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
定价:35.00元
作者:王力 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50226081
字数:150000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你知道武王克商的繁复真相么?你知道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猫的早实物么?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所穿的裤子是露屁股的开裆袴么?你知道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你知道古老的酒瓶出现在6000年前么?你知道猪肉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中国近3500年来经历过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三次大规模变冷么?
◆经典必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集体创作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编写修订的时间总跨度有四十多年,倾注了三代编写者大量的心血,历经千锤百炼,是集体创作的成果。
◆古史新证 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新文化研究成果。
◆改谬补漏 本次修订在增加新知的基础上,针对古代文献未能准确诠释的部分,援引大量考古发现重新做了精确的解释,纠正了大众乃至学界的错误认识,呈现给读者一幅更具趣味性、更准确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
◆编排精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论述从创世神话到古代文明社会,内容精深,语言生动简练,精选的图片和鲜为人知的图片说明相结合,使读者更贴近古代文化生活,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方便读者阅读,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本书的第4次修订版由北京大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和王力家属共同主持。这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全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
目录
插图目录
章 天文
第二章 历法
第三章 乐律
第四章 地理
第五章 职官
第六章 科举
第七章 姓名
第八章 礼俗
第九章 宗法
第十章 宫室
第十一章 车马
第十二章 饮食
第十三章 衣饰
第十四章 什物
修订版后记
关于本书的注封面设计背后的故事
作者介绍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四十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翻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等三十余部。
执笔者简介(部分)
马汉麟(1919~1978),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师从王力等先生,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马汉麟先生应邀参加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编写工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学与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审校者简介(部分)
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有《楚辞书目五种》《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等。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曾主编《小说月报》。著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刘乐园,北京大学教师。
序言
插图目录
章 天文
第二章 历法
第三章 乐律
第四章 地理
第五章 职官
第六章 科举
第七章 姓名
第八章 礼俗
第九章 宗法
第十章 宫室
第十一章 车马
第十二章 饮食
第十三章 衣饰
第十四章 什物
修订版后记
关于本书的注封面设计背后的故事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有一段时间了,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体悟。它不像那些硬邦邦的学术著作,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把那些似乎遥不可及的中国古代文化,一点点地剥开,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喜欢它详实却又不枯燥的考据,比如讲到古代的节日习俗,它不会简单地告诉你“古人过端午吃粽子”,而是会追溯粽子的起源,不同地方的粽子有什么区别,甚至粽子背后蕴含的那些关于祭祀、祈福的古老信仰。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亲眼见证着这些文化的演变。而且,书中的插图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些精美的古籍插画、文物图片,让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容易理解。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古代文化并非冰冷的历史遗迹,而是鲜活、充满智慧的活态传承,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往往没有留意到。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身上流淌着的是怎样的文化血脉,也更加激发了我去探索和传承这些宝贵财富的责任感。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节日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了解得不够深入。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针对每一个节日,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节日的起源、历史演变,到各种庆祝方式、相关传说,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春节的描写,它不仅仅讲了拜年、贴春联、放鞭炮这些我们熟知的习俗,还深入挖掘了年夜饭的讲究、红包的意义,以及背后蕴含的家庭团聚、辞旧迎新的深层文化内涵。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优美,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能感受到作者的文采和对中国文化的深情。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体验了古代中国人是如何过节、如何生活的,也让我更加珍视这些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
评分说实话,最初我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的,觉得“常识”二字很接地气,应该不会太难懂。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是“常识”那么简单,里面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它不像一本百科全书那样罗列知识点,而是将不同方面的文化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为什么”的问题时,能够追根溯源,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比如,关于古代的 marriage customs,它会详细介绍从提亲、订婚到婚礼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背后所代表的社会习俗和伦理观念。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如古代的姓氏起源、称谓的演变、甚至是一些日常用品的名称由来,都做了详尽的考证,这让我觉得作者在写作时是真正下了一番苦功的。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文化”这两个字的分量。
评分每次拿起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我总会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它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引导我去发现那些被现代生活渐渐模糊的古代智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问题时那种严谨而不失趣味的风格。比如,当我困惑于古代的一些礼仪规矩时,它会细致地讲解这些规矩的由来、背后的逻辑,甚至是不同朝代的细微差别,让我豁然开朗。我曾经对古代的服饰非常感兴趣,这本书里关于朝代更迭、等级制度对服饰的影响的描写,让我对“衣冠楚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文化,书中对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天文历法等也有着精辟的论述,并且都巧妙地与生活常识联系起来,让这些看似高深的学问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让我开始反思,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丢失了一些宝贵的传统,又该如何去重新拾起它们,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焕发光彩。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个民族,就必须了解它的文化。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大门。它用一种非常系统、但又绝不枯燥的方式,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到思想观念、艺术成就,都做了详尽的梳理和阐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复杂概念的解释,总是能够化繁为简,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例子,让我这个对古代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鼓励我去思考,去发现。它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我去探究,让我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我曾对古代的教育制度非常好奇,这本书里关于科举考试、私塾教育的描写,让我对古代学子的生活有了直观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