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適:四十自述(圖文典藏版)》是鬍適生前筆撰寫的自傳,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名篇之作。在《鬍適:四十自述(圖文典藏版)》中,鬍適講述瞭自己童年、少年與青年時代的人生經曆,迴顧瞭前四十年的心路曆程,是鬍適先生與自己的青少年時代進行的“心靈對話”。閱讀《鬍適:四十自述(圖文典藏版)》,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先生特有的儒雅、睿智、幽默的文人氣息;讓我們瞭解瞭曆史上真實的鬍適、鮮活的鬍適。
鬍適(1891.12.17-1962.2.24),漢族,安徽績溪人。現代學者、詩人、曆史學傢、文學傢、哲學傢。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校長、颱灣“研究院”院長等。有《鬍適全集》44捲存世。
★錯過鬍適,中國錯過瞭100年。
——熊培雲
★我們現在是文化沙漠,鬍適的重要在於他能運用他的遠見、聲望與“和力”,為沙漠打幾口井。
——李敖
★不肯定鬍適的大方嚮,中國便沒有前途!但是,不打破鬍適的框框,中國學術便沒有進步!
——唐德剛
自序
序幕 我的母的訂婚
章 九年的傢鄉教育
第二章 從拜神到無神
第三章 在上海(一)
第四章 在上海(二)
第五章 我怎樣到外國去
第六章 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
颱灣版自記
附錄
百年印象——名人眼中的鬍適
作品列錶
生平年錶
我母二十三歲做瞭寡婦,又是當傢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齣一萬分之一二。傢中財政本不寬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經營調度。大哥從小就是敗子,吸鴉片煙,賭博,錢到手就光,光瞭就迴傢打主意,見瞭香爐就拿齣去賣,撈著锡茶壺就拿齣去押。我母幾次邀瞭本傢長輩來,給他定下每月用費的數目。但他總不夠用,到處都欠下煙債賭債。每年除夕我傢中總有一大群討債的,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齣去瞭。大廳的兩排椅子上滿滿的都是燈籠和債主。我母走進走齣,料理年夜飯,謝竈神,壓歲錢等事,隻當做不曾看見這一群人。到瞭近半夜,快要“封門”瞭,我母纔走後門齣去,央一位鄰捨本傢到我傢來,每一傢債戶開發一點錢。做好做歹的,這一群討債的纔一個一個提著燈籠走齣去。一會兒,大哥敲門迴來瞭。我母從不罵他一句。並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齣一點怒。這樣的過年,我過瞭六七次。
大嫂是個無能而又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乾而氣理很窄小的人。她們常常鬧意見,隻因為我母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罵相打的事。她們鬧氣時,隻是不說話,不答話,把臉放下來,叫人難看;二嫂生氣時,臉色變青,更是怕人。她們對我母鬧氣時,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這一套,後來也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瞭。我漸漸明白,世間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我母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瞭後母後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兒比我隻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料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後來大嫂、二嫂都生瞭兒子瞭,她們生氣時便打罵孩子來齣氣,一麵打,一麵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彆人聽。我母隻裝做不聽見。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瞭,便悄悄走齣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傢去坐一會,或走後門到後鄰度嫂傢去閑談。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每個嫂子一生氣,往往十天半個月不歇,天天走進走齣,闆著臉,咬著嘴,打罵小孩子齣氣。我母隻忍耐著,忍到實在不可再忍的,她也有她的法子。這的天明時,她就不起床,輕輕的哭一場。她不罵一個人,隻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來照管她。她先哭時,聲音很低,漸漸哭齣聲來。我醒瞭起來勸她,她不肯住。這時候,我總聽得見前堂(二嫂住前堂東房)或後堂(大嫂住後堂西房)有一扇房門開瞭,一個嫂子走齣房嚮廚房走去。不多一會,那位嫂子來敲我們的房門瞭。我開瞭房門,她走進來,捧著一碗熱茶,送到我母床前,勸她止哭,請她喝口熱茶。我母慢慢停住哭聲,伸手接瞭茶碗。那位嫂子站著勸一會,纔退齣去。
……
我在這十幾年中,因為深深的感覺中國缺乏傳記的文學,所以到處勸我的老輩朋友寫他們的自傳。不幸的很,這班老輩朋友雖然都答應瞭,終不肯下筆。可悲的一個例子是林長民先生,他答應瞭寫他的五十自述作他五十歲生日的紀念;到瞭生日那,他對我說:“適之,今年實在太忙瞭,自述寫不成瞭;明年生日我一定補寫齣來。”不幸他慶祝瞭五十歲的生日之後,不上半年,他就死在郭鬆齡的戰役裏。他那富於浪漫意味的一生就成瞭一部人間永不能讀的逸書瞭!
梁啓超先生也曾同樣的允許我。他自信他的體力精力都很強,所以他不肯開始寫他的自傳。誰也不料那樣一位生龍活虎一般的中年作傢隻活瞭五十五歲!雖然他的信劄和詩文留下瞭絕多的傳記材料,但誰能有他那樣“筆鋒常帶情感”的健筆來寫他那五十五年關重要又有趣味的生活呢!中國近世曆史與中國現代文學就都因此受瞭一樁無法補救的絕大損失瞭。
我有一次見著梁士詒先生,我很誠懇的勸他寫一部自敘,因為我知道他在中國政治史與財政史上都曾扮演過很重要的腳色,所以我希望他替將來的史傢留下一點史料。我也知道他寫的自傳也許是要替他自己洗刷他的罪過;但這是不妨事的,有訓練的史傢自有防弊的方法;要緊的是要他自己寫他心理上的動機,黑幕裏的綫索,和他站在特殊地位的觀察。前兩個月,我讀瞭梁士詒先生的訃告,他的自敘或年譜大概也就成瞭我的夢想瞭。
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便是鬍適先生那種“不期然而然”的幽默感。即使在談論嚴肅的學術思想,或者描述人生中的挫摺時,他總能用一種輕描淡寫、甚至帶點自嘲的口吻來化解。這種幽默並非刻意為之,而是源於他對生活深刻的洞察和超然的心態。他寫自己年少時的叛逆,寫與長輩的爭執,寫求學時的窘迫,都如同講故事一般,讓人忍俊不禁。例如,他描述自己年輕時對母親的“反叛”,以及後來為瞭求學而不得不嚮傢庭妥協,這種在原則與現實之間的掙紮,在他筆下卻顯得如此真實而可愛。書中他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觀察,也充滿瞭智慧的調侃。他並非一味地批判,而是以一種溫和的方式,揭示齣其中的荒謬之處。這種幽默感,使得這本書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充滿瞭生活的情趣。它告訴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保持一份輕鬆的心態,用幽默去麵對,也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前進的動力。這是一種寶貴的人生智慧,在喧囂的現代社會,尤其顯得彌足珍貴。
評分初翻開這本書,我便被它撲麵而來的真誠所打動。鬍適先生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自己從童年到青年,再到而立之年的生命曆程徐徐展開。沒有驚心動魄的戲劇性情節,沒有故作高深的哲學思辨,隻有一位普通中國知識分子在時代洪流中的摸索與成長。他坦率地講述自己的懵懂、迷茫,甚至是不堪迴首的糗事,這種毫不遮掩的自我剖析,反而構成瞭最動人的力量。我尤其喜歡他在描述求學經曆時,那種對知識的飢渴和對真理的執著。無論是身處上海求新學堂,還是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字裏行間都流淌著他渴望突破舊有束縛、擁抱新思想的熱情。他對於西方學術的探求,對於啓濛思想的吸收,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與導師、同學的交流,都讓我看到瞭一個知識分子如何通過獨立思考,逐漸構建起自己的思想體係。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個人履曆,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那個時代的縮影,也映照齣許多人在麵對未知與挑戰時的共同睏境與選擇。那些關於閱讀、關於交友、關於人生規劃的片段,都蘊含著樸素而深刻的智慧,引人深思。
評分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便是鬍適先生對“做人”這件事的真誠與認真。他並沒有刻意塑造一個完美無瑕的形象,而是將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成功與失敗,都毫無保留地展現齣來。從他童年時頑劣的孩童形象,到少年時渴望獨立思考的青年,再到青年時期在思想的道路上艱難跋涉的學者,每一個階段的他,都顯得那麼鮮活而真實。他坦言自己的缺點,比如有時過於固執,有時也顯得不夠圓滑,但他同時也展現齣他對真理的追求,對自由的嚮往,以及對社會進步的責任感。書中他對傢庭的描繪,尤其是對母親的深情,以及與朋友的交往,都體現瞭他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情感。他對待知識的態度,更是讓我敬佩。他不是那種隻會死讀書的人,而是善於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閤,並不斷反思與修正自己的觀點。這種“做人”的態度,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嚮讀者傳遞齣一種積極嚮上、不斷學習、勇於反思的人生哲學。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鬍適先生那種“求是”的精神,貫穿始終。他並非那種擁有固定教條、不容置疑的權威,而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修正的求道者。他對知識的態度,始終保持著一種開放和批判的精神。在描述自己接受西方思想的過程中,他並沒有全盤照搬,而是經過瞭自己的思考和消化,形成瞭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也不是一味否定,而是強調批判繼承。書中他對於許多曆史文獻的考證,對於一些傳統觀念的質疑,都體現瞭他嚴謹的治學態度。這種“求是”的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學術研究上,也體現在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上。他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敢於接受不同的觀點,這在那個時代,尤其顯得可貴。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也受到瞭一種啓迪: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求知的過程,要勇於挑戰權威,要敢於質疑,更要保持一顆謙遜之心,去追求真理。這種精神,對於我們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評分讀這本書,仿佛走進瞭一個故紙堆裏的人物,卻又感受到瞭撲麵而來的時代氣息。鬍適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記錄下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以及他在這個時代中的個人際遇。從早期的科舉製度的沒落,到新式學堂的興起,再到留學歸來後投身於教育和思想啓濛的浪潮,他的人生軌跡與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緊密相連。書中對當時社會思潮的描述,對新文化運動的參與,以及與同仁的論辯,都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的理解。他對於“文學革命”的觀點,對於白話文的提倡,並非一時興起的口號,而是基於他對中國文化和現實的深刻思考。他渴望用一種更易於理解的方式,傳播知識,啓迪民智。書中對一些曆史事件的旁觀與參與,都展現瞭他作為一位知識分子,在時代大潮中的一份擔當。這種將個人命運與國傢命運相結閤的視角,讓我深刻地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復雜性與活力,也讓我對鬍適先生作為一位思想傢和文化推動者的貢獻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