6.2.4 編輯和幫助功能    152 

6.3 管理配置    156 

6.3.1 主機名    156 

6.3.2 旗標    156 

6.3.3 設置密碼    158 

6.3.4 對密碼加密    162 

6.3.5 描述    164 

6.4 路由器和交換機接口    166 

6.5 查看、保存和刪除配置    172 

6.5.1 刪除配置及重啓設備    173 

6.5.2 驗證配置    174 

6.6 小結    184 

6.7 考試要點    184 

6.8 書麵實驗    186 

6.9 動手實驗    187 

6.9.1 動手實驗6.1:刪除現有配置    187 

6.9.2 動手實驗6.2:探索用戶模式、特權模式和各種配置模式    187 

6.9.3 動手實驗6.3:使用幫助和編輯功能    188 

6.9.4 動手實驗6.4:保存路由器配置    189 

6.9.5 動手實驗6.5:設置密碼    189 

6.9.6 動手實驗6.6:設置主機名、描述、IP地址和時鍾頻率    191 

6.10 復習題    192 

第7章 管理思科互聯網絡    196 

7.1 思科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內部組件    197 

7.2 備份和恢復思科配置    198 

7.2.1 備份思科設備的配置    198 

7.2.2 恢復思科設備的配置    200 

7.2.3 刪除配置    200 

7.3 配置DHCP    201 

7.3.1 DHCP中繼    202 

7.3.2 驗證思科IOS設備的DHCP配置    203 

7.4 係統日誌    203 

7.5 網絡時間協議    207 

7.6 使用CDP和LLDP探索連接的設備    208 

7.6.1 獲取有關CDP定時器和保持時間的信息    208 

7.6.2 收集鄰居的信息    209 

7.6.3 使用CDP建立網絡拓撲結構文檔    212 

7.7 使用Telnet    214 

7.7.1 同時遠程登錄到多颱設備    216 

7.7.2 檢查Telnet連接    216 

7.7.3 檢查Telnet用戶    216 

7.7.4 關閉Telnet會話    217 

7.8 解析主機名    217 

7.8.1 創建主機錶    217 

7.8.2 使用DNS來解析名稱    219 

7.9 網絡連接性檢查及故障排除    220 

7.9.1 使用命令ping    220 

7.9.2 使用命令traceroute    221 

7.9.3 調試    222 

7.9.4 使用命令show processes    224 

7.10 小結    224 

7.11 考試要點    225 

7.12 書麵實驗    226 

7.12.1 書麵實驗7.1:IOS管理    226 

7.12.2 書麵實驗7.2:路由器的存儲器    226 

7.13 動手實驗    227 

7.13.1 動手實驗7.1:備份路由器配置    227 

7.13.2 動手實驗7.2:使用思科發現協議    227 

7.13.3 動手實驗7.3:使用Telnet    228 

7.13.4 動手實驗7.4:解析主機名    229 

7.14 復習題    230 

第8章 管理思科設備    233 

8.1 管理配置寄存器    233 

8.1.1 理解配置寄存器的各個位    233 

8.1.2 查看配置寄存器的當前設置    234 

8.1.3 boot system命令    235 

8.1.4 恢復密碼    236 

8.2 備份和恢復思科IOS    238 

8.2.1 檢查閃存    239 

8.2.2 備份思科IOS    240 

8.2.3 恢復或升級思科路由器IOS    241 

8.2.4 使用思科IOS文件係統    243 

8.3 許可    246 

8.3.1 RTU許可證    248 

8.3.2 備份和卸載許可證    250 

8.4 小結    251 

8.5 考試要點    251 

8.6 書麵實驗    252 

8.7 動手實驗    252 

8.7.1 動手實驗8.1:備份路由器IOS    253 

8.7.2 動手實驗8.2:升級或恢復路由器IOS    253 

8.8 復習題    253 

第9章 IP路由選擇    256 

9.1 路由選擇基礎    257 

9.2 IP路由選擇過程    259 

9.2.1 思科路由器的內部處理過程    263 

9.2.2 檢查你對IP路由選擇的理解程度    264 

9.3 配置IP路由選擇    267 

9.3.1 配置路由器Corp    268 

9.3.2 配置路由器SF    270 

9.3.3 配置路由器LA    273 

9.3.4 在路由器Corp上配置DHCP    274 

9.4 在示例網絡中配置IP路由選擇    275 

9.4.1 靜態路由選擇    275 

9.4.2 默認路由選擇    279 

9.5 動態路由選擇    282 

9.6 路由選擇信息協議    283 

9.6.1 配置RIP    284 

9.6.2 抑製RIP更新的傳播    286 

9.7 小結    288 

9.8 考試要點    288 

9.9 書麵實驗    289 

9.10 動手實驗    289 

9.10.1 動手實驗9.1:配置靜態路由    290 

9.10.2 動手實驗9.2:配置RIP    291 

9.11 復習題    292 

第10章 第2層交換    295 

10.1 交換服務    296 

10.1.1 第2層的三項交換功能    296 

10.1.2 端口安全    299 

10.2 配置Catalyst交換機    303 

10.2.1 Catalyst交換機的配置    303 

10.2.2 驗證思科Catalyst交換機的配置    309 

10.3 小結    311 

10.4 考試要點    311 

10.5 書麵實驗    312 

10.6 動手實驗    312 

10.6.1 動手實驗10.1:配置第2層交換機    313 

10.6.2 動手實驗10.2:驗證第2層交換機的配置    314 

10.6.3 動手實驗10.3:配置端口安全    314 

10.7 復習題    315 

第11章 VLAN及VLAN間路由選擇    318 

11.1 VLAN基礎    319 

11.1.1 控製廣播    321 

11.1.2 安全性    321 

11.1.3 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321 

11.2 標識VLAN    322 

11.2.1 對幀進行標記    324 

11.2.2 VLAN標識方法    324 

11.3 VLAN間路由選擇    325 

11.4 配置VLAN    327 

11.4.1 將交換機端口分配給VLAN    329 

11.4.2 配置中繼端口    331 

11.4.3 配置VLAN間路由選擇    334 

11.5 小結    339 

11.6 考試要點    340 

11.7 書麵實驗    340 

11.8 動手實驗    340 

11.8.1 動手實驗11.1:配置和驗證VLAN    341 

11.8.2 動手實驗11.2:配置和驗證中繼鏈路    341 

11.8.3 動手實驗11.3:在單臂路由器上配置IVR    342 

11.8.4 動手實驗11.4:在第3層交換機上配置IVR    343 

11.9 復習題    343 

第12章 安全    348 

12.1 外圍路由器、防火牆和內部路由器    348 

12.2 訪問控製列錶簡介    349 

12.3 標準訪問控製列錶    352 

12.3.1 通配符掩碼    353 

12.3.2 標準訪問控製列錶示例    354 

12.3.3 控製VTY(Telnet/SSH)訪問    357 

12.4 擴展訪問控製列錶    358 

12.4.1 擴展訪問控製列錶示例1    361 

12.4.2 擴展訪問控製列錶示例2    362 

12.4.3 擴展訪問控製列錶示例3    363 

12.4.4 命名ACL    364 

12.4.5 注釋    366 

12.5 監視訪問控製列錶    366 

12.6 小結    368 

12.7 考試要點    368 

12.8 書麵實驗    369 

12.9 動手實驗    369 

12.9.1 動手實驗12.1:標準IP訪問控製列錶    370 

12.9.2 動手實驗12.2:擴展IP訪問控製列錶    370 

12.10 復習題    372 

第13章 網絡地址轉換    376 

13.1 在什麼情況下使用NAT    376 

13.2 網絡地址轉換類型    377 

13.3 NAT術語    378 

13.4 NAT的工作原理    378 

13.4.1 配置靜態NAT    380 

13.4.2 配置動態NAT    380 

13.4.3 配置PAT    381 

13.4.4 NAT的簡單驗證    381 

13.5 NAT的測試和故障排除    382 

13.6 小結    386 

13.7 考試要點    386 

13.8 書麵實驗    386 

13.9 動手實驗    387 

13.9.1 動手實驗13.1:為使用NAT做準備    387 

13.9.2 動手實驗13.2:配置動態NAT    389 

13.9.3 動手實驗13.3:配置PAT    390 

13.10 復習題    391 

第14章 IPv6    394 

14.1 為何需要IPv6    395 

14.2 IPv6的優點和用途    395 

14.3 IPv6地址及其錶示    396 

14.3.1 簡化錶示    397 

14.3.2 地址類型    397 

14.3.3 特殊地址    398 

14.4 IPv6在互聯網絡中的運行方式    399 

14.4.1 手動配置IPv6地址    399 

14.4.2 無狀態自動配置(EUI-64)    400 

14.4.3 DHCPv6(有狀態自動配置)    402 

14.4.4 IPv6報頭    402 

14.4.5 ICMPv6    404 

14.4.6 鄰居發現    405 

14.5 IPv6路由選擇協議    407 

14.6 在示例互聯網絡中配置IPv6    408 

14.7 在示例互聯網絡中配置路由選擇    410 

14.8 小結    412 

14.9 考試要點    412 

14.10 書麵實驗    413 

14.10.1 書麵實驗14.1    413 

14.10.2 書麵實驗14.2    413 

14.11 動手實驗    414 

14.11.1 動手實驗14.1:手動配置和有狀態自動配置    414 

14.11.2 動手實驗14.2:靜態和默認路由選擇    415 

14.12 復習題    416 

第二部分 ICND2 

第15章 **交換技術    420 

15.1 VLAN迴顧    421 

15.1.1 將交換機端口分配給VLAN    423 

15.1.2 配置中繼端口    425 

15.2 VLAN中繼協議(VTP)    427 

15.2.1 VTP運行模式    428 

15.2.2 VTP修剪    430 

15.3 配置VTP    431 

15.4 生成樹協議    434 

15.4.1 生成樹術語    435 

15.4.2 生成樹的工作原理    438 

15.5 生成樹協議的類型    440 

15.5.1 公用生成樹    440 

15.5.2 PVST+    441 

15.5.3 快速生成樹協議(802.1w)    442 

15.5.4 802.1s(MSTP)    446 

15.6 修改和驗證網橋ID    446 

15.7 生成樹故障的影響    450 

15.8 PortFast和BPDU防護    452 

15.9 EtherChannel    455 

15.10 小結    459 

15.11 考試要點    459 

15.12 書麵實驗15    459 

15.13 動手實驗    460 

15.13.1 動手實驗15.1:驗證STP及確定根網橋    460 

15.13.2 動手實驗15.2:配置和驗證根網橋    462 

15.13.3 動手實驗15.3:配置PortFast和BPDU防護    463 

15.13.4 動手實驗15.4:配置和驗證EtherChannel    463 

15.14 復習題    465 

第16章 網絡設備管理和安全    468 

16.1 緩解接入層威脅    468 

16.2 外部身份驗證選項    471 

16.2.1 RADIUS    471 

16.2.2 TACACS+    472 

16.3 SNMP    473 

16.3.1 管理信息庫    474 

16.3.2 配置SNMP    474 

16.4 客戶端冗餘問題    475 

16.5 1跳冗餘協議簡介    477 

16.6 熱備用路由器協議    479 

16.6.1 虛擬MAC地址    480 

16.6.2 HSRP定時器    481 

16.6.3 組角色    482 

16.6.4 配置和驗證HSRP    483 

16.7 小結    488 

16.8 考試要點    488 

16.9 書麵實驗    489 

16.10 復習題    489 

第17章 增強IGRP    492 

17.1 EIGRP的特點和工作原理    492 

17.1.1 鄰居發現    493 

17.1.2 可靠傳輸協議    497 

17.1.3 擴散更新算法    498 

17.1.4 路由發現和維護    498 

17.2 配置EIGRP    499 

17.2.1 支持VLSM和匯總    501 

17.2.2 控製EIGRP流量    504 

17.2.3 水平分割    512 

17.3 EIGRP驗證和故障排除    513 

17.3.1 EIGRP故障排除示例    518 

17.3.2 用於應付CCNA考試的簡單的EIGRP故障排除方法    525 

17.4 EIGRPv6    527 

17.5 小結    531 

17.6 考試要點    531 

17.7 書麵實驗    532 

17.8 動手實驗    532 

17.8.1 動手實驗17.1:配置和驗證EIGRP    532 

17.8.2 動手實驗17.2:配置和驗證EIGRPv6    533 

17.9 復習題    534 

第18章 開放*短路徑優先    539 

18.1 OSPF基礎    539 

18.1.1 OSPF術語    541 

18.1.2 OSPF的工作原理    543 

18.2 配置OSPF    544 

18.2.1 啓用OSPF    544 

18.2.2 配置區域    545 

18.2.3 在示例網絡中配置OSPF    547 

18.3 OSPF和環迴接口    551 

18.4 驗證OSPF配置    553 

18.4.1 命令show ip ospf    554 

18.4.2 命令show ip ospf database    555 

18.4.3 命令show ip ospf interface    555 

18.4.4 命令show ip ospf neighbor    556 

18.4.5 命令show ip protocols    557 

18.5 小結    558 

18.6 考試要點    558 

18.7 書麵實驗    558 

18.8 動手實驗    559 

18.8.1 動手實驗18.1:啓用OSPF進程    559 

18.8.2 動手實驗18.2:配置OSPF接口    560 

18.8.3 動手實驗18.3:驗證OSPF的運行情況    561 

18.9 復習題    561 

第19章 多區域OSPF    565 

19.1 OSPF的可擴展性    565 

19.2 多區域OSPF簡介    567 

19.2.1 建立鄰接關係必須滿足的條件    567 

19.2.2 OSPF路由器類型    567 

19.2.3 鏈路狀態通告    569 

19.2.4 OSPF Hello協議    570 

19.2.5 鄰居狀態    571 

19.3 多區域OSPF基本配置    572 

19.4 多區域OSPF驗證和故障排除    574 

19.4.1 命令show ip ospf    575 

19.4.2 命令show ip ospf interface    576 

19.4.3 命令show ip protocols    578 

19.4.4 命令show ip route    578 

19.4.5 命令show ip ospf database    579 

19.5 OSPF故障排除案例    580 

19.6 OSPFv3    588 

19.7 小結    592 

19.8 考試要點    592 

19.9 書麵實驗    593 

19.10 動手實驗    593 

19.10.1 動手實驗19.1:配置和驗證多區域OSPF    593 

19.10.2 動手實驗19.2:配置和驗證OSPFv3    596 

19.11 復習題    597 

第20章 排除IP、IPv6和VLAN故障    601 

20.1 排除IP網絡連接故障    601 

20.1.1 使用IP SLA來排除故障    610 

20.1.2 使用SPAN來排除故障    612 

20.1.3 配置和驗證擴展訪問列錶    613 

20.2 排除IPv6網絡連接故障    615 

20.2.1 ICMPv6    616 

20.2.2 排除IPv6擴展訪問列錶故障    622 

20.3 排除VLAN連接故障    624 

20.3.1 排除VLAN故障    625 

20.3.2 排除中繼故障    629 

20.4 小結    634 

20.5 考試要點    635 

20.6 書麵實驗    635 

20.7 復習題    636 

第21章 廣域網    638 

21.1 廣域網簡介    639 

21.1.1 WAN拓撲    639 ..............



邁入網絡世界的基石:精通路由與交換,點亮你的IT職業生涯 本書並非一本普通的技能培訓手冊,它更像是一幅詳盡的網絡地圖,為你勾勒齣構建、管理和優化現代計算機網絡的宏偉藍圖。如果你對信息技術充滿熱情,渴望在快速發展的數字時代占據一席之地,那麼掌握路由和交換的核心技術將是你開啓成功IT職業生涯的關鍵第一步。本書正是為你精心打造的學習利器,它將引領你從零開始,逐步深入理解並精通構成互聯網骨骼的基石——路由和交換的原理與實踐。 為什麼路由與交換如此重要? 在當今高度互聯的世界裏,無論是傢庭Wi-Fi網絡的連接,還是跨國企業龐大而復雜的網絡架構,亦或是支撐雲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運轉的全球基礎設施,都離不開高效、可靠的路由和交換技術。路由器扮演著信息流動的“交通警察”,決定著數據包如何穿越不同的網絡,找到最佳路徑到達目的地;而交換機則是網絡內部的“高速公路網”,確保同一網絡中的設備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通信。 精通路由和交換,意味著你掌握瞭構建網絡、解決網絡問題的核心能力。你將能夠: 理解數據如何在網絡中傳輸: 從物理層的介質連接,到數據鏈路層的MAC地址識彆,再到網絡層的IP地址尋址和路由決策,你將洞悉數據包在網絡中經曆的每一個環節。 設計和部署各種網絡拓撲: 無論是小型辦公室還是大型企業,你都能根據實際需求,設計齣穩定、高效、可擴展的網絡結構。 配置和管理網絡設備: 從基本的路由器和交換機配置,到高級的VLAN劃分、端口安全、鏈路聚閤等,你都能熟練運用。 排查和解決網絡故障: 當網絡齣現問題時,你將具備診斷問題的能力,找齣癥結所在,並迅速恢復網絡正常運行。 為未來的網絡技術奠定堅實基礎: 掌握瞭路由和交換的原理,你將更容易理解和學習諸如無綫網絡、網絡安全、雲計算、SDN(軟件定義網絡)等前沿技術。 本書的核心價值與獨特之處 本書的設計理念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閤,確保你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我們深知,網絡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隻有在實際操作中反復錘煉,纔能真正掌握。 1. 全麵覆蓋CCNA認證考試大綱 本書嚴格遵循思科CCNA(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認證的最新考試要求,為你提供最權威、最全麵的學習內容。CCNA是業界公認的網絡領域入門級認證,其考試涵蓋瞭構建、運行、維護和排除中小型企業網絡所需的核心技術。通過本書的學習,你將係統地掌握以下關鍵知識領域: 網絡基礎知識: 深入理解OSI模型和TCP/IP模型,掌握各種網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防火牆等)的功能與原理。 IP尋址與子網劃分: 精通IPv4和IPv6地址分配、子網劃分技巧,能夠高效管理IP地址資源。 交換技術: 學習VLAN、STP(生成樹協議)、EtherChannel等關鍵交換技術,理解廣播域和衝突域的劃分,提升網絡性能和穩定性。 路由技術: 掌握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協議(如RIP、OSPF、EIGRP)的原理、配置與故障排除,理解路由錶的工作機製。 網絡設備互聯: 學習如何配置和管理思科路由器和交換機,包括基本命令、接口配置、綫路協議等。 網絡安全基礎: 瞭解訪問控製列錶(ACL)、端口安全、DHCP Snooping等基礎安全措施,保障網絡安全。 無綫網絡基礎: 掌握無綫網絡的基本概念、SSID、安全認證等。 網絡自動化與可編程性(部分涉及): 介紹網絡自動化和可編程性的基本概念,為未來學習高級主題打下基礎。 2. 理論與實踐並重,化繁為簡 我們深知復雜的網絡概念可能讓初學者望而卻步。因此,本書在講解理論知識時,始終力求用最簡潔、最直觀的語言來闡述。我們會從宏觀層麵介紹網絡概念,然後逐步深入到微觀細節,並輔以大量的圖示、錶格和類比,幫助你輕鬆理解。 更重要的是,本書提供瞭豐富的實踐環節。你將找到詳細的實驗步驟,指導你在真實的思科設備(或模擬器,如Packet Tracer)上進行配置和操作。這些實驗涵蓋瞭本書所介紹的各種技術點,讓你能夠在動手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基礎的端口配置到復雜的路由協議調試,每一個實驗都精心設計,讓你親身經曆網絡構建的全過程。 3. 深入剖析“為什麼”,而非僅僅“怎麼做” 很多學習資料隻告訴你“如何配置”某個功能,卻很少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背後的原理”是什麼。本書的區彆在於,它不僅會教你如何操作,更會深入剖析每項配置背後的原理和邏輯。理解瞭“為什麼”,你纔能在麵對未知問題時,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而不是被動地記憶命令。例如,在講解STP時,我們將詳細解釋其工作原理,為什麼需要它來防止網絡環路,以及不同STP模式的優劣。 4. 針對性強的學習設計 本書結構清晰,章節之間邏輯連貫。每個章節都以學習目標開頭,並在結尾提供復習題和習題,幫助你檢驗學習成果,鞏固關鍵知識點。我們鼓勵讀者在學習過程中,多思考、多動手,主動去探索網絡世界的奧秘。 本書的學習者群體 無論你是: IT行業新手: 剛剛踏入IT領域,希望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網絡基礎。 在校學生: 計算機科學、網絡工程等專業的學生,希望係統學習網絡技術,為未來的學習和就業做準備。 尋求職業轉型者: 希望從其他領域轉入IT行業,將網絡工程師作為職業發展方嚮。 IT從業人員: 希望係統梳理和鞏固自己的網絡知識,為考取CCNA等專業認證做準備,提升職業技能。 對網絡技術充滿好奇者: 任何對互聯網如何工作、數據如何傳輸感興趣的讀者。 準備好開啓你的網絡探索之旅瞭嗎? 本書是你進入精彩紛呈的網絡世界最可靠的夥伴。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你學習、實踐、成長、最終實現職業目標的關鍵助力。跟隨本書的指引,你將逐步解鎖路由和交換的強大力量,為構建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數字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現在,就翻開第一頁,讓我們一起,用知識的力量,連接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專業性。從書名就能看齣,它專注於CCNA路由和交換領域,並且是第二版,這意味著它應該經過瞭市場的檢驗和內容的迭代。我瞭解到,CCNA認證是很多網絡從業者入門的敲門磚,而路由和交換又是其核心內容。因此,一本專注於此的書籍,如果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這些基礎概念,並且提供大量的實例和配置指導,對於想要通過CCNA認證或者提升自身網絡技能的人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價值的。 我特彆希望這本書在路由協議的部分能夠做到詳盡。無論是靜態路由、RIP、EIGRP還是OSPF,每一種協議都有其獨特的原理、應用場景和配置要點。我期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配置命令的層麵,而是能夠深入講解每種協議的報文交互、收斂過程、以及在不同網絡拓撲下的行為錶現。例如,在講解OSPF時,如果能詳細分析其鄰居狀態機的轉換,LSA的生成和交互機製,以及區域劃分的策略,那將非常有幫助。同時,對於OSPF的幾種常見配置選項,例如區域類型(Stub, NSSA, Totally Stubby)、路由過濾等,也希望有清晰的解釋和實驗演示。 交換技術的部分同樣重要。VLAN的劃分和 Trunk 模式的應用是基礎,但更深層次的STP(生成樹協議)的原理和各種模式(PVST+, Rapid PVST+, MSTP)的適用性,以及如何防止二層環路,是很多初學者容易遇到的難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清晰的圖示和循序漸進的講解,讓讀者理解STP的決策過程,包括端口角色、端口狀態、BPDU的交互等。此外,對於一些高級的交換技術,如 EtherChannel(鏈路聚閤)、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的配置和注意事項,以及基本的ACL(訪問控製列錶)在交換機上的應用,也希望能夠得到充分的講解。 我一直覺得,學習網絡技術,理論知識的紮實是基礎,但動手實踐的能力更是關鍵。因此,我非常關注這本書是否提供瞭足夠的實驗環境和指導。如果能夠提供一些基於 GNS3、Packet Tracer 或 EVE-NG 的實驗拓撲和詳細的步驟,那將極大地提升學習的效率和效果。通過親手配置設備,解決實驗中齣現的各種問題,纔能真正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技能。我希望這本書能引導我模擬各種真實的網絡場景,從簡單的單交換機VLAN劃分,到復雜的OSPF多區域路由設計,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練習。 最後,作為一名正在準備CCNA認證的學習者,我非常看重這本書的“考證導嚮性”。一本優秀的教材,不僅要講解技術知識,還要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考試的側重點,以及如何應對考試中的各種題型,比如配置題、排查題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包含一些模擬試題,或者在講解知識點時,能夠提示哪些是考試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我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提高通過考試的幾率。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本書的內容能夠讓我對CCNA所涵蓋的知識體係有一個全麵的認識,為我未來的網絡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實用性”極強,它似乎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堆砌,更是為實戰而生。作為一名剛踏入網絡領域的新人,我最需要的就是一本能夠帶領我“上手”的書籍。這本書從目錄上看,就涵蓋瞭CCNA認證考試中幾乎所有核心的網絡技術,從基礎的網絡模型,到復雜的路由和交換配置,都有涉及。我非常期待它能夠在配置命令的講解上做到非常詳細,並且提供一些“技巧”和“最佳實踐”,幫助我快速掌握各種設備的配置方法。 我對書中關於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初始化配置”部分非常好奇。很多時候,拿到一颱新設備,第一步就是進行基本配置,比如設置主機名、配置域名解析、設置密碼等等。這些看似簡單,但對於新手來說,也需要一定的指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初始化配置腳本或者詳細的步驟,讓我能夠快速地搭建實驗環境,並且瞭解每一條命令的作用。 在路由部分,我特彆想瞭解一下RIP和EIGRP的配置細節。RIP的收斂速度慢,但配置簡單,適閤小型網絡;而EIGRP是思科私有協議,效率高,但理解起來可能需要更多精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這兩種協議的配置命令,並且通過實例來演示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工作方式。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講解如何使用debug命令來排查路由問題,比如如何查看路由錶,如何分析路由更新報文等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排錯技能。 交換部分,除瞭VLAN和STP,我還對DHCP服務器的配置非常感興趣。在實際網絡中,DHCP服務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夠自動為客戶端分配IP地址,大大簡化瞭網絡管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如何在一颱路由器或交換機上配置DHCP服務器,包括地址池的劃分、租約時間的設置、以及選項的配置等等。並且,如果能講解一下DHCP Relay Agent的配置,那將更有幫助,因為在大型網絡中,DHCP服務器通常部署在中心位置,而客戶端則分布在各個子網。 最後,我非常看重這本書的“解決問題”導嚮。很多技術書籍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一些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多提供一些“常見問題與排查”的章節,幫助我預見和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例如,當一個接口無法正常工作時,應該從哪些方麵入手排查?當兩個設備無法互相通信時,應該檢查哪些配置?這種“實戰指南”式的講解,對於提升我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有幫助。

評分

這本書在我眼中,更像是一本“係統構建”的網絡知識手冊。它不僅僅是羅列命令,而是試圖從根本上幫助讀者理解網絡是如何工作的。這一點我非常欣賞,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學習技術,如果隻是停留在“是什麼”和“怎麼做”,而不知道“為什麼”,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很難解決。這本書從最基礎的OSI模型和TCP/IP模型講起,逐步深入,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建立起一個清晰的網絡分層概念,這對於理解後續更復雜的協議和技術至關重要。 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IP地址和子網劃分的講解。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對網絡設計和故障排除都至關重要的基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非常清晰的解釋,包括各種IP地址的類型(公網、私網、保留地址),以及各種子網掩碼的計算方法。並且,如果能提供一些練習題,並且配有詳細的解答思路,那就太好瞭。我經常看到有人在子網劃分上犯錯誤,導緻IP地址浪費或者網絡無法正常通信,所以一個好的子網劃分講解,絕對是這本書的加分項。 在路由方麵,我非常關注這本書對於各種路由協議的“權衡”和“選擇”的討論。例如,在什麼場景下選擇EIGRP,什麼場景下選擇OSPF,它們的優缺點是什麼?以及在混閤路由環境中,如何配置路由重分發,如何控製路由優先級等等。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際的網絡設計案例,來演示這些路由協議的部署和優化。有時候,理論知識可以從網上找到很多,但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到實際的網絡設計中,就需要經驗的指導,而這本書的實例講解,或許能填補這一塊的空白。 交換部分,我對VLAN和STP的結閤應用非常感興趣。如何通過VLAN來隔離廣播域,提高網絡效率,以及如何配置Trunk口來承載多個VLAN的流量。在STP方麵,除瞭基本原理,我更關注如何配置STP的優先級,如何指定根橋,以及如何利用PortFast、BPDU Guard等特性來優化STP的性能和安全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網絡部署場景,演示如何在企業網絡中正確地配置VLAN和STP,以避免潛在的網絡問題。 最後,我一直認為,學習網絡技術,安全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CCNA認證雖然不是專門的安全認證,但基礎的網絡安全概念是必須掌握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這個方麵有所涉及,比如介紹一些基礎的訪問控製列錶(ACL)的應用,用於過濾流量,保護網絡資源。或者,簡單介紹一下DHCP Snooping、Dynamic ARP Inspection等安全特性。即使隻是初步的介紹,也能幫助我們對網絡安全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以後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我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研讀,不過從目錄和整體的排版來看,我感覺這本書的知識體係構建得非常紮實。很多時候,學習一門新技術,尤其是像CCNA這樣涉及網絡基礎和實踐操作的認證,最怕的就是知識點零散,或者講解不夠深入。這本書似乎在這方麵做得不錯,它從最基礎的網絡概念開始,逐步深入到路由、交換的原理和配置,理論與實踐結閤得很好。 我特彆關注瞭它對於一些核心概念的講解是否清晰易懂。比如,在學習OSPF協議的時候,很多教材都隻是簡單羅列一下配置命令,但真正理解其工作原理、鄰居建立過程、LSA類型等細節,需要更深入的剖析。我期待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提供詳細的圖示和生動的比喻,幫助我們這些初學者能夠真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配置,而不是僅僅“怎麼”配置。而且,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VLAN之間的通信原理、STP的各種模式等等,如果能有清晰的對比和區分,那將大大節省我們摸索的時間。 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CCNA認證最終還是要落到實際操作和故障排除上。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在實驗部分的安排。理想情況下,這本書應該提供詳細的實驗步驟,並且最好能結閤一些常見的企業網絡場景。這樣,我們可以在實驗中模擬真實環境,練習配置命令,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定位和解決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網絡問題。比如,一個簡單的ping不通,背後可能隱藏著路由、ACL、NAT、接口狀態等多種原因,如何係統性地排查,這本書的實驗設計是否能夠引導我們逐步深入,這是一個我非常看重的點。 從我個人的學習經曆來看,一本好的技術書籍,除瞭內容本身,它的“可讀性”也非常重要。我指的是語言是否通俗易懂,排版是否清晰,有沒有一些小的提示或者“陷阱”之類的警告,能夠讓我們少走彎路。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圖錶,或者一個“注意”框,就能讓一個復雜的概念豁然開朗。我希望這本書在這一點上也能做得齣色,讓我在學習過程中不至於因為晦澀的語言或者混亂的結構而感到沮喪。閱讀體驗的流暢,對於保持學習的動力至關重要。 最後,我個人非常看重這類書籍的“更新性”。CCNA的考試內容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更新,一本經典的教材,如果在內容上能夠及時反映最新的技術趨勢和考試大綱變化,那就非常有價值。雖然我還沒深入瞭解這本書的具體內容,但我會特彆留意它是否覆蓋瞭CCNA最新版本要求的一些關鍵技術,比如SDN、雲網絡基礎等,這些都是當前網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嚮。一本能夠引領我們學習最新技術、適應未來網絡發展的教材,無疑是學習者最寶貴的資源。

評分

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本“實踐藍圖”,它不僅提供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學習者描繪瞭一個可執行的學習路徑。我最近正在計劃考取CCNA認證,而路由和交換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它看起來非常係統化,而且內容緊扣CCNA認證的要求。我期待它能夠提供清晰的學習大綱,並且在每個章節的末尾,都有一些小結或者復習題,幫助我鞏固所學知識。 我非常希望書中關於“網絡基礎”的部分能夠做到深入淺齣。這包括瞭對IP地址、子網掩碼、CIDR等概念的詳細解釋,以及如何進行IP地址規劃。我經常看到一些教程隻是簡單帶過,但對我這樣的新手來說,這部分是理解後續所有內容的基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充足的例子,甚至一些小練習,讓我能夠熟練地進行IP地址的計算和劃分,避免在網絡設計中犯下低級錯誤。 在路由協議方麵,我個人對OSPF的講解非常期待。OSPF作為一種廣泛應用的鏈路狀態路由協議,其工作原理和配置選項都比較復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OSPF的各種報文類型,鄰居建立過程,以及LSA的生成和泛洪機製。並且,在配置方麵,希望能夠提供關於區域劃分(如標準區域、Stub區域、NSSA區域)的詳細說明和配置示例,幫助我理解如何在不同規模的網絡中優化OSPF的設計。 交換技術方麵,除瞭VLAN和Trunking,我對STP(生成樹協議)的配置和故障排除非常感興趣。我瞭解到,STP是防止二層環路的關鍵,但配置不當也可能導緻網絡中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STP的工作原理,包括根橋的選擇、端口角色的分配以及BPDU的交互。並且,提供一些關於STP故障排除的實用技巧,例如如何判斷STP端口狀態,如何解決STP收斂緩慢的問題等。 最後,作為一本認證考試的教材,我非常看重它對考試形式和題型的把握。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教授知識,還能幫助我瞭解CCNA認證考試的特點,例如考試中常見的配置題、選擇題和排查題。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模擬試題,並且提供詳細的解答思路,那就非常有價值瞭。這樣,我就可以在復習知識的同時,熟悉考試的節奏和難度,更有信心地迎接考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