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全新增订版)+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全新增订版)+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 全3册
|
| 作者: | 刘称莲 著作 |
| 市场价: | 108元 |
| ISBN号: | 9787550285415 9787550285408 9787550285392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其他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11-01 | 版次:3 | 页数:264 |
| 印刷时间:2016-11-01 | 印次:1 | 字数:179千字 |
| 目录《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全新增订版)》 | |
| 再版序 推荐序一 陪伴是*好的爱 推荐序二 看不见的“用心” 阅读导航 01 生活 越玩越出色 我家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 大自然是本无字的书 特别的体验,特别的收获 养殖与种植:体验生命的神奇 一个月才完成的拼图 从小运动好处多 呼朋唤友好人缘 02 阅读 泡在书海里 为孩子营造阅读的氛围 书店是我家的“**书房” 有书读,还要让孩子读到书 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报纸杂志,鲜活的知识 被翻烂的“百科全书” 穷人家的孩子也能有书读 妈妈的“下水”作文 03 学习 学习是一颗糖 择校,是因为伤不起 耐心等一等初入学的孩子 呵护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不断激励,成就孩子的自信 好心情是喜欢上学的“吸铁石” 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 语文学习的好方法――阅读与写作 引领孩子进入英语世界 警惕孩子偏科 应对错题有妙招 课外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小升初,总有一款适合你 04 品格 我们要彼此听话 孝敬父母,从大人做起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不随便丢弃东西的小女孩 做,方知生活百味 当女儿乱花钱之后 小心呵护孩子珍爱生命的心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 05 心理 让天使自己飞翔 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长大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 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 清晨等在门口的小男孩 科学引导,健康上网 走近青春期,由指导变陪伴 06 沟通 换个方式表达爱 我家的“邮筒”和“BBS” 爸爸表达爱的独特方式 “契约约束”很有必要 不做书桌上的“直升机父母” 收藏孩子成长的足迹 教师节给老师送礼 张老师颁发的小奖品 现代版“孟母三迁” |
| 作者简介 | |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全新增订版)》 刘称莲,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亲子关系培训师。2013年被评为“中国榜样家长”,2014年其家庭被评为中国首届“书香之家”,2015年其家庭被评为“***美家庭”,2015年被评为年度“*具影响力的家庭教育作家”。 |
| 内容介绍 |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 要和孩子做朋友,我们就得像个朋友, 不能对朋友做的事,我们都不能做。 走过小学六年,乖巧听话的孩子,悄悄变成了满身是刺的小刺猬。莫名其妙的偏执、终日紧闭的心门、偷偷进行的恋爱……这些看似叛逆的背后,蕴含的却是成长的力量,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了,他们急于证明,我已长大。 “陪伴教育”专家刘称莲将自己陪女儿走过青春期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明白对眼前“来得偶然,去得必然”的孩子,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其当然,顺其自然”。因为所有教育的*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全地离开我们的怀抱,在外面的**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做一个冷静克制的观察者、建议者,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决定者。不侵犯孩子的界限,允许孩子有独立的自我存在。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和孩子是独立的两个人的时候,真正的沟通才可能发生。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全新增订版)》 不着急,也来得及,陪孩子一起享受吃“苦”的幸福。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全新增订版)》 小学六年,决定和影响了人生后面的六十年。 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教育最坏的示范就是给一个孩子的成长设限,不要随意在孩子生命的白纸上写下我们的规定。放低期许,放慢脚步,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
不得不提的是,这三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把不同阶段的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体现了教育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小学打下的基础,如何平滑地过渡到初中的叛逆期,初中建立的沟通模式,如何支撑到高中阶段的独立决策,书中有明确的“衔接点”。比如,小学养成的阅读习惯,在初中就成了对抗信息碎片化的利器;初中学会的自我反思能力,在高中的选择困难时就成了导航仪。这种跨越式的教育视野,让我不再把每个阶段看作是一个孤立的“战役”,而是一个整体的“成长工程”。它让我提前预知了未来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并提前准备好了应对的“工具箱”。对于任何想要系统性、长期性规划孩子教育路径的家长来说,这套书提供的不是临时的“急救包”,而是一本详尽的“行动指南”,值得反复翻阅和实践,真正做到了将理论转化为日常行动的落地性。
评分这本书,我必须说,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在孩子成长关键期摸着石头过河的家长们量身定制的救命稻草。我记得孩子刚上初中那会儿,那种天翻地覆的变化,简直让人措手不及。以前那个乖巧听话的小不点,突然间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宇宙,对父母的唠叨充耳不闻,眼神里写满了“别烦我”。这本书并没有空洞地喊口号,而是非常具体地剖析了青春期孩子的心态变化,从生理上的躁动到心理上的敏感多疑,每一章节都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耳边细语,告诉你此刻孩子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而不是我们成年人想当然的那样。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比如,当孩子情绪爆发时,不是急着去“解决问题”,而是先去“共情感受”。我尝试了书里提到的“积极倾听”法,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从一开始的紧闭嘴巴,到慢慢愿意吐露一些心声。尤其是在处理和老师的关系、应对学业压力方面,书里的案例分析特别接地气,让人觉得,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很多人都在经历这些“至暗时刻”。它让我学会了放手,学会了尊重孩子那份“想要独立又需要支持”的矛盾心理,真正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其实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评分关于高中三年的那一部分,内容密度之高,信息量之丰富,让我忍不住一刷完就推荐给了所有我认识的理科班家长。这个阶段的教育,重心已经从“管教”转向了“引导和支持”,因为孩子已经进入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专业选择、高考压力和更深刻的自我认知。书中对“如何与处于高压下的孩子进行有效对话”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给出了具体的对话脚本和禁忌。比如,当孩子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时,我们该如何避免说出“你看我早告诉过你”这类伤人的话,而是如何引导他进行有效复盘。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亲子关系”的维护。高考前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极低,书中强调了“保持家庭氛围的稳定”比任何补习班都重要。它提醒家长,在这个阶段,我们首先是他的“后勤部长”和“情绪稳定器”,其次才是“学习监督员”。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那种过度关注和干预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陪伴,那种“我在,但我不打扰”的智慧,真的太难得了。
评分整套书给我的感觉是脉络清晰、逻辑严谨,但叙事风格却非常温暖和人性化,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教育顾问,坐在你对面,和你一起梳理那些让你焦头烂额的问题。最打动我的是,它始终将“孩子的主体性”放在核心位置。无论是小学时期的规则建立,还是初中期的自我探索,亦或是高中期的生涯规划,作者都在反复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能够独立思考、有担当的成年人,而不是一个听话的“完美小孩”。书中对“失败教育”的探讨尤其深刻,它指出,家长对孩子失败的反应,决定了孩子未来面对挫折的态度。我们总是怕孩子摔跤,但这本书教会我,要确保他摔倒时有缓冲,更重要的是,要在他站起来后,肯定他重新站起来的勇气。这种视角上的转变,让我对孩子学习上的起伏更加泰然处之,真正做到了“眼光放长远”。
评分我本来以为,那些关于小学阶段的教育书籍无非就是教你如何陪写作业、如何报兴趣班,充满了功利性的“鸡娃”套路,但这本书里关于小学六年的那部分内容,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跑得更快,而是着眼于如何打下坚实的“品格地基”。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规则意识”和“情绪管理”的强调,这恰恰是很多家庭教育里容易被忽略的“软实力”。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说明,一个懂得排队、懂得分享、能够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任的孩子,未来在面对更复杂的社会挑战时,会显得多么从容。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小练习,我们试着在家里实行了一段时间,起初孩子很不适应,总是哭闹着要立刻得到想要的东西,但坚持下来后,他学会了等待,学会了规划。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比任何高压政策都有效。它让我从一个焦虑的“执行者”,变成了一个有远见的“规划师”,明白了教育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急不得,更不能乱了章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