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瓦尔特·本雅明德“拱廊研究计划”的几篇完成稿,德国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本雅明受阿拉贡小说的启发,决定通过对大城市异化景观——巴黎拱廊的研究,来展现19世界“资本文化盛事”的风景。在这几篇完成稿中,他用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对波德莱尔的诗歌进行了诠释,同时又敏锐地发现了拱廊在空间上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地新变化。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到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人与自身异化所做的斗争。
##自认为从中看到了《上海摩登》写作模式的源头。很喜欢闲逛者的视角,喜欢蒙着面纱的城市,也喜欢”城市居民的欢乐与其说在于‘一见钟情’,不如说在于‘最后一瞥之恋’。“
评分##宿醉
评分##“他赞扬雨果身上的‘审视的……诗意性格’。他说,雨果不仅懂得如何强烈鲜明地复制出清晰的事物,而且也能以必要的模糊再现原本就显得暗淡朦胧的事物。”
评分##对于缺乏足够的巴黎历史和文学背景的我来说,这本书有一半读起来相当的枯燥和无趣
评分##自认为从中看到了《上海摩登》写作模式的源头。很喜欢闲逛者的视角,喜欢蒙着面纱的城市,也喜欢”城市居民的欢乐与其说在于‘一见钟情’,不如说在于‘最后一瞥之恋’。“
评分##对于缺乏足够的巴黎历史和文学背景的我来说,这本书有一半读起来相当的枯燥和无趣
评分##和本雅明其它的书一样,第一遍我完全没看懂,可是我对他谈的话题太感兴趣了,他本人的气质也吸引了我。第二遍重读居然看懂了,呵呵。翻译不错,难得。
评分##本雅明写波德莱尔,不囿于诗作本身,而是把诗人放在社会大环境里还原一个时代的精神,表现不同诗人于城市转型时代变革中的迷惘和选择。大开大阖,文思敏捷,带出了整个十九世纪巴黎的气象变迁。尤其喜欢序里的《拱廊研究计划》,很通透了,担得起“字字珠玑”四个字。「每个时代都幻想着下一个时代。」「城市居民的欢乐与其说在于“一见钟情”不如说在于“最后一瞥之恋”。」还是要感慨一下波德莱尔可怜,如今他盛名远扬,墓碑日日有人亲吻鲜花不绝。而在世时全部作品也不过买了15000法郎,而且被欺负的毫无版权任人翻印。末了还要同他憎恶了一辈子的继父死同穴。命运啊。
评分##人年轻的时候读本雅明,不妨选张旭东,老了,就选刘北成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