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
| 定价 | 29.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8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72 | |
| 字数 | 153000 | |
| ISBN编码 | 1511226431 | |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建筑与建筑热工;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5. 给水排水;6. 电气;7. 可再生能源应用。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2015年10月1日实施。原《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同时废止。
1. 总则
2. 术语
3. 建筑与建筑热工
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 给水排水
6. 电气
7. 可再生能源应用
附录A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附录B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
附录C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审核表
附录D 管道与设备保温及保冷厚度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我对书中关于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的设计内容印象深刻。虽然目前在很多公共建筑中应用还不算普及,但书中已经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一些初步的技术要求。这让我看到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也促使我去思考如何在未来的项目中尝试和引入更先进的节能技术。这种前瞻性的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设计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的条文表述严谨,逻辑清晰,语言专业。对于我这样常年与技术规范打交道的人来说,阅读起来是比较顺畅的。虽然有时为了理解某些条文的深层含义,需要结合相关的技术背景知识,但整体而言,这本书的易读性还是比较高的。它避免了空洞的理论阐述,而是直接聚焦于实际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这让它成为了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建筑性能模拟和评估的部分。虽然书中没有详细介绍具体的模拟软件和操作方法,但它强调了通过模拟来验证设计方案的节能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标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思路,能够让我们在设计初期就对节能效果有一个准确的预判,并及时进行优化调整,避免后期出现问题。
评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系统性和实用性。它涵盖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到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系统的能效提升,再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等,几乎无所不包。而且,书中提供的技术要求和计算方法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很多条文都配有详细的图示和案例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标准落地到实际工程中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我常常会对照图纸,找出书中对应的条文,然后根据说明进行计算和设计,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非常棒。
评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权威的设计框架。在过去,节能设计常常会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而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导致实际效果参差不齐。有了GB 50189-2015,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统一的标准来执行,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节能效果,也方便了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例如,在与甲方沟通节能设计方案时,我就可以直接引用标准中的条文,言简意赅地说明我们的设计依据和目标,大大提高了效率。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可再生能源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也有着深入的探讨,例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能系统等。这些内容不仅提供了技术性的指导,也为我们拓展设计思路提供了很多灵感。我甚至会主动去了解一些书中提到的设备和技术,以便在实际项目中更好地应用它们,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朴实,没有花哨的封面,封面上清晰地印着书名、标准号和实施日期,让人一看就知道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翻开扉页,厚实的纸张给人一种扎实的感觉,文字排版整洁有序,虽然内容主要是技术性的条文和图表,但整体阅读体验还是比较舒适的。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来说,这样直观、清晰的呈现方式非常重要。我不需要去猜测某些晦涩的表达,可以直接找到我需要的信息。
评分总的来说,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技术参考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规范化的设计依据,也引领着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这本书中的内容,我相信我们能够设计出更多高效、舒适、环保的公共建筑,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贡献力量。这本书对于所有从事公共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的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中的数据和参数都经过了科学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这使得我们在进行节能设计时,能够更加自信和有依据。例如,关于不同气候区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要求,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都基于大量的研究和模拟计算。这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我们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猜测和试错,直接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设计,从而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
评分这本书中的一些章节,例如关于外墙保温系统的设计,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技术参数和构造要求。这对我之前在处理一些老旧建筑改造项目时遇到的保温层厚度、材料选择等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我还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设计章节,这些内容对于创造更舒适、更健康的室内环境非常有启发,也符合当下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虽然有些条文需要结合具体项目情况进行细化,但总体的方向和原则都非常清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