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167个练习/邱振中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邱振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书法
  • 中国书法
  • 练习
  • 邱振中
  • 技法
  • 临摹
  • 入门
  • 艺术
  • 文化
  • 字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65595
商品编码:1693837928
出版时间:2005-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定价:49.80元

作者:邱振中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1

ISBN:9787300065595

字数:458000

页码:3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0999041

编辑*


中国书法包含丰富而复杂的技法,但从无一份关于全部技法的清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是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其中包括一些从未被讨论过的内容。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一种以才能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书法训练体系。在传统技法之外,还引入了由现代视觉经验发展而来的重要技巧。作者同时致力于建立两种视觉经验之间的联系。《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得到来自国内外的广泛赞誉,被称为书法领域“划时代”的著作。★超值*:柯林斯30分钟轻松绘画(原来画画这么简单有趣!万千读者五星好评)★五星*点击:★轻松学画画,快速读理论,艺术好书超值抢★

内容提要


中国书法包含丰富而复杂的技法,但从无一份关于全部技法的清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是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其中包含一些从未被讨论过的内容。
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建立了一种以才能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书法训练体系。在传统技法之外,还引入了由现代视觉经验发展而来的重要技巧。作者同时致力于建立两种视觉经验之间的联系。
本书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广泛赞誉,被称为书法领域“划时代”的著作。

目录


前言
导言
使用说明
*部分 笔法
一、执笔
二、空中运笔
三、中锋横、竖线
四、藏锋-Ⅰ
五、藏锋-Ⅱ
六、手腕的灵活运动
七、中锋弧线-Ⅰ
八、中锋弧线-Ⅱ
九、落笔方向的控制
十、提按
十一、提笔位置的控制前言
导言
使用说明
*部分 笔法
一、执笔
二、空中运笔
三、中锋横、竖线
四、藏锋-Ⅰ
五、藏锋-Ⅱ
六、手腕的灵活运动
七、中锋弧线-Ⅰ
八、中锋弧线-Ⅱ
九、落笔方向的控制
十、提按
十一、提笔位置的控制
十二、出锋
十三、侧锋
十四、折笔—Ⅰ
十五、折笔—Ⅱ
十六、摆动—Ⅰ
十七、摆动—Ⅱ
十八、转笔—Ⅰ
十九、转笔—Ⅱ
二十、转笔—Ⅲ
二十一、转笔—Ⅳ
二十二、连续转笔—Ⅰ
二十三、连续转笔—Ⅱ
二十四、连续转笔—Ⅲ
二十五、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Ⅰ
二十六、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Ⅱ
二十七、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Ⅲ
..
第二部分 字结构
第三部分 章法
第四部分 动力形式
第五部分 汉字构成
第六部分 综合练习
附图
练习答案
后记

作者介绍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1947年生于南昌,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日本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员教授。致力于书

文摘


暂无

媒体*


暂无


中国书法:笔墨丹青的千年传承与创新 中国书法,不仅是文字的书写艺术,更是中华文明千年精神的载体,是东方美学的重要代表。它以汉字为基本元素,通过毛笔、墨、纸、砚四种“文房四宝”,在二维平面上挥洒出无穷的艺术魅力。这门古老的艺术,穿越历史的长河,从甲骨文的古朴神秘,到篆书的庄重典雅,再到隶书的飘逸洒脱,行书的流畅灵动,草书的狂放不羁,楷书的端正严谨,每一种字体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和书写者的情感。 历史的脉络:从起源到发展 书法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字的历史同步。最初的文字,如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已经展现出独特的象形和线条美。商周时期的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笔画粗犷有力,结构饱满。到了春秋战国,随着地域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大篆和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李斯的小篆成为官方字体,以其匀称整齐的特点,奠定了中国文字结构的基础。 汉代是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隶书的出现,打破了小篆的方圆界限,笔画变得扁平,字形更显舒展,尤其是在碑刻艺术中,隶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曹全碑》、《乙瑛碑》等,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与此同时,草书也逐渐兴起,将隶书的笔画连绵,字形更加简化,追求书写的快捷和情感的抒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代。楷书开始成熟,如钟繇的楷书,端庄浑厚;王羲之的行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以其飘逸自然的笔势、跌宕起伏的节奏,成为行书的至高典范,他和其他名家如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共同塑造了楷书的审美规范,确立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地位。 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颜真卿的楷书,雄浑大气,方正有力,开创了“颜体”;柳公权的楷书,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形成“柳体”。同时,草书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如张旭的狂草,笔势奔放,挥洒自如;怀素的狂草,笔势连绵,如骤雨旋风。行书方面,李白的洒脱,杜甫的沉郁,苏轼的丰腴,都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宋代书法,追求意趣和个性。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各有千秋。苏轼的行书,随性而富于变化;黄庭坚的书法,撇捺舒展,奇崛险峻;米芾的笔法,纵横跌宕,变化多端;蔡襄的字,端重温润。他们的作品,更侧重于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表达,呈现出一种“尚意”的书风。 元明清时期,书法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赵孟頫的书法,秀丽清雅,温润而有骨力,恢复了晋唐的书风。明代文徵明的书法,秀润端庄;董其昌的书法,文雅秀逸。清代书法,碑学兴起,金石考据之风盛行,许多书家开始转而研究汉魏碑刻,如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他们的书法,雄浑古朴,充满了金石气。 艺术的内涵:形、神、韵的统一 中国书法不仅仅是线条的组合,它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形(结构与笔画):书法最直观的艺术语言是笔画和结构。每一笔的起承转合,提按顿挫,都凝聚着书写者的功力;每一个字的结构,点横竖撇捺的搭配,疏密聚散的安排,都体现着书写者的智慧。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如今高度抽象化的汉字,其结构本身就蕴含着动态的美感。 神(精神与情感):书法是书写者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喜怒哀乐,情思起伏,都通过笔墨得以表现。一个字的力道、速度、韵律,都可以传递出书写者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温度。正如古人所说,“书为心画”,好的书法作品,能够触动观者的心灵,引起共鸣。 韵(意境与生命力):韵是书法艺术中最高层次的追求,是形与神的升华。它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感受,是作品整体所散发出的艺术气息和生命力。好的书法作品,不仅在视觉上赏心悦目,更能引发观者的联想,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笔墨的枯润浓淡,线条的粗细曲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行与行之间的节奏,共同构建出一种无声的音乐,一种流动的诗篇。 技法的精进:笔墨纸砚的奥秘 要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离不开对“文房四宝”的深入理解和精湛运用。 毛笔:毛笔的种类繁多,有狼毫、羊毫、兼毫等,不同的毛笔特性决定了其在运笔时产生的不同效果。笔尖的弹性、笔腹的吸墨量,都影响着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运笔时,指、腕、肘、肩的配合,是笔法变化的关键。 墨:传统墨锭需要研磨,墨汁的浓淡、光泽度,都可以为书法作品增添丰富的层次感。墨色可以是纯黑,也可以是焦墨、浓墨、淡墨、宿墨等,这些变化能够极大地丰富书法的表现力。 纸:宣纸是中国书画的灵魂,其独特的吸墨性和韧性,使得笔墨的晕染效果能够得到充分展现。生宣、熟宣、半熟宣,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书体和表现技法。 砚:砚台是研磨墨锭的工具,砚的材质、形状,都会影响到墨的研磨效果。一块好的砚台,能够使墨汁细腻均匀,为书写提供便利。 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如今,中国书法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无数书法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尝试将书法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其更贴近当代人的生活。书法展览、线上教学、国际交流等活动,都在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学习书法,不仅是学习一种技艺,更是感悟一种文化,体验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内心宁静和精神寄托的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的读者,我对于能够真正体现“匠心”的作品总是格外珍视。《中国书法:167个练习》这本书,从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认真、扎实的态度。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能够提供如此具体、系统性练习的书籍,显得尤为难得。我能想象,这167个练习的背后,凝聚了作者邱振中先生多少年的教学经验和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从最基础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开始,一步一步地学习如何将它们组合成结构严谨、形神兼备的汉字。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图文解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以及运笔的力度和速度。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些练习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更能引导我去体会汉字的骨骼、筋脉和神韵,从而真正领悟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厚重但又不显得笨拙,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的质感,触感温润,印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没有过多的花哨修饰,反而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翻开第一页,纸张的触感也很好,是那种略带韧性的,即使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损伤。书的整体排版非常清晰,字体大小适中,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不会有压迫感,而且字里行间似乎都蕴含着一种古朴的韵味,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期待又增添了几分。我通常不太喜欢那种信息量爆炸的封面设计,而这本《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恰恰抓住了我,它传递出一种“大道至简”的哲学,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书法的实用指南,更可能是一次与中国传统美学对话的开始。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墨色,不是那种死板的黑,而是带着些许层次和变化,仿佛每一笔都经过精心的考量,这让我对作者的用心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接下来深入的书籍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是区分一本普通书籍和一本优秀书籍的关键。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我一直认为,学好一门技艺,特别是像书法这样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锤炼的艺术,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好的入门教材和系统性的练习方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这本书,从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实操性”的导向,这正是我一直所寻找的。我不太喜欢那种只讲理论、纸上谈兵的书籍,而这本“167个练习”的表述,让我感觉非常踏实,仿佛书本里就藏着一条通往书法技艺的清晰路径。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每一页都可能是一个具体的训练任务,有明确的示范,有详细的讲解,甚至可能包含一些易犯错误的提示。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描摹,更能够包含对笔法、墨法、结构、章法的细致分析,能够帮助我理解每一个练习背后的逻辑和目的。我尤其期待,这些练习是否能够涵盖不同的书体,比如篆、隶、楷、行、草,并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习者去体会不同书体的特点和韵味。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写出”书法来的书,而不是仅仅让我“看懂”书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这本书,从书名就传递出一种强烈的实践导向,让我眼前一亮。我太喜欢这种“167个练习”的说法了,它意味着一种系统性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仿佛有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复杂的书法技艺分解成一个个具体而可操作的步骤。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从最基本、最容易被忽视的执笔、运腕开始,到每一个笔画的精细描摹,再到字体的结构布局,甚至是不同书体的风格演变,都能通过这167个练习得到充分的锻炼。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示范,更能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练习,以及“如何”才能在练习中体会到汉字的生命力。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能够真正地“动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最终领略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评分

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艺术情有独钟的爱好者,尤其是对中国书法,一直怀揣着一份敬畏与向往。然而,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的初学者而言,面对浩瀚的书法世界,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因为缺乏系统的指导而半途而废。《中国书法:167个练习》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书名中“167个练习”的字样,直接点明了本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它承诺了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专业的示范,指导我如何正确地握笔、运笔,如何掌握基本的笔画结构,如何理解字体的重心和平衡,以及如何在纸上构建和谐的章法。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书法史、书体特点、名家名作赏析等内容,帮助我建立起对书法艺术的全面认识,从而在练习过程中,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更能理解其背后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意蕴。

评分

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书法基础知识的介绍,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可能是少了那种能真正“上手”的指导,也可能是少了那种能激发持续练习的动力。然而,当我看到《中国书法:167个练习》这个书名时,立刻被“167个练习”这个数字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暗示着一种系统性,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而且数量如此之多,足以让一个初学者有足够的实践空间,也让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能够找到新的挑战。我猜想,这167个练习绝非简单的重复,而应该涵盖了书法学习的各个方面,或许从基础的执笔、运笔,到笔画的结构、字的章法,再到不同书体的演变,甚至是不同风格的模仿和创新,都应该有所涉及。这种“量”的保证,让我看到了作者希望读者能够真正掌握书法技艺的决心,也让我相信,通过这167个练习的系统训练,一定能逐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示范,以及对每个练习的详细讲解,让我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练,以及“如何”练得更好。

评分

我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总想寻找一些能够让自己沉静下来、回归本源的活动,而书法无疑是其中一种极佳的选择。在我看来,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途径。当我得知邱振中老师写了这本《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时,我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激发了。邱振中老师在书法界的声望我早有耳闻,他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都备受推崇。我曾有幸在一些艺术展览上看到过他的作品,那种雄浑大气又不失细腻的笔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相信他在这本书中一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将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我特别想知道,邱老师是如何将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书法体系,分解成167个具体可操作的练习的?这些练习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读者,从零基础到逐渐掌握书法的精髓?我对书中的理论讲解部分也非常期待,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书法历史、美学原理以及不同书体特点的知识。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书法入门书,不仅要有清晰的理论指导,更要有切实可行的练习方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这本书,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书名中的“167个练习”几个字,就如同一个金钥匙,打开了我通往书法艺术大门的一条明确路径。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探索这167个练习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我猜想,它们应该会从最基础的笔画训练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到字体的结构、偏旁的组合、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甚至可能还会涉及不同书体的特点和技法。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图例和分解动作,让我能够清楚地理解每一个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我相信,通过系统地完成这167个练习,我一定能够逐步建立起扎实的基本功,并且对书法艺术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终能够自信地拿起毛笔,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评分

读到《中国书法:167个练习》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指导着学生,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到每一个笔画的细节,再到整个字的结构布局,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清清楚楚,不厌其烦。这种“167个练习”的表述,就好像是老师精心为学生设计的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案,每一个练习都是一次进步的阶梯。我一直觉得,学习书法,就像是学习一门与古人对话的语言,需要耐心,需要体悟,更需要实践。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实践”的渴望。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足够多的练习机会,让我能够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熟悉笔墨的触感,感受线条的力量,体会汉字之美。我希望这些练习能够涵盖不同的难度,让我在掌握基础的同时,也能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瓶颈,最终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有生命力的书法作品。

评分

在我的书架上,已经收藏了不少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从诗词歌赋到绘画理论,但唯独书法,我总觉得还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而未能真正“走进”它。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真正引领我进入书法殿堂的书籍,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书。当我看到《中国书法:167个练习》这本书时,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吸引力。这本书的书名就传递出一种“动手”的信号,而“167个练习”的数量更是让我看到了系统性和可行性。我猜想,这本书绝非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介绍,而是作者邱振中先生将自己毕生的书法造诣,通过一种极具匠心设计的练习体系,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执笔、运腕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去感受笔墨的流动,去理解汉字的结构美,去体会不同书体的独特魅力。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写”,更能触及“为何这样写”的深层思考,让我在练习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书法艺术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