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铁路工程
  • 桥梁工程
  • 涵洞工程
  • 施工
  • 验收
  • 质量控制
  • 标准
  • 规范
  • TB 10415-2003
  • 工程质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151131959
商品编码:1679138825

具体描述

本标准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1年铁路工程建设规范、定额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函[2001]72号)的要求,在《铁路电力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 10415-98)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n/h的客货车共线运行的新建、改建标准轨距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对于其他铁路隧道工程,以及本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其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另行制订补充标准。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地基处理
5 明挖基础
6 桩基础
7 沉井地基
8 墩台
9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10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
11 造桥机制架预应力混凝土梁
12 钢桁梁
13 结合梁
14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15 斜腿刚构
16 拱桥
17 支座
18 明桥面和桥梁附属设施
19 涵洞
20 防水层及沉降缝
21 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
本规范用词说明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条文说明


巍峨桥梁,安稳基石:一本关于铁路桥涵工程建设的实用指南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具体工程建设标准,而是旨在为广大铁路桥涵工程领域的建设者、管理者、设计者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套涵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知识框架与实践指导。它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铁路桥涵工程从勘察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到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的关键要素,力求将复杂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理念,以清晰、条理、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 时代背景与工程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建设已成为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每一座横跨江河、穿越山谷的铁路桥涵,不仅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交通动脉,更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物质载体。然而,铁路桥涵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其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安全、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国家经济的稳定。因此,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书正是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致力于提升我国铁路桥涵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二、 核心内容与知识体系: 本书构建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体系,涵盖了铁路桥涵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 1. 工程勘察与设计基础: 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与方法: 详细阐述地质勘察在铁路桥涵选址、方案设计中的基础作用,介绍地质雷达、物探、钻探等常用勘察手段,以及如何根据地质条件评估潜在风险,选择最优的工程方案。 水文地质分析与防洪设计: 深入探讨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对桥涵结构的影响,讲解水文监测、洪水模拟、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防洪措施,保障桥涵在极端天气下的安全。 荷载分析与结构选型: 详细介绍铁路轴载、列车动力作用、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对桥涵结构的各种荷载类型,以及如何进行荷载组合与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不同类型桥涵(如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隧道等)的结构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为设计者提供科学的结构选型依据。 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解读(非特定标准): 在宏观层面,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各类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原则与应用场景,强调依据最新、最权威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的重要性,但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版本的标准。 2. 材料选用与质量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深入探讨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掺合料的选择、搅拌工艺、运输与浇筑要点,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关键性能指标。 钢材的选用与性能检测: 详细介绍用于铁路桥涵的各种钢材(如钢筋、钢梁、钢缆等)的性能要求、规格标准、防腐处理方法,并强调钢材进场前的严格检测,确保其满足设计强度与耐久性要求。 新型建材的应用与研究: 关注并介绍近年来在桥涵工程中涌现的新型材料,如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等,分析其特性、应用潜力及相关的施工注意事项。 材料的进场检验与过程控制: 强调材料的源头控制,详细阐述材料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要点,以及各种检测方法(如强度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等)的应用,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 3. 施工工艺与技术要点: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详细介绍桩基、沉井、地下连续墙等各类基础施工工艺,强调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以及如何应对复杂地质带来的挑战。 桥墩、桥台施工工艺: 阐述现浇、预制等不同形式的桥墩、桥台的施工技术,包括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关键步骤,以及如何保证其尺寸精度和结构整体性。 上部结构施工技术: 重点介绍各种类型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如现浇梁、预制梁架设、拱肋合龙、斜拉索安装、悬索吊装等,深入分析不同工艺的操作要点、技术难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涵盖隧道掘进(如钻爆法、TBM掘进)、衬砌施工、通风排水、支护加固等各个环节,强调地质超前预测、风险控制、以及安全文明施工。 支架、模板及脚手架工程: 详细讲解各类支架、模板及脚手架的设计、搭设、验收与拆除要求,强调其承载能力、稳定性、以及对结构成型的准确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与监测: 强调在施工过程中对结构沉降、线形、高程等进行实时监测的重要性,介绍常用的监测仪器和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结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4. 质量控制与工程管理: 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并强调贯穿工程项目始终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质量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控制: 识别并重点关注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施工节点,如地基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钢结构焊接、高支模搭设等,对这些节点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 质量检测与评定: 详细介绍各项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测方法与标准,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力学性能、焊接质量、结构尺寸偏差等,并阐述如何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工程质量的评定。 工程技术咨询与服务: 介绍在复杂工程项目中,引入第三方技术咨询的重要性,如何通过专业的咨询服务,为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详细阐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应急预案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与设备安全。 信息化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介绍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在工程质量监控、进度管理、风险预警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工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5. 后期维护与风险管理: 桥涵结构的定期检查与维护: 讲解桥涵结构的日常巡检、定期检查的周期与内容,以及如何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和实施维护计划,延长桥涵的使用寿命。 常见病害的识别与处理: 介绍桥涵结构可能出现的常见病害,如裂缝、沉降、冲刷、腐蚀等,并提供相应的诊断方法与修复技术。 运营期风险评估与管理: 针对运营期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超载运输等,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灾后应急抢险与恢复: 阐述在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抢险,以及如何组织灾后恢复重建。 三、 读者对象与价值体现: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铁路工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 帮助其全面掌握工程建设的各项要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项目技术负责人及一线工程师: 提供实用的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方法。 设计院工程师: 借鉴书中对各类结构特点和施工难点的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监理工程师: 为其提供可靠的质量监督和验收依据。 科研院校师生: 作为一本系统性的参考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铁路桥涵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对铁路工程感兴趣的社会大众: 了解铁路桥涵工程的复杂性与建设者的辛勤付出。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 全面性、系统性、实用性与前瞻性。它不仅梳理了铁路桥涵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与管理经验,更关注了行业内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先进的实践技能,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我国铁路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它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教材,而是一本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操作手册”,一本能够激发创新思维的“灵感源泉”,一本能够凝聚行业智慧的“宝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而言,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专业性。“TB 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一个严谨、细致、科学的工程世界。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窥见铁路桥涵工程质量验收的“幕后故事”。我期待它能够详细介绍,在验收过程中,会运用到哪些检测仪器和方法,例如回弹仪、超声波检测仪、混凝土强度试验等,以及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判定标准。我更想了解的是,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或特殊施工环境时,验收标准是否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及这种调整的依据是什么。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来展示在实际工程中,某一项验收不合格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通过严格的验收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希望它能够让我明白,铁路桥涵工程的质量验收,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更是一种对工程安全和国家形象的负责。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其核心价值——“质量验收标准”。对于任何一项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尤其是像铁路桥涵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在铁路桥涵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究竟需要达到怎样的质量水平才能算合格。例如,在桥梁的支座安装方面,书籍是否会详细规定支座的型号、精度、安装方位以及与梁体的连接方式等验收细节?在涵洞的衬砌施工中,又是否会涉及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外观质量以及是否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的判定标准?我更期待的是,书中是否能够解释,某些看似微小的验收要求,为何对于铁路桥涵的长期安全运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及这些标准是如何在长期的实践和经验中不断被完善和优化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标准,更是一份关于“如何筑造百年工程”的行动指南,我期望它能让我深刻理解工程质量的内涵和价值。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对工程“细节决定成败”的深刻理解。铁路桥涵工程,作为一项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系统工程,其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必然是精益求精的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具体地、细致地展现,在铁路桥涵的施工过程中,究竟有哪些“细节”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桥面排水系统方面,书籍是否会详细阐述排水槽的坡度、集水口的设计、排水管的连接等验收要求?在桥梁伸缩缝的处理上,又是否会涉及缝宽的控制、填塞材料的选择、防水层的施工等关键工艺?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针对常见的质量通病,比如混凝土的裂缝、钢筋的锈蚀、桥面铺装的不平整等,给出相应的验收标准和预防措施。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明白,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缝隙、连接、表面处理,在铁路桥涵的长期服役中,为何能够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并且其验收标准又是如何确保这一切的。它应该是一本指导实践的“圣经”,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并实现铁路工程的卓越品质。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关注,源于我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的由衷赞叹,以及对支撑这一切的工程技术规范的好奇。这本书的书名——“TB 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无疑触及了铁路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在铁路桥涵的施工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技术参数需要被严格控制和验收。例如,在桥梁的钢结构部分,书籍是否会涉及焊缝的质量、连接螺栓的扭矩、防腐涂层的厚度等验收标准?在涵洞的防排水体系方面,又是否会详细规定防水材料的性能、施工工艺和渗漏水的检测方法?我特别想知道的是,书中是否会提到一些关于环保和可持续性的验收要求,比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处理、噪音控制等,这些也是现代工程日益重视的方面。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了解铁路工程“精益求精”背后逻辑的重要钥匙,我期待它能够让我对铁路工程的严谨性和前瞻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一种对国家基础建设的自豪感。每次乘坐高铁,看到飞驰而过的壮丽景色,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些现代化交通网络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工程师的心血,又遵循着怎样严苛的质量标准。这本书的书名——“TB 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无疑触及了这一核心。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对工程质量的庄严承诺。我希望能从书中读到,那些严谨的验收流程是如何确保每一根钢筋的精确放置,每一处混凝土的密实度都符合要求;是如何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将潜在的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我渴望理解,那些看似微小的细节,例如接缝的宽度、表面的平整度,在铁路桥涵工程中为何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这本书是否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标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实例,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见其中门道?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在冰冷的数字和条文背后,是对无数旅客生命安全的郑重托付,是对国家未来发展命脉的细致守护。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种对卓越工程品质的探寻,是对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的致敬。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源于一次偶然的经历。我曾在某个铁路沿线,亲眼目睹了一座正在修建的桥梁,其宏伟的规模和精密的工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刻,我便对支撑这一切的“标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这本书,正是我寻找的答案。我希望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铁路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到底是如何层层把关,确保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我希望它能详细描述,从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到施工过程中的过程控制,再到最终的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和判定依据。例如,对于混凝土的配比、强度等级,钢筋的型号、规格、搭接长度,是否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模板的支撑、预应力的施加,以及现浇结构的养护,有哪些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典型质量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会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本书,应该是一部铁路工程质量的“百科全书”,能够解答我心中所有的疑问,让我对铁路工程的严谨性有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称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一定蕴含着铁路工程建设领域最核心的“秘密”。“TB 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这背后代表着无数工程师的智慧结晶和对工程安全的执着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阐述铁路桥涵工程从基础施工到主体结构,再到附属工程,每一个阶段的质量验收要点。例如,在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桩基的质量验收,是否会涉及承载力的判定、沉降的监测等?在上部结构施工中,梁板的安装与连接,是否会关注其精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我更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针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一些特殊的验收要求,例如抗冻性、抗侵蚀性等,这些对于铁路桥涵的长期使用至关重要。这本书,应该是一份关于“如何确保铁路桥梁和涵洞万无一失”的权威指南,我期待它能够给我带来深刻的理解和启示。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朴实无华,封面上“TB 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几个字工整地排列着,没有丝毫花哨的设计,但正是这种稳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我个人在接触铁路工程领域不久,对于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一直感到有些茫然,总觉得那些条文冰冷且晦涩难懂。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一种沉静而严谨的氛围扑面而来。书页的纸质挺括,油墨印刷清晰,即使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那些看似枯燥的技术术语,在前后文的对照和章节的逻辑编排下,似乎变得更容易理解。我并非专业的工程师,但我作为一个对铁路建设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在支撑着那些雄伟壮观的铁路桥梁和涵洞的修建。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铁路工程质量的世界,让我明白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背后所蕴含的严谨要求。它是否能够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施工奥秘,让我对铁路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这样的启迪,让我不再仅仅是仰望那些宏伟的建筑,而是能触摸到它们坚实根基下的质量保障。

评分

作为一名对工程建设领域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性文件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书名,清晰地表明了其核心内容——铁路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在我看来,这样的标准是铁路工程的“生命线”,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阐述,在铁路桥涵的建造过程中,哪些环节是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例如,对于地基的处理,涉及到土壤的承载力、稳定性等,是否有具体的参数和验收指标?对于桥梁的墩台、梁体、桥面铺装,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是如何进行评定的?涵洞的防水、排水,以及主体结构的密实度,是否都有详细的验收要求?我更想了解的是,这些验收标准背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的。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来佐证这些标准的有效性?它能否帮助我理解,为何某些验收指标如此严格,又为何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通过验收?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核心的窗口,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其科学性和严谨性。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关注,始于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技术规范的求知欲。作为一名对建筑、工程等领域有所了解的读者,我知道一套完善的质量验收标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TB 10415-2003,这个看似枯燥的技术文件,在我看来,蕴含着无数关于安全、可靠和耐久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了解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整体流程和核心要素。例如,在桥梁的钢筋工程方面,书籍是否会详细说明钢筋的加工、绑扎、焊接等工艺的验收要点?在混凝土工程方面,又是否会涵盖配合比的设计、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我特别希望能从中了解到,针对不同的桥梁类型(如梁桥、拱桥、斜拉桥等)和涵洞类型(如盖板涵、拱涵、箱涵等),在施工质量验收上是否存在一些特有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标准。这本书,对我来说,是解密铁路桥涵工程质量背后的“秘密武器”,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质量验收体系认知。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是正版

评分

还行

评分

是正版

评分

是正版

评分

还行

评分

是正版

评分

是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