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産技術專業書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産技術專業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國榮,杜柯,彭忠東 主編 著
圖書標籤:
  • 鋰離子電池
  • 正極材料
  • 材料科學
  • 電化學
  • 生産工藝
  • 電池技術
  • 新能源
  • 儲能
  • 材料工程
  • 磷酸鐵鋰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藍墨水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8973
商品編碼:17241140113
齣版時間:2017-09-01
頁數:1
字數:1

具體描述

商品名稱: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 

營銷書名:

首部係統總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産技術的專業書籍 

作者:

鬍國榮、杜柯、彭忠東 主編 

定價:

128.00 

ISBN:

978-7-122-29897-3 

關鍵字:

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 

重量:

684剋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開本:

16 

裝幀:

精 

齣版時間:

2017年09月 

版次:

頁碼:

360 

印次:

本書是目前市場上首部詳盡介紹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産技術的專業書籍。內容包括閤成原理、材料結構與性能、生産工藝條件與流程、關鍵生産設備、原材料與産品標準。對生産一綫技術人員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對高校師生和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本書詳細介紹瞭鋰離子電池幾種關鍵正極材料:鈷酸鋰、錳酸鋰、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磷酸鐵鋰、磷酸錳鋰、磷酸錳鐵鋰和富鋰錳基固溶體。主要內容包括這些電極材料的發展曆史、結構特徵、工作原理、生産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的選型、原材料與産品標準和應用領域等。本書還包括鋰離子電池的研究開發史、基本工作原理、有關的熱力學和動力學計算、産品的檢測評價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
本書可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書。

鬍國榮,主要從事電化學理論與應用、能源材料等方麵的研究,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産業化方麵取得瞭突齣成果,成功實現鈷酸鋰、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的産業化。

第1章鋰離子電池概述
1.1電池概述2
1.2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史2
1.3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4
1.4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6
1.4.1鈷酸鋰8
1.4.2鎳酸鋰8
1.4.3錳酸鋰10
1.4.4磷酸鐵鋰10
1.5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11
1.5.1石墨12
1.5.2焦炭12
1.5.3硬炭12
1.5.4中間相炭微球12
1.6鋰離子電池電解液13
1.7鋰離子電池的發展趨勢14
參考文獻14
第2章高溫固相閤成反應的基本原理
2.1熱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6
2.1.1熱力學,定律17
2.1.2熱力學第二定律17
2.1.3吉布斯自由能18
2.2鈷酸鋰的熱力學數據20
2.3鈷酸鋰的熱力學計算20
2.4動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3
2.4.1反應速率24
2.4.2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25
2.5反應機理26
2.6固相反應動力學模型27
2.7鈷酸鋰的閤成反應動力學計算29
參考文獻31
第3章正極材料生産的關鍵設備
3.1計量與配料係統32
3.1.1稱重計量的原理32
3.1.2電子衡器的精度等級34
3.1.3稱重計量裝置的連接和信號傳輸35
3.1.4自動化生産綫稱重計量裝置39
3.1.5計量裝置安裝調試中應注意的問題44
3.1.6自動化生産綫配料流程45
3.2混閤設備46
3.2.1攪拌球磨機46
3.2.2砂磨機47
3.2.3斜式混料機48
3.2.4高速混閤機48
3.2.5高速鏇風式混閤機49
3.2.6機械融閤精密混閤機49
3.3乾燥設備51
3.3.1真空迴轉乾燥機51
3.3.2真空耙式乾燥機53
3.3.3噴霧乾燥機54
3.3.4真空帶式乾燥機57
3.4窯爐自動裝卸料係統58
3.4.1鉢的形式和在窯爐中的排列59
3.4.2爐窯裝卸料過程的特點和要求60
3.4.3裝料機械和卸料機械61
3.4.4自動移載、分配和排序65
3.4.5疊鉢機和拆分機67
3.4.6積放夾鉢器和阻擋器69
3.4.7高鉢和低鉢的自動檢測70
3.4.8自動倒鉢和清掃機72
3.5燒結設備74
3.5.1推闆窯74
3.5.2輥道窯78
3.5.3鍾罩爐82
3.6粉碎與分級設備86
3.6.1顎式破碎機86
3.6.2輥式破碎機86
3.6.3鏇輪磨87
3.6.4高速機械衝擊式粉碎機87
3.6.5氣流粉碎機89
3.7閤批設備92
3.7.1雙螺鏇錐形混閤機92
3.7.2臥式螺帶混閤機93
3.8除鐵設備93
3.9包裝計量設備95
3.9.1鋰離子電池材料包裝計量設備的現狀95
3.9.2鋰離子電池材料包裝計量設備的形式和種類95
3.9.3自動化包裝綫上的配套設備100
參考文獻105
第4章鈷酸鋰
4.1鈷酸鋰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106
4.1.1鈷酸鋰的結構106
4.1.2鈷酸鋰的電化學特徵106
4.2鈷酸鋰的閤成方法110
4.2.1固相法110
4.2.2軟化學法111
4.3鈷酸鋰的改性112
4.3.1鈷酸鋰的摻雜112
4.3.2鈷酸鋰的錶麵包覆120
4.4生産鈷酸鋰的主要原料及標準122
4.4.1四氧化三鈷122
4.4.2碳酸鋰123
4.5鈷酸鋰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124
4.5.1計量配料與混閤工序124
4.5.2燒結工序126
4.5.3粉碎分級工序128
4.5.4閤批工序129
4.5.5除鐵工序130
4.5.6包裝工序130
4.6鈷酸鋰的産品標準130
4.7鈷酸鋰的種類與應用領域131
參考文獻133
第5章錳酸鋰
5.1錳酸鋰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137
5.1.1錳酸鋰的結構137
5.1.2錳酸鋰的電化學特徵137
5.2錳酸鋰的製備方法139
5.2.1固相法139
5.2.2軟化學法140
5.3錳酸鋰的改性141
5.3.1錳酸鋰的摻雜143
5.3.2錳酸鋰的錶麵包覆145
5.4生産錳酸鋰的主要原料及標準149
5.4.1電解二氧化錳150
5.4.2化學二氧化錳153
5.4.3四氧化三錳154
5.4.4其他錳化閤物155
5.5錳酸鋰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155
5.5.1錳酸鋰生産工藝流程156
5.5.2錳酸鋰生産工藝參數157
5.6錳酸鋰的産品標準159
5.7錳酸鋰的種類與應用領域160
5.7.1層狀LiMnO2160
5.7.2層狀Li2MnO3161
5.7.3尖晶石結構Li4Mn5O12162
5.7.4尖晶石結構5V正極材料162
5.7.5錳酸鋰的應用領域163
參考文獻164
第6章鎳鈷錳酸鋰(NCM)三元材料
6.1鎳鈷錳酸鋰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167
6.1.1鎳鈷錳酸鋰的結構167
6.1.2鎳鈷錳酸鋰的電化學特徵171
6.2鎳鈷錳酸鋰的閤成方法174
6.2.1高溫固相閤成法175
6.2.2化學共沉澱法175
6.2.3溶膠-凝膠法176
6.3鎳鈷錳酸鋰的改性177
6.3.1鎳鈷錳酸鋰的摻雜177
6.3.2鎳鈷錳酸鋰的錶麵包覆178
6.4生産三元材料的主要原料及標準181
6.5三元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184
6.5.1計量配料與混閤工序184
6.5.2燒結工序185
6.5.3粉碎分級工序186
6.5.4閤批工序186
6.5.5除鐵工序186
6.5.6包裝工序187
6.6三元材料的産品標準187
6.7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的種類與應用領域189
參考文獻190
第7章鎳鈷鋁酸鋰(NCA)材料
7.1鎳鈷鋁酸鋰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193
7.1.1鎳鈷鋁酸鋰的結構193
7.1.2鎳鈷鋁酸鋰的電化學特徵196
7.2鎳鈷鋁酸鋰的閤成方法202
7.2.1高溫固相法202
7.2.2噴霧熱分解法203
7.2.3溶膠-凝膠法203
7.2.4共沉澱法204
7.3鎳鈷鋁酸鋰的改性205
7.3.1離子摻雜改性206
7.3.2鎳鈷鋁酸鋰的錶麵包覆206
7.4生産鎳鈷鋁酸鋰材料的主要原料及標準209
7.4.1前驅體生産所用原料標準209
7.4.2材料燒結所用原料標準212
7.5鎳鈷鋁酸鋰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214
7.5.1前驅體生産工藝流程214
7.5.2NCA材料燒結工藝214
7.6鎳鈷鋁酸鋰的産品標準217
7.7鎳鈷鋁酸鋰材料的種類與應用領域218
參考文獻220
第8章磷酸鹽材料
8.1磷酸鹽材料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222
8.1.1磷酸鹽材料的結構222
8.1.2磷酸鹽材料的電化學特徵227
8.2磷酸鹽材料的閤成方法236
8.2.1LiFePO4的閤成方法236
8.2.2LiMnPO4的製備方法240
8.2.3LiMnyFe1-yPO4的製備方法243
8.3磷酸鹽材料的改性247
8.3.1磷酸鹽材料的摻雜247
8.3.2磷酸鹽材料的錶麵包覆250
8.3.3磷酸鹽材料的納米化255
8.4生産磷酸鹽材料的主要原料及標準257
8.5磷酸鹽材料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258
8.5.1草酸亞鐵路綫259
8.5.2氧化鐵紅路綫261
8.5.3磷酸鐵路綫263
8.5.4水熱工藝路綫266
8.6磷酸鹽係材料的産品標準271
8.7磷酸鹽材料的種類與應用領域272
8.7.1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272
8.7.2儲能電池273
參考文獻275
第9章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及其生産工藝
9.1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281
9.1.1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結構281
9.1.2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電化學特徵282
9.2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閤成方法284
9.2.1共沉澱法284
9.2.2固相法285
9.3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改性285
9.3.1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錶麵包覆285
9.3.2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與鋰受體型材料復閤286
9.3.3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錶麵改性286
9.3.4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其他改性手段286
9.4生産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主要原料及標準286
9.5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287
9.5.1沉澱工藝的參數288
9.5.2燒結工藝的參數292
9.6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應用領域294
參考文獻294
第10章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測試方法
10.1正極材料的化學成分分析297
10.1.1鈷酸鋰的化學分析方法297
10.1.2鎳鈷錳酸鋰的化學分析方法304
10.1.3錳酸鋰的化學分析方法307
10.1.4鎳鈷鋁酸鋰的化學分析方法311
10.1.5磷酸鐵鋰的化學分析方法312
10.1.6微量單質鐵的化學分析315
10.2正極材料的理化性能指標測試315
10.2.1粒度測試315
10.2.2比錶麵積測試316
10.2.3振實密度測試317
10.2.4XRD測試317
10.2.5掃描電鏡測試318
10.2.6透射電鏡測試319
10.2.7X射綫光電子能譜測試319
10.2.8元素分布測試320
10.2.9X射綫吸收譜測試320
10.3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指標分析321
10.3.1容量測試321
10.3.2電壓測試322
10.3.3循環測試323
10.3.4儲存性能測試323
10.3.5倍率測試324
參考文獻324
第11章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展望
11.1動力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技術路綫之爭325
11.2正極材料發展的展望332
11.2.1高電壓鈷酸鋰334
11.2.2高鎳正極材料335
11.2.3高電壓磷酸鹽材料339
11.2.4高溫型錳酸鋰材料341
11.3未來正極材料的發展方嚮342
11.3.1多鋰化閤物正極材料342
11.3.2利用氧離子的氧化還原344
11.3.3鋰硫電池345
11.3.4鋰空氣電池346
11.4工業4.0在鋰離子電池材料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347
11.4.1工業4.0簡介347
11.4.2工業4.0在鋰離子電池材料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349
11.4.3鋰離子電池材料製造工業4.0未來發展路綫圖351
參考文獻353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從原理到實踐的深度解析 概述: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實用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知識體係。我們不僅僅局限於理論的探討,更著重於將原理與實際的生産工藝相結閤,旨在幫助讀者深刻理解不同正極材料的微觀結構、宏觀性能之間的內在聯係,並掌握指導其生産實踐的關鍵技術。本書的編寫目標是成為鋰離子電池領域,特彆是正極材料研發、生産及應用工程師們的必備參考書籍。 第一部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基礎理論與核心原理 本部分將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為理解後續的材料選擇、性能優化和生産工藝提供必要的知識儲備。 第一章: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迴顧與正極材料的關鍵作用 深入解析鋰離子電池的電化學充放電機理,重點闡述正極材料在鋰離子嵌入/脫齣過程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討論正極材料的晶體結構、電化學活性位點、導電性、離子擴散能力等基本屬性如何影響電池的整體性能,如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 從宏觀角度分析正極材料的能量密度限製因素,以及如何通過材料設計來突破這些瓶頸。 第二章:主流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結構與性能分析 層狀氧化物(Layered Oxides): 詳細介紹鎳鈷錳(NCM)係列(如NCM111, NCM523, NCM622, NCM811)、鎳鈷鋁(NCA)等主流層狀氧化物的晶體結構(如α-NaFeO2型結構),以及鋰離子在層間的擴散路徑。 深入分析鎳含量對容量、電壓、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影響。 探討鈷、錳、鋁等元素的摻雜或取代如何優化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倍率性能和熱穩定性。 分析材料在不同鋰嵌入/脫齣狀態下的相變行為,以及這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尖晶石氧化物(Spinel Oxides): 重點介紹錳酸鋰(LMO)的尖晶石結構(如LiMn2O4),分析其三維離子傳輸通道的優勢和劣勢。 討論其在高溫下的錳溶齣問題,以及通過摻雜(如Mg、Cr、Fe)來提高其循環穩定性的策略。 介紹富鋰錳基(LLMO)材料,分析其高容量的來源以及結構上的挑戰。 橄欖石結構(Olivine Structure): 深入解析磷酸鐵鋰(LFP)的LiFePO4晶體結構,強調其P-O共價鍵的穩定性。 討論其較低的電子導電性和離子導電性是製約其倍率性能的主要因素,並介紹提高其導電性的方法,如碳包覆和納米化。 闡述LFP在安全性、長壽命和低成本方麵的顯著優勢,以及其在儲能和電動工具領域的應用前景。 聚陰離子化閤物(Poly Anion Compounds): 除瞭LFP,還簡要介紹其他具有三維鋰離子傳輸通道的聚陰離子化閤物,如磷酸錳鋰(LMP)等。 第三章: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評估與錶徵方法 電化學測試技術: 詳細介紹循環伏安法(CV)、恒電流充放電(GCD)、電化學阻抗譜(EIS)等常用的電化學測試方法,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方法評估材料的容量、電壓平颱、庫倫效率、內阻、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 講解如何設計閤理的充放電倍率和循環次數來全麵評價材料性能。 材料結構與化學狀態錶徵: 介紹X射綫衍射(XRD)在確定材料晶體結構、相純度和晶粒尺寸方麵的作用。 講解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在觀察材料形貌、粒徑分布和微觀結構方麵的應用。 介紹X射綫光電子能譜(XPS)和X射綫吸收譜(XAS)在分析材料錶麵元素組成、價態和化學環境中的重要性。 說明同步輻射技術在深入研究材料結構演變和電化學過程中的獨特價值。 第二部分:關鍵正極材料的生産工藝與技術挑戰 本部分將聚焦於實際生産中遇到的關鍵技術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和工藝指導。 第四章:閤成方法與工藝控製 固相反應法(Solid-State Reaction): 詳細講解固相反應法的基本原理、步驟(混閤、煆燒、研磨)以及影響因素(原料純度、粒徑、混閤均勻度、煆燒溫度、時間、氣氛)。 分析固相法在製備層狀氧化物和尖晶石氧化物中的應用,以及其優缺點(易放大、成本相對較低,但易團聚、産物均勻性有待提高)。 探討如何通過優化煆燒麯綫和氣氛控製來提高産物的結晶度和活性。 液相共沉澱法(Co-precipitation): 深入闡述共沉澱法的原理,包括前驅體(通常是金屬氫氧化物或碳酸鹽)的形成過程。 重點介紹共沉澱法在製備NCM、NCA等層狀氧化物前驅體中的關鍵工藝參數控製(pH值、溫度、攪拌速度、加料速率、反應時間),以及這些參數對前驅體形貌(球形度、粒徑分布)和組成均勻性的影響。 講解如何通過控製沉澱條件來獲得具有高球形度、窄粒徑分布和低團聚性的前驅體,這對於後續鋰化煆燒至關重要。 討論共沉澱過程中易齣現的團聚和結塊問題,以及防止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手段。 溶膠-凝膠法(Sol-Gel Method): 介紹溶膠-凝膠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水解和縮聚反應。 分析其在製備納米晶體、復閤材料和精確控製組分方麵的優勢。 探討其在製備LFP等材料中的應用,特彆是如何通過溶膠-凝膠法實現納米化和提高導電性。 討論溶膠-凝膠法在成本和放大性方麵的挑戰。 水熱/溶劑熱法(Hydrothermal/Solvothermal Method): 介紹水熱/溶劑熱法的原理,利用高溫高壓下的水或有機溶劑進行反應。 分析其在製備形貌可控的納米材料(如納米顆粒、納米綫、納米片)方麵的優勢。 探討其在製備LFP、橄欖石類材料以及其他特殊結構正極材料中的應用。 第五章:關鍵材料的改性與性能提升技術 錶麵包覆與摻雜改性(Surface Coating and Doping): 詳細介紹常用包覆材料(如Al2O3、TiO2、ZrO2、Li2CO3、Li3PO4等)的作用機製,如何提高材料的界麵穩定性、抑製副反應、減少酸堿腐蝕以及改善導電性。 分析不同包覆工藝(如濕法包覆、乾法包覆、原位包覆)的選擇依據和技術要點。 深入探討元素摻雜(如Mg、Al、Ti、Zr、Ga、Nb等)對材料晶體結構、鋰離子擴散動力學、電子導電性和熱穩定性的影響。 結閤具體材料(如NCM811、LFP)的實例,闡述如何通過精準的包覆和摻雜策略來解決其性能瓶頸。 納米化與形貌控製(Nanonization and Morphology Control): 解釋納米化如何縮短鋰離子擴散路徑、增加比錶麵積,從而提高倍率性能和首次庫倫效率。 討論如何通過控製閤成參數(如溶劑、模闆、添加劑)來獲得特定形貌(如微米級球形顆粒、亞微米級納米顆粒、片狀、棒狀)的正極材料,以及不同形貌對粉體加工性能(如壓實密度、鬆裝密度)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介紹微米級球形顆粒在提高能量密度和加工性能方麵的優勢,以及如何通過控製前驅體形貌和燒結過程來實現。 復閤化技術(Compositing): 探討將正極材料與導電劑(如碳黑、石墨烯、碳納米管)進行復閤,以提高材料的電子導電性和整體電化學性能。 介紹不同復閤方式(如濕法混閤、乾法混閤、原位生長)的優缺點,以及如何實現均勻的導電網絡。 第六章:生産過程中的質量控製與環境安全 原材料的質量控製: 強調高純度、低雜質含量的原材料是製備高性能正極材料的基礎。 介紹對主要金屬元素(Li, Ni, Co, Mn, Fe, P等)的純度、雜質(如Na, K, Fe, Cu, S等)含量的檢測方法和標準。 討論晶粒尺寸、粒徑分布等物理指標對原料性能的影響。 生産過程中的關鍵控製點: 從原料配比、混閤均勻性、反應溫度、時間、氣氛控製,到研磨、包覆、乾燥、燒結等各個環節,詳細闡述關鍵參數的監控和調整。 介紹在綫監測技術在關鍵工藝環節的應用,以確保産品的一緻性。 産品檢測與失效分析: 詳細介紹成品正極材料的批次檢測標準,包括電化學性能(容量、循環壽命、倍率)、物理性能(粒徑、形貌、鬆裝密度)和化學性能(元素含量、雜質含量)。 提供常見的正極材料失效模式分析方法,如循環性能衰減、容量衰減、內阻升高、熱失控等,以及相應的診斷工具和技術。 環境、健康與安全(EHS)管理: 強調在正極材料生産過程中,特彆是涉及濕法工藝和高溫煆燒環節,必須嚴格遵守EHS法規。 介紹粉塵控製、廢氣處理(如酸性氣體、有機溶劑蒸汽)、廢水處理、重金屬離子排放控製等關鍵環保措施。 強調操作人員的職業健康防護,包括防塵、防毒、防火、防爆等安全培訓和防護措施。 介紹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産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如易燃易爆物料的處理、高溫設備的安全操作等,以及相應的風險規避和應急預案。 第三部分:前沿技術與未來發展趨勢 本部分將展望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嚮。 第七章:下一代正極材料探索 高鎳層狀氧化物: 聚焦於NCM811、NCA等高鎳材料的性能提升和結構穩定性挑戰,探討通過錶麵改性、結構優化和電解液匹配來進一步提高其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 討論全固態電池中高鎳正極材料的機遇與挑戰。 富鋰錳基(LLMO)材料: 深入分析LLMO材料實現高比容量的機理,並探討其結構畸變、電壓衰減等關鍵問題,以及當前的解決方案。 介紹其與其他材料的復閤化以及在電解液改性方麵的研究進展。 其他新型正極材料: 簡要介紹如高壓尖晶石、稀土摻雜正極、無金屬正極材料等新興的研究方嚮,以及它們潛在的優勢和挑戰。 第八章:智能製造與可持續發展 生産過程的自動化與智能化: 探討如何通過引入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綫、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正極材料生産的效率、穩定性和産品質量。 介紹過程控製優化和預測性維護的應用。 綠色閤成與迴收利用: 關注環境友好型閤成路綫的開發,如減少有毒有害溶劑的使用,優化能源消耗。 深入探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迴收技術,包括濕法冶金、火法冶金等,以及如何實現關鍵金屬元素的閉環循環,以應對資源短缺和環境汙染的挑戰。 總結: 本書融閤瞭深厚的理論基礎、嚴謹的科學分析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力求為讀者提供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從理解材料的微觀世界,到掌握其宏觀性能的調控,再到駕馭復雜的生産工藝,本書旨在培養讀者解決實際問題、推動行業發展的能力。希望本書能成為您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領域探索與創新的強大助力。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本書,撲麵而來的專業氣息讓我感到非常振奮。作為一名電池領域的愛好者,我一直對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正極材料——充滿瞭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基礎的化學原理開始,逐步深入到材料的微觀結構、電化學行為以及實際應用。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不同正極材料(如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鎳鈷錳酸鋰等)的製備過程,從原材料的預處理到最終産品的成型,每一個環節的關鍵參數控製。對於如何通過調整製備工藝來優化材料的性能,比如粒徑、比錶麵積、孔隙率等,書中是否有具體的指導和案例?我非常關注那些能夠提高材料安全性的技術,例如如何抑製高溫下的熱失控,以及如何提高材料的結構穩定性,避免在充放電過程中發生不可逆的相變。這本書能否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更清晰地看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就透露齣其內容的前沿性和實用性,我尤其看重“生産工藝”這一部分。作為一名在相關行業工作的工程師,我深知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能否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生産力,纔是檢驗一本書價值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不同主流正極材料(如NCM、NCA、LFP、LCO等)的工業化生産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選擇、配比、燒結過程的溫度控製、氣氛保護、後處理等關鍵環節。對於可能齣現的生産過程中的質量控製問題,例如雜質的引入、相結構的控製、粒徑的均一性等,書中是否有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或改進建議?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實際生産中的案例研究,通過分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來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優化現有的生産工藝。此外,關於生産過程中的安全環保問題,以及如何降低生産成本,提升材料的良品率,也是我非常關心的話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幫助我在實際工作中解決遇到的技術難題,提升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非常牢固,讓我感受到其內容的重要性。我是一名對新能源汽車技術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雖然沒有專業的化學背景,但我對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性能如何影響電動汽車的續航裏程和充電速度非常關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易懂的語言,嚮我解釋不同類型正極材料(例如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的原理,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例如,為什麼磷酸鐵鋰更安全,但能量密度相對較低?而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更高,但安全性和循環壽命可能存在挑戰?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提高正極材料性能的方法,這些方法又將如何轉化為更長的續航裏程或者更快的充電速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這些技術背後的原理,從而更好地認識和評價我所使用的電動汽車。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理解這個復雜而有趣的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厚度就足以讓我在漫長的夜晚感到一絲畏懼,封麵設計簡潔而專業,沒有那些花哨的插畫,直截瞭當地告訴我,這是一本硬核的技術書籍。當我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化學式和復雜的圖錶,瞬間明白,這絕非茶餘飯後的讀物,而是需要我全神貫注、反復研讀的工具書。我最期待的是其中關於不同類型正極材料(比如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鎳鈷錳酸鋰等)的詳細介紹,不僅僅是它們的化學結構和基本性質,更希望能夠深入瞭解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性能錶現。特彆是對於磷酸鐵鋰,我一直對它在安全性、循環壽命以及成本方麵的優勢非常感興趣,希望書中能提供充分的實驗數據和理論分析來支撐這些論點。同時,關於材料的微觀結構對宏觀性能的影響,比如粒徑、形貌、晶體結構、摻雜改性等,如果能有深入的探討,那將是極大的收獲。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一步步地引導我理解這些復雜的概念,解答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疑惑,讓我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評分

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密度,讓人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書籍。我從事的是鋰電池材料的研發工作,對正極材料的性能提升一直有不懈的追求。我對書中關於提升能量密度的策略非常感興趣,例如如何通過提高鎳含量、優化元素配比來增加容量?同時,我也關注如何提高電池的功率性能,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改善材料的導電性、降低內阻?對於材料的循環壽命,這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性能指標,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分析導緻材料衰減的各種機製,例如結構坍塌、錶麵膜形成、活性物質脫落等,並介紹相應的抑製方法。特彆是對於一些極端應用場景下的正極材料性能,例如高溫、低溫、高壓等,書中是否有相關的研究和解決方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發思路和技術方法,幫助我突破現有技術的瓶頸,開發齣更優異的正極材料。

評分

這本書的書頁散發齣一種油墨的清香,讓我立刻進入瞭專注的學習狀態。我是一名電池材料的初學者,對這本書寄予厚望,希望它能係統地為我構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知識體係。我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闡述不同正極材料的設計理念,以及它們在化學結構、電子電荷分布等方麵的差異。對於這些差異如何轉化為宏觀的電化學性能,比如電壓、容量、循環穩定性等,書中是否有深入的解釋?我特彆關注那些影響材料性能的微觀因素,例如晶格畸變、缺陷分布、錶麵形貌等,以及如何通過精確控製這些因素來調控材料的性能。我還希望書中能夠涵蓋一些關於材料失效機理的討論,幫助我理解電池在使用過程中性能衰減的原因,並為未來的材料設計提供參考。這本書是否能成為我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幫助我剋服初期的迷茫?

評分

這本書的厚度和分量,讓我覺得它一定蘊含著豐富的知識。我是一名電池行業的從業者,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生産工藝。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不同正極材料(如LCO、LFP、NCM、NCA等)的工業化生産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選擇、配方設計、燒結工藝、後處理等關鍵環節。我特彆想瞭解在實際生産中,如何有效地控製材料的粒徑分布、晶體結構和化學均一性,從而保證産品質量的穩定。書中是否會探討不同閤成方法(如固相法、濕法閤成等)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工業生産中的應用前景?我還對如何通過工藝優化來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感興趣,例如錶麵改性、納米化處理等。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些在生産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的解決方案,或者一些改進生産工藝的思路?

評分

這本書封麵的設計風格非常專業,讓我想起那些我曾經學習過的、對我職業生涯産生深遠影響的專業書籍。我是一名研究鋰離子電池的博士生,正極材料是我研究的重點方嚮。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不同正極材料的電化學儲能機理,以及影響其性能的關鍵因素。我尤其感興趣的是關於高鎳三元材料(NCM/NCA)的穩定性問題,以及如何通過材料設計和電解液添加劑來抑製其在充放電過程中的結構衰減和副反應。同時,我對高壓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究進展也充滿瞭期待,書中是否會介紹如何設計能夠承受更高電壓平颱、不易發生氧化分解的正極材料?此外,關於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發展,例如氧化物、硫化物等,如果書中有所涉及,那將是我極大的驚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前沿的研究思路和深入的理論分析,激發我新的研究靈感。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沉甸甸的,這讓我對其中內容的詳實程度充滿瞭期待。我是一名對新能源材料領域充滿好奇的初學者,雖然有一定的化學基礎,但對於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專業知識還處於懵懂階段。這本書的標題“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讓我看到瞭學習的路徑:從基礎的原理齣發,理解材料的性能,再到掌握實際的生産工藝。我非常渴望瞭解不同正極材料的閤成方法,比如固相法、溶膠-凝膠法、水熱法等等,以及每種方法在實際生産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優缺點。對於如何控製材料的粒徑分布、形貌以及結晶度,進而影響其電化學性能,書中是否有詳細的闡述?我特彆關注那些能夠提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的改性技術,例如錶麵包覆、納米化、元素摻雜等,希望書中能有相關的案例分析和機理講解。另外,關於如何評價正極材料的性能,比如容量、電壓平颱、首次庫侖效率、長周期循環性能、倍率性能等,以及相應的測試方法和數據解讀,都是我迫切想要掌握的知識。這本書能否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清晰的知識體係,讓我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全麵地認識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風格讓我聯想到那些陪伴我度過許多學習時光的專業教材,嚴謹、紮實,沒有絲毫的浮誇。我是一名對鋰離子電池技術充滿熱情的學生,特彆是正極材料,其性能直接決定瞭電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壽命,是我研究的重點。我希望書中能夠係統地梳理不同正極材料的晶體結構,並深入淺齣地解釋這些結構如何影響離子的嵌入/脫齣動力學、電子導電性以及材料的穩定性。我特彆想瞭解關於材料缺陷、錶麵狀態以及界麵效應是如何影響電池性能的,書中是否有相關的理論模型和實驗驗證?對於新型正極材料的研究進展,例如富鋰錳基、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雖然不是鋰離子電池,但原理相通,如果書中有提及,我也會非常高興),書中是否有所涉獵,並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的一個可靠的知識庫,為我進行更深入的學術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啓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