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畫! 超手感建築透視圖

隨手畫! 超手感建築透視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山繁信 Nakayama Shigenobu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透视
  • 手绘
  • 绘画技巧
  • 透视教程
  • 速写
  • 建筑设计
  • 艺术
  • 绘画
  • 设计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4082889
商品编码:16091717
开本:18开
出版时间:2017-06-22
页数:12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日本亞馬*讀者5顆星一致佳評!
教會你命中透視圖所要表現的重點,
畫出有手感有個性的建築透視草圖

◎日本知名建築師中山繁信,已出版多本繁體中文版手繪圖書籍廣受好評。
◎以深入淺出的圖解與示範,快速理解透視圖要表現的重點,以及點消去、軸測投影等技法教學。
◎以空間為主題,切合建築、室內設計等相關科系人員需求,且收錄學生作品進行批改修正,直指常見錯誤,讓手繪透視圖質感水平更上一層樓。

想透過手繪表達對空間的觀點,或是記錄旅程所見的建築景物,
無須拘泥於軟體技法和複雜科學理論,
拿起紙和筆,掌握書中的基本關鍵,憑著感覺就能畫出來!

景深與消點,表現空間性的決定關鍵!
若消點靠左,右側的牆面會被強調出來;若消點靠右,則是左側的牆面會被強調出來;消點若靠上方,可見到的地板面積較大;消點若靠下方,可見到的天花板面積較大。

為透視圖添加生活氣氛
只有床與收納家具,呈現出來的圖面是沒有生活感的空間。要為透視圖製造點氣氛,還需要家具、家電、壁掛飾品、照明,甚至時鐘、擺飾品等等。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中山繁信
出生於日本栃木縣,1971年法政大學研究所工學研究科建築工學碩士課程修畢。曾任職於宮脇檀建築研究室、擔任工學院大學伊藤鄭爾研究室助手,後成立中山繁信設計室,亦曾在工學院大學建築學科擔任教授(2001-2010年)。目前為TESS計畫研究所所長、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兼任講師。著作有《手繪建築空間設計&素描》(楓書坊)、《新經典 家の私設計》(楓書坊)、《勝手にパース検定》(彰国社)、《透視圖 拿起筆就會畫》、《舒適住宅宅黃金法則》(麥浩斯漂亮家居出版)等。

■譯者簡介

石雪倫
建築從業者,喜歡翻譯分享。

精彩书评

◎聯合推薦
建築師 /林淵源
建築師 /許華山
建築師 /廖偉立
(依姓氏筆畫序排列)

目录

中文版導讀

前言

第1章 透視圖的基礎知識
1. 什麼是透視圖?
2. 什麼是消點
3. 透視圖的種類
4. 透視圖與圖面的關係①
5. 透視圖與圖面的關係②
6. 憑感覺畫透視圖的訣竅
7. 憑感覺畫椅子透視圖
8. 構圖隨著投影畫面位置而改變
9. 消點是控制構圖的關鍵
10. 構圖方式
11. 消點的數量?
12. 一個消點與兩個消點的關係
13. 蟲視圖與鳥瞰圖
14. 描繪左右兩點透視圖中的椅子
15. 描繪上下兩點透視圖中的椅子

第2章 等軸透視圖的訣竅
1. 什麼是等軸透視圖?
2. 等軸透視圖與透視圖的差異
3. 等軸透視圖法畫椅子
4. 等角透視圖法畫椅子
5. 等軸透視圖法畫建築物
6. 等角透視圖法畫建築物
7. 等軸透視圖法畫階梯
8. 等軸透視圖法畫圓桌
9. 等軸透視圖法畫旋轉梯
10. 等軸透視圖法畫室內空間
11. 等軸透視圖中加陰影①
12. 等軸透視圖中加陰影②

第3章 室內空間的畫法
1. 透視線格子圖的畫法
2. 使用透視線格子圖來畫圖
3. 展開圖
4. 從平面圖畫出透視圖
5. 為透視圖添加生活氣氛
6. 畫家具
7. 畫牆壁
8. 畫書架
9. 畫廚房用品
10. 畫挑高空間
11. 畫傾斜天花板①
12. 畫傾斜天花板②
13. 畫圓
14. 畫圓桌
15. 畫圓拱
16. 畫出玻璃另一側的風景
17. 畫階梯①
18. 畫階梯②
19. 畫階梯③
20. 畫L形階梯
21. 上下兩點透視圖法畫室內空間
22. 左右兩點透視圖法畫室內空間

第4章 建築物?街道的畫法
1. 從立面圖畫透視圖①
2. 從立面圖畫透視圖②
3. 強調出遠近感
4. 畫傾斜屋頂
5. 畫三角形大樓
6. 畫圓筒
7. 畫映照在水池上的建築物
8. 畫映射在鏡中的建築物
9. 畫斜斜配置的建築物
10. 兩點透視圖法畫家屋
11. 畫高樓層建築物
12. 畫斜坡
13. 畫蜿蜒道路
14. 畫小人①
15. 畫小人②
16. 畫樹①
17. 畫樹②
18. 畫車
19. 替透視圖加陰影

第5章 透視圖修改範例
修改範例① 巷弄的透視圖①
修改範例② 巷弄的透視圖②
修改範例③ 住宅外觀
修改範例④ 挑高空間透視圖
修改範例⑤ 樹?人?車

附錄 透視線格子圖

後記


《透視的魔法:建築線稿的藝術與技法》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建築透視圖繪製的核心原理與實踐技巧,旨在引導讀者從零基礎到精通,掌握描繪空間立體感與結構精準性的繪圖語言。我們不追求華麗的色彩渲染,而是專注於建築線條的純粹力量,如何透過透視法則,將三維的建築形態轉化為二維平面上的精確再現。 第一部:透視基礎的基石 透視學是建築視覺化的基礎語言。本篇將詳細拆解最基本的透視概念,從視點(Eye Level)、視平線(Horizon Line)到消失點(Vanishing Point)的原理。我們將探討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乃至於複雜的三點透視在實際應用中的異同。 一點透視的單純之美: 如何利用單一消失點,快速捕捉街道、走廊或單一立面在空間中的延伸感。內容將涵蓋如何設定合理的視高與視距,確保畫面穩定且具備縱深感。 兩點透視的空間張力: 這是描繪建築物體的標準方式。我們將重點分析如何準確計算和定位兩個消失點,並透過邊線與輪廓線的交會,構建出建築物體最常見的角視圖。同時,也會探討如何處理不同角度的立面交接,避免視覺扭曲。 三點透視的極致仰視與俯視: 當視平線被打破時,空間感將發生劇烈變化。本書會講解垂直線的收縮與擴張如何營造宏偉的仰視角度(如摩天大樓的底部)或壓迫性的俯瞰效果,並提供實用的比例調整方法。 第二部:線條的語彙與精確性 建築圖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線條的品質。本章節側重於線條的運用,如何區分不同層次、材質和距離的物體。 線寬的層次管理: 我們將深入研究不同粗細線條在圖面中的功能劃分。例如,最粗的線用於界定畫面的輪廓和主體結構,中等粗細的線用於表現門窗的開口或結構的內部線條,而極細的線則用於細部紋理或輔助定位線。這種分層處理是線稿圖區分主次的關鍵。 輔助線的精妙運用: 繪製透視圖離不開輔助線。本書將提供一系列高效的輔助線佈局技巧,包括如何利用對角線法快速找到中點,以及如何使用斜線群組來規律地劃分窗戶、磚牆或護欄的間距,確保物件之間的等距關係在扭曲的透視中依然保持視覺上的正確性。 材質暗示與筆觸的變化: 即使是純粹的線稿,也能傳達材質的暗示。例如,石材的描繪需要較為堅硬、筆直的線條;木質結構則可運用略帶紋理的筆觸。本部分將指導讀者如何透過輕微的筆觸變化,在黑白之間豐富畫面的質感。 第三部:複雜結構的分解與重構 建築結構往往複雜多變,本書將針對常見的複雜元素進行拆解教學,使其繪製過程系統化。 屋頂系統的透視處理: 從最簡單的人字坡頂,到複雜的歇山頂、廡殿頂,屋頂的交線處理是透視的難點。我們將提供一套步驟化的方法,教會讀者如何先確定屋脊的消失點,再推導出側面的坡度線,確保屋頂結構的邏輯嚴密。 開口(門窗)的佈局與處理: 門窗的重複排列必須嚴格遵循透視法則。本書將詳細展示如何將邊界的分割線投射到消失點上,從而精確定位每一個開口的位置,避免出現視覺上「前寬後窄」或「排列不均」的問題。 場景中的環境元素: 建築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將探討如何將透視原理應用於周圍環境,如道路、人行道、階梯和圍牆的處理。特別是階梯的繪製,如何讓踏步的厚度和高度在透視下保持一致性,是營造真實空間感的重點。 第四部:從草圖到定稿的流程管理 有效的繪製流程是確保成果品質的關鍵。本章節將梳理從初步構思到最終定稿的實用步驟。 比例尺的建立與掌握: 建築圖面的基礎是準確的比例。本書將講解如何在繪圖過程中維持比例尺的穩定性,即便使用手繪,也能模擬工程圖的精確度。 圖面的空間組織: 如何在紙面上合理分配建築物、前景和背景的空間佔比,避免主體被環境淹沒或過於突兀。這涉及到構圖的基礎原則與透視線的巧妙引導。 線稿的最終淨化: 當所有結構線都完成後,如何進行「清理」和「強化」。這一步驟涉及擦除多餘的輔助線、加強輪廓線,並統一線條的清晰度,使最終作品達到專業級的線稿標準。 本書的目標是讓每一位讀者都能透過紮實的透視訓練,擺脫對模板的依賴,真正掌握用線條「建造」空間的能力。這是一本關於空間幾何學、視覺心理學與繪圖技藝的綜合性指南,專注於透視的純粹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快速掌握一些室内设计的辅助手绘技巧,毕竟CAD出图太慢了,手绘的草图更能体现设计师的灵活性。这本书的实践性远超我的预期。它并没有局限于室外宏伟的建筑立面,而是花了大量篇幅讲解如何捕捉室内空间的尺度感和氛围。比如,如何用不同深度的线条来区分家具的远近,如何通过天花板和地面的交汇点来确定房间的边界,这些细节在其他书中常常被一带而过。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比例尺速算”小技巧,让你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也能快速估算出物体在透视变化下的相对尺寸,这对于现场快速记录和草图创作来说,简直是神器。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清晰,图文并茂,每一个步骤的过渡都非常流畅自然,让人可以毫无障碍地跟练。它真正实现了“随手画”的理念,让复杂的透视工具,变成了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运用的思维工具箱。

评分

我是一名已经有些绘画基础,但一直对建筑场景构图感到头疼的爱好者。很多市面上的教程要么过于偏重机械制图的严谨性,要么就是只教你“照着画”,完全没有深入探讨背后的逻辑。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透视心法”。它不像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低语,告诉你如何“欺骗”自己的眼睛,从而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的错觉。我尤其欣赏它对“观察点”和“视平线”的非传统解读,它鼓励你去移动你的“虚拟相机”,而不是被固定的透视线限制住。这极大地解放了我的创作思路,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运用透视来烘托气氛,比如故意拉长或缩短的透视线带来的动态感。那些关于如何处理复杂多边形建筑的章节,也用非常直观的“叠加法”进行了解构,复杂的问题被拆解成了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让人茅塞顿开。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思考空间”,而不是“如何画出透视图”。对于想要提升构图深度和空间叙事感的进阶学习者,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路转型。

评分

这本绘画入门书简直是为我这种零基础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很想尝试画一些有立体感的画面,但传统的透视图理论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一样晦涩难懂。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巧妙,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一大堆复杂的几何学公式,而是非常直观地从“手感”入手。那种用铅笔在纸上轻轻勾勒、感受线条的粗细和结构变化的乐趣,这本书完美地捕捉到了。我特别喜欢它对于光影处理的讲解,不是那种死板的“三点透视”口诀,而是教你如何观察现实世界中物体受光面的变化,然后用最简单的线条去捕捉那种空间感。书中的步骤分解得极其细致,即便是画一个简单的立方体,也让你清楚地知道每一步应该注意什么,力度如何分配。读完前几章,我已经能自信地画出一些基本框架了,那种成就感,真的是太棒了。它让我觉得建筑透视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专业技能,而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练习掌握的视觉语言。对于那些渴望快速上手、体验到绘画乐趣的初学者来说,这绝对是一剂强心针。它成功地将枯燥的透视原理,转化成了一种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手感”体验,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非常考究,拿到手里就有一种踏实感,这对于需要反复练习的绘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最欣赏它的“超手感”哲学——它强调绘画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脑力劳动。为此,书中设计了大量的“放松练习”,比如要求读者闭上眼睛想象一个空间,然后尝试徒手画出其基本框架。这些练习极大地帮助我克服了对“画错”的恐惧,因为重点不再是追求绝对的精确,而是培养对空间关系的直觉判断。在关于材料表现的章节,它也给出了非常接地气的建议,比如如何用线条的密度和断裂感来模拟木材的纹理和金属的反光,这些都是在纯理论书籍中很难找到的实战经验。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个高质量的私人导师,它不仅教会了我“怎么画”,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感受”我所要描绘的世界。每次拿起它,都感觉我的手臂和大脑连接得更紧密了,绘画的效率和乐趣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评分

作为一个对艺术史和建筑美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更关注的是透视如何服务于情感表达和历史风格的再现。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它巧妙地结合了一些经典建筑案例,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比如巴洛克时期的夸张透视与古典主义的严谨透视)是如何运用透视原理来营造特定氛围的。这使得透视不再是纯粹的技术操作,而成为了一种修辞手法。书中对“消失点”的讨论也很有深度,它不仅告诉你消失点在哪里,更探讨了“多个消失点”组合在一起时,如何影响画面的稳定性和张力。我发现,通过这本书教授的方法,我能更好地去“解构”大师的作品,理解他们是如何通过对视角的精确控制来引导观众视线的。对于希望将建筑手绘提升到艺术表达层次的读者,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深度和案例分析,是远远超出一般速写指南的价值所在。它拓展了我对“透视”这个概念的理解边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