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原版 《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

港台原版 《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子榮 著
图书标签:
  • 木工
  • 手工具
  • 港台原版
  • DIY
  • 工具书
  • 木工基础
  • 技能
  • 工匠
  • 原版书籍
  • 港台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拇指原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雄獅
ISBN:9789574741502
商品编码:18309777718

具体描述

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08/0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4741502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内容简介
無論你是將木工當成平日的興趣培養,
還是目標想成為「木工職人」,
都可以從這本書開始認識手工具、按部就班練習基礎功。

◆正面對決鉋、鋸、鑿、切各式手工具大小眉角!
剛開始接觸木工的初學者,在挑選各種手工具時容易不知所措或犯下錯誤,對應各種製作家具或裝修居家環境的需求,所用工具或有相通卻又大不同,本書針對大家較熟知的榫接家具進行實作示範,從頭介紹基本的手工具:磨刀石、鑿刀、鉋刀、各式鋸子、劃線規等常用工具,其使用方式與研磨技巧皆是木工初學者必備基礎。鉋、鋸、鑿、切動作中所使用的各式手工具皆非常銳利,正確的施作動作可避免危險,本書作者也將實作過程以清楚圖文提醒初學者需注意事項。

◆清爽視覺設計將學習化繁為簡
簡潔有力的插圖與照片圖示,按部就班解說各式手工具功能與示範,將初學者需要瞭解的技法概念視覺化呈現,藉由圖片加深學習印象,也降低不熟悉手工具操作的心理恐懼。頁面留白處也引導著初學者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稍作喘息,放慢速度、提醒專注;本書選用的頁面紙張也合適於書寫使用,你可以在頁面留白處書寫筆記,為自己留下學習記錄。

◆「十字塔接、三缺榫、鳩尾榫」三種基本榫接技法教學
三種木作常見榫接技法一次到位!附有參考尺寸的平面工程圖與立體圖, 作者整合前人的智慧、自己二十多年的實作經驗與數據參考於書中,先從簡單的角料結構「十字搭接」到「三缺榫」,再到板料結構「鳩尾榫」,建議先將整個小章節閱讀過,再開始動手進行自我練習,當然前些章節的工具研磨與使用方法,也務必熟悉與瞭解,透過不斷地實作練習,以此三種榫接技法變化、創作出更多家具的夢想將不再遙遠。

◆實作小木凳步驟示範,嘗試製作榫接家具的第一步
跟著作者示範步驟實作,利用「鳩尾榫」與「三缺榫」製作一張小凳子,集結前幾章所學習的技巧,來做個成果總複習,完成第一件木作榫接家具。

◆跟著本書開始認識工具、再搭配專業木工學習空間,開始木工職人養成之路!
依循本書自我學習木工的過程,作者另建議可同步與同好交流討論;同時,木工畢竟不比素描水彩,其進入門檻較高且有一定的危險性,如能再搭配專業木工學習空間的老師教學傳授,在過程中更能明確掌握技巧。

※書封內折口呈現「角度定規」特殊設計,隨書帶著走:
打開書,即可見到設計成「角度定規」的折書口,為研磨鑿刀或鉋刀所需度量參考工具,可利用此定規練習得知刀刃角之角度。此紙製角度定規視個人使用情況,於一段時間後可能會有磨損而造成參考誤差,可視需求另自行購置量角相關工具。

作者简介
郭子榮

畢業自嘉義高工木工科,曾獲國內各式家具木工技能競賽大小獎項,於2001年世界技能競賽更代表台灣取得家具木工世界冠軍,自接觸木工與進行教學至今已二十多年。2013年,與其他從事木工專業的友人在北投成立「木工職人」教學空間。《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為其第一本專業木工技法教學著作。

目录
出版序.雄獅美術編輯部
前言.郭子榮
第1章 基本手工具
◆磨刀石(砥石)
◇磨刀石整平
◆鑿刀
◇鑿的基礎選擇與用途
.打鑿  .修鑿   .三角榫鑿
◇鑿刀的研磨
.鑿刀的角度   .斜刃的平面   .斜刃面鋼面傾斜與過度研磨   .斜刃面的研磨
.斜刃面何時為好   .鋼面的研磨
◇鑿刀的使用方式(右撇子)
◆鉋刀
◇鉋刀的基礎選擇
.平鉋與入坎平鉋
◇鉋刀的用途與各部名稱
◇平鉋的研磨與整理
.鉋刀片的研磨角度   .鉋刀片的研磨方法
◇壓鐵的研磨與整理
.壓鐵鋼面   .壓鐵斜刃面   .鉋刀片與壓鐵的配合   .鉋刀片的擊進與擊退
.鉋台整理   .鉋削前的調整   .鉋削握法姿勢   .木料的順逆理與鉋花
◆鋸子
◇鋸子的種類與用途
.雙面鋸   .夾背鋸   .線鋸
◇鋸子的使用
◆其他手工具
◇鋼直尺
◇捲尺
◇鐵鎚(尖尾鎚)/玄能鎚/模板用鎚
◇直角尺
◇45?角尺
◇平行劃線規
◇鳩尾規(燕尾規)
◇指接規(90?)
◇尖尾刀
◇木工鑽頭

第2章 木材
◆取料與木紋
◆收縮與變形
◆材積
◆分級3

第3章 手作基本榫接
◆十字塔接(角料結構)
◆三缺榫(角料結構)
◆鳩尾榫(板料結構)

第4章 手作成品
後記.郭子榮

匠心独运:探寻木工工具的实用艺术与深厚底蕴 书籍名称: 港台原版 《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针对您所提及的《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一书的简介,而是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木工手工具的广阔世界、历史沿革、材料科学、使用技艺以及其在现代木作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本书将引领读者走进一个由木屑、刨花和精密工具构成的迷人领域,理解何为真正的“手感”与“匠心”。 --- 第一章:手工具的哲学与历史回响 木工,作为人类文明早期便已存在的技艺,其发展与工具的演进紧密相连。本章将追溯人类早期石器、骨器到青铜、铁器时代工具的演变轨迹,重点聚焦于十八、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前夕,欧洲和亚洲传统木工技艺对基础手工具形态的最终定型过程。 1.1 效率与精度之间的平衡: 探讨手工具与机械工具在设计哲学上的根本差异。手工具强调操作者身体与工具的直接交互,对木材纹理的感知能力远超机械设备。我们将分析刨、凿、锯等工具如何在没有电力辅助的情况下,达到惊人的精度,这背后的原理是对力学平衡点的精准拿捏。 1.2 亚洲与西方的工具谱系对比: 深入比较以日式“鉋”(刨)和欧式“Plane”为代表的工具体系的差异。日本工具往往追求极致的轻量化和对材料的尊重,其刨身多采用坚硬的木材(如椴木或榉木),强调“刨花即是证明”。而欧洲工具则更注重金属的稳定性和杠杆原理的应用。本章将通过图示对比,阐释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好工具”的不同定义。 1.3 传承与保护: 讨论传统手工具在收藏界和专业工坊中的价值。老工具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使用寿命,更在于其历史沉淀下的独特手感和工艺标准。我们将介绍如何鉴别、保养和修复那些历经风霜的经典款工具。 --- 第二章:基础手工具的材料科学解析 一把优质的手工具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本章将从材料学的角度,剖析构成精密手工具的核心要素——金属与木材。 2.1 钢材的选择与热处理: 这是决定工具性能的关键。我们将详细解析碳钢(High Carbon Steel, HCS)与高速钢(High Speed Steel, HSS)在硬度(Hardness)、韧性(Toughness)和耐磨性(Wear Resistance)之间的权衡。尤其关注刃口保持力的科学定义,以及不同硬度(如洛氏硬度HRC 60-65)对凿子和刨刀性能的影响。 2.2 铸铁、黄铜与铝合金在工具本体中的应用: 刨身(Plane Body)的重量和材料特性直接影响操作的平稳性。分析铸铁(如球墨铸铁)提供的高惯性如何帮助工具克服木材的阻力;同时探讨黄铜和青铜在制造精密调节机构(如刨子的侧向调节器)中的优势。 2.3 木质握柄的秘密: 握柄(Handle)不仅是支撑结构,更是人机工程学的体现。介绍胡桃木、樱桃木或枫木等材料在握持舒适度、防滑性和耐油性方面的优劣,以及传统工具匠人如何通过木材的纹理走向来增强柄部的强度。 --- 第三章:核心工具的精微操作与调校艺术 手工具的“好用”并非天生,而是经过匠人的细致打磨和调校。本章是本书的实践核心,聚焦于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几种工具的深度使用技巧。 3.1 刨(Planes)的艺术: 刨子的调校是木工的试金石。 刃口研磨(Sharpening): 深入讲解如何使用磨石(Whetstones)和磨盘(Honing Guide)实现双斜面(Bevel Angle)的精确设定。探讨不同角度(如25°、30°或33°)对刨削硬木和软木的影响。 口金(Cap Iron/Chip Breaker)的设置: 阐释口金的距离、角度和倒角如何控制刨花卷曲的方向和厚度,以防止撕裂(Tear Out)。 刨床(Sole)的修正: 强调刨床的平面度是决定工作质量的生命线,介绍如何使用平板仪和砂纸对刨床进行“刮平”(Flattening)。 3.2 凿(Chisels)的精湛运用: 凿子用于精细的榫卯和修边工作。 刃口锐化与镜面抛光: 除了角度的准确性,强调抛光(Polishing)至镜面级的必要性,解释微观层面的光滑度如何减少切割阻力。 凿击技术: 区分“推凿”(Push Chopping)和“敲击凿”(Mallet Striking)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敲击的力度来雕刻出平整的槽口。 3.3 锯(Saws)的切割几何学: 无论是背锯(Backsaw)还是框架锯(Frame Saw)。 锯路的设定(Set): 解释“侧倾”(Set)——即锯齿向两侧弯曲的程度——如何影响锯切的阻力与切口宽度,以及软木、硬木和横切、顺切对侧倾幅度的不同要求。 拉锯与推锯的效率分析: 深入分析欧式推锯与日式拉锯在省力学上的设计差异,以及操作者应如何配合锯的特性进行高效往复运动。 --- 第四章:工具的维护、定制与工坊布局 拥有工具只是第一步,懂得维护和定制才能真正将其潜力发挥至极致。 4.1 锈蚀的科学防治与表面处理: 详细介绍如何使用蜡、油类保护剂(如矿物油或蜂蜡混合物)来隔绝空气和湿气。对于工具的长期存放,探讨温湿度控制的重要性。 4.2 人体工程学定制(Ergonomics Customization): 如何根据自身手型和力量分布,对握柄进行微调。例如,增加握柄的厚度以适应较大手掌,或调整角度以减轻手腕的扭转压力。 4.3 传统辅助工具: 介绍那些虽非主要切割工具,但对精度至关重要的辅助器具,如:划线规(Marking Gauges)、角尺(Squares)和深度尺。强调这些测量工具的精度校准,是保证所有木作成品符合规范的基础。 4.4 理想工坊的规划: 探讨工具的收纳哲学——“触手可及,一目了然”。分析悬挂式(French Cleat System)与抽屉式(Tool Chest)收纳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使用频率优化工具的摆放位置,以最大化工作流的顺畅性。 --- 结语:工具是思想的延伸 本书旨在强调,木工手工具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和木头,它们是匠人思想和技艺的物理延伸。掌握这些基础工具的原理和技巧,是通往任何高级木作技术大门的第一步。真正的技艺,不在于拥有最昂贵的工具,而在于能够让手中最普通的工具,发挥出超乎预期的精准与效率。通过对这些基础的深入理解,读者将能够建立起扎实的木工基础,无论未来选择何种风格或技术,都将游刃有余。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已经有一定木工基础的我来说,《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更像是一本“精进指南”。我一直认为,即使是老手,也需要不断地回顾和巩固基础,才能在复杂的项目中游刃有余。《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它在介绍基础工具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一些进阶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关于“钻孔”的章节,作者不仅讲解了钻头的种类,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木材种类选择合适的钻头,以及如何控制钻孔的深度和角度,以避免木材开裂或钻孔不垂直。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辅助工具”的介绍很感兴趣,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在实际操作中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各种定位销、夹具等等,这些都是我在日常实践中容易忽视但又极其重要的一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你熟悉的工具,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从而进一步提升你的木工技艺。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之前,对木工领域并没有太多了解,只知道大概是一个需要精细操作的行业。《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用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严谨,揭示了每一件基础手工具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设计智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量尺”和“角尺”的讲解,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量尺的精度要求,以及如何在复杂的木结构中运用角尺进行精确测量和标记。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测量工具,其背后也隐藏着丰富的学问。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不同木材硬度与工具选择关系的分析,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完全的门外汉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工具名称,而是通过大量的图文对比,让你清晰地理解不同工具的适用场景和使用效果。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参加一场生动有趣的木工知识讲座,每一页都充满了启发。

评分

这本《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对木工充满热情,但又苦于无从下手的新手,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系统性介绍基础手工具的书籍。在翻阅了市面上不少教材后,《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以其清晰的排版、详实的图片以及专业又不失易懂的讲解,彻底打动了我。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聚焦于一种基础的手工具,从它的历史渊源、结构组成,到不同类型、材质的细微差别,再到如何选择、保养和日常使用,都进行了极其细致的介绍。特别是关于锯的章节,我之前总觉得锯就是锯,没想到竟然有如此多的种类,如背锯、手锯、刨锯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切割方式。作者甚至还贴心地列出了不同木材适合使用的锯片类型,以及如何正确地拉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讲解了工具本身,还融入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安全地握持凿子,如何调整刨子的角度以获得不同厚度的刨花,这些细节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我的第一个木工项目中去,相信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的木工之路会更加顺畅和有趣。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工艺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认为,现代科技固然便捷,但手工具所能带来的独特触感和对材料的精细掌控,是机械设备无法完全替代的。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份“手作之美”的探寻。它没有过于技术性的术语,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朴素的语言,将各种基础手工具的奥秘展现在我面前。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磨砺”的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工具的磨刀石选择、研磨角度以及如何判断磨刀是否到位。在我看来,磨刀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而这本书给予了我正确的指引。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古代工匠的轶事和智慧,让我在学习工具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我反复阅读了关于凿子和刮刀的章节,作者关于如何“刮出灵魂”的比喻,让我对这些工具的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工具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工具对话”的书。

评分

老实说,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一种复古而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让我觉得它蕴含着不寻常的匠心。翻开书页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并非一本简单的工具图鉴,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工师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他对每一件工具的理解与情感。书中对于每一种工具的起源和发展都有所提及,这让我对这些看似普通的工具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之情。例如,关于刨子的论述,不仅仅停留在介绍其功能,更深入地探讨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刨子设计的演变,以及这些演变背后所反映的工艺哲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所流露出的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使用体验的微小环节,比如钻头的卷刃处理、锤头的平衡性、锉刀的齿距选择等等。这些知识点,在其他一些泛泛而谈的书籍中是很难找到的。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手工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清香和工具打磨的光泽,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力量,都在召唤着我去动手实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