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道德经(全四册)(插盒)
定价:598.00元
作者:马松源 主编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11-10-1
ISBN:9787512003743
字数:1360000
页码:全四册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重量:3.5kg
正文语种:中文
目录
《道德经第一卷》
第一章? 老子其人
第一节 老子出世
第二节 坎坷仕途
第三节 与孔子论道
第四节 传道与授徒
第五节 驱青牛,出函谷
第二章 老子传说
第一节 《史记》中的老子
第二节 世俗中的老子
第三节 道教徒心目中的老子
第三章 老子考证
第一节 老子的出身及师承
第二节 老子与陈文化关系考-
第三节 老子归隐故乡考
第四章 老子之术
第一节 老子术之源流
第二节 老子术之内容
第三节 老子的天道观与形上智慧
第四节 老子的辩证之思
第五节 老子的反智主义倾向
第六节 老子的治国理念
第七节 老子的语言观
第八节 老子的礼学思想
……
《道德经第二卷》
《道德经第三卷》
《道德经第四卷》
《道德经全集》共四卷,分为上下两篇,语言简洁优美,尽现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注释准确,译文言简意赅、图画生动形象,让我们更近距离地走近老子内容含蕴深远、精奥玄妙、尽现老子无、道、德之精神境界。
这本书的解读风格非常注重“实践性”,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很多哲学著作读起来总让人感觉是高高在上,像是天上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即。然而,这套书的解读,似乎总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将老子的智慧和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困境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上善若水”时,译者不仅解释了水谦卑的品质,还具体分析了在现代职场人际关系中,如何运用“不争”的智慧去化解冲突,去达成更高层次的合作目标。这种将古老的智慧“接地气”的处理手法,让《道德经》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籍,而变成了可以随时翻阅的“人生指南”。对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新视角,让我学会用更柔性的、更顺应自然规律的方式去处理那些原本看似棘手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实在的收获,而非空泛的理论说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手写体的繁体字“道德经”,一下子就抓住了古典韵味。内页的纸张选得也很有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亮白,而是略带米黄的哑光纸,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那么容易疲劳。我尤其欣赏他们对“四卷”的排版处理,每一卷之间的过渡和章节的划分都非常清晰,作者在版式设计上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的,看得出这是用心做的一套书,而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快销品”。要知道,阅读经典,阅读体验本身就是进入文本世界的一把钥匙,好的排版和装帧能让人更心无旁骛地沉浸其中。不过,如果说有一点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在卷首或卷末增加一页关于印刷字体选择的说明,这样更能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现代设计的融合。整体来说,光是拿起这本书,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庄重感,非常适合作为案头常备或者送礼之选。
评分令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这本书在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诠释时,所采用的参照系非常多元化。我原本以为既然是“中国哲学”的范畴,解读可能会局限于汉代以来的注疏传统。但实际上,译者似乎参考了相当广泛的跨文化资源。比如,在讨论“朴”的概念时,我读到了关于东方禅宗“初心”的论述,甚至还隐约能看到一些西方现象学中关于“回归事物本身”的思想影子,虽然篇幅极短,但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它打破了对《道德经》的刻板印象,证明了这部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在面对全球化和信息爆炸的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普适性和穿透力。这种兼收并蓄的解读态度,让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活力和新鲜感,完全没有老学究式的沉闷,更像是一场思想上的深度漫游。
评分作为一名对道家学派有着持续关注的爱好者,我发现这套书的“大全集”定位确实名副其实。它不仅仅是《道德经》本身,更像是一个围绕老子思想展开的微型知识库。我指的是它在附录部分所做的努力。除了核心的五千言,它还收录了一些关于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思想源流的简要论述,以及对后世儒家、佛家在某些观点上与道家进行对比分析的片段摘录。虽然这些内容篇幅不长,但对于梳理“道家学派”的整体脉络非常有帮助。很多时候我们读《道德经》容易陷入孤立的视角,但这本书通过这种侧面的补充,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老子思想是如何在中国文化史上“开枝散叶”的。这种体系化的呈现方式,比单纯阅读一本纯粹的经文要有效得多,它构建了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背景,让人能更全面地把握老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评分我之所以选择这套“道德经大全集”,主要是冲着“无删减”和“白话文注释译文解读”这两个承诺去的。很多市面上的版本为了追求简洁,常常会过度解读甚至删减掉一些老子思想中较为晦涩、需要反复咀嚼的部分,这样读下来总觉得意犹未尽。而这套书的译注部分,简直是救星。译者似乎非常懂得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他没有用那种故作高深的文言文来做注释,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逻辑清晰的白话来阐释老子的每一句精髓。比如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解读,它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结合了中国传统辩证法的思想,用现代哲学的视角进行了补充说明,这对于我理解“道”这一宏大概念的复杂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可以时不时地对照着译文和解读来反观原文,这种“双轨制”的学习模式,极大地加深了对老子思想的理解深度,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背诵金句的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