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149号公告批准,编号为:GB 50116-2013,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有24条(款)为强制性条款,必须严格执行。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同时废止。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构筑物中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目录
1 总 则
2术 语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2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
3.3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
3.4消防控制室
4消防联动控制设计
4.1一般规定
4.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3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4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5 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6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7电梯的联动控制设计
4.8火灾警报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10相关联动控制设计
5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5.1一般规定
5.2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5.3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5.4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6系统设备的设置
6.1 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设置
6.2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6.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6.4区域显示器的设置
6.5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6.6消防应急广播的设置
6.7消防专用**的设置
6.8模块的设置
6.9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的设置
6.10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设置
每次在查阅《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时,我都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机械车间,而规范中的每一个条文,都是一件精心打造的零件,共同组成了这个守护我们生命安全的“钢铁巨人”。我尤其关注其在接线与布线方面的详细规定。火灾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线路连接。规范中对电缆的类型选择、敷设方式、连接工艺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使用阻燃电缆,并且要与强电线路分开敷设,以防止火灾时电缆被烧毁而导致报警系统失效,或者电磁干扰导致系统误报。我曾在一个老旧建筑改造项目中,遇到了线路老化、接线混乱的问题,正是参考了规范中关于线路敷设和连接的详细要求,才得以逐步梳理并重新布置了报警线路,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此外,规范中关于供电系统的设计也有着详尽的规定,要求设置双电源,并且要有充足的备用电源,确保在市电中断时,报警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一段时间。这就像给系统装上了“心脏起搏器”,保证了它在最关键时刻的稳定运行。这些看似基础的细节,却往往是决定系统成败的关键,而规范正是将这些“细节”升华为“标准”,成为我们不可逾越的底线。
评分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消防工程专业研究生,我将《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视为我职业生涯的起点。在校期间,我们学习了火灾科学、建筑防火等基础理论,但真正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则离不开这本规范的指引。规范中关于报警系统分区与管理的规定,是我学习和理解的重点之一。它明确了火灾报警系统的分区原则,要求将同一火灾危险性区域或者同一建筑部位划分为一个独立的报警区域,并对每个区域的报警回路数量、探测器数量等做了详细规定。这对于火灾发生时快速定位火源、准确判断火灾范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规范中对于一些特殊场所的报警系统设计要求,比如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且行动不便的场所,对报警系统的可靠性、易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中详细阐述了在这些场所如何设置声光报警装置,如何考虑特殊人群的报警需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消防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我曾模拟设计过一个医院的火灾报警系统,在理解了规范关于特殊区域的要求后,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更加人性化、更具实效性的报警方案。这本规范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框架,让我能够从零开始,逐步构建起对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的认知。
评分在实际项目执行过程中,《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扮演着“定海神针”的角色。特别是关于系统测试与验收的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检测流程。我深知,一份再精美的设计,如果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的验证,那也只是纸上谈兵。规范中详细列举了各种测试项目,包括探测器的灵敏度测试、报警控制器的功能测试、联动控制的模拟测试等等。每一个测试项目都有明确的测试方法、评定标准和记录要求。例如,在对火灾探测器的灵敏度进行测试时,规范中规定了使用专用的测试仪器,并且要模拟不同浓度的烟雾,观察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只有当探测器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规范要求,才能判定其合格。同时,规范还对系统投入使用后的维护保养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定期检查、清洁、更换元器件的重要性,这保证了火灾报警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我曾在一个大型工业园区项目中,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整个火灾报警系统进行了测试和验收,由于前期的设计和施工都严格遵循了规范,最终系统顺利通过了消防部门的验收,并获得了的高度评价。这本规范不仅指导了设计和施工,更保障了系统的长期可靠性。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位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就是我手中的“宝典”。每次遇到新的项目,我都会翻开它,仿佛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对话。其中关于系统联动和信息传输的章节,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深知,一个孤立的火灾报警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与其他安全系统联动,形成一个整体的防护网络。规范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火灾报警系统与消防水系统、排烟系统、疏散指示系统等进行联动,以及如何进行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我曾参与过一个高层住宅项目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其中就涉及到了与消防水炮、疏散通道照明等系统的联动。规范中的指导让我能够清晰地设计出联动逻辑,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消防设施的作用,引导人员安全疏散。此外,规范中关于信息传输的规定,例如对传输速率、传输协议的要求,也为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本规范就像一位严谨的老师,它不仅教会我“做什么”,更教会我“怎么做得更好”,让我能够在复杂的工程实践中,游刃有余,自信满满。
评分作为一名在消防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手握《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这本厚重的著作,我的心情既敬畏又感慨。敬畏于它所承载的严谨科学与无数经验的凝结,感慨于它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详尽的章节划分,从总则到系统组成,从探测器设置到报警控制器选用,再到接线、供电、安装等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其中,关于探测器类型选择与布置的章节,对我来说尤其具有指导意义。不同类型的火灾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因此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探测器类型。例如,在油库、化工厂等易燃易爆场所,就需要谨慎选用能够有效抑制误报且响应速度快的探测器;而在一些高大空间建筑,如商场、体育馆等,则需要考虑探测距离和探测范围,有时甚至需要结合多种探测技术。规范中对于不同场所、不同区域的探测器点位密度、安装高度、保护距离都有明确的规定,这背后凝聚了多少次火灾事故的血泪教训,又经过了多少次科学实验的验证,才能形成如此精确的参数,实在令人肃然起敬。我常常在项目设计中反复对照、仔细推敲,力求每一个探测器的位置都恰到好处,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预警作用,又能有效避免因安装不当而产生的误报漏报。这本规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沉甸甸的责任书,时刻提醒着我们肩上的使命。
评分这本《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于我而言,简直就是设计图纸上的“圣经”。每次拿到新的建筑项目,尤其是那些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公共建筑,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摊开这本规范,逐字逐句地研究。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耐心地教导我如何精准地计算探测器的保护范围,如何合理地布局报警线路,如何选择最可靠的报警控制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系统联动控制的章节,这部分内容是整个火灾报警系统最“聪明”的部分。举个例子,当火灾报警系统探测到火灾后,它需要能够自动触发一系列的联动动作,比如关闭空调、排烟风机自动开启、防火卷帘自动下降、电梯自动停靠等。规范中详细阐述了这些联动逻辑的设计原则和具体要求,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并设计出高效、安全的联动方案。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和“关”,而是涉及复杂的电气控制和机械联动,每一个指令的发出都需要严谨的逻辑判断和精确的时间控制。我曾经在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项目中,因为对某个联动逻辑的理解不够透彻,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方案,最终才得以通过审查。这本规范的价值就在于,它系统性地梳理了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将复杂的工程问题分解成易于理解和执行的条目,让我们可以沿着既定的路径,稳步前行,最终构建起坚实的火灾防护网。
评分作为一名对消防安全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普通读者,我之所以如此重视《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是因为它承载着守护生命安全的重任。它不仅仅是一本专业书籍,更是我们防范火灾、减少损失的“防火墙”。我特别欣赏规范中关于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指导。火灾报警系统并非一劳永逸,长期的稳定运行需要定期的维护和及时的故障排除。规范中详细列举了常见的系统故障类型,以及相应的排除方法和检查步骤。这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虽然有些技术性,但其清晰的逻辑和步骤,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作原理,并能在发生故障时,进行初步的判断和处理。我曾在家中安装了一套简易的火灾报警系统,虽然没有达到规范中的所有要求,但在日常维护和处理偶尔出现的误报时,我都会参考一些规范中的基本原则,这让我能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这本规范的价值在于,它将科学的消防理念普及到更广泛的层面,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构建一个更安全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在我看来,是一部将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巧妙融合的典范。它不仅涵盖了火灾报警系统的技术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系统设计的哲学层面。我特别欣赏其关于报警信息处理与显示的章节。当火灾发生时,报警信息需要在第一时间准确、清晰地传递给相关人员,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规范中对报警信息显示的内容、格式、字体大小、颜色等都有明确规定,确保了信息的易读性和辨识度。同时,它还对报警信息的优先级处理进行了规定,例如,一旦发生火灾,火灾报警信号应该优先于故障报警信号显示,以避免混淆。我曾在设计一个大型展览中心的火灾报警系统时,就遇到了需要处理大量报警信息的情况,正是借助规范中关于信息处理与显示的指导,我设计了一套清晰直观的报警界面,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快速识别报警类型、火灾位置,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处置。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正是规范价值的体现。它不仅关注“做什么”,更关注“怎么做”,以确保火灾报警系统在最关键的时刻,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评分作为一个在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消防工程管理的职员,我深知《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份法律法规的体现。每一次的消防设计审查,都离不开它作为依据。我尤其重视规范中关于消防电源及其切换装置的规定。火灾报警系统是生命线工程,它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规范中详细规定了消防电源的要求,例如双电源供电、备用电源的容量和持续时间等,以及消防电源切换装置的性能要求。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上,因为对消防电源切换装置的性能要求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审查过程中被提出质疑。通过仔细研读规范,我才明白了其中关于切换时间、切换可靠性的具体要求,并最终修改了设计方案,确保了消防电源的稳定性。这本规范就像一把“尺子”,它为我们衡量消防设计的合格与否提供了客观的标准,也为我们规避设计风险、降低安全隐患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没有它,我们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评分《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在我看来,是一部凝聚了无数消防工程专家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尤其关注规范中关于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设计的章节。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将火灾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能够大大提升火灾应急响应的效率。规范中详细阐述了联动逻辑的设计,例如,当火灾探测器报警时,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调取事发区域的画面,方便消防人员快速了解现场情况。我曾在设计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火灾报警系统时,就引入了视频联动功能。规范中的指导让我能够清晰地设计出联动触发条件、画面切换逻辑等,从而实现火警信息与现场画面的无缝对接。这种跨系统的联动设计,不仅提升了火灾报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更在实际火灾发生时,为应急处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本规范的价值在于,它不断地将最新的技术理念融入其中,引领着火灾报警系统向着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