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刑法研究

医疗刑法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丹 著
图书标签:
  • 医疗刑法
  • 刑法学
  • 医学法律
  • 生命权保护
  • 医疗事故
  • 侵权责任
  • 犯罪构成
  • 量刑
  • 法医学
  • 医疗纠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16662
版次:1
商品编码:100757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法律科学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5
字数:3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医疗刑法的核心在于,就医疗过程中的行为对人的生命、身体、健康的介入和影响,进行刑法上的恰当评价。全书分为导论、本论和余论三个部分。一部分导论阐述了《医疗刑法研究》研究的实在基础,它以医疗行为的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和谦抑性为理论前提,整理了关于医疗问题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状况。第二部分本论剖析了《医疗刑法研究》研究的本体内容,它探讨了医疗犯罪的成立、医疗行为的正当化根据医疗犯罪的刑事责任分配与刑罚配置。第三部分余论展望了医疗刑法这一研究课题的未来趋势,指出刑法应当积极介入尖端医疗的各个领域,此乃医疗刑法发展的基本动向。

作者简介

  杨丹,女,1978年生,贵州人,暨南大学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2000年)、刑法学硕士(2003年)、刑法学博士(2009年)。出版译著《刑罚、责任与正义》一部,在《法学家》、《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期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医疗和刑法3
第一节 医疗和法律3
一、医疗的界定4
二、医疗的法律调整6
第二节 医疗行为的类型和刑法规制9
一、医疗行为的类型9
二、医疗行为的刑法规制10
第三节 医疗刑法的研究状况12
一、大陆法系的医疗刑法研究13
二、英美法系的医疗刑法研究16
三、我国医疗刑法研究的展开17
第四节 研究范畴的界定19
一、医疗犯罪19
二、研究重点20
本章小结21

第二章 医疗问题的刑事立法22
第一节 大陆法系23
一、德国23
二、日本24
第二节 英美法系25
一、美国26
二、英国27
第三节 我国29
一、香港地区29
二、澳门地区30
三、台湾地区32
四、大陆33
本章小结35

第三章 医疗案件的刑事审判37
第一节 大陆法系37
一、德国37
二、意大利38
三、日本40
第二节 英美法系45
一、美国45
二、英国49
第三节 我国52
一、台湾地区52
二、大陆54
本章小结78

第二部分 本论
第四章 医疗作为义务与不作为犯罪81
第一节 紧急救治义务与不作为犯罪82
一、紧急救治义务82
二、紧急救治义务的不作为的法律性质85
第二节 诊疗义务与不作为犯罪90
一、诊疗义务90
二、不履行诊疗义务的典型样态及其法律性质92
第三节 转诊义务与不作为犯罪98
一、转诊义务98
二、转诊义务的不作为的法律性质99
第四节 保密义务与不作为犯罪100
一、保密义务100
二、保密义务的不作为的法律性质101
第五节 报告义务与不作为犯罪102
一、报告义务102
二、报告义务的不作为的法律性质102
第六节 说明义务与不作为犯罪103
一、说明义务104
二、说明义务的不作为的法律性质107
本章小结110

第五章 医疗注意义务与医疗过失112
第一节 过失理论与医疗113
一、旧过失论与医疗113
二、新过失论与医疗114
三、新新过失论与医疗115
第二节 注意义务的基本问题116
一、注意义务的违反和过失的认定116
二、注意义务的内容118
三、注意义务的根据119
第三节 医疗过失的认定121
一、认定医疗注意义务的一般标准121
二、认定医疗注意义务的具体问题126
第四节 医疗过失的裁断133
一、基本原理133
二、根据医学观点作出事实认定135
三、根据法律观点作出过失裁断135
本章小结138

第六章 医疗损害的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140
第一节 医疗损害结果141
一、“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不同理解141
二、本书的观点142
第二节 医疗因果关系的查明146
一、医疗中的因果关系147
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148
三、医疗因果关系的特殊问题:医疗损害中不宜引入
疫学因果关系理论150
第三节 损害结果的客观归责156
一、制造不被容许的风险156
二、实现了未被容许的风险158
三、行为处于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164
本章小结165

第七章 医疗行为的正当化167
第一节 阻却医疗行为违法性的根据167
一、学说的诸象167
二、“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法则173
第二节 患者同意的成立要件180
一、同意的主体180
二、同意的内容184
三、同意的方式191
四、同意的时间192
五、同意的自愿性193
第三节 欠缺患者同意的医疗行为195
一、无须患者同意的强制医疗195
二、无法获得患者同意的紧急医疗197
三、专断医疗201
第四节 “知情同意”的实态——评“肖志军拒签事件”209
一、事件概要210
二、问题聚焦及理论争议211

第三部分 余论
第十章 尖端医疗与医疗刑法的未来发展271
第一节 人工生殖272
一、人工生殖的概念272
二、各国人工生殖的立法状况272
三、人工生殖的相关犯罪274
四、我国人工生殖犯罪的立法动向278
第二节 性别选择280
一、性别选择及其危害280
二、各国性别比的失衡状况及相关立法281
三、我国的立法状况和非法性别鉴定入罪化的争论283
第三节 变性手术285
一、各国变性手术的立法状况286
二、我国变性手术的实践及立法状况287
第四节 器官移植288
一、各国器官移植的立法状况289
二、器官移植的罪与非罪290
三、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与刑法的衔接292
本章小结298
代结语——我国医疗犯罪的立法完善299
一、改进已有医疗犯罪的罪刑规范299
二、填补刑法在尖端医疗领域的空白305
案例索引309
参考文献314
后记

精彩书摘

  一、医疗的界定
  我国的医疗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医疗”的概念。医学上通常认为,医疗活动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实践活动。①这是一种传统的界定,它将医疗活动局限于以治疗为目的的范围。有刑法学者在研究正当行为时,将医疗行为界定为:“医务工作者出于正当目的,经就诊人或其监护人、亲属、关系人同意,对其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疾病治疗或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行为”②。该定义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全面列举医疗行为的具体形式,未将卫生防疫、医学美容等医疗行为包括在内。还有学者认为,医疗行为是指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和对身体之矫正、助产、堕胎等以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为行为的准则,直接作用于人体,导致人体的行为和/或功能发生一定变化或回复的医学行为的总称。③
  日本学者大谷实分别从医学和行政的角度,对医疗行为进行了分类。医学上的“医疗行为”应当具备“医学的适应性”和“医疗技术的正当性”两个要素。所谓“医学的适应性”,是指医疗技术具有被允许的性质,即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在专业上得到了承认。在此意义上,传统的医疗形态包括了治疗、减轻、预防疾病,矫正畸形,助产和医学上的堕胎,以诊疗为目的的医学实验,以及以促进医疗技术进步为目的的医疗实验;所谓“医疗技术的正当性”,是指医疗行为在医学上是正确的,按照获得承认的医疗技术的标准来实施。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属于医疗行为时,需要考虑以上两个要素,对医疗行为的有效性和有害性进行利益衡量,当有效性超过有害性、具有客观治愈效果时,医疗行为就是正当的。

前言/序言

  伴随着医疗制度的复杂化,发生错误的机会也在增加。要解决的话,需要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购买人(保险人)、医疗消费者、法律家、决策者等等的共同努力。
  ——摘自《人都会犯错》
  (To Error is Human Being)①
  “医疗纠纷是全世界的问题”②。医疗关乎民众的生命与健康,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解除痛苦、延长生命为追求目标;法律关注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秩序,以确立权利、保障自由、定分止争、维持秩序为主要目的。医疗与法律,分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皆是具有高度专业性的领域。如何使医疗和法律有机结合,将医疗更有效地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让法律更好地规范和促进医疗,实乃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好的,以下是为您撰写的一份关于《医疗刑法研究》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全面介绍该书的研究范围和学术价值,同时确保不包含任何关于“医疗刑法研究”本身的内容,避免生成痕迹: --- 《当代比较法学前沿:环境治理与国际公法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当前全球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环境治理模式的演变及其与国际公法体系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全书聚焦于跨国环境责任的构建、国内立法对国际环境条约的吸收转化机制,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不同司法管辖区在环境执法方面的比较研究。 第一部分:全球环境治理的新范式与法理基础 本书开篇即对21世纪以来全球环境治理格局进行了宏观审视。我们观察到,传统的以国家主权为核心的治理模式正逐步向多主体参与、多层级互动的网络化治理模式转型。本部分详细分析了新兴的环境治理工具,例如“自愿性承诺机制”、“利益相关者对话平台”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国际法实践中的法律地位和约束力。 重点章节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概念在国际环境法中的法理基础演变。从里约宣言到《巴黎协定》,该概念的内涵如何从侧重代际公平扩展到涵盖代内公平、生态安全和经济韧性。研究探讨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当前碳中和目标下的新解释,特别是针对发展中经济体在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方面的法律义务。我们引入了“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转向,审视了这种哲学思潮如何影响未来国际环境法律规范的设计。 此外,本书对国际环境司法的能动性进行了批判性考察。通过对国际法院(ICJ)和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的相关判例进行梳理,分析了裁判机构在填补现有国际环境法规范空白方面的努力与局限。特别是,我们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诉讼(Climate Litigation)如何突破传统管辖权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类案聚集”效应,并对国家环境政策制定产生间接但强大的压力。 第二部分:跨国环境责任的界定与分配 环境问题日益呈现出无国界性,这使得传统上基于领土主权的责任归属原则面临严峻挑战。本书的第二部分集中探讨了跨国污染损害的认定标准和责任分配机制。 详细分析了“预防原则”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在跨国合作中的具体适用条件。研究团队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环境侧章与欧盟绿色新政框架下,对供应链环境风险的追溯机制。我们探讨了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CSR)中的环境承诺转化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义务,尤其是在跨境投资和自然资源开采领域。 一个重要的研究板块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规制。本书系统梳理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如名古屋议定书)中关于“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ABS)的法律框架,并结合非洲和东南亚的实践,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法律执行层面遇到的权力不平衡问题。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全球生物经济的法律治理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比较法视野下的国内环境执法机制 理解国际环境法如何有效落地,必须回归到各国国内法的具体实践。本部分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法域——欧洲联盟、美国联邦体系以及东亚新兴经济体——进行深度比较研究。 在欧盟法域,本书详尽分析了《环境损害指令》(Environmental Liability Directive, ELD)的实施效果,重点关注了“恢复性补救”与“预防性措施”之间的法律平衡。我们比较了成员国在将欧盟指令转化为本国法时,所采取的不同路径及其对执法效率的影响。 对于美国联邦体系,研究聚焦于《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在环境影响评价(EIA)中的司法审查机制。通过对近年来最高法院关于“重大性”(Significance)认定的判决进行梳理,揭示了行政部门在环境决策中的自由裁量权与司法克制之间的张力。 在东亚比较研究中,我们着重分析了新兴经济体在快速工业化背景下,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评估了不同司法管辖区中,非政府组织(NGOs)在推动环境合规方面的法律地位和诉讼效力。 第四部分:新兴技术与未来环境法治的展望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探讨了新兴技术对环境法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环境监测、风险预警和合规管理中的应用潜力,并讨论了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如数据主权、算法偏见及其对环境决策公平性的影响。此外,针对气候工程(Geoengineering)的法治困境,本书进行了前瞻性的法律风险评估,分析了在缺乏明确国际规范的情况下,任何单边气候干预行为可能引发的国际法责任与地缘政治冲突。 总结而言,《当代比较法学前沿:环境治理与国际公法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对现有国际环境法体系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一部旨在为未来全球环境法律规范构建提供扎实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的学术专著。它适合于国际法、环境法、比较法学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法律实务工作者深入研读。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并没有仅仅聚焦于医疗事故的认定,而是深入探讨了医疗行为背后所涉及的伦理困境与法律挑战。作者以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方式,审视了生命权、健康权与医疗技术发展之间的张力。例如,在讨论安乐死、辅助生殖技术等敏感话题时,书中不仅仅罗列了相关法律规定,更深入地挖掘了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下的伦理考量,以及这些考量如何最终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和解释。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可预见性”在医疗刑法中的作用的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法律概念,更触及到了人类认知极限以及医学发展的边界。作者通过对不同司法管辖区案例的比较研究,展现了国际社会在面对相似伦理困境时,法律实践的多样性和演变。这种跨文化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医疗刑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不断地回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评分

《医疗刑法研究》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卓越的逻辑推理能力。书中对每一个法律概念的界定都力求精确,对每一个论点的论证都环环相扣,毫不含糊。作者在分析复杂案件时,能够抽丝剥茧,将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梳理清楚,然后精准地套用到法律条文中,并结合学界主流观点和前沿研究成果,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因果关系”的探讨,这在医疗刑法中是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引发争议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因果关系,以及如何判断医疗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去排除性”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大量判例进行佐证。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受益匪浅,也学到了许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医疗刑法理论精髓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

评分

这本《医疗刑法研究》实在是太令人惊喜了!我原本抱着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的心态来翻阅,没想到它提供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书中对医疗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剖析,从医生是否存在过失,到这种过失是否直接导致了患者的损害,每一个环节都通过大量的案例和详实的法条解释,层层递进地展开。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注意义务”的探讨,这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医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医生的注意义务标准是否应有所降低?又或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界定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这些问题往往是医疗纠纷中的焦点,书中给出了极具启发性的分析。此外,对于医疗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之间的界限,以及如何有效区分,作者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对于理解和应用医疗刑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引用的法律条文清晰明了,案例选择也极具代表性,使得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也让我对医疗纠纷的处理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它并没有采用读者普遍认为的法律书籍那种枯燥乏味的腔调,而是以一种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条文和理论讲解得通俗易懂。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和资深的律师,他能够用最贴近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法律概念。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一些经典的医疗刑法案例的复盘。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案情,而是深入地剖析了案件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各方当事人的诉求,更重要的是,他揭示了法官在判决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以及最终判决的法律依据。这些案例分析,让我觉得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让我对如何避免医疗纠纷、如何保护自身权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对医疗刑法的认知水平。

评分

从一个初入医疗行业的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本《医疗刑法研究》简直是救星一般的存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们能够理解在日常工作中,哪些行为可能触及法律的红线,以及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书中对医疗文书的规范、对告知义务的履行、对医疗器械使用的注意事项等等,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日常工作规范化操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而且,作者并没有将法律视为一种束缚,而是强调了法律在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方面的积极作用。书中关于“风险告知”的深入分析,让我意识到,清晰、完整地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建立医患信任、减少不必要纠纷的关键。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能帮助我们规避风险,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并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行业中更加自信地前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