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容简介
《汉简口诀》历时十六个寒暑。那是一九九零年春,他向有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请教书艺,说起了要将自己学习书法的切身体会以很简捷的方式整理出来,使之成为一套《中国书法口诀》,好为初学书法的同道找出一条便捷的途径,得到了杨先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第二年刘先生即拿出了正楷、隶书、魏碑、简帛四种书体的歌诀。当即,杨再春先生手书了《隶书口诀》,张有清先生手书了《简帛书口诀》。但是,许多老一辈书法家尤其是刘先生的同乡——有名学者、老前辈书法家大康先生,建议缓一缓:作为书法的口诀,虽然早就有了成熟的腹稿,也该再千锤百炼;对于字的本身,也许学一学王世镗集《章草草诀歌》和于佑任先生集《大草千文》为更好。刘先生欣然接受了老前辈们的意见,一锤一炼就是十六年。今天,刘先生将这块砖抛出,期望得到更多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批评指正,治学态度之严谨,于兹可见。
刘先生的这套丛书,分甲骨文、金文、筒帛书、隶书、魏碑、正楷、大草共七种;对于前人的三种《篆书三百韵》、《章草草诀歌》和《草诀百韵歌》或作了阐释,或作了增补。至此,我国书法十种书体的口诀均已完备了。在这套丛书中,他从书法入门谈起,由点及画、结字成篇、间架结构、章法经营,将自己学习书法的深切体会和失败经验、创新主张都作了归纳和阐发,具有深厚的基础,是实践出来的结晶。
刘先生这套丛书的特点,首先就是简练,一书兼得众书之长。学习书法,要学习书法发展的历史,要学习书法的产生、形式与风格;要学习书体自身的美学原则和技法规律;要学习动笔的技法和其他书写工具的运用技巧;更要学习与之相关的艺术和文化。
汉简口诀
作 者: 刘增兴 定 价: 18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01-01 页 数: 56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31439196实践检验,效果显著 作为一名多年的书法爱好者,我一直对汉简书法情有独钟,但总觉得难以把握其精髓。在翻阅了《中国书法口诀——汉简口诀》后,我对其严谨的逻辑和实用的指导方法印象深刻。我选取了书中介绍的几个核心口诀,在日常练习中进行反复实践。例如,关于“行笔如流水,收笔似蜻蜓点水”的口诀,我在练习中特别注重笔锋的顿挫和转折的处理,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我发现自己的线条流畅度有了显著提升,笔画的连接也更加自然。又比如,关于“结构疏密相间,虚实对比明显”的口诀,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字形内部的空间关系,力求达到一种平衡的美感。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练习,我的临帖速度和准确度都大大提高。以前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掌握的字形,现在能够更快地抓住其特点。这本书的口诀,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练习导航”,它不仅告诉了我“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实践性的指导,对于提升书法技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拨云见日,技法渐精 在反复研读了《中国书法口诀——汉简口诀》一段时间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习书法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摸索,而是有了章法和指引。书中的口诀,并非简单的口头语,而是凝聚了古人对汉简书法规律的深刻洞察。例如,关于笔画的起收、转折,以及字形结构的组合,书中都有非常具体和实用的指导。我以往练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瓶颈,比如笔画过于呆板,结构不协调等等,但通过对照书中的口诀,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尝试着将口诀中的指导融入到每一次临帖中,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笔锋开始变得更加灵动,线条也更富有变化。那种“形散神不散”的感觉,在临写时愈发明显。而且,本书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忽略细节。对于初学者容易忽视的用笔力度、墨色浓淡等问题,都有细致的阐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迟速”的论述,它让我明白,书写过程中的快慢变化,是赋予汉简书法生命力的关键。现在,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模仿古人的字,而是在尝试理解他们运笔的思路,这种进步让我倍感欣喜。
评分惊喜之处,意料之外 说实话,当我收到《中国书法口诀——汉简口诀》时,我并没有想到它能给我带来如此多的惊喜。原本以为只是一本关于汉简书法的技法入门书,没想到它在内容编排和讲解方式上,都充满了独具匠心。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汉简书法的演变脉络的梳理,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清晰明了,让我对汉简书法的历史发展有了整体的认知。这对于理解口诀背后的思想根源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在讲解一些具体口诀时,还会穿插引用一些古代文人的诗词或典故,将书法与文学、历史融为一体。这种跨界的融合,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也让我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汉简书法的魅力。我尤其喜欢书末关于“养心”的论述,它提醒我,书法不仅仅是外在的技巧,更是内在修为的体现。这种对书法“形而上”层面的关注,是许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它让我感觉到,这本书的作者,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有思想、有情怀的文化人。
评分初见惊喜,深感其诚 初拿到这本《中国书法口诀——汉简口诀》时,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市面上关于书法的书籍琳琅满目,内容重复、理论空泛的也不在少数。然而,翻开第一页,一种质朴而真诚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书中的文字,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将汉简书法的精髓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它那种“直说”的态度,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不厌其烦地将自己毕生的心得倾囊相授。那些口诀,简练却蕴含深意,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曾尝试过许多学习书法的方法,但总是不得要领,感觉进步缓慢,甚至有些茫然。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清晰的前进方向。我尤其喜欢它对汉简书法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这不仅仅是学习书写技法,更是对一种历史的溯源和文化的体认,让我在挥毫泼墨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这种将艺术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的方式,是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厚积薄发,体悟更深 随着练习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中国书法口诀——汉简口诀》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法的传授。它更像是一本引导我深入理解汉简书法精神的哲学读物。书中的一些口诀,看似朴素,却蕴含着深刻的艺术哲理。例如,关于“自然”和“天趣”的阐述,让我开始思考,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展现。汉简书法那种古朴、自然的风格,恰恰体现了这种精神。我开始尝试着在临帖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不再仅仅拘泥于形似,而是追求神似。我发现,当我对汉简书法的精神有了更深的体悟后,我的书写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笔墨间多了一份从容和洒脱,字形也更加生动。以前,我总是在纠结于笔画的细节,现在,我更能把握整体的韵律和节奏。这种从“术”到“道”的升华,是我在这本书中获得的最大的收获。它让我明白,学习书法,最终是要回归到内心的宁静和对艺术的纯粹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