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海上花开-民国上海四才女之苏青传
原价:32.00元
作者:王一心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39635378
字数:350000
页码:2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苏青人生之旅曲折,其长篇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多有记载。早年因直言无忌,被冠以“大胆女作家”的绰号;中年因“贾植芳案”,被投入监狱……苏青和张爱玲是好朋友,俩人珠联璧合,红极一时;她也是张爱玲和胡兰成姻缘的搭线人……
王一心的《海上花开——民国上海四才女之苏青传》记述了苏青从中断学业到嫁为人妇,从结婚十年到冲出藩篱,从卖文为生到办刊写作,从文坛辉煌到接受调查,从旧时文人到创作戏剧的曲折而细碎的生活,具有浓郁人物传记特点。
内容提要
苏青是民国时期在上海与张爱玲并蒂而开的花朵,是一个在张爱玲绚烂光芒之下,隐隐绰绰的旧影斑驳中,近乎被人遗忘的女性。作者王一心用详尽丰富的史料和细腻感性的文字,还原民国这位才女作家坎坷而真实的人生。《海上花开——民国上海四才女之苏青传》记述了苏青从中断学业到嫁为人妇,从结婚十年到冲出藩篱,从卖文为生到办刊写作,从文坛辉煌到接受调查,从旧时文人到创作戏剧的曲折而细碎的生活,具有浓郁人物传记特点。《海上花开——民国上海四才女之苏青传》资料独家,文笔细腻,文图并茂,是“张迷“们的必读和收藏之作。
目录
序——被逐出轨道的星
第一章 婚姻一觉十年醒
一、《结婚十年》
二、学生新娘
三、产女辍学
四、琴瑟失调
五、物腐蠹生
六、东隅桑榆
七、决然冲出樊笼
第二章 浣锦河边冯家女
一、《浣锦集》
二、书香世家
三、问题父母与顽皮小儿
四、祖父母的言传身教
五、中学生被定了终身
第三章 混沌天地聪明误
一、《续结婚十年》
二、结识周佛海、陈公博
三、创办《天地》杂志
四、朋友们
五、正式离婚
第四章 饮食男女语惊世
一、嫉女如仇
二、平论男人
三、妙论婚姻
四、与鲁迅共鸣
五、幽默文章
六、为现代女性立此存照
第五章 人如逝水名如涛
一、破镜难圆
二、“刹那的安慰与排遣”
三、为杀夫者辩
四、闲气
五、情义之累
六、在众唾中沉浮
七、谋生也谋爱
第六章 屈原红楼梦一场
一、饥不择食学编戏曲
二、为前夫收尸
三、越剧团的编剧
四、敢叫越剧演屈原
五、别具匠心编红楼
六、苏青被捕
七、“再无力与世奋争了”
附一:苏青生平著译年表
附二:《天地》目录
后记——话题人物苏青
作者介绍
王一心,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师,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主要著有《惊世才女张爱玲》、《丁玲外传》、《苏青传》、《林语堂》、《梁实秋》、《太平天国》、《张爱玲与胡兰成》、《苏谦君子陶行知》等。2005年5月获南京市第五届文学艺术奖银奖,2006年10月获南京市文联第六届金陵文学奖荣誉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高度的文学性和阅读的愉悦感。行文如行云流水,辞藻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与以往读到的那些侧重于挖掘八卦或政治立场的传记不同,此书将重点放在了苏青的文学成就和她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上。作者似乎是带着对文学的敬畏之心来撰写此书的,对苏青作品的引用和分析精准到位,既不卖弄学问,又能让非专业读者清晰领会到其文字的精妙之处。那种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对情感的克制表达,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甚至多次停下来,不是为了做笔记,而是为了反复品味某些句子,感受那种被精美语言包裹的美感。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不仅是了解苏青,更是欣赏一种高品质的文学书写。
评分这本传记读起来,仿佛被一股清新的风拂过,带着旧上海特有的那种精致与哀愁。作者对于苏青的描摹,不只是简单地罗列生平大事,更多的是深入到她那个时代的女性精神内核中去。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位“海上花”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而又复杂。她的文字里,那种对世俗的审视与自我的坚持,形成了一种迷人的张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处理她那些婚姻与爱情的波折,没有过度煽情,而是冷静地呈现出一个独立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挣扎与选择。那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摇摆,最终选择忠于自己内心声音的勇气,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动容。全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既有文学大家风范的从容不迫,又不失紧凑引人入胜的故事性,让人捧卷不忍释卷,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旧日上海的烟云变幻,见证了一位才女如何以笔为剑,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传记,不如说它是一次对“存在”的哲学探讨。作者巧妙地将苏青的个人命运嵌入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但始终不让历史的喧嚣淹没主人公的声音。我特别赞赏书中对苏青内心矛盾的深入挖掘——她既渴望传统家庭的稳定与温情,又无法割舍独立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这种内在的撕扯感,被作者处理得极其微妙和真实。阅读过程中,我仿佛在和一位睿智的长者对话,她平静地讲述着岁月的沧桑,却字字珠玑,充满了洞察人生的力量。这本书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女性的“成功”该如何定义?在时代洪流面前,个体如何保持其完整性?最终,苏青的形象在我心中定格成一个象征——象征着在艰难环境中依然选择优雅地、清醒地活下去的生命姿态。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阅读另一本关于民国才女的书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怕又是老生常谈的窠臼。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文本处理方式非常大胆且富有现代感,没有陷入传统传记写作的僵硬框架。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多种叙事视角和文学手法,让苏青的形象立体得不像一个历史人物,而更像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矛盾的朋友。尤其是在描述她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圈子的交往时,那种智力上的碰撞和情感上的纠葛,被描绘得既优雅又充满张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人的生平,更是对一个文化群体的侧写,是对“才女”这个标签背后真实困境的深刻剖析。读完后,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原来在任何时代,追求精神自由的代价都是巨大的,而苏青选择了承担,并且用她独特的美学方式去消化了这一切。
评分初读此书,便被那份细腻入微的笔触深深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历史评述,更像是一份私人日记被小心翼翼地摊开在我们面前。叙事者显然对苏青的内心世界有着极高的同理心,将她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片段,解读出了深藏的暗流。书中的细节描写极其考究,无论是服饰的质地,还是室内陈设的风格,都精准地勾勒出了民国时期特定阶层的生活图景。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似乎捕捉到了苏青文字中那种独有的“冷眼旁观”的疏离感,并将其作为理解她人生的钥匙。这种分析角度新颖且深刻,让我对这位传奇女性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哲学高度。它让我思考,在那个大时代洪流中,个人意志究竟能承载多少重量?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的,仿佛置身于那间充满书卷气和淡淡的烟草味的房间,与苏青共享了一段流逝的时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