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189-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实施日期2015-10-1

GB 50189-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实施日期2015-10-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GB 50189-2015
  • 公共建筑节能
  • 节能设计
  • 建筑标准
  • 绿色建筑
  • 建筑工程
  • 规范标准
  • 设计规范
  • 建筑节能
  • 2015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6431
商品编码:1704642451

具体描述




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定价 29.00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开本 32
作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装帧 平装
页数 172
字数 153000
ISBN编码 1511226431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建筑与建筑热工;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5. 给水排水;6. 电气;7. 可再生能源应用。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2015年10月1日实施。原《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同时废止。





1. 总则

2. 术语

3. 建筑与建筑热工

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 给水排水

6. 电气

7. 可再生能源应用

附录A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附录B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

附录C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审核表

附录D 管道与设备保温及保冷厚度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解读与应用指南 前言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不容忽视。为了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进步,规范建筑节能设计行为,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应运而生,并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标准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提供了强制性、技术性的指导,涵盖了从建筑设计、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个方面。其核心目标是引导建筑设计从源头抓起,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同时提升建筑的使用舒适度和经济效益。 本书《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解读与应用指南,并非对该标准的直接摘录或重复,而是基于对原标准的深入理解,旨在为建筑师、工程师、开发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本全面、详尽、实用的参考手册。本书将从标准出台的背景、核心条文的解读、关键技术环节的应用,以及实际工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等多个维度,对GB 50189-2015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读者准确掌握标准的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落地。 第一章 标准的背景与意义 全球能源挑战与建筑节能的紧迫性: 简述全球能源供需矛盾、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建筑作为主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历程回顾: 梳理中国在建筑节能领域所进行的探索、试点和政策演进,强调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GB 50189-2015 的核心目标与定位: 阐述本标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推动公共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其在提升建筑品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战略意义。 标准实施带来的影响与效益: 分析标准实施对建筑行业、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例如降低运行成本、改善室内环境、创造绿色就业等。 第二章 GB 50189-2015 核心条文深度解读 本章节将聚焦GB 50189-2015中的关键章节和核心条文,进行详细的释义和解读,力求让读者透彻理解标准的精髓。 总则解读: 阐释标准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术语定义以及总体的节能设计目标要求。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外墙: 详细解读关于外墙传热系数(K值)的限值要求,不同气候分区下的具体数值,以及对墙体保温材料、构造做法的指导。重点分析保温层厚度、材料性能(导热系数、耐候性等)的选择与计算。 屋面: 剖析屋面保温设计的要求,包括不同类型屋面(坡屋面、平屋面)的保温构造,以及对屋面材料热工性能的规定。 地面: 讲解地面保温的必要性及不同情况下的设计要点,如地下室、架空层等。 门窗: 深入解读门窗的传热系数(K值)、太阳得热系数(SHGC)、可见光透射比(VT)等关键指标的限值要求。分析不同类型的门窗(单层、双层、三层玻璃,镀膜、惰性气体填充等)的选择原则,以及对窗框材料、密封性能的要求。 其他围护结构: 涉及楼板、隔墙等可能影响建筑节能性能的部分。 建筑热工设计: 朝向与日照分析: 探讨建筑朝向对采光和采暖/制冷负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朝向减少不必要的得热或失热。 自然通风设计: 分析自然通风在降低夏季制冷负荷、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作用,介绍不同类型的自然通风策略(穿堂风、烟囱效应等)及其设计要点。 遮阳设计: 详细阐述外遮阳和内遮阳对控制太阳得热的重要作用,解读不同遮阳构件(遮阳板、百叶、绿化等)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以及其在不同窗户和朝向的应用。 建筑形态与体型系数: 解释体型系数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建筑形态降低围护结构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从而减少热量交换。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系统选型: 分析不同类型暖通空调系统(集中供冷/供热、独立空调、地源热泵等)的节能性能,指导用户根据建筑类型、规模和使用需求选择最优系统。 设备能效: 强调选择高能效比的空调设备、风机、水泵等,并解读相关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标识要求。 系统设计与控制: 讲解变风量(VAV)系统、变水流量(VSD)系统等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以及合理的分区、恒温恒湿控制、新风量控制等设计要点,以实现按需供给,减少能源浪费。 热回收技术: 介绍全热交换器、显热交换器等热回收装置在改善通风效果、回收废热/冷量方面的应用。 照明系统节能设计: 自然采光利用: 阐述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的原则,包括通过优化窗户尺寸、形状、位置,以及使用高反射率的内墙材料等。 人工照明设计: 详细解读公共建筑不同区域的照度标准,以及采用高能效照明设备(LED灯具、节能荧光灯等)的要求。 智能照明控制: 介绍感应开关、调光控制、定时控制等智能照明技术在节约照明能耗方面的应用。 可再生能源利用: 太阳能利用: 探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潜力,以及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 地源热泵与水源热泵: 介绍利用浅层地热能或水体热能的空调系统,阐述其节能优势和设计要点。 其他节能措施: 智能建筑与能耗监测: 介绍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设置要求,以及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运行管理。 热水供应系统节能: 讲解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节能设计,如储热水箱保温、管路保温等。 电梯能耗: 简要提及电梯节能技术的应用。 第三章 GB 50189-2015 的应用与实践 本章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深入探讨标准在不同类型公共建筑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技术路径。 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策略: 办公建筑: 针对办公建筑的特点,如大进深、频繁的人员活动、IT设备发热等,分析围护结构、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节能优化方案。 商业建筑: 讨论商店、商场等场所的特殊能耗需求,如大面积玻璃幕墙带来的太阳得热问题,以及照明和空调的协同设计。 教育建筑: 关注教室、实验室等场所的采光、通风和温湿度控制要求,以及如何平衡舒适性与节能性。 医疗建筑: 探讨医院等场所对洁净度、温湿度控制的严格要求,以及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如何实现节能。 文化体育建筑: 分析大空间、特殊功能区域(如体育馆、剧院)的节能设计难点,如空气处理、照明需求等。 设计计算与模拟分析: 传热系数(K值)计算: 提供不同材料组合的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和参考图表。 得热量估算: 介绍计算太阳辐射得热、内发热量、围护结构传热等的方法。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介绍: 简述常用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如EnergyPlus, eQUEST等)在评估设计方案、优化节能措施方面的作用。 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 施工质量控制: 强调保温材料的施工、门窗安装、密封处理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以保证节能设计的实际效果。 验收标准与方法: 介绍符合标准的验收流程和检测方法,确保建筑工程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运行维护的重要性: 强调后期运行维护对持续保持建筑节能性能的关键作用,包括设备检查、系统调试、能耗监测等。 第四章 GB 50189-2015 实施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本章节将针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 探讨如何平衡初期投资与长期运行效益,为开发商和建设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技术难题与创新应用: 面对一些技术挑战,介绍最新的节能技术和创新思路。 标准理解偏差与误区: 澄清一些可能存在的对标准的误读,提供正确的解读和应用方法。 部门协作与沟通: 强调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环节的有效沟通与协作,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 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与评估: 如何在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引入和应用具有良好节能潜力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结论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是我国建筑节能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本书通过对该标准的深入解读和应用指南,旨在帮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标准的要求,并在实践中有效落地,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的显著提升。实现建筑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更是为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负责。本书希望成为您在建筑节能设计实践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的设计内容印象深刻。虽然目前在很多公共建筑中应用还不算普及,但书中已经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一些初步的技术要求。这让我看到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也促使我去思考如何在未来的项目中尝试和引入更先进的节能技术。这种前瞻性的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设计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

这本书的条文表述严谨,逻辑清晰,语言专业。对于我这样常年与技术规范打交道的人来说,阅读起来是比较顺畅的。虽然有时为了理解某些条文的深层含义,需要结合相关的技术背景知识,但整体而言,这本书的易读性还是比较高的。它避免了空洞的理论阐述,而是直接聚焦于实际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这让它成为了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建筑性能模拟和评估的部分。虽然书中没有详细介绍具体的模拟软件和操作方法,但它强调了通过模拟来验证设计方案的节能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标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思路,能够让我们在设计初期就对节能效果有一个准确的预判,并及时进行优化调整,避免后期出现问题。

评分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系统性和实用性。它涵盖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到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系统的能效提升,再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等,几乎无所不包。而且,书中提供的技术要求和计算方法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很多条文都配有详细的图示和案例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标准落地到实际工程中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我常常会对照图纸,找出书中对应的条文,然后根据说明进行计算和设计,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非常棒。

评分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权威的设计框架。在过去,节能设计常常会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而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导致实际效果参差不齐。有了GB 50189-2015,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统一的标准来执行,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节能效果,也方便了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例如,在与甲方沟通节能设计方案时,我就可以直接引用标准中的条文,言简意赅地说明我们的设计依据和目标,大大提高了效率。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可再生能源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也有着深入的探讨,例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能系统等。这些内容不仅提供了技术性的指导,也为我们拓展设计思路提供了很多灵感。我甚至会主动去了解一些书中提到的设备和技术,以便在实际项目中更好地应用它们,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朴实,没有花哨的封面,封面上清晰地印着书名、标准号和实施日期,让人一看就知道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翻开扉页,厚实的纸张给人一种扎实的感觉,文字排版整洁有序,虽然内容主要是技术性的条文和图表,但整体阅读体验还是比较舒适的。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来说,这样直观、清晰的呈现方式非常重要。我不需要去猜测某些晦涩的表达,可以直接找到我需要的信息。

评分

总的来说,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技术参考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规范化的设计依据,也引领着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这本书中的内容,我相信我们能够设计出更多高效、舒适、环保的公共建筑,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贡献力量。这本书对于所有从事公共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的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中的数据和参数都经过了科学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这使得我们在进行节能设计时,能够更加自信和有依据。例如,关于不同气候区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要求,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都基于大量的研究和模拟计算。这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我们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猜测和试错,直接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设计,从而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

评分

这本书中的一些章节,例如关于外墙保温系统的设计,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技术参数和构造要求。这对我之前在处理一些老旧建筑改造项目时遇到的保温层厚度、材料选择等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我还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设计章节,这些内容对于创造更舒适、更健康的室内环境非常有启发,也符合当下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虽然有些条文需要结合具体项目情况进行细化,但总体的方向和原则都非常清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