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招鲜似的调优秘籍或包罗万象的性能百科
★GC性能调优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才能解决
★解决的GC性能问题越多,技艺才会越精湛
★《深入理解JVM & G1 GC》不仅有技术实践,还有设计原理和目标
★让你深入掌握GC,积累更多技术与经验,
★更好地提升产品性能
2.2.1 引用计数法
引用计数法(Reference Counting)在GC执行垃圾回收之前,1先需要区分出内存中哪些是存活对象,哪些是已经死亡的对象。只有被标记为已经死亡的对象,GC才会在执行垃圾回收时,释放掉其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因此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为垃圾标记阶段。
引用计数器的实现很简单,对于一个对象A,只要有任何一个对象引用了A,则A的引用计数器就加1,D引用失效时,引用计数器就减1。只要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的值为0,则对象A就不可能再被使用。也就是说,引用计数器的实现只需要为每个对象配置一个整形的计数器即可。引用计数器算法的一大优势就是不用等待内存不够用的时候,才进行垃圾的回收,完全可以在赋值操作的同时检查计数器是否为0,如果是的话就可以立即回收。
但是引用计数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一个简单的循环引用问题的描述如下:有对象A和对象B,对象A中含有对象B的引用,对象B中含有对象A的引用。此时,对象A和对象B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0,但是在系统中却不存在任何D3个对象引用了A或B。也就是说,A和B是应该被回收的垃圾对象,但由于垃圾对象间相互引用,从而使垃圾回收器无法识别,引起内存泄漏。
如图2-6所示,构造了一个列表,将zui后一个元素的next属性指向D一个元素,即引用D一个元素,从而构成循环引用。这个时候如果将列表的头head赋值为null,此时列表的各个元素的计数器都不为0,同时也失去了对列表的引用控制,从而导致列表元素不能被回收。
引用计数器拥有一些特性,1先它需要单D的字段存储计数器,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存储空间的开销。其次,每次赋值都需要更新计数器,这增加了时间开销。再者,垃圾对象便于辨识,只要计数器为0,就可作为垃圾回收。接下来它能方便及时地回收垃圾,没有延迟性。zui后不能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正是由于zui后一条致命缺陷,导致在Java的垃圾回收器中没有使用这类算法。
2.2.2 根搜索算法
HotSpot和大部分JVM都是使用根搜索算法作为垃圾标记的算法实现。前面介绍过的引用计数算法尽管实现简单,执行效率也不错,但是该算法本身却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甚至会影响到垃圾标记的准确性。由于引用计数算法会为程序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创建一个私有的引用计数器,D目标对象被其他存活对象引用时,引用计数器中的值则会加1,不再引用时便会减1,D引用计数器中的值为0的时候,就意味着该对象已经不再被任何存活对象引用,可以被标记为垃圾对象。采用这种方式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一些明显已经死亡了的对象尽管没有被任何的存活对象引用,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却存在相互引用时,引用计数器中的值则永远不会为0,这样便会导致GC在执行内存回收时永远无法释放掉这种无用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J有可能引发内存泄漏。
相对于引用计数算法而言,根搜索算法不仅同样具备实现简单和执行高效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在引用计数算法中一些已经死亡的对象因相互引用而导致的无法正确被标记的问题,防止内存泄漏的发生。简单来说,根搜索算法是以根对象集合为起始点,按照从上至下的方式搜索被根对象集合所连接的目标对象是否可达(使用根搜索算法后,内存中的存活对象都会被根对象集合直接或间接连接着),如果目标对象不可达,就意味着该对象已经死亡,便可以在instanceOopDesc[ HotSpot在C 代码中用instanceOopDesc类来表示Java对象,而该类继承oopDesc,所以HotSpot中的Java对象也自然拥有oopDesc所声明的头部。]的Mark World中将其标记为垃圾对象。在根搜索算法中,只有能够被根对象集合直接或者间接连接的对象才是存活对象。在HotSpot中,根对象集合中包含了5个元素,Java栈内的对象引用、本地方法栈内的对象引用、运行时常量池中的对象引用、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的对象引用以及与一个类对应的W一数据类型的Class对象。
显示全部信息我一直对JVM的内部运作机制充满好奇,尤其是垃圾回收的部分,总觉得是Java性能的“瓶颈”和“难点”所在。市面上关于JVM的书籍确实不少,但很多都停留在表面,或者过于理论化,难以结合实际应用。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JVM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原理的书籍,特别是对G1 GC的深入解析。G1 GC作为一种比较新的、并且在很多场景下表现出色的垃圾回收器,我想了解它的核心思想,它是如何平衡吞吐量和延迟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讲解G1 GC的各个阶段,比如并发标记、搜集器阶段、混合回收等,并提供一些实际的调优指南。例如,如何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G1 GC参数?当出现GC日志中的警告或错误时,我应该如何去解读和分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我理解JVM内部是如何进行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另外,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触及JVM的其他重要方面,比如类加载机制、内存模型等,并能说明它们与垃圾回收之间的联系。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深入学习JVM和G1 GC的“宝典”,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处理Java应用的性能问题。
评分作为一名Java开发者,JVM和GC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追求应用性能和稳定性的今天。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将JVM和G1 GC的复杂概念化繁为简,并且能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讲解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实用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G1 GC。我特别希望能够深入了解G1 GC的工作原理,比如它的区域划分、并发标记、促销(promotion)机制以及如何实现短暂停顿。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G1 GC的调优策略和最佳实践,帮助我在实际项目中解决性能问题。例如,面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何选择合适的G1 GC参数?如何通过GC日志来分析和诊断性能瓶颈?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图文并茂的讲解,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更容易理解。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调优G1 GC来提升应用的性能,那将非常有价值。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从“知道GC”提升到“理解GC”,并且能够“用好GC”。
评分最近在琢磨Java应用的性能优化,总觉得自己在GC这块儿是个“小白”,尤其是对于G1 GC这种比较新的、也是越来越主流的回收器,总感觉云里雾里。市面上关于GC的书籍,要么讲的是老掉牙的Serial、Parallel、CMS,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真正能让我这个新手看得懂、并且能学到东西的,还真不多。我更希望的是,这本书能把我从一个GC的“黑盒使用者”变成一个“白盒玩家”。我不是想去写GC算法,但至少我想知道,我的JVM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会频繁地触发GC,为什么有时候GC停顿时间那么长,我的代码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写得不对,导致GC的压力太大。特别是G1 GC,它号称是“Garbage-First”,听起来很厉害,但具体是怎么做到“Garbage-First”的,怎么划分区域,怎么进行并发标记,怎么在不停顿或者尽量短的停顿时间里完成回收,这些我都迫切想知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图示和实际的案例,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一层一层地揭开。比如,它能不能给我解释清楚,什么时候应该选择G1,它和CMS、Parallel GC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G1 GC的常见调优参数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应该如何根据应用的特点来设置?如果我的应用出现了GC日志异常,这本书能不能提供一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的“GC调试手册”,让我能够自信地去处理各种GC相关的疑难杂症。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深入理解-JVM&G1 GC"。作为一名对JVM和垃圾回收机制一直感到好奇但又有些力不从心的开发者,我迫切地希望能有一本能够真正拨开迷雾,让我事半功倍的参考书。一直以来,JVM的复杂性和G1 GC的精妙之处,都像是隔着一层纱,虽然知道其重要性,但总感觉隔靴搔痒。市面上关于JVM的书籍不少,但要么过于浅显,点到即止,难以满足“深入理解”的需求;要么过于晦涩,充斥着各种底层的细节和陌生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而G1 GC作为Oracle官方推崇的新一代垃圾回收器,其性能优化和应用场景的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和调优方法,对于提升Java应用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盏指路明灯,预示着我能够真正触碰到JVM的内核,理解G1 GC的每一个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通过配置和调优,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的业务。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逻辑脉络,将JVM的内存模型、类加载机制、运行时数据区等基础概念一一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G1 GC的垃圾回收算法、区域划分、并发标记、混合回收等核心机制。我相信,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将能更自信地面对JVM相关的面试题,也能更有效地诊断和解决生产环境中的内存泄漏和性能瓶颈问题。
评分说实话,对于“深入理解”这几个字,我一直都抱着一种又期待又谨慎的态度。期待是因为我真的想把JVM的底层原理搞明白,想摆脱那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谨慎则是因为很多号称“深入”的书籍,往往会把我淹没在各种晦涩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论中,读完之后感觉学了很多,但似乎又什么都没记住,或者说,无法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尤其关注JVM的运行时数据区,包括堆、栈、元空间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象在这些区域的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与这些区域紧密相关的垃圾回收机制,特别是G1 GC。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能够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流程图,甚至是模拟演示,让我直观地看到JVM是如何进行内存分配,对象是如何被标记为可回收的,以及G1 GC的整个回收过程是怎样一步步进行的。例如,G1 GC的“Region”概念,它是如何动态地划分和管理的?它的并发标记阶段是如何工作的,如何避免STW(Stop-The-World)带来的影响?它的混合回收策略又是如何权衡吞吐量和延迟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利用G1 GC进行性能调优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看到理论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以及在遇到性能瓶颈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思考和调整JVM和G1 GC的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