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VM&G1 GC

深入理解-JVM&G1 GC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明耀 著
图书标签:
  • JVM
  • G1GC
  • 垃圾回收
  • 性能调优
  • Java
  • 虚拟机
  • 内存管理
  • 并发
  • HotSpot
  • 底层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4681
商品编码:16592580819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28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G1GC提出了不确定性Region,每个空闲Region不是为某个固定年代准备的,它是灵活的,需求驱动的,所以G1GC代表了先进性。   《深入理解JVM&G1GC》主要为学习Java语言的学生、初级程序员提供GC的使用参考建议及经验,着重介绍了G1GC。中国的软件开发行业已经有几十年了,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来看,单纯的软件公司很难有发展,目前流行的云计算、物联网企业实际上是综合性IT技术的整合,这就需要有综合能力的程序员。《深入理解JVM&G1GC》作者力求做到知识的综合传播,而不是仅仅针对Java虚拟机和GC调优进行讲解,也力求每一章节都有实际的案例支撑。《深入理解JVM&G1GC》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JVM基础知识、GC基础知识、G1GC的深入介绍、G1GC调优建议、JDK自带工具使用介绍等。   通读《深入理解JVM&G1GC》后,读者可以深入了解G1GC性能调优的许多主题及相关的综合性知识。读者也可以把《深入理解JVM&G1GC》作为参考,对于感兴趣的主题,直接跳到相应章节寻找答案。

关联推荐

  ★没有一招鲜似的调优秘籍或包罗万象的性能百科

  ★GC性能调优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才能解决

  ★解决的GC性能问题越多,技艺才会越精湛

  ★《深入理解JVM & G1 GC》不仅有技术实践,还有设计原理和目标

  ★让你深入掌握GC,积累更多技术与经验,

  ★更好地提升产品性能

 
目录
目  录 序 VII 前言 IX D1章 JVM & GC基础知识 1 1.1 引言 2 1.2 基本术语 3 1.2.1 Java相关术语 4 1.2.2 JVM/GC通用术语 24 1.2.3 G1涉及术语 56 1.3 本章小结 62 D2章 JVM & GC深入知识 63 2.1 Java虚拟机内存模型 64 2.1.1 程序计数器 65目  录

序 VII
前言 IX
D1章 JVM & GC基础知识 1
1.1 引言 2
1.2 基本术语 3
1.2.1 Java相关术语 4
1.2.2 JVM/GC通用术语 24
1.2.3 G1涉及术语 56
1.3 本章小结 62
D2章 JVM & GC深入知识 63
2.1 Java虚拟机内存模型 64
2.1.1 程序计数器 65
2.1.2 虚拟机栈 66
2.1.3 本地方法栈 72
2.1.4 Java堆 73
2.1.5 方法区 79
2.2 垃圾收集算法 82
2.2.1 引用计数法 82
2.2.2 根搜索算法 83
2.2.3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85
2.2.4 复制算法(Copying) 87
2.2.5 标记-压缩算法(Mark-Compact) 89
2.2.6 增量算法(Incremental Collecting) 90
2.2.7 分代收集算法(Generational Collecting) 91
2.3 Garbage Collection 92
2.3.1 GC概念 92
2.3.2 垃圾收集器分类 93
2.3.3 Serial收集器 94
2.3.4 ParNew收集器 96
2.3.5 Parallel收集器 99
2.3.6 CMS收集器 102
2.3.7 Garbage First(G1)GC 106
2.4 常见问题解析 112
2.4.1 jmap -heap或-histo不能用 112
2.4.2 YGC越来越慢 112
2.4.3 JavaYJ代去哪儿了 114
2.5 本章小结 116
D3章 G1 GC应用示例 117
3.1 范例程序 118
3.2 选项解释及应用 124
3.3 本章小结 166
D4章 深入G1 GC 167
4.1 G1 GC概念简述 168
4.1.1 背景知识 168
4.1.2 G1的垃圾回收机制 169
4.1.3 G1的区间设计灵感 169
4.2 G1 GC分代管理 172
4.2.1 年轻代 172
4.2.2 年轻代回收暂停 173
4.2.3 大对象区间 174
4.2.4 混合回收暂停 176
4.2.5 回收集合及其重要性 178
4.2.6 RSet及其重要性 178
4.2.7 并行标记循环 182
4.2.8 评估失败和完全回收 186
4.3 G1 GC使用场景 186
4.4 G1 GC论文原文翻译(部分) 187
4.4.1 开题 187
4.4.2 数据结构/机制 188
4.4.3 未来展望 190
4.5 本章小结 191
D5章 G1 GC性能优化方案 192
5.1 G1的年轻代回收 193
5.2 年轻代优化 203
5.3 并行标记阶段优化 205
5.4 混合回收阶段 207
5.4.1 初步介绍 207
5.4.2 深入介绍 208
5.5 如何避免出现GC失败 210
5.6 引用处理 211
5.6.1 观察引用处理 212
5.6.2 引用处理优化 213
5.7 本章小结 214
D6章 JVM诊断工具使用介绍 215
6.1 SA基础介绍 216
6.2 SA工具使用实践 217
6.2.1 如何启动SA 217
6.2.2 SA原理及使用介绍 222
6.3 其他工具介绍 231
6.3.1 GCHisto 231
6.3.2 JConsole 232
6.3.3 VisualVM 236
6.4 本章小结 238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2.2.1 引用计数法   引用计数法(Reference Counting)在GC执行垃圾回收之前,1先需要区分出内存中哪些是存活对象,哪些是已经死亡的对象。只有被标记为已经死亡的对象,GC才会在执行垃圾回收时,释放掉其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因此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为垃圾标记阶段。   引用计数器的实现很简单,对于一个对象A,只要有任何一个对象引用了A,则A的引用计数器就加1,D引用失效时,引用计数器就减1。只要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的值为0,则对象A就不可能再被使用。也就是说,引用计数器的实现只需要为每个对象配置一个整形的计数器即可。引用计数器算法的一大优势就是不用等待内存不够用的时候,才进行垃圾的回收,完全可以在赋值操作的同时检查计数器是否为0,如果是的话就可以立即回收。   但是引用计数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一个简单的循环引用问题的描述如下:有对象A和对象B,对象A中含有对象B的引用,对象B中含有对象A的引用。此时,对象A和对象B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0,但是在系统中却不存在任何D3个对象引用了A或B。也就是说,A和B是应该被回收的垃圾对象,但由于垃圾对象间相互引用,从而使垃圾回收器无法识别,引起内存泄漏。   如图2-6所示,构造了一个列表,将zui后一个元素的next属性指向D一个元素,即引用D一个元素,从而构成循环引用。这个时候如果将列表的头head赋值为null,此时列表的各个元素的计数器都不为0,同时也失去了对列表的引用控制,从而导致列表元素不能被回收。   引用计数器拥有一些特性,1先它需要单D的字段存储计数器,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存储空间的开销。其次,每次赋值都需要更新计数器,这增加了时间开销。再者,垃圾对象便于辨识,只要计数器为0,就可作为垃圾回收。接下来它能方便及时地回收垃圾,没有延迟性。zui后不能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正是由于zui后一条致命缺陷,导致在Java的垃圾回收器中没有使用这类算法。

  2.2.1 引用计数法

 

  引用计数法(Reference Counting)在GC执行垃圾回收之前,1先需要区分出内存中哪些是存活对象,哪些是已经死亡的对象。只有被标记为已经死亡的对象,GC才会在执行垃圾回收时,释放掉其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因此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为垃圾标记阶段。

 

  引用计数器的实现很简单,对于一个对象A,只要有任何一个对象引用了A,则A的引用计数器就加1,D引用失效时,引用计数器就减1。只要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的值为0,则对象A就不可能再被使用。也就是说,引用计数器的实现只需要为每个对象配置一个整形的计数器即可。引用计数器算法的一大优势就是不用等待内存不够用的时候,才进行垃圾的回收,完全可以在赋值操作的同时检查计数器是否为0,如果是的话就可以立即回收。

 

  但是引用计数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一个简单的循环引用问题的描述如下:有对象A和对象B,对象A中含有对象B的引用,对象B中含有对象A的引用。此时,对象A和对象B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0,但是在系统中却不存在任何D3个对象引用了A或B。也就是说,A和B是应该被回收的垃圾对象,但由于垃圾对象间相互引用,从而使垃圾回收器无法识别,引起内存泄漏。

 

  如图2-6所示,构造了一个列表,将zui后一个元素的next属性指向D一个元素,即引用D一个元素,从而构成循环引用。这个时候如果将列表的头head赋值为null,此时列表的各个元素的计数器都不为0,同时也失去了对列表的引用控制,从而导致列表元素不能被回收。

 

  引用计数器拥有一些特性,1先它需要单D的字段存储计数器,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存储空间的开销。其次,每次赋值都需要更新计数器,这增加了时间开销。再者,垃圾对象便于辨识,只要计数器为0,就可作为垃圾回收。接下来它能方便及时地回收垃圾,没有延迟性。zui后不能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正是由于zui后一条致命缺陷,导致在Java的垃圾回收器中没有使用这类算法。

 

  2.2.2 根搜索算法

 

  HotSpot和大部分JVM都是使用根搜索算法作为垃圾标记的算法实现。前面介绍过的引用计数算法尽管实现简单,执行效率也不错,但是该算法本身却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甚至会影响到垃圾标记的准确性。由于引用计数算法会为程序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创建一个私有的引用计数器,D目标对象被其他存活对象引用时,引用计数器中的值则会加1,不再引用时便会减1,D引用计数器中的值为0的时候,就意味着该对象已经不再被任何存活对象引用,可以被标记为垃圾对象。采用这种方式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一些明显已经死亡了的对象尽管没有被任何的存活对象引用,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却存在相互引用时,引用计数器中的值则永远不会为0,这样便会导致GC在执行内存回收时永远无法释放掉这种无用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J有可能引发内存泄漏。

 

  相对于引用计数算法而言,根搜索算法不仅同样具备实现简单和执行高效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在引用计数算法中一些已经死亡的对象因相互引用而导致的无法正确被标记的问题,防止内存泄漏的发生。简单来说,根搜索算法是以根对象集合为起始点,按照从上至下的方式搜索被根对象集合所连接的目标对象是否可达(使用根搜索算法后,内存中的存活对象都会被根对象集合直接或间接连接着),如果目标对象不可达,就意味着该对象已经死亡,便可以在instanceOopDesc[ HotSpot在C 代码中用instanceOopDesc类来表示Java对象,而该类继承oopDesc,所以HotSpot中的Java对象也自然拥有oopDesc所声明的头部。]的Mark World中将其标记为垃圾对象。在根搜索算法中,只有能够被根对象集合直接或者间接连接的对象才是存活对象。在HotSpot中,根对象集合中包含了5个元素,Java栈内的对象引用、本地方法栈内的对象引用、运行时常量池中的对象引用、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的对象引用以及与一个类对应的W一数据类型的Class对象。

显示全部信息
《Java虚拟机与内存管理:精通GC的奥秘》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一部深度剖析Java虚拟机(JVM)内部机制,尤其是其垃圾回收(GC)策略的专业著作。它旨在为Java开发者、架构师以及对JVM底层原理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系统、详尽的学习路线图。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大量实例,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JVM的层层代码,直达内存的每一个角落,理解Java对象如何在内存中诞生、成长、消亡,以及JVM是如何高效地进行垃圾回收,从而优化程序性能、减少内存泄漏。 核心章节详解 第一部分:JVM基础架构与内存模型 第一章:Java虚拟机概览 JVM的定位与作用:详细阐述JVM作为Java语言跨平台特性的基石,承担着字节码的解释执行、内存管理、垃圾回收、安全检查等关键职责。 JVM的类加载机制:深入解析JVM如何加载Java类(Class文件),包括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五个阶段的详细过程。重点介绍类加载器的层次结构(启动类加载器、扩展类加载器、应用程序类加载器)及其委托机制,以及自定义类加载器的应用场景。 JVM的执行引擎:讲解JVM如何执行Java字节码,包括解释器、即时编译器(JIT)的工作原理。详细剖析JIT编译器如何识别热点代码并进行优化,以提升程序运行效率。涉及字节码指令集、方法区、程序计数器、栈帧等核心概念。 JVM的体系结构:绘制并解读JVM的整体架构图,清晰展示内存区域划分(堆、栈、方法区、程序计数器、本地方法栈)以及各个区域的功能和生命周期。 第二章:Java内存模型(JMM) JMM的核心概念:深入理解Java内存模型,包括主内存、工作内存,以及线程与内存之间的交互方式。 原子性、可见性、有序性:详细解释这三个内存模型的核心特性。如何通过`volatile`关键字、`synchronized`关键字以及JUC(`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的同步工具来保证线程安全。 JMM的内存指令重排序:揭示编译器和处理器在不影响程序执行结果的前提下,对指令进行重排序的情况。讲解`happens-before`原则,它是判断数据是否存在竞争、线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 并发编程的实践与挑战:结合JMM的理论,分析常见的并发编程问题,如竞态条件、死锁、活锁等,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Java堆内存详解与垃圾回收机制 第三章:Java堆内存的深入剖析 堆的逻辑结构与物理划分:详细介绍Java堆内存的逻辑划分,包括年轻代(Eden区、Survivor区S0、S1)、老年代。讲解对象在堆中的分配过程,如“对象优先分配在Eden区”原则。 对象生命周期与晋升机制:深入分析Java对象在内存中的生命周期。详述对象从Eden区到Survivor区,再到老年代的晋升过程,包括“年龄阈值”等关键参数。 JVM的内存溢出(OOM)场景分析:列举并分析各种常见的JVM OOM场景,如堆内存不足、栈内存溢出、方法区溢出等,并提供诊断和排查思路。 第四章:垃圾回收(GC)的理论基础 GC的根本问题:理解GC存在的必要性,即自动管理内存,解放开发者。 GC的算法分类: 引用计数法:讲解引用计数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Java中的应用(弱引用、软引用)和局限性(循环引用的问题)。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详细阐述标记-清除算法的步骤,以及其产生的内存碎片问题。 标记-整理算法(Mark-Compact):介绍标记-整理算法如何解决标记-清除算法的碎片问题。 复制算法(Copying):讲解复制算法如何通过划分空间来避免碎片,以及其空间利用率的损失。 GC的根源(GC Roots):详细解释GC Roots的概念,列举所有可能的GC Roots集合(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本地方法栈中引用的对象、方法区中静态变量引用的对象、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第五章:经典的垃圾回收器分析 Serial GC(串行收集器):讲解Serial GC的工作原理,适用于单线程环境,简单高效,但会引起Stop-the-World(STW)暂停。 Parallel GC(并行收集器):介绍Parallel GC(也称Throughput Collector),能够并行执行GC任务,提高吞吐量。详细讲解其在年轻代和老年代的回收过程。 CMS GC(Concurrent Mark Sweep):重点讲解CMS GC,其目标是缩短STW暂停时间,提高应用的响应速度。详细阐述其“标记-不停止”、“标记-清除”等阶段,并分析其缺点(如并发失败、内存碎片)。 G1 GC(Garbage-First):本书的核心关注点。详细解析G1 GC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机制,它是Oracle JDK 7u4开始默认的垃圾回收器。 区域化内存划分:G1如何将Java堆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区域(Region),包括Eden、Survivor、Old Generation,以及Humongous区域。 混合收集(Mixed GC):G1如何实现年轻代和部分老年代区域的混合回收。 应用程序并发执行:G1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STW暂停,与应用程序并发执行标记、清理和整理等操作。 用户可调参数:详细讲解G1 GC的关键调优参数,如`-XX:MaxGCPauseMillis`、`-XX:G1HeapRegionSize`、`-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等,以及它们对GC行为的影响。 G1 GC的执行流程:详细分析G1 GC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 Young GC(Minor GC):年轻代对象的回收过程。 Concurrent Marking Cycle(并发标记周期):老年代和部分年轻代区域的并发标记过程,包括: Initial Mark(初始标记):STW阶段,标记与GC Roots直接关联的对象。 Root Region Scanning(根区域扫描):从GC Roots可达的区域开始扫描。 Concurrent Mark(并发标记):与应用程序并发执行,标记可达对象。 Remark(重新标记):STW阶段,处理并发标记期间对象引用的变化。 Clean(清理):STW阶段,整理并回收不再使用的区域。 Mixed GC:在并发标记周期后,选择多个区域进行回收,以达到用户设定的最大暂停时间目标。 G1 GC的优缺点:总结G1 GC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以及其优势和潜在的不足。 第三部分:JVM调优实践与性能分析 第六章:JVM性能监控与诊断工具 JVisualVM:介绍VisualVM作为一款集成化的Java应用程序性能监控、故障排查和分析工具。如何利用它查看JVM运行状态、线程信息、内存使用情况、CPU占用率。 JConsole:讲解JConsole的使用,提供对JVM的内存、线程、类加载等信息的实时监控。 JMC(Java Mission Control):介绍Java Mission Control的高级性能分析能力,包括事件抽样器(Flight Recorder)的使用,用于细粒度的性能剖析。 命令行工具:讲解`jps`、`jstat`、`jmap`、`jstack`等命令行工具,用于获取JVM进程信息、GC统计、堆转储、线程堆栈等。 GC日志分析:详细介绍如何启用GC日志,并通过工具(如GCViewer、Alibaba Arthas)对GC日志进行深入分析,理解GC发生的频率、耗时、吞吐量、内存回收效果等。 第七章:JVM参数调优实战 堆内存调优:`-Xms`、`-Xmx`、`-XX:NewRatio`、`-XX:SurvivorRatio`等参数的设置策略。 GC算法选择与参数配置: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何选择合适的GC算法,并配置相应的启动参数。重点讲解G1 GC的关键调优参数。 线程与栈内存调优:`-Xss`参数的设置,以及线程池的合理配置。 大对象处理与内存泄漏排查:如何通过JVM参数和工具,诊断和解决大对象分配问题和内存泄漏。 并发性能优化:结合JMM和GC机制,提供提高并发吞吐量和响应速度的调优建议。 第八章:Java内存泄漏的识别与规避 内存泄漏的定义与类型:解释内存泄漏的概念,并分类介绍静态集合类、单例模式、线程局部变量、数据库连接、外部资源未关闭等引起的内存泄漏。 使用堆转储文件(Heap Dump)定位内存泄漏: 如何生成堆转储文件(`jmap`、`jcmd`、IDE)。 使用Eclipse Memory Analyzer Tool (MAT) 或 VisualVM 等工具分析堆转储文件,查找对象引用链,定位泄漏源。 实例演示与解决方案: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识别和解决常见的内存泄漏问题。 附录 JVM字节码指令集简要介绍 常用JVM启动参数速查表 参考资料与进一步阅读 本书的价值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深刻理解JVM的内部工作原理:摆脱对JVM的“黑箱”认知,掌握其内存管理、类加载、执行引擎等核心机制。 精通垃圾回收的奥秘:深入理解各种GC算法的原理,并能熟练运用G1 GC进行性能优化。 掌握JVM调优的实用技巧:学会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性能监控和诊断,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JVM参数,解决性能瓶颈。 有效规避内存泄漏:掌握识别和解决Java内存泄漏的方法,提升程序的稳定性和健壮性。 提升Java应用程序的性能与稳定性:为构建高性能、高可用的Java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内容严谨,讲解深入,配合丰富的示例,是每一位追求技术卓越的Java开发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JVM的内部运作机制充满好奇,尤其是垃圾回收的部分,总觉得是Java性能的“瓶颈”和“难点”所在。市面上关于JVM的书籍确实不少,但很多都停留在表面,或者过于理论化,难以结合实际应用。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JVM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原理的书籍,特别是对G1 GC的深入解析。G1 GC作为一种比较新的、并且在很多场景下表现出色的垃圾回收器,我想了解它的核心思想,它是如何平衡吞吐量和延迟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讲解G1 GC的各个阶段,比如并发标记、搜集器阶段、混合回收等,并提供一些实际的调优指南。例如,如何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G1 GC参数?当出现GC日志中的警告或错误时,我应该如何去解读和分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我理解JVM内部是如何进行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另外,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触及JVM的其他重要方面,比如类加载机制、内存模型等,并能说明它们与垃圾回收之间的联系。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深入学习JVM和G1 GC的“宝典”,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处理Java应用的性能问题。

评分

作为一名Java开发者,JVM和GC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追求应用性能和稳定性的今天。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将JVM和G1 GC的复杂概念化繁为简,并且能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讲解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实用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G1 GC。我特别希望能够深入了解G1 GC的工作原理,比如它的区域划分、并发标记、促销(promotion)机制以及如何实现短暂停顿。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G1 GC的调优策略和最佳实践,帮助我在实际项目中解决性能问题。例如,面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何选择合适的G1 GC参数?如何通过GC日志来分析和诊断性能瓶颈?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图文并茂的讲解,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更容易理解。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调优G1 GC来提升应用的性能,那将非常有价值。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从“知道GC”提升到“理解GC”,并且能够“用好GC”。

评分

最近在琢磨Java应用的性能优化,总觉得自己在GC这块儿是个“小白”,尤其是对于G1 GC这种比较新的、也是越来越主流的回收器,总感觉云里雾里。市面上关于GC的书籍,要么讲的是老掉牙的Serial、Parallel、CMS,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真正能让我这个新手看得懂、并且能学到东西的,还真不多。我更希望的是,这本书能把我从一个GC的“黑盒使用者”变成一个“白盒玩家”。我不是想去写GC算法,但至少我想知道,我的JVM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会频繁地触发GC,为什么有时候GC停顿时间那么长,我的代码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写得不对,导致GC的压力太大。特别是G1 GC,它号称是“Garbage-First”,听起来很厉害,但具体是怎么做到“Garbage-First”的,怎么划分区域,怎么进行并发标记,怎么在不停顿或者尽量短的停顿时间里完成回收,这些我都迫切想知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图示和实际的案例,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一层一层地揭开。比如,它能不能给我解释清楚,什么时候应该选择G1,它和CMS、Parallel GC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G1 GC的常见调优参数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应该如何根据应用的特点来设置?如果我的应用出现了GC日志异常,这本书能不能提供一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的“GC调试手册”,让我能够自信地去处理各种GC相关的疑难杂症。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深入理解-JVM&G1 GC"。作为一名对JVM和垃圾回收机制一直感到好奇但又有些力不从心的开发者,我迫切地希望能有一本能够真正拨开迷雾,让我事半功倍的参考书。一直以来,JVM的复杂性和G1 GC的精妙之处,都像是隔着一层纱,虽然知道其重要性,但总感觉隔靴搔痒。市面上关于JVM的书籍不少,但要么过于浅显,点到即止,难以满足“深入理解”的需求;要么过于晦涩,充斥着各种底层的细节和陌生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而G1 GC作为Oracle官方推崇的新一代垃圾回收器,其性能优化和应用场景的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和调优方法,对于提升Java应用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盏指路明灯,预示着我能够真正触碰到JVM的内核,理解G1 GC的每一个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通过配置和调优,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的业务。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逻辑脉络,将JVM的内存模型、类加载机制、运行时数据区等基础概念一一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G1 GC的垃圾回收算法、区域划分、并发标记、混合回收等核心机制。我相信,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将能更自信地面对JVM相关的面试题,也能更有效地诊断和解决生产环境中的内存泄漏和性能瓶颈问题。

评分

说实话,对于“深入理解”这几个字,我一直都抱着一种又期待又谨慎的态度。期待是因为我真的想把JVM的底层原理搞明白,想摆脱那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谨慎则是因为很多号称“深入”的书籍,往往会把我淹没在各种晦涩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论中,读完之后感觉学了很多,但似乎又什么都没记住,或者说,无法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尤其关注JVM的运行时数据区,包括堆、栈、元空间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象在这些区域的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与这些区域紧密相关的垃圾回收机制,特别是G1 GC。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能够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流程图,甚至是模拟演示,让我直观地看到JVM是如何进行内存分配,对象是如何被标记为可回收的,以及G1 GC的整个回收过程是怎样一步步进行的。例如,G1 GC的“Region”概念,它是如何动态地划分和管理的?它的并发标记阶段是如何工作的,如何避免STW(Stop-The-World)带来的影响?它的混合回收策略又是如何权衡吞吐量和延迟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利用G1 GC进行性能调优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看到理论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以及在遇到性能瓶颈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思考和调整JVM和G1 GC的配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