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书名:影像读片从入门到精通系列 | 作者:王书轩 著;王书轩,范国光 编 | 定价:239.6 | 
| ISBN:9787122161352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3-01 | 
| 版次:2 | 印次:1 | 开本:16开 | 
| 重量: | 字数: | 装帧:平装 | 
套装目录
| 序号 | ISBN | 书名 | 单价(元) | 作者 | 
| 1 | 9787122161352 | X线读片指南(第2版) | 49.9 | 王书轩,范国光 编 | 
| 2 | 9787122161369 | MRI读片指南(第2版) | 49.9 | 王书轩,范国光 编 | 
| 3 | 9787122224057 | 超声读片指南(第2版) | 69.9 | 刘艳君,王学梅 编 | 
| 4 | 9787122161345 | CT读片指南(第2版) | 69.9 | 王书轩,范国光 编 | 
内容简介
X线读片指南(第2版)
《影像读片从入门到精通系列:X线读片指南(第2版)》仍然按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个分册,包括《X线读片指南》、《CT读片指南》、《MRI读片指南》。丛书从基本理论、基本征象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少见病、罕见病的X线、CT及MRI表现。在病种的选择上,贴近基层实际,全面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同时也包括一些少见病,便于拓展影像诊断思路。在写作方法上遵循影像读片的正常思路,以典型的图片资料为主线,以简明的语言给出读片分析和说明。
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如下调整。
·更换了和增补了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部分章节增加了一些新的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不仅以简洁的语言写明各系统读片的共性技巧和报告书写内容和方法,对常见容易误读的情况也进行了列举和分析。
·对一些影像相关的新治疗和诊断技术也作以简要介绍。
MRI读片指南(第2版)
《影像读片从入门到精通系列:MRI读片指南(第2版)》仍然按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个分册,包括《X线读片指南》、《CT读片指南》、《MRI读片指南》。丛书从基本理论、基本征象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少见病、罕见病的X线、CT及MRI表现。在病种的选择上,贴近基层实际,全面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同时也包括一些少见病,便于拓展影像诊断思路。在写作方法上遵循影像读片的正常思路,以典型的图片资料为主线,以简明的语言给出读片分析和说明。
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如下调整。
·更换了和增补了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部分章节增加了一些新的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不仅以简洁的语言写明各系统读片的共性技巧和报告书写内容和方法,对常见容易误读的情况也进行了列举和分析。
·对一些影像相关的新治疗和诊断技术也作以简要介绍。
超声读片指南(第2版)
《影像读片从入门到精通系列:超声读片指南(第二版)》延续了第一版简洁、实用的特征。在病例的选择上,尽可能贴近基层实际,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同时也包括一些少见病,以便于拓展超声诊断思路。仍然通过“超声诊断”和“特别提示”两个栏目,把超声诊断的思路渗透在读片的过程中,并就相关临床、病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在“特别提示”中进行了简单阐述。
针对第一版存在的不足,各位编者在再版过程中联系临床实际,以实用为目的,结合超声扫查的特点,以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各系统超声诊断的图像特点、相关临床病理和鉴别要点,增加了大量典型病例,并适当增加了彩色超声图片和三维超声图片。随书附赠的光盘,除演示超声操作手法外,还增加了部分病例的动态图像演示。此外,我们兼顾超声新进展,如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也在相关章节进行了介绍,以便拥有高档超声诊断设备的医生能够更好发挥设备优势,提高诊断水平。
CT读片指南(第2版)
《影像读片从入门到精通系列:CT读片指南(第2版)》仍然按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个分册,包括《X线读片指南》、《CT读片指南》、《MRI读片指南》。丛书从基本理论、基本征象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少见病、罕见病的X线、CT及MRI表现。在病种的选择上,贴近基层实际,全面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同时也包括一些少见病,便于拓展影像诊断思路。在写作方法上遵循影像读片的正常思路,以典型的图片资料为主线,以简明的语言给出读片分析和说明。
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如下调整。
更换了和增补了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部分章节增加了一些新的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不仅以简洁的语言写明各系统读片的共性技巧和报告书写内容和方法,对常见容易误读的情况也进行了列举和分析。
对一些影像相关的新治疗和诊断技术也作以简要介绍。
《影像读片从入门到精通系列:CT读片指南(第2版)》仍然按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个分册,包括《X线读片指南》、《CT读片指南》、《MRI读片指南》。丛书从基本理论、基本征象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少见病、罕见病的X线、CT及MRI表现。在病种的选择上,贴近基层实际,全面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同时也包括一些少见病,便于拓展影像诊断思路。在写作方法上遵循影像读片的正常思路,以典型的图片资料为主线,以简明的语言给出读片分析和说明。
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如下调整。
更换了和增补了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部分章节增加了一些新的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不仅以简洁的语言写明各系统读片的共性技巧和报告书写内容和方法,对常见容易误读的情况也进行了列举和分析。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厚实精美的封面,硬壳装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内页纸张也选择了那种偏黄的哑光纸,触感温润,印刷清晰,细节处处理得非常到位。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静的学术氛围,但又不失亲和力。排版上,条理清晰,章节划分明确,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文字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配图更是精美,无论是X光片、MRI还是超声影像,都选择了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清晰度极高,关键的病灶标记也非常醒目,这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我尤其喜欢它在图片下方附带的详尽文字说明,不仅解释了影像的表现,还结合了临床病理,让我能够触类旁通。每一页都像是经过细致打磨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反复翻阅,细细品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能带给我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着实令人印象深刻。我一直以为读片这类专业书籍会非常枯燥,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有趣,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开篇就从最基础的解剖知识讲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各种影像技术的工作原理,让我这个非医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理解。然后,作者开始介绍各种常见疾病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每一个病例都配有多张不同角度、不同序列的影像,并详细标注了病灶的特征、鉴别诊断以及需要注意的陷阱。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临床思维的引导,比如如何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来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及如何解读影像结果并与临床信息相结合。这不仅仅是一本教你看懂影像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进行影像学诊断的思维训练手册。我感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许多实用的诊断技巧,这种学习过程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
评分老实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快速入门影像读片,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疑问。而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逻辑严谨,内容全面,从最基础的X光片识别,到复杂的MRI序列分析,再到动态的超声影像解读,几乎涵盖了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每一部分的讲解都循序渐进,难度适中,既不会让新手感到无从下手,也不会让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觉得过于浅显。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易混淆”病例的鉴别分析,作者列举了多种相似的影像表现,并详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提供的案例非常贴近临床实际,很多都是我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读完之后,我感觉豁然开朗,对很多疑难杂症的诊断思路也清晰了很多。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随时待命的良师益友,在我遇到困难时,总能给予我最及时、最专业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内容的丰富和讲解的详尽。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医学事业的热忱和对知识的敬畏。他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书中很多地方都强调了“细节决定成败”,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不断学习,勇于探索。这种人文关怀的融入,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本能够启发人心的著作。我常常在阅读之余,被作者的专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所打动。它让我明白,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唯有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和钻研的决心。我一定会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行们,相信他们也会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大量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医生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比如,在讲解MRI读片时,作者不仅介绍了各种序列的原理,还重点强调了在不同疾病诊断中,哪些序列是“必看”的,哪些序列可以作为辅助参考,以及如何通过对比不同序列的影像来发现病灶。这种“干货”式的讲解,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许多“技巧”和“窍门”,比如如何快速扫描影像,如何抓住关键信息,如何避免常见的误诊误判等等。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中很难找到的宝贵经验。我试着将书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现果然奏效,大大缩短了我的读片时间,也提高了诊断的自信心。这套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把它当作我的案头必备,随时翻阅,每次都能有新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