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通过CCNA考试100-105、200-105和200-125的**指南。由**思科技术培训专家Todd Lammle针对**考试大纲编写,旨在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考试内容。本书通过大量示例、动手实验、书面实验、真实场景分析,全面介绍了互联网和TCP/IP等的背景知识、子网划分、VLSM、思科IOS、命令行界面、路由和交换、VLAN、安全和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无线技术、IPv6以及WAN等技术。
本书适合所有CCNA应试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及开发人员学习参考。
*一部分 ICND1
第1章 网络互联 2
1.1 网络互联基础 2
1.2 网络互联模型 9
1.2.1 分层方法 10
1.2.2 参考模型的优点 10
1.3 OSI参考模型 10
1.3.1 应用层 12
1.3.2 表示层 13
1.3.3 会话层 13
1.3.4 传输层 13
1.3.5 网络层 17
1.3.6 数据链路层 19
1.3.7 物理层 21
1.4 小结 23
1.5 考试要点 23
1.6 书面实验 24
1.6.1 书面实验1.1:OSI问题 24
1.6.2 书面实验1.2:定义OSI模型的各层及其使用的设备 25
1.6.3 书面实验1.3:识别冲突域和广播域 25
1.7 复习题 26
第2章 以太网和数据封装 30
2.1 以太网回顾 30
2.1.1 冲突域 31
2.1.2 广播域 32
2.1.3 CSMA/CD 33
2.1.4 半双工和全双工以太网 34
2.1.5 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 36
2.1.6 以太网物理层 40
2.2 以太网布线 43
2.2.1 直通电缆 43
2.2.2 交叉电缆 44
2.2.3 反转电缆 45
2.2.4 光纤 47
2.3 数据封装 48
2.4 包含三层的思科层次模型 51
2.4.1 核心层 52
2.4.2 集散层 53
2.4.3 接入层 53
2.5 小结 53
2.6 考试要点 54
2.7 书面实验 54
2.7.1 书面实验2.1: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转换 55
2.7.2 书面实验2.2:CSMA/CD的工作原理 56
2.7.3 书面实验2.3:布线 57
2.7.4 书面实验2.4:封装 57
2.8 复习题 57
第3章 TCP/IP简介 61
3.1 TCP/IP简介 62
3.2 TCP/IP和DoD模型 62
3.2.1 进程/应用层协议 63
3.2.2 主机到主机层(传输层)协议 71
3.2.3 Internet层协议 78
3.3 IP编址 84
3.3.1 IP术语 84
3.3.2 层次型IP编址方案 84
3.3.3 私有IP地址(RFC 1918) 88
3.4 IPv4地址类型 89
3.4.1 第2层广播 89
3.4.2 第3层广播 90
3.4.3 单播地址 90
3.4.4 组播地址 91
3.5 小结 92
3.6 考试要点 92
3.7 书面实验 93
3.7.1 书面实验3.1:TCP/IP 93
3.7.2 书面实验3.2:协议对应的DoD模型层 94
3.8 复习题 94
第4章 轻松划分子网 97
4.1 子网划分基础 97
4.1.1 如何创建子网 98
4.1.2 子网掩码 99
4.1.3 无类域间路由选择 100
4.1.4 ip subnet-zero 101
4.1.5 C类网络的子网划分 101
4.1.6 B类网络的子网划分 110
4.1.7 A类网络的子网划分 117
4.2 小结 119
4.3 考试要点 119
4.4 书面实验 120
4.4.1 书面实验4.1:书面子网划分实践1 120
4.4.2 书面实验4.2:书面子网划分实践2 120
4.4.3 书面实验4.3:书面子网划分实践3 121
4.5 复习题 121
第5章 变长子网掩码、汇总和TCP/IP故障排除 124
5.1 变长子网掩码 124
5.1.1 VLSM设计 125
5.1.2 实现VLSM网络 126
5.2 汇总 134
5.3 排除IP编址故障 135
5.4 小结 141
5.5 考试要点 142
5.6 书面实验 142
5.7 复习题 143
第6章 思科互联网络操作系统 146
6.1 IOS用户界面 147
6.1.1 思科IOS 147
6.1.2 连接到思科IOS设备 147
6.1.3 启动交换机 148
6.2 命令行界面 149
6.2.1 进入CLI 149
6.2.2 路由器模式概述 150
6.2.3 CLI提示符 150
6.2.4 编辑和帮助功能 152
6.3 管理配置 156
6.3.1 主机名 156
6.3.2 旗标 156
6.3.3 设置密码 158
6.3.4 对密码加密 162
6.3.5 描述 164
6.4 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口 166
6.5 查看、保存和删除配置 172
6.5.1 删除配置及重启设备 173
6.5.2 验证配置 174
6.6 小结 184
6.7 考试要点 184
6.8 书面实验 186
6.9 动手实验 187
6.9.1 动手实验6.1:删除现有配置 187
6.9.2 动手实验6.2:探索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和各种配置模式 187
6.9.3 动手实验6.3:使用帮助和编辑功能 188
6.9.4 动手实验6.4:保存路由器配置 189
6.9.5 动手实验6.5:设置密码 189
6.9.6 动手实验6.6:设置主机名、描述、IP地址和时钟频率 191
6.10 复习题 192
第7章 管理思科互联网络 196
7.1 思科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内部组件 197
7.2 备份和恢复思科配置 198
7.2.1 备份思科设备的配置 198
7.2.2 恢复思科设备的配置 200
7.2.3 删除配置 200
7.3 配置DHCP 201
7.3.1 DHCP中继 202
7.3.2 验证思科IOS设备的DHCP配置 203
7.4 系统日志 203
7.5 网络时间协议 207
7.6 使用CDP和LLDP探索连接的设备 208
7.6.1 获取有关CDP定时器和保持时间的信息 208
7.6.2 收集邻居的信息 209
7.6.3 使用CDP建立网络拓扑结构文档 212
7.7 使用Telnet 214
7.7.1 同时远程登录到多台设备 216
7.7.2 检查Telnet连接 216
7.7.3 检查Telnet用户 216
7.7.4 关闭Telnet会话 217
7.8 解析主机名 217
7.8.1 创建主机表 217
7.8.2 使用DNS来解析名称 219
7.9 网络连接性检查及故障排除 220
7.9.1 使用命令ping 220
7.9.2 使用命令traceroute 221
7.9.3 调试 222
7.9.4 使用命令show processes 224
7.10 小结 224
7.11 考试要点 225
7.12 书面实验 226
7.12.1 书面实验7.1:IOS管理 226
7.12.2 书面实验7.2:路由器的存储器 226
7.13 动手实验 227
7.13.1 动手实验7.1:备份路由器配置 227
7.13.2 动手实验7.2:使用思科发现协议 227
7.13.3 动手实验7.3:使用Telnet 228
7.13.4 动手实验7.4:解析主机名 229
7.14 复习题 230
第8章 管理思科设备 233
8.1 管理配置寄存器 233
8.1.1 理解配置寄存器的各个位 233
8.1.2 查看配置寄存器的当前设置 234
8.1.3 boot system命令 235
8.1.4 恢复密码 236
8.2 备份和恢复思科IOS 238
8.2.1 检查闪存 239
8.2.2 备份思科IOS 240
8.2.3 恢复或升级思科路由器IOS 241
8.2.4 使用思科IOS文件系统 243
8.3 许可 246
8.3.1 RTU许可证 248
8.3.2 备份和卸载许可证 250
8.4 小结 251
8.5 考试要点 251
8.6 书面实验 252
8.7 动手实验 252
8.7.1 动手实验8.1:备份路由器IOS 253
8.7.2 动手实验8.2:升级或恢复路由器IOS 253
8.8 复习题 253
第9章 IP路由选择 256
9.1 路由选择基础 257
9.2 IP路由选择过程 259
9.2.1 思科路由器的内部处理过程 263
9.2.2 检查你对IP路由选择的理解程度 264
9.3 配置IP路由选择 267
9.3.1 配置路由器Corp 268
9.3.2 配置路由器SF 270
9.3.3 配置路由器LA 273
9.3.4 在路由器Corp上配置DHCP 274
9.4 在示例网络中配置IP路由选择 275
9.4.1 静态路由选择 275
9.4.2 默认路由选择 279
9.5 动态路由选择 282
9.6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283
9.6.1 配置RIP 284
9.6.2 抑制RIP更新的传播 286
9.7 小结 288
9.8 考试要点 288
9.9 书面实验 289
9.10 动手实验 289
9.10.1 动手实验9.1:配置静态路由 290
9.10.2 动手实验9.2:配置RIP 291
9.11 复习题 292
第10章 第2层交换 295
10.1 交换服务 296
10.1.1 第2层的三项交换功能 296
10.1.2 端口安全 299
10.2 配置Catalyst交换机 303
10.2.1 Catalyst交换机的配置 303
10.2.2 验证思科Catalyst交换机的配置 309
10.3 小结 311
10.4 考试要点 311
10.5 书面实验 312
10.6 动手实验 312
10.6.1 动手实验10.1:配置第2层交换机 313
10.6.2 动手实验10.2:验证第2层交换机的配置 314
10.6.3 动手实验10.3:配置端口安全 314
10.7 复习题 315
第11章 VLAN及VLAN间路由选择 318
11.1 VLAN基础 319
11.1.1 控制广播 321
11.1.2 安全性 321
11.1.3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21
11.2 标识VLAN 322
11.2.1 对帧进行标记 324
11.2.2 VLAN标识方法 324
11.3 VLAN间路由选择 325
11.4 配置VLAN 327
11.4.1 将交换机端口分配给VLAN 329
11.4.2 配置中继端口 331
11.4.3 配置VLAN间路由选择 334
11.5 小结 339
11.6 考试要点 340
11.7 书面实验 340
11.8 动手实验 340
11.8.1 动手实验11.1:配置和验证VLAN 341
11.8.2 动手实验11.2:配置和验证中继链路 341
11.8.3 动手实验11.3:在单臂路由器上配置IVR 342
11.8.4 动手实验11.4:在第3层交换机上配置IVR 343
11.9 复习题 343
第12章 安全 348
12.1 外围路由器、防火墙和内部路由器 348
12.2 访问控制列表简介 349
12.3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 352
12.3.1 通配符掩码 353
12.3.2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示例 354
12.3.3 控制VTY(Telnet/SSH)访问 357
12.4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358
12.4.1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示例1 361
12.4.2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示例2 362
12.4.3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示例3 363
12.4.4 命名ACL 364
12.4.5 注释 366
12.5 监视访问控制列表 366
12.6 小结 368
12.7 考试要点 368
12.8 书面实验 369
12.9 动手实验 369
12.9.1 动手实验12.1: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 370
12.9.2 动手实验12.2:扩展IP访问控制列表 370
12.10 复习题 372
第13章 网络地址转换 376
13.1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NAT 376
13.2 网络地址转换类型 377
13.3 NAT术语 378
13.4 NAT的工作原理 378
13.4.1 配置静态NAT 380
13.4.2 配置动态NAT 380
13.4.3 配置PAT 381
13.4.4 NAT的简单验证 381
13.5 NAT的测试和故障排除 382
13.6 小结 386
13.7 考试要点 386
13.8 书面实验 386
13.9 动手实验 387
13.9.1 动手实验13.1:为使用NAT做准备 387
13.9.2 动手实验13.2:配置动态NAT 389
13.9.3 动手实验13.3:配置PAT 390
13.10 复习题 391
第14章 IPv6 394
14.1 为何需要IPv6 395
14.2 IPv6的优点和用途 395
14.3 IPv6地址及其表示 396
14.3.1 简化表示 397
14.3.2 地址类型 397
14.3.3 特殊地址 398
14.4 IPv6在互联网络中的运行方式 399
14.4.1 手动配置IPv6地址 399
14.4.2 无状态自动配置(EUI-64) 400
14.4.3 DHCPv6(有状态自动配置) 402
14.4.4 IPv6报头 402
14.4.5 ICMPv6 404
14.4.6 邻居发现 405
14.5 IPv6路由选择协议 407
14.6 在示例互联网络中配置IPv6 408
14.7 在示例互联网络中配置路由选择 410
14.8 小结 412
14.9 考试要点 412
14.10 书面实验 413
14.10.1 书面实验14.1 413
14.10.2 书面实验14.2 413
14.11 动手实验 414
14.11.1 动手实验14.1:手动配置和有状态自动配置 414
14.11.2 动手实验14.2:静态和默认路由选择 415
14.12 复习题 416
第二部分 ICND2
第15章 **交换技术 420
15.1 VLAN回顾 421
15.1.1 将交换机端口分配给VLAN 423
15.1.2 配置中继端口 425
15.2 VLAN中继协议(VTP) 427
15.2.1 VTP运行模式 428
15.2.2 VTP修剪 430
15.3 配置VTP 431
15.4 生成树协议 434
15.4.1 生成树术语 435
15.4.2 生成树的工作原理 438
15.5 生成树协议的类型 440
15.5.1 公用生成树 440
15.5.2 PVST+ 441
15.5.3 快速生成树协议(802.1w) 442
15.5.4 802.1s(MSTP) 446
15.6 修改和验证网桥ID 446
15.7 生成树故障的影响 450
15.8 PortFast和BPDU防护 452
15.9 EtherChannel 455
15.10 小结 459
15.11 考试要点 459
15.12 书面实验15 459
15.13 动手实验 460
15.13.1 动手实验15.1:验证STP及确定根网桥 460
15.13.2 动手实验15.2:配置和验证根网桥 462
15.13.3 动手实验15.3:配置PortFast和BPDU防护 463
15.13.4 动手实验15.4:配置和验证EtherChannel 463
15.14 复习题 465
第16章 网络设备管理和安全 468
16.1 缓解接入层威胁 468
16.2 外部身份验证选项 471
16.2.1 RADIUS 471
16.2.2 TACACS+ 472
16.3 SNMP 473
16.3.1 管理信息库 474
16.3.2 配置SNMP 474
16.4 客户端冗余问题 475
16.5 1跳冗余协议简介 477
16.6 热备用路由器协议 479
16.6.1 虚拟MAC地址 480
16.6.2 HSRP定时器 481
16.6.3 组角色 482
16.6.4 配置和验证HSRP 483
16.7 小结 488
16.8 考试要点 488
16.9 书面实验 489
16.10 复习题 489
第17章 增强IGRP 492
17.1 EIGRP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492
17.1.1 邻居发现 493
17.1.2 可靠传输协议 497
17.1.3 扩散更新算法 498
17.1.4 路由发现和维护 498
17.2 配置EIGRP 499
17.2.1 支持VLSM和汇总 501
17.2.2 控制EIGRP流量 504
17.2.3 水平分割 512
17.3 EIGRP验证和故障排除 513
17.3.1 EIGRP故障排除示例 518
17.3.2 用于应付CCNA考试的简单的EIGRP故障排除方法 525
17.4 EIGRPv6 527
17.5 小结 531
17.6 考试要点 531
17.7 书面实验 532
17.8 动手实验 532
17.8.1 动手实验17.1:配置和验证EIGRP 532
17.8.2 动手实验17.2:配置和验证EIGRPv6 533
17.9 复习题 534
第18章 开放*短路径优先 539
18.1 OSPF基础 539
18.1.1 OSPF术语 541
18.1.2 OSPF的工作原理 543
18.2 配置OSPF 544
18.2.1 启用OSPF 544
18.2.2 配置区域 545
18.2.3 在示例网络中配置OSPF 547
18.3 OSPF和环回接口 551
18.4 验证OSPF配置 553
18.4.1 命令show ip ospf 554
18.4.2 命令show ip ospf database 555
18.4.3 命令show ip ospf interface 555
18.4.4 命令show ip ospf neighbor 556
18.4.5 命令show ip protocols 557
18.5 小结 558
18.6 考试要点 558
18.7 书面实验 558
18.8 动手实验 559
18.8.1 动手实验18.1:启用OSPF进程 559
18.8.2 动手实验18.2:配置OSPF接口 560
18.8.3 动手实验18.3:验证OSPF的运行情况 561
18.9 复习题 561
第19章 多区域OSPF 565
19.1 OSPF的可扩展性 565
19.2 多区域OSPF简介 567
19.2.1 建立邻接关系必须满足的条件 567
19.2.2 OSPF路由器类型 567
19.2.3 链路状态通告 569
19.2.4 OSPF Hello协议 570
19.2.5 邻居状态 571
19.3 多区域OSPF基本配置 572
19.4 多区域OSPF验证和故障排除 574
19.4.1 命令show ip ospf 575
19.4.2 命令show ip ospf interface 576
19.4.3 命令show ip protocols 578
19.4.4 命令show ip route 578
19.4.5 命令show ip ospf database 579
19.5 OSPF故障排除案例 580
19.6 OSPFv3 588
19.7 小结 592
19.8 考试要点 592
19.9 书面实验 593
19.10 动手实验 593
19.10.1 动手实验19.1:配置和验证多区域OSPF 593
19.10.2 动手实验19.2:配置和验证OSPFv3 596
19.11 复习题 597
第20章 排除IP、IPv6和VLAN故障 601
20.1 排除IP网络连接故障 601
20.1.1 使用IP SLA来排除故障 610
20.1.2 使用SPAN来排除故障 612
20.1.3 配置和验证扩展访问列表 613
20.2 排除IPv6网络连接故障 615
20.2.1 ICMPv6 616
20.2.2 排除IPv6扩展访问列表故障 622
20.3 排除VLAN连接故障 624
20.3.1 排除VLAN故障 625
20.3.2 排除中继故障 629
20.4 小结 634
20.5 考试要点 635
20.6 书面实验 635
20.7 复习题 636
第21章 广域网 638
21.1 广域网简介 639
21.1.1 WAN拓扑 639 ..............
这本书在我眼中,更像是一本“系统构建”的网络知识手册。它不仅仅是罗列命令,而是试图从根本上帮助读者理解网络是如何工作的。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技术,如果只是停留在“是什么”和“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很难解决。这本书从最基础的OSI模型和TCP/IP模型讲起,逐步深入,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网络分层概念,这对于理解后续更复杂的协议和技术至关重要。 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IP地址和子网划分的讲解。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对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都至关重要的基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非常清晰的解释,包括各种IP地址的类型(公网、私网、保留地址),以及各种子网掩码的计算方法。并且,如果能提供一些练习题,并且配有详细的解答思路,那就太好了。我经常看到有人在子网划分上犯错误,导致IP地址浪费或者网络无法正常通信,所以一个好的子网划分讲解,绝对是这本书的加分项。 在路由方面,我非常关注这本书对于各种路由协议的“权衡”和“选择”的讨论。例如,在什么场景下选择EIGRP,什么场景下选择OSPF,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以及在混合路由环境中,如何配置路由重分发,如何控制路由优先级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的网络设计案例,来演示这些路由协议的部署和优化。有时候,理论知识可以从网上找到很多,但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网络设计中,就需要经验的指导,而这本书的实例讲解,或许能填补这一块的空白。 交换部分,我对VLAN和STP的结合应用非常感兴趣。如何通过VLAN来隔离广播域,提高网络效率,以及如何配置Trunk口来承载多个VLAN的流量。在STP方面,除了基本原理,我更关注如何配置STP的优先级,如何指定根桥,以及如何利用PortFast、BPDU Guard等特性来优化STP的性能和安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网络部署场景,演示如何在企业网络中正确地配置VLAN和STP,以避免潜在的网络问题。 最后,我一直认为,学习网络技术,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CCNA认证虽然不是专门的安全认证,但基础的网络安全概念是必须掌握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涉及,比如介绍一些基础的访问控制列表(ACL)的应用,用于过滤流量,保护网络资源。或者,简单介绍一下DHCP Snooping、Dynamic ARP Inspection等安全特性。即使只是初步的介绍,也能帮助我们对网络安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研读,不过从目录和整体的排版来看,我感觉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很多时候,学习一门新技术,尤其是像CCNA这样涉及网络基础和实践操作的认证,最怕的就是知识点零散,或者讲解不够深入。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它从最基础的网络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到路由、交换的原理和配置,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 我特别关注了它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比如,在学习OSPF协议的时候,很多教材都只是简单罗列一下配置命令,但真正理解其工作原理、邻居建立过程、LSA类型等细节,需要更深入的剖析。我期待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详细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帮助我们这些初学者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配置,而不是仅仅“怎么”配置。而且,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VLAN之间的通信原理、STP的各种模式等等,如果能有清晰的对比和区分,那将大大节省我们摸索的时间。 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CCNA认证最终还是要落到实际操作和故障排除上。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在实验部分的安排。理想情况下,这本书应该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并且最好能结合一些常见的企业网络场景。这样,我们可以在实验中模拟真实环境,练习配置命令,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定位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网络问题。比如,一个简单的ping不通,背后可能隐藏着路由、ACL、NAT、接口状态等多种原因,如何系统性地排查,这本书的实验设计是否能够引导我们逐步深入,这是一个我非常看重的点。 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来看,一本好的技术书籍,除了内容本身,它的“可读性”也非常重要。我指的是语言是否通俗易懂,排版是否清晰,有没有一些小的提示或者“陷阱”之类的警告,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图表,或者一个“注意”框,就能让一个复杂的概念豁然开朗。我希望这本书在这一点上也能做得出色,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因为晦涩的语言或者混乱的结构而感到沮丧。阅读体验的流畅,对于保持学习的动力至关重要。 最后,我个人非常看重这类书籍的“更新性”。CCNA的考试内容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更新,一本经典的教材,如果在内容上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技术趋势和考试大纲变化,那就非常有价值。虽然我还没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但我会特别留意它是否覆盖了CCNA最新版本要求的一些关键技术,比如SDN、云网络基础等,这些都是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本能够引领我们学习最新技术、适应未来网络发展的教材,无疑是学习者最宝贵的资源。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实用性”极强,它似乎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为实战而生。作为一名刚踏入网络领域的新人,我最需要的就是一本能够带领我“上手”的书籍。这本书从目录上看,就涵盖了CCNA认证考试中几乎所有核心的网络技术,从基础的网络模型,到复杂的路由和交换配置,都有涉及。我非常期待它能够在配置命令的讲解上做到非常详细,并且提供一些“技巧”和“最佳实践”,帮助我快速掌握各种设备的配置方法。 我对书中关于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部分非常好奇。很多时候,拿到一台新设备,第一步就是进行基本配置,比如设置主机名、配置域名解析、设置密码等等。这些看似简单,但对于新手来说,也需要一定的指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脚本或者详细的步骤,让我能够快速地搭建实验环境,并且了解每一条命令的作用。 在路由部分,我特别想了解一下RIP和EIGRP的配置细节。RIP的收敛速度慢,但配置简单,适合小型网络;而EIGRP是思科私有协议,效率高,但理解起来可能需要更多精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这两种协议的配置命令,并且通过实例来演示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工作方式。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讲解如何使用debug命令来排查路由问题,比如如何查看路由表,如何分析路由更新报文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排错技能。 交换部分,除了VLAN和STP,我还对DHCP服务器的配置非常感兴趣。在实际网络中,DHCP服务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自动为客户端分配IP地址,大大简化了网络管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如何在一台路由器或交换机上配置DHCP服务器,包括地址池的划分、租约时间的设置、以及选项的配置等等。并且,如果能讲解一下DHCP Relay Agent的配置,那将更有帮助,因为在大型网络中,DHCP服务器通常部署在中心位置,而客户端则分布在各个子网。 最后,我非常看重这本书的“解决问题”导向。很多技术书籍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些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多提供一些“常见问题与排查”的章节,帮助我预见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例如,当一个接口无法正常工作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排查?当两个设备无法互相通信时,应该检查哪些配置?这种“实战指南”式的讲解,对于提升我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专业性。从书名就能看出,它专注于CCNA路由和交换领域,并且是第二版,这意味着它应该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内容的迭代。我了解到,CCNA认证是很多网络从业者入门的敲门砖,而路由和交换又是其核心内容。因此,一本专注于此的书籍,如果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基础概念,并且提供大量的实例和配置指导,对于想要通过CCNA认证或者提升自身网络技能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特别希望这本书在路由协议的部分能够做到详尽。无论是静态路由、RIP、EIGRP还是OSPF,每一种协议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应用场景和配置要点。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配置命令的层面,而是能够深入讲解每种协议的报文交互、收敛过程、以及在不同网络拓扑下的行为表现。例如,在讲解OSPF时,如果能详细分析其邻居状态机的转换,LSA的生成和交互机制,以及区域划分的策略,那将非常有帮助。同时,对于OSPF的几种常见配置选项,例如区域类型(Stub, NSSA, Totally Stubby)、路由过滤等,也希望有清晰的解释和实验演示。 交换技术的部分同样重要。VLAN的划分和 Trunk 模式的应用是基础,但更深层次的STP(生成树协议)的原理和各种模式(PVST+, Rapid PVST+, MSTP)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防止二层环路,是很多初学者容易遇到的难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清晰的图示和循序渐进的讲解,让读者理解STP的决策过程,包括端口角色、端口状态、BPDU的交互等。此外,对于一些高级的交换技术,如 EtherChannel(链路聚合)、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的配置和注意事项,以及基本的ACL(访问控制列表)在交换机上的应用,也希望能够得到充分的讲解。 我一直觉得,学习网络技术,理论知识的扎实是基础,但动手实践的能力更是关键。因此,我非常关注这本书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实验环境和指导。如果能够提供一些基于 GNS3、Packet Tracer 或 EVE-NG 的实验拓扑和详细的步骤,那将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通过亲手配置设备,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真正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我模拟各种真实的网络场景,从简单的单交换机VLAN划分,到复杂的OSPF多区域路由设计,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练习。 最后,作为一名正在准备CCNA认证的学习者,我非常看重这本书的“考证导向性”。一本优秀的教材,不仅要讲解技术知识,还要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考试的侧重点,以及如何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题型,比如配置题、排查题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一些模拟试题,或者在讲解知识点时,能够提示哪些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我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通过考试的几率。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能够让我对CCNA所涵盖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我未来的网络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实践蓝图”,它不仅提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习者描绘了一个可执行的学习路径。我最近正在计划考取CCNA认证,而路由和交换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看起来非常系统化,而且内容紧扣CCNA认证的要求。我期待它能够提供清晰的学习大纲,并且在每个章节的末尾,都有一些小结或者复习题,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 我非常希望书中关于“网络基础”的部分能够做到深入浅出。这包括了对IP地址、子网掩码、CIDR等概念的详细解释,以及如何进行IP地址规划。我经常看到一些教程只是简单带过,但对我这样的新手来说,这部分是理解后续所有内容的基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充足的例子,甚至一些小练习,让我能够熟练地进行IP地址的计算和划分,避免在网络设计中犯下低级错误。 在路由协议方面,我个人对OSPF的讲解非常期待。OSPF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其工作原理和配置选项都比较复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OSPF的各种报文类型,邻居建立过程,以及LSA的生成和泛洪机制。并且,在配置方面,希望能够提供关于区域划分(如标准区域、Stub区域、NSSA区域)的详细说明和配置示例,帮助我理解如何在不同规模的网络中优化OSPF的设计。 交换技术方面,除了VLAN和Trunking,我对STP(生成树协议)的配置和故障排除非常感兴趣。我了解到,STP是防止二层环路的关键,但配置不当也可能导致网络中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STP的工作原理,包括根桥的选择、端口角色的分配以及BPDU的交互。并且,提供一些关于STP故障排除的实用技巧,例如如何判断STP端口状态,如何解决STP收敛缓慢的问题等。 最后,作为一本认证考试的教材,我非常看重它对考试形式和题型的把握。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教授知识,还能帮助我了解CCNA认证考试的特点,例如考试中常见的配置题、选择题和排查题。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模拟试题,并且提供详细的解答思路,那就非常有价值了。这样,我就可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熟悉考试的节奏和难度,更有信心地迎接考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