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氈創作集:以Nuno Felt展現古老織品極致的手作美感

羊毛氈創作集:以Nuno Felt展現古老織品極致的手作美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游惠君 著
图书标签:
  • 羊毛氈
  • Nuno Felt
  • 手工藝
  • 紡織
  • 古老織品
  • 手作
  • DIY
  • 藝術
  • 設計
  • 羊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雅書堂
ISBN:9789866277580
商品编码:1603666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11-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羊毛氈,冬暖又夏涼,防水又防火,而且摩登又古老!
  不只可以拿來戳戳小玩偶,
  這回要看羊毛與絲、布的多元變化,升級技法一次大公開!
  紡織所使用的動物性纖維裡,羊毛是運用最多、最重要的動物毛纖維,羊毛纖維本身就具有許多優異的特性。而以羊毛製作的無紡布工藝又稱羊毛氈工藝,是一項利用羊毛纖維遇水加壓,纖維產生氈縮的特性,在不需要經過紡織機具的狀況下羊毛纖維即能相互氈結成為織品的一種無紡布工藝。作法簡單易學,且不需太多的製作工具,是一種入門門檻低,又對自然環境友善的古老工藝。
  羊毛氈工藝最為有趣的是,不經機器,不經能源動力,只藉由「手」以纖維原料--羊毛來創作。就在創作者的手中將原料,設計、製作成獨一無二的創作。
  羊毛氈工藝本變化多端,羊毛氈成品可硬挺,可柔軟,可捏塑,可定型,可製做大型作品,亦可製作精巧的小物。本書作者為了展現羊毛涼爽舒適的特性,開始實驗將羊毛鋪設在天然纖維「棉」、「麻」、「絲」等天然纖維織品上,也就是使用不同纖維材質與羊毛複合,此一工法稱為「nuno felt」,並以個人研究及創作經驗詳析Nuno Felt工法的發展與變化的可能性,且將羊毛當作是纖維的天然接著劑,利用羊毛纖維的自然氈縮特性,讓羊毛纖維與纖維相互氈化咬合,創作出許多令人驚艷的作品,並針對色彩、肌理變化、藝術特性進行分析,完全顛覆一般人對羊毛氈工藝作品的印象,由書中每一項作品即可窺得羊毛氈的多變且多元的美麗風貌。

作者简介

  游惠君
  一個想讓羊毛氈在濕熱氣候的台灣,
  仍然為人們接受與喜愛的工藝人。
  相信--
  深耕工藝需要堅持與頑強。
  對作品的認真與誠意會被感受到。
  相信--
  技術就是工夫,工夫靠苦練,佐以理論才能傳承。
  ●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研究所
  ●伊甸基金會愛明發展中心羊毛氈工坊教師

内页插图

目录

4 推薦序 勇於挑戰 創新技法
6 作者序 為甚麼要出這樣一本書
Part 1 古老工藝vs. 新趨勢
12 羊毛氈工藝的歷史
14 羊毛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使用的動物性天然纖維
16 羊毛氈的製作工法─乾式.濕式
18 氈縮的測試
20 羊毛氈的藝術特性
24 各種天然纖維的特性
Part 2 Nuno Felt創作分享
30 Nuno Felt發展與變化的可能性
34 Nuno Felt的雕塑性
36 美麗與鋒利38 Organism
40 Flame 42微調蕾絲
44 Orchid
46 Nuno Felt的色彩性
48 Pastel Garden I 50 Pastel Garden II
52 飛行54 Primitive
56 柔呢58 Cosmos
59 致敬60 Wool
61 Spun Sugar 62卡門
63 Ravine 64 Brume
65 紫色的華麗感 66 Silent
68 挺傲
70 Nuno Felt 的肌理變化
72 Deep White 74 Wild
75 吹雪 76 Stained Glass
78 Air 80 Plaid I
81 Plaid II 82 Tenderly
83 Breeze 84 Baby Zebra
85 Dolomite 86 華想容
87 Netted 88 Foam
89 Venus 90 Shale
91 Rainbow 92 花團錦簇
Part 3 Nuno Felt 的實作
96 Blossom
100 Stripe
104 秋色
108 Deep White
112 Purple
116 Pastel Garden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包含您提供的图书内容的图书简介,并力求详细、自然: --- 《时光的编织:探寻传统服饰的纹理与智慧》 一、 引言:穿越时空的纤维叙事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服饰制作的指南,它是一场深入探索人类文明进程中,纤维如何成为记录历史、表达身份与审美的重要载体的旅程。我们相信,每一件衣物、每一块布料,都承载着它诞生之地的气候、文化、技术和哲学。 《时光的编织》带领读者离开现代工业的流水线,回归到手工技艺的温度之中,聚焦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传统纺织技术。我们不再将服饰视为简单的蔽体之物,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一种跨越世代的精神传承。 二、 传统服饰的地域性与功能性解析 本书的第一个核心部分,着眼于全球不同地理区域中,因地制宜发展出的独特纺织工艺。 1. 东方丝绸之路的辉煌遗存: 我们将详细考察中国宋锦、日本友禅染以及中亚苏扎尼刺绣的精髓。这些技术不仅要求极高的物质基础——如特定蚕种的培育、天然矿物染料的提取——更蕴含着深厚的社会结构。例如,宋锦的层叠图案如何反映了等级制度;而友禅染中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如何体现了禅宗的美学观。我们分析了这些织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充当外交礼仪的载物,以及它们所使用的植物、昆虫与矿物,如何构建了古代的“色彩经济学”。 2. 寒冷地带的保暖哲学: 深入探究北欧的费罗伊岛毛织法(Fair Isle Knitting)和安第斯山脉的羊驼毛纺织艺术。这些技术的核心在于“功能性驱动创新”。费罗伊毛衣中复杂的几何图案,并非仅仅是装饰,而是对特定羊毛纤维特性(如粗细、卷曲度)的优化应用。我们解析了阿尔帕卡羊毛在高原环境中如何通过细密的手工编织,达到无与伦比的保暖与透气平衡。书中会通过考古学和人类学资料,重构出早期纺织工具(如手纺锤、早期织布机)的演变过程,揭示早期社区如何集体协作完成纺织品的生产。 3. 热带地区的轻盈与通风: 聚焦于东南亚和非洲的热带地区。重点介绍印尼的蜡染(Batik)技术,特别是其对热与湿气环境的适应。蜡染中的避讳图案(Taboo Motifs)和特定区域的颜色偏好,如何作为一种非语言的社会编码系统。同时,我们将探讨一些以植物纤维(如蕉麻、菠萝纤维)为基础的轻薄织物,它们在结构上如何最大化空气流通,同时保持足够的韧性以应对潮湿的气候。 三、 织物的符号学:纹样背后的世界观 纺织品是流动的符号学载体。《时光的编织》的第二部分,致力于解读这些符号的含义。 1. 几何的秩序与宇宙观: 许多传统织物,如苏格兰的塔坦格纹(Tartan)或中亚的几何地毯,大量使用直线、菱形和方形。我们探究这些看似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何被赋予了家族血统、领土界限乃至宇宙观的象征意义。例如,某些菱形结构可能代表生育力或丰收,而某些交错的线条则象征着道路的交汇与命运的交织。 2. 动植物的拟人化叙事: 动物和植物的形态在刺绣和印花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本书将分析印度传统的孔雀纹饰、中国工笔画风格的龙凤图案,以及美洲原住民艺术中对自然元素的抽象化处理。我们探讨这些形象是如何在神话、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相互渗透,使布料成为讲述祖先故事和神祇庇佑的“活历史书”。 3. 色彩的情感光谱: 传统染料的提取过程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我们将详述靛蓝的“发酵”过程、茜草根的深红、以及如何通过矿物质媒染剂来固定色彩。更重要的是,我们解析了不同文化对特定颜色的情感投射——例如,在某些文化中被视为生命力的红色,在另一些文化中却可能代表哀悼或禁忌。 四、 现代视角的回归与传承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技艺,并非是盲目复古,而是为了寻找可持续性和深度连接。 本书的第三部分展望了传统工艺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命力。我们采访了仍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匠人,记录他们如何应对原材料稀缺、市场变化以及技术迭代的挑战。我们分析了当代设计师如何从古老的纹样和结构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既尊重历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这部分强调了“慢时尚”的哲学,即回归到对材料的尊重、对制作时间的敬畏,以及对人与物之间建立的持久关系的珍视。 《时光的编织》旨在唤醒读者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敏感性,鼓励人们以更深沉的目光去欣赏每一件衣物背后的温度、汗水与智慧。它是一份献给所有热爱纤维艺术、探寻文化根源的读者的诚挚邀请。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手工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手工制品情有独钟的人量身定制的!我最近迷上了用羊毛毡做一些实用又好看的小物件,但市面上的教程大多千篇一律,要么太基础,要么就是那种纯粹的装饰品。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操作,更像是在分享一种对材料的深度理解和对传统工艺的致敬。里面的案例设计非常巧妙,看得出来作者在细节上花了很多心思。比如,书中介绍的那几种不同羊毛的混搭技巧,光是看着那些色彩和纹理的搭配图示,我就忍不住想立刻动手尝试。而且,书里的步骤讲解非常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不会因为复杂的造型而望而却步。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强调了“手作的美感”,不仅仅是成品好看,更注重制作过程中的那种宁静和专注,这正是我在繁忙生活中最需要的慰藉。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项技能,更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印刷色彩也无可挑剔,翻阅起来手感极佳,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评分

我家里堆满了各种手工书,坦白讲,大部分都是只看了一遍就束之高阁了。但这本书,我几乎每天都会翻阅一下,不是为了找教程,而是纯粹为了欣赏它的美感和设计理念。这本书的排版和摄影简直达到了艺术画册的水准。每一件作品的展示图都经过精心布置,光影、背景的选择都服务于烘托作品本身的质感和意境。特别是那些关于“做旧”和“肌理模仿”的章节,那种处理得如同古董般的羊毛毡表面,让人拍案叫绝。它教会我的不是简单的“怎么做”,而是“如何思考如何让作品具有时间感和故事性”。这种对“时间雕塑”的追求,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一双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的指南,它带来的启发远超出了羊毛毡本身的范畴。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冲着“Nuno Felt”这个概念来的,想看看现代羊毛毡工艺如何与传统的布料结合。坦白讲,市面上关于Nuno技术的资料相对零散,大部分都是零星的视频或短文。这本书却系统地梳理了这种混搭技术在羊毛毡领域的应用潜力,并且提供了大量极具启发性的实物案例。它展示了如何通过控制羊毛和布料的张力,创造出具有雕塑感和流动性的三维形态。我尝试了其中关于“利用丝绸做衬里来控制羊毛毡厚度”的技巧,效果惊人——成品既有羊毛的温暖质感,又不失丝绸的轻盈垂坠感,完全摆脱了传统羊毛毡可能带来的厚重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拓宽了羊毛毡的应用边界,让原本被视为“非主流”的工艺,焕发出了高级定制的潜力。对于那些寻求突破、不甘于做传统小物件的创作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评分

我通常对这类手工制作类的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都流于表面,讲解不够深入,拿到手后才发现实用性不强。然而,这本《羊毛氈創作集》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着重探讨了如何将古老的纺织概念融入现代羊毛毡创作中,这一点非常吸引我这个对手工历史有点研究的读者。书中对不同纤维特性的剖析非常专业,比如不同羊毛的收缩率、毡化速度的控制,这些细节的处理,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质感和耐久度。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对“经久耐用”的追求,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快消品制作。书中的那些结构复杂的作品,比如模拟古代挂毯纹理的平面作品,其背后的结构力学分析让我这个平时做设计的朋友也赞不绝口。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模板,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计哲学。如果你想做出真正有“灵魂”和“重量感”的羊毛毡作品,而不是那些软塌塌的小摆件,这本书绝对是案头的必备参考书。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工艺复兴很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非常关注那些能够将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无缝结合的作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盲目地复古,而是深入挖掘了旧有织物的精髓——比如经纬交错的结构逻辑、天然染料带来的色彩沉淀感——然后将其巧妙地“翻译”成羊毛毡的语言。书中对不同纤维的“交织”与“融合”的探讨,让我对材料的理解上升到了哲学层面。例如,书中提到如何通过羊毛的自然卷曲和特定方式的揉搓,来模拟传统编织物的密度和弹性,这一点非常具有创新性。阅读过程中,我体会到一种深深的敬畏感,作者不仅是手艺人,更是一位深谙材料科学和美学史的学者。这本书无疑为羊毛毡创作设定了一个新的标杆,它不再只是一个手作爱好,而是一种严肃的、值得尊重的艺术表达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